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章:我找到了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回档之1995第030章:我找到了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傍晚时分,苏全民刚刚推车拐入巷子,就见自家门口停着一辆后座挂着邮包的自行车,本来低郁的心情不由转好一些。 加快步子来到门前,恰好见一个身材矮壮的四十多岁圆脸男子夹着一册大号笔记本走出门。 连忙支好车子,苏全民掏出烟上前招呼:“老张,又过来了?” 邮递员张兴国这段时间与苏全民已经非常熟络,笑着推让递上来的香烟:“还有几封信要送,不能抽。” “接着吧,哪在乎这几分钟。” 你来我往几下,张兴国收了香烟,却只是搭在耳朵上,语带羡慕地说道:“你家苏杭可真出息了,今天这……第六封了啊,下月可是能拿不少稿费。” “小孩子乱写,”苏全民朝院内儿子看了眼,笑着谦虚道:“我就怕他耽误了学习。” “这样的好小子哪里耽误得了,我可听说了,还是个全校第一,”张兴国把夹着各种单据的黑色笔记本塞到邮包里,一边继续道:“你们夫妻俩将来就等着享福吧。” 说着话,张兴国目光也朝院子里转了下,却是落在那个漂亮到有些不像话的年轻姑娘身上,又很快收回。 内心里感慨,真是个不得了的小少年。 双方又客气几句,张兴国骑车离开,苏全民推车进入院中。 院内。 妻子何芬,自家儿子,还有张溢、甘欣和洪绫,都在围看一封刚刚拆开的信件。 苏全民停好车走上前,有些不太确定地问道:“还是‘用稿通知’?” 没法不疑惑。 这才多久,都六封了,现在杂志社的用稿标准……就算自家儿子足够出色,也似乎……低了一些啊! 苏杭把信件递给父亲,笑着说道:“我也没想到啊,前几天收到第五封,我觉得这个月应该已经是极限了,谁知道,马上就8月,还有一封。” 今天已经是7月31日。 星期一。 七月的最后一天。 苏杭是真没想到,一个月六封‘用稿通知’,实在超出他的预期。甚至已经想着,会不会如同之前期末考试那样,又起高了? 要知道,截止昨天,按照最初的计划,苏杭一共寄出了16篇小说。乍一看,16篇小说,录用6篇,比例似乎不高,问题在于,很多小说都还在路上啊。 而且,投稿加通知,这可是一来一回的。 就算按照来回相加平均10天计算,往前推到7月20日,苏杭当时只寄出了10篇文章。 这就相当于,十中六! 整个暑假,八周时间,计划写32篇,按照60%的用稿几率,差不多能发表20篇了,苏杭的目标,却只是10篇而已。 苏全民没有儿子那么多的想法,虽然觉得现在杂志的标准似乎不够高,但还是很高兴,看了两遍手中的用稿通知,就递回给儿子:“不要骄傲,还有,爸就觉得吧,你现在的心思还是多放在学习上。” “我明白,”苏杭接过,朝楼上示意:“那我们上楼了。” 看着四个后辈走入楼梯间,苏全民与何芬一起来到厨房,脸上的微笑已经消失许多,从口袋里掏出几张钞票递给妻子:“跟老李借了一百,够用到你发工资了。” 过去一月,因为儿子头上那一下,即使洪家很厚道地主动付了医药费,但其他不可避免的各种花销,还是让苏家重新紧张起来。 何芬接过一叠五块十块的零钞,数了数,塞进裤子口袋,说道:“下月……六篇呢,小杭的稿费该是有不少。” 苏全民点头,又摇头:“我就想,那些钱家里尽量别花,就让他自己存着吧,将来上大学,不定要多少呢。” 何芬想想也是,答应一声,转向另外一事,担忧地看向丈夫:“化肥厂,情况到底怎么样了?” 前些日子,忽然有消息传出。 说是陶丙立和市政府没谈拢,很可能要放弃承包河元化肥厂。 随后,不仅是传言,陶丙立名下的丰瑞集团,本来已经派驻了一些人到化肥厂,这些天也再次撤出。 连续的坏消息,让本来期待复工的化肥厂职工纷纷担忧起来。 苏全民下午就是和一些同事去打探情况,听妻子问起,叹了口气:“老崔带着大家找了领导,说是……厂子可能真要清算了。” 何芬身子都晃了下:“清算?” 苏全民扶了下妻子,神情也转向沮丧:“还记得上次和你说过评估的事情吗?丰瑞集团的意思,厂里的设备,状况太差,他们不想接了。” 何芬沉默。 苏全民跟着安静片刻,终于开口:“别担心了,大不了,我就回老家包几亩地种,咱爸上次来还说过这个。” 何芬开始抹眼睛:“咱俩咋样,我都不想了,就怕影响到小杭。” 提起儿子,苏全民倒是多了几分信心:“影响不了,咱儿子有能力,又有主见,咱们别拖累他就行。” 何芬嗯了一声,朝楼上方向看了眼,又放低声音:“那俩姑娘,甘欣……先不说了,洪绫这么天天地跑过来,算怎么回事?” 苏全民其实也觉得不妥,闻言道:“那你和她说说。” “我怎么说?” 苏全民道:“那就别管了,只要晚上别待这里就行。” “那么一张脸,我怕影响小杭学习。” “你想想刚才那用稿通知,影响不了。” “就算……我也看不上,”何芬声音更低,终于说出了心里话:“上次那一下就不提了,那姑娘,除了一张脸,啥都没有,我想着,咱小杭将来可是能出国留学的,到时候,不说门当户对,怎么也该找个高学历的。” 苏全民:“……” 何芬继续:“你刚刚没看到,就那封‘用稿通知’,她就指着一个撰写的‘撰’字,问怎么念,这比文盲强不了多少。” 苏全民终于再次开口:“要不,你和老洪说说?” 何芬摇头:“那也……伤人啊。” “你说怎么办?” 何芬道:“你去说。” 苏全民无奈:“我就能伤得了人?” “为了咱儿子呢。” 苏全民道:“我觉得儿子没问题,把持得住。” 何芬绷起脸:“万一把持不住,给你弄个文盲孙子出来,你就哭去。” 苏全民笑了起来:“你这话说的……谁一出生就大学毕业,不都是文盲。” “你明知道我说的是什么。” 苏全民拍了拍妻子:“别瞎操心了,实在不行,你就这样想,不管怎样,咱儿子都不吃亏。” “怎么就不吃亏了,我儿子精贵着呢。” 苏全民不想再和妻子乱扯:“你做饭吧,我跑了一天,去洗洗。” …… 因为父母习惯性地隐瞒,还有这些日子一直大门不出,苏杭并不知道丰瑞集团对河元化肥厂的承包事项再生波折。 拿到让人意外的第六封‘用稿通知’,苏杭上楼,一边继续今天的学习计划,一边已经在考虑,该是为下一步做打算了。 毕竟按照当前状况,两个月至少发表10篇文章,已经没有太大问题。 那么,或许可以超前一些。 不用等到开学之后,而是就在这个暑假,把该做的事情尽量提前安排好。 这样开学后就不用再分心。 这么考虑过,待到晚间,再次完成了一篇小说的草稿,深夜剩余的一些时间,苏杭开始重新翻阅之前记录的各种投稿信息。 苏杭需要一家出版社。 目标也有设定。 最好是本省,或者邻省。 这样方便当面洽谈。 再就是,相应的出版社,最好下辖自己有所投稿的杂志,如果再有几份报刊,那就更加完美,这样才方便后续的各种运作。 翻了一遍,倒是找到一个。 恰好就是买来的那本《青旭》,杂志上附带了主办单位,中原博艺出版社。 不过,却也不能只有一个选择。 至于其他,主要还是信息不全。 这年代可没有互联网,不像后来,敲敲键盘就能得到很多资料。 相应杂志上应该有苏杭需要的信息,比如关键的一个,‘主办单位’,但,除了一本《青旭》,其他报刊杂志,苏杭当初只记录了自己需要的投稿地址,其他并没有摘抄。 于是,临睡前,苏杭已经做出打算,抽空再在各种书店、书摊、报刊亭、图书馆等地方转一圈。 家里养了大半个月,恰好也已经可以出门。 …… 时间进入1995年的8月。 苏杭当晚打定主意,这次并没有立刻执行,一方面是母亲还坚持让他再在家待几天,另一方面,也打算作为8月份第一个周末的集体活动。 这么来到8月2日。 星期三。 父母中午都没回来,张溢上午在这边待到九点也回了自己家,再次只剩苏杭和两个姑娘。 午饭是甘欣做的。 洪绫家明明就在同一条巷子,某个姑娘晌午却不回去。 不回就不回吧,然而,苏杭之前打发她负责做饭,一次之后,就再不想第二次。 其实也能打打下手,甘欣却宁愿自己一个人来。 吃了饭,再次上楼。 苏杭和甘欣坐在窗边的长桌旁,正讲着一些高二的物理习题,身后传来懒懒的声音:“小杭,你来,这个字怎么念?” 苏杭还没回应,甘欣已经猛地起身,走过去。 今天穿了蓝衬衫白裤子的洪绫正趴在床上,面前是一本书,见甘欣过来,立刻将书本压在身下,警惕道:“你做什么?” 甘欣瞄了眼洪绫的一对娇小玉足,收回目光,说道:“我也认字。” 洪绫道:“我要小杭,不要你看。” 甘欣转向床头书桌,抽出那本《青旭》杂志,卷起来就朝洪绫脑袋打去。 啪—— 洪绫挨了下,连忙朝床里躲开,还叫起来:“啊,小杭,她打我。” 苏杭连忙起身走过来,见甘欣还在追着打,伸手拦住:“停停停,怎么打头啊。” 当然是故意。 还恨不得把杂志换成板砖呢。 不过,被苏杭拦住,甘欣就不再继续,丢下杂志,闷闷不乐地转身回到窗边坐下。 苏杭把杂志放回桌上,看向蜷在床里的姑娘:“洪绫姐,你还是回去吧,总这样和家里怄气,也不是个事?” 洪绫拨了拨有些乱的头发,摇头道:“我没有怄气。” 苏杭朝周围示意:“那这是做什么?” 洪绫望过来:“你说我红颜薄命。” “嗯?” “我不想死了。” “哦?” “你还说,我得找个厉害男人嫁了,还得靠谱一些,才能不红颜薄命。” 苏杭:“……” 洪绫与少年对视着,认真道:“我找到了。” 苏杭:“……” 洪绫又道:“而且,姐还欠你一条命呢,恰好一起还了。” 苏杭:“……” 洪绫凑到床边,眸子里透着水意,把刚刚一直没放手的那本书展开到苏杭面前,不知为何红起了脸庞:“小杭,你看看,这个字怎么念啊?” 苏杭看了眼,才发现,女子手里拿的是一本《废都》。 还有正指点的一段…… 男女纠缠。 明显故意。 伸手夺过书本,苏杭伸手,揪住洪绫的小耳朵,无视女子‘呀呀呀’的叫声,一路拖到门外:“回你家去!” 说完还直接关上门。 回到桌旁坐下,见甘欣定定望着自己,苏杭呼了口气,无奈道:“疯了!” 甘欣点头。 门外没有动静,窗外也没人路过,苏杭却不理,重新给甘欣讲起了习题。 如此过了半个多小时,苏杭正犹豫要不要开门看看,楼下大门外响起了敲门声:“有人吗?” 这段时间已经熟悉的一个声音。 邮递员张兴国。 显然又有好消息。 苏杭起身,甘欣也跟着站起。 打开门,只见洪绫抱着膝盖坐在地上,察觉身后动静,扭头,仰脸,一张可怜兮兮的娇艳脸庞:“小杭,姐没穿鞋呢。” 苏杭没好气道:“去穿上,然后回家去。” “我不!” 洪绫说着,起身挤到屋内,穿了鞋,又很快跟下楼。 苏杭已经打开大门:“张叔,又是我的信么?” “不止啊,”张兴国笑着,从邮包了取出一个比信封大许多的包裹:“今天可有好东西。” 苏杭接过包裹,把张兴国让到院内,一边意外道:“这么快!” 已经看出,包裹里应该是样刊。 今天才8月2日,就算是省内录用自己稿件的那两家,似乎也太效率了一些。 “这很正常,发行日如果是每月1号,肯定要早些印刷铺货,给作者的样刊也是提前寄送,”张兴国知道是什么,也算懂行,说着又道:“还有一个呢。” 翻开那册用于登记等事项的大16开黑色笔记本,张兴国拿出夹在其中的一个信封递过来:“给。” 苏杭已经看了包裹信息,《正茂》杂志社。 显然是录用了《数不清的流年》的那本,而且,也是和《青旭》一样的省内杂志。 见又一个薄薄信封递来,苏杭心思一动,有些期待地接过,同样猜出了信封里会是什么。 折腾这么久,可不就为了这个。 张兴国也笑着解释:“稿费汇款单,来,先签了名,等有空了,带上身份证,自己去邮局把钱取出来。” 苏杭在张兴国的笔记本上签了名,见周围三人都期待地望来,他同样好奇,当着大家,先拆开了手中的信封。 掏出单子。 几人一起看来,同时找到一个数字。 张兴国先开了口:“嚯,91块5,不少啊。” 两女也都眼带亮光。 只有苏杭,乍一看,有些失望。 还不到100块。 最初想着能有一两百。 再仔细看,单子上的列举倒是很详细,《数不清的流年》,一共6100字,稿酬标准,千字15元,总计91.5元,有零有整。 记得曾经2000年后,偶尔拿到的稿费,可没这么少。 不过,再想想,现在是1995年,同样的九十块钱,哪怕与2000年相比,购买力也是不同。 更何况,如果一切顺利,大头还在后面,现在的这些稿费只是零头。 这么想着,才算稍微释然。 苏杭没料到的是,这些只是开始,随后一些日子,才是热闹。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回档之1995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回档之1995》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回档之1995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回档之1995》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