第96章 天书!不死之药!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第96章 天书!不死之药!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扶苏的目光落在徐福身上,又像是在看最后的希望。\n\n始皇帝病危,这五个大字像刺一般刺入血肉,深入骨髓。无论是从其子的身份,亦或是君臣的身份,都不希望始皇帝出任何意外。\n\n大秦若想有万世之功,非始皇帝不可。百姓若要安居乐业,亦非始皇帝不可!\n\n始皇帝于国人而言,高不可及,但于己却曾在其怀中。\n\n他深切知道,父也是常人,亦是肉身血骨。更因此,他才更害怕,只要是常人就都会死……\n\n本以为真到了回天无力的地步,上将军蒙恬的话,使他醍醐灌顶。\n\n既然徐福有天人授法,而自己手中又有天书,或许可炼不死之药!虽说尚不知始皇帝如今何种模样,但至少始皇帝现在尚且还活着!\n\n不死之药,顾名思义,只要活着,吃了,便不会死!\n\n普天之下什么病症是神仙治不了!只有神仙愿不愿意罢了,而始皇帝病时,恰有天书与被神仙授法之徐福。\n\n如此不是神仙欲留始皇帝,还能是什么?\n\n徐福有些懵,似乎在意外蒙恬为何会突然起这个,便道:“上将军,炼丹之术吾确知晓。只是,吾不会炼不死之药呀。”\n\n蒙恬和扶苏几乎是同时点了点头。\n\n蒙恬道:“吾等手中,有天书一部。”\n\n徐福一愣,“天书?”\n\n蒙恬点了点头,“不错,正是天书,此乃天人所赐。”\n\n徐福大为震惊,整个人愣在原地,张着的嘴也忘记了合上。\n\n自海上被神仙授法后,整个人确实精神了许多,甚至可以说这条命都是神仙给的。若是未遇神仙,如今或已死在海上,成为鱼虾腹中之食。\n\n只可惜神仙并未完全相授,亦或是,吾尚未悟透。\n\n海上之后,脑海中时常萦绕着几行字。虽不知其意,但也明白此种,亦不是简单的字,其中定有深不可测之奇!那几行字似嵌入脑海中一般,丝毫支配不得。它们或是成行,或是成列,更有时团团转着。\n\n越是想紧盯着看,头脑便会越发昏沉,甚至有干呕之感。\n\n偶有颜色,或烫金、或炭黑。\n\n徐福有自知之明,虽只是几行字,但一定是高于他之上,故不能驾驭。\n\n他曾试图解析,但也只能将这些字的字形勉强记下,似画画一般,凭着记忆描绘下来。\n\n但是纵使用画画一般的方式记了下来,他却依然不能认,亦无法誊抄出来。\n\n每次沉下心来决定要好好看,便会一口血从胸口逼出,喷在这些字上。反复如此,也只是从中悟到了一些东西,那是一种极为玄妙之感。似一缕魂飘飘欲仙,非言语所能传。\n\n便想着,若是能寻到什么东西印证一下就好了,但神仙之物哪是这样好求的。\n\n不曾想,公子扶苏同上将军蒙恬居然获得了天书!\n\n徐福诧异的问:“敢问上将军,此天书从何而来?”\n\n蒙恬同扶苏对视了一眼,扶苏微微点头。\n\n蒙恬才道:“此天书乃是云梦山上的一位神仙所留,吾等到时,天人正说要往琅琊去。此天人或与尔在海上所遇神仙乃是同一人。”\n\n徐福一震,嘴角抽了抽,心中狂喜!\n\n他确是得到了神仙授法,遗憾的是,并未亲眼目睹其容颜,只因授法全程皆是在梦中。虽说有些遗憾,却也不敢多想,能被先让你授法,已是天大的恩赐!\n\n但回过神来,心中总有些不对,亦或说有些不确定。\n\n毕竟未曾亲眼见到神仙之姿,加之在海上行驶已久,头脑昏聩。有时也会想,究竟是真的得遇神仙还是仅仅只是神仙隔空授法?\n\n两者看似一样,实则大不同!\n\n若是真的得遇神仙,那么神仙自然就在那片海面上,十有八九,正是在霞光涌起之处!\n\n但今日听扶苏与蒙恬所言,看来并不是吾之臆想也。\n\n而且,竟还是来自云梦山上的神仙。云梦之地凡是想要寻仙问道之人,几乎无人不知。\n\n云梦生来便是一处神灵之地,前为楚之地。\n\n楚地巫蛊之术盛兴,甚至连乐亦同鬼神之事息息相关,三闾大夫屈原便有《招魂》一曲,用于祭祀。楚人无知,相反,他们对神灵敬重,神灵亦世世代代庇佑楚地。\n\n尤其是云梦山一带,此处相交楚地之富饶有些贫瘠,只因此地偏隐,整日被云雾缭绕。虽人烟稀少,却仙气飘飘。\n\n此等地方,恰是最适宜神仙所居。\n\n当初不同始皇帝说此处,不因旁的,只因楚子集团实力强盛,始皇帝避讳。看来,是当初这点顾虑,耽误了寻仙的时机!\n\n真真是可惜也!\n\n且上将军蒙恬说那位乃是天人!\n\n或许于旁人而言,神仙同天人并无所差,其实非也。方士修炼之大成者,可为神仙。\n\n神仙,人之所能及也。\n\n而天人者,道家之所欲也。或居于运之端,或德配天地。能为天人者,必有大道也!\n\n且天人并非常人所能达也,须有上古神人之血脉。更有言,此脉必纯,也就是父与母皆有上古神人之血脉。夸父是也,后羿是也,乃至精卫亦是。但这些人,无一人真的得见过。\n\n传闻,天人能与日月争!与山海共存!\n\n天人一直是所有方士神往的存在,而上将军蒙恬和公子扶苏居然能有天人所留之天书!\n\n几十年了!\n\n吾寻仙问道几十年,终于……终于感动上苍了吗?吾心之诚也,天人亦知啊!\n\n徐福整个人呼吸都开始急促起来,他声音微颤:“敢问公子扶苏,可否让某一观天书真容?”\n\n扶苏神色平和转向蒙恬,微微抬眼。蒙恬便从怀中取出天书。\n\n徐福双手猛烈颤抖着,将天书捧在手中如获至宝!若不是沉甸甸的感觉,今日又是似梦一般!\n\n此书外面有一层封皮,不知何物所造也,摸起来有粗糙之感,却相当厚实。此物似乎就是为了着墨而生。不似如今的布和竹简,不易着墨。\n\n其中内页更是细滑,即便是公子扶苏上身的衣物,恐都不能与之比其丝滑。\n\n且此书乃是层层堆叠,能书能容之多,且不占空间,当真是妙也!此物必不是凡间之物!\n\n打开的一瞬,徐福眼前一黑。\n\n这字怎么有些古怪?从未见过有字如此写啊。\n\n始皇帝分明已经统一了文字,大抵是因为天人不受制于始皇帝。故其字亦不同也。\n\n徐福自然不知,此书上乃是行楷,且是简体行楷。\n\n秦时统一文字,所有行文都为小篆,之后会有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几千年后才会是行楷。好在徐福修道,道家本就有符文一说。且如今已经有许多方士通过符文驱邪避魔。\n\n而符文并未乱画,更是偏向于后来草书之感。只不过符文是小篆画成的草书。\n\n徐福虽不知草书一说,亦不知草书于行楷之间,但还是这自己相似于符文还是能瞧出来的。\n\n几千年后的文字由繁入简造福了几亿学生,却让如今的徐福有些为难。\n\n大致看起来,似乎是天人传?\n\n‘吾于山中练气,不知人间日月。今窥天人之道,乃往琅琊,寻天地大药以练之。’徐福眉头深蹙,此中字迹并不是一眼便能认出其字,他亦是对着前后字猜测了一些。大抵意思应当是矣。\n\n虽说磕磕巴巴,但也是读了下来。\n\n蒙恬和扶苏相视一眼,他!他竟认得?!\n\n近几日来,二人虽是一直被困在大牢中,却是一点也没闲着。得空了便开始研究这本天书,来来回回翻开许多次,却又无奈合上。无他,确实没有任何办法,不识得其中的字!\n\n且这短短的几语中,想必都是专业的东西。天人断不可能耗费精神写些无用的东西。一说到专业,自然就对应了二人皆是门外汉。\n\n于是两人看了几日,有时能瞧出一两个字,便想顺着去猜前后的意思。但凭此法讲究的是一个概率,猜不准的可能还是极大的。\n\n却不想徐福竟然能直接念出来!\n\n虽说有些吞吞吐吐,或者不确定的感觉,但他似乎是能看出大概意思的。\n\n两人大喜过望,只等着看徐福能否意会天人所言了!\n\n毕竟,识字是一回事,懂得其中的意思又是另一回事!\n\n徐福整个人沉浸其中,手捧天书就好像同天人交谈一般。\n\n“今窥天人之道,乃往琅琊……琅琊。”\n\n看来蒙恬所言不错,吾所遇之神仙,正是云梦山之天人也。\n\n顺着往下看去,‘此书,为吾未入道时所悟也,今留书于此,以待有缘者。’\n\n“今留书于此,以待有缘者。”徐福鼻头酸涩,又道:“以待有缘者。”\n\n徐福猛然大笑,“吾之心诚也,天人!天人之所见也!”\n\n这寻仙问道的一生,终于有了归途,再不是痴心妄想,被世人嘲笑之辈了!\n\n或许于旁人而言,这些话不过是一个传罢了,但于徐福而言,却不觉得无用或嗦。若是可以,他愿捧着天书一读再读!\n\n他贪婪的往后看着。\n\n‘天地有道,道下有法,法下有术!’\n\n‘术乃人间之术,乃吾自创之小道,曰命,曰符,曰丹!’\n\n‘道之者,存乎一心也!’\n\n看到此处,徐福慢慢将天书合上,心中感叹,“不愧是天人也,竟能有所境悟!吾此生,不及分毫!”\n\n“寻仙使,合上做甚!”蒙恬道。\n\n徐福猛然回神,是也,当今之际是要救治始皇帝,而非自己感怀伤神。\n\n再度开启天书,双目不自觉落在‘命’之上,心头向往之。\n\n只是稍稍抬眼,见公子扶苏和上将军蒙恬急切的眼神,还是翻过了此页,往‘丹’寻去。\n\n方才已然知晓,天人自创‘命、符、丹’三术。丹在最后。\n\n徐福对炼丹并未有很高的兴致,许多方士喜练丹,因丹最能挣钱。\n\n人之命也,知也可,不知亦可。知晓亦无法变动,又何须知?\n\n符也,驱邪用也,用者多为方士,所需之人亦是能绘之人。\n\n而丹就不同了,丹能治百病。问世间,谁人会一生无病?凡是炼丹方士,几乎都是赚的盆满钵满。\n\n徐福虽不喜,但也说不上厌恶。\n\n他一行行顺着往下看,一页页往后翻。\n\n扶苏和蒙恬对视一眼,徐福的脸色似有叹息,又有几分唏嘘,看不出他到底能否读懂。\n\n“寻仙使,”扶苏忍不住开口,他目光急切地看着徐福,“尔可能看懂?”\n\n徐福也终于回过神来,他眼中略有一丝失神,有叹息亦有感佩。\n\n他慨叹着开口:“某亦不得甚解。”\n\n扶苏和蒙恬脸色一怔,一抹叹息之色在二人脸上浮现,对视了一眼,扶苏刚准备开口,却不料徐福的声音再起。\n\n“不过,某可以猜!”\n\n他由衷地感叹:“天人所遗留之炼丹术,与吾等方士的一脉相承,然而却高明不了不止一星半点。”\n\n“若是认真比较,当如荧火之于皓月!”他认真地说道。\n\n“不过,毕竟是一脉相承,虽然大部分字都看不懂,某还是能够从少数几个认识的字中,猜出天人所言为何物。”\n\n“比如说此处,天人所言,应该是去谷丹。”\n\n徐福将天书摆到蒙恬和扶苏眼前,两人凝目细看,只见天书此页上,端端正正写着三个大字。\n\n其中两个字扶苏与蒙恬勉强认识,正是“谷丹”二字。\n\n谷丹二字的后世简体,实际上跟小篆几无区别,故二人一眼就能够认出。\n\n不过第一个字绝非去字,倒是像是辟字。\n\n只不过此时尚未有辟谷的说法,方士们皆称绝谷或者去谷。\n\n“去谷为何意?”蒙恬虽然亦读书,不过身为武将,对兵书之外的东西所花的心思有限。\n\n倒是扶苏若有所思:“可是指不食五谷,餐风饮露?”\n\n“公子博学!”徐福敷衍地行了个礼,他目光贪婪地看着天书上所写文字,只可惜,大部分他都不认识,只能靠推敲以及猜测。\n\n只见他的神色变幻不定,扶苏看着徐福的样子不敢催促,蒙恬则是下意识地凑到了徐福身前,随着徐福一同看所谓的去谷丹。\n\n目光扫过天书的瞬间,蒙恬陡然一愣。\n\n他伸出手指,指向去谷丹这一页的侧页,声音惊喜地开口。\n\n“这四个字,是否便是,不死之药?”\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