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不同的看法,神奇的想法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的父亲是嘉靖第五十四章不同的看法,神奇的想法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嘉靖在一路上读了一点无名兵法。 发现了一个问题。 每一次的战役当中,都有一个提问,那就是百姓们的意向。 以前都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也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更有: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 从来都没有像他看的那本书一样,很直观地放在眼前,明确其中的利害关系。 此时再看,县城内官员们的做法,心中就明白了王朝衰落的症结之一在哪里。 那就是,有人想要通过手段,不断地激化底层百姓和皇权的矛盾。 从而拿着百姓们说事,来倒逼皇帝做出符合他们的利益。 而这群人正是官吏。 明明说得已经很清楚,却有人总是装糊涂,还美其名曰:难得糊涂。 若真的糊涂,怎么不把自己的银子往外撒,还一个劲地往怀里捞? “来告诉朕,莲神太子庙有没有鱼肉百姓?” “有没有用人活祭?” “有没有听过坑蒙拐骗的方法,侵占百姓们的土地?” 连续三个有没有。 问的两位还清醒着的官员,汗水湿透了衣襟。 明摆着,百姓们自己的节日,自己过。 哪有自己坑自己的道理? 庙里也没有主持,只有一群上了年纪的守庙人迎来送往,打扫卫生。 那一项符合情理的目标了? “自己写一份伏辩,送到朝堂上,看看刑部和大理寺的人,怎么给你们处罚,朕累了不要再来打扰。” 本来嘉靖想要自己来一个一言九鼎的。 想了想,还是走一走程序。 朝中的人,想要他难堪,他也可以甩手把这件事情,送到朝堂上去,若是往后真的出现了问题。 那也不是他这个皇帝的错。 观念的改变,做事的方式也就会跟着改变。 人前显圣是很爽快,可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天下才是他最看重的。 面子是什么? 大明只要一直在,他就是皇帝,若是一直强盛下去,谁还会不给他面子? 始皇陵墓一直在,就是天下人给的面子。 女皇墓地也一直在,还不是天下人给的面子。 真以为几个玄奇的小故事,就能吓得住贪心的人不敢去动? 历史上求仙的皇帝那么多。 见不到仙人,难道就不能见到鬼? 而见到了鬼,不就见到了仙人?简单的逻辑,就能够看出许多人口中说着暴秦,女皇母鸡司晨,可脸面是真的给足了的。 那些被盗取的皇陵不知几凡。 不外乎就是面子不够大而已。 嘉靖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么清醒过,有时候人的觉悟,就是一瞬间,不在于你读了多少书,也不在于你的出身地位。 觉悟了,就是觉悟了。 很不讲道理。 嘉靖觉悟了,可建昌福的官员们可就难受了。 不久的将来,朝廷中的那些大臣们估计也会难受。 不过,这都不关嘉靖的事情。 找到了处理某些政务的方法,嘉靖的一夜,就睡得很是安稳。 翌日。 朱载圳早早地起床,就拉着徐杲,去了莲神太子庙。 路并不好走。 官府也不可能出钱出力,办一些和他们仕途无关的事情。 此时已经四月。 清风袭来,碧波荡漾。 “接天莲叶?穷碧,映?荷花别样红。” 徐杲摇头晃脑的吟诵了一句诗句,感叹道:“若是杨万里杨大人,来过建昌府,看到此处的美景,想必也能够知道四月的荷花,也是不输于西湖六月天的。” 朱载圳左顾右盼地四处好奇的看着。 闻言完全不能理解,徐杲话中的意思。 “美景不美景的没感觉,那个莲神太子在哪里?我这么看不到?是不是和我大哥差不多的样子?” 都是太子的名头,想来是差不多的吧。 朱载圳心中暗道。 “莲神太子在庙里,和太子殿下不一样。” 徐杲晃了晃脑袋,把朱载圳煞风景的话,甩了出去,无奈地解释道。 文人风气的影响,哪怕徐杲原来就是工匠出身,也学会了酸文人的那一套附庸风雅,好不容易逮到机会,有发挥的余地。 可身边的人不解风情。 也是无可奈何。 突然朱载圳瞧见了一群光屁股的小孩子,在莲叶之间,一闪而过。 “咦!原来此处的小孩,是不用穿衣服的吗?他们不冷吗?” 说好听问的是有点天真。 难听点就又是一个何不食肉的典故。 “那是因为穷,不是他们不想穿衣服。” 徐杲再次解释了一句。 “本殿下还以为是当地习俗呢。” 朱载圳摸了摸下巴,装作大人状,刚刚他都有种冲动,是不是不穿衣服,在莲叶之间穿行,会很有趣。 如今只能作罢。 随即掩饰心中想法,怕别人知道后耻笑,没话找话地道:“我看此处的人很穷啊,记得上次和大哥他们一起去京城外面的村子里,那村子里的小孩子身上还有几片布的。” 朱载圳看问题的角度很刁钻。 而事实总是最让人难堪。 徐杲在关注周围的风景,人家一个小孩子却在关注民生。 大人和小孩,本应是大人该发现的问题,却被小孩子一口道破。 面子略微的不好看。 “在大明,此地已经算好的了,景王殿下说的那是京城,若京城周围都比不上别处,其他的地方,也就活不下来人了。” 又强自解释了一句。 徐杲也算明白了。 今日陪着景王殿下出门,他就是一个给人解惑的。 朱载圳撇了撇嘴,不以为然地道:“若是二哥在此的话,不用半年时间,就能让此地的人吃穿不愁,说来说去,还是衙门里的人不作为。” 嘴巴一张。 就给建昌府上下的官吏们,又加了一项罪证。 徐杲不敢接茬。 工部侍郎的官看起来很大,可祸从口出的道理,他也是明白的。 有的话,皇子说的,他说不得。 “多了,你是要是二哥要在此处发财,我需不需要也掺和一手?能够买到吃不完美食的银子,本殿下也很需要啊!” 以前对银子没啥印象。 如今不用了,每一次去二哥家蹭吃蹭喝,都得被警告说欠了多少两银子。 加起来,利滚利加起来,已经快有五万两了。 也不知道这账本是怎么算的,反正他的例钱是换不起的,加上他娘的那点私房钱也差的还远。 而且,现在都快要记不清吃的是啥。 只觉得滋味真的不错。 徐杲心中一动,若是真的能够让裕王殿下,给此地百姓们多一条出路的话,怕是莲神太子庙里的泥塑,都得照着裕王殿下模样来捏造。 “裕王殿下能行?” 徐杲说完,也意识到,不该他来质疑皇子,连忙又道:“臣只是觉得殿下夸大了点。” “哼!真以为我二哥的财神名号,是自己叫的?点水成冰知不知道,能换成银子金子,也就是说能够点水成金,你来找一找,谁有这本事?” 朱载圳也不是傻。 知道他二哥不断地给他送书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怕他练武有成了,打不过吗? 真以为他看不出来? 等到他练武有成,必定要让二哥大吃一惊,得让二哥明白,他不是笨,只是将计就计,几本有意思的书籍,可不能让他手下留情。 必须一直供应才成。 但也得承认自己的二哥是真的会赚钱,按照对冰糖葫芦的购买力来算,他的住处地堆满了。 徐杲动了动嘴皮子,想要辩解几句。 却忽然想到和一个孩子,辩解什么? 裕王殿下能够成功,身边的人出力肯定不少,这已经是朝堂上下,诸位臣公们的一致认识。 又走了一段路。 朱载圳突然停下,大叫一声:“必须让二哥给我出个主意,若是不行,那欠的银子就不还了,看他能怎么办。” 越想越觉得可行。 虽然白吃白喝能够让他心情愉快。 然而能够大方花银子的感觉,似乎也很不错。 此时还没有到莲花节,莲神太子庙并不热闹,就是有人,多的也都面黄肌瘦,双眼没有神采,自然也就没有多少意思。 一群人,匆匆逛了一圈,扔下几两碎银,就往回走去。 碎银还是徐杲出的。 若是可以的话,他也想学着和裕王殿下一样,喊一声:景王殿下,您欠着臣三两碎银呢,是记在账上利滚利,还是回京就还? 快到衙门口的时候。 朱载圳回头问道:“你有心思?是不是觉得刚刚给出去的银子,应该算在本殿下的头上?” 突如其来的聪明劲。 差点让徐杲觉得,自己回来的路上是不是把自己的心里话给嘀咕了出来,刚好又被景王殿下给听在耳中了。 瞧见徐杲脸上降压的表情。 朱载圳心里很满意。 当时在京城的时候,他二哥也是这样问他的,而他脸上也是这么惊梀。 活学活用之下,很有意思。 徐杲很快便调整了心态,正要再次解释一二,却又见到景王殿下已经走远了。 郁闷得跺了跺脚,垂头丧气地跟上。 心中还不断地嘀咕着:怎么皇上的小儿子,也这么厉害?感觉比二皇子更能看透人心。 现在还小已经很厉害了,长大了还得了? 就是不知道,京城里监国的太子殿下,是不是也一样的聪慧? 徐杲不自觉地,向着京师的方向,看了一眼。 仿佛已经看到了一群大臣们,正在吃瘪的样子。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的父亲是嘉靖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的父亲是嘉靖》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的父亲是嘉靖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的父亲是嘉靖》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