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靖难开启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在大明长生久视第14章 靖难开启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燕王府。 朱棣赶到时,宴席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府外负责监视的禁军头领也在,众人吃吃喝喝,好不热闹。 见到他,一群人连忙放下酒杯,起身行礼。 虽然燕王疯了,但谁也不敢在公开场合失了礼数,再者,吃着人家的酒宴,自然要客气。 不料,一直疯癫的朱棣,却一反常态的正经,笑呵呵地抱拳还礼。 接着,在众人呆滞的目光中走上台阶。 朱棣扫了一眼徐妙云,后者点头,“殿下,一切准备妥当。” 随即又道:“三宝,你去阁楼传讯。” “是,王妃。” 见一切都准备停当,朱棣彻底放了心,吼道:“诸位,宣布个事儿,本王没疯!” 他一脸悲愤,“朝中出了奸臣,皇上受其蛊惑,大肆残害血亲; 皇明祖训有云:朝无正臣,内有奸逆,藩王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朱棣慷慨陈词,杀气腾腾:“诸位可愿与本王,清君侧,靖国难?!” 众人一个个呆若木鸡,都听傻了,好一会儿,他们才反应过来。 北平布政使是文官集团的人,当即起身喝道:“燕王朱棣意欲造反,诸位莫要……” “放肆。”朱棣沉声暴喝,“本王看你就是奸臣之一,来人,把他给我拿了。” 片刻后,王府亲卫从偏院冲进来,将众人团团包围。 布政使大怒:“朱棣,你当真要造反?” 朱棣冷笑,“斩了!” 金吾卫可不管那么多,得到指示立即照做,将布政使拽出酒桌,手起刀落,剁下了他的脑袋。 好好的宴席变成这样,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众人这才明白,所谓喜宴,从头到尾就是一场阴谋策划。 朱棣冷冷一笑,“诸位好好想想,是随本王奉天靖难,封妻荫子; 还是如那奸臣一般?” 一位禁军统领惊怒道,“朱棣反了,快来……!” “噗……” 锋锐的大刀一斩而下,禁军头领当即饮恨西北,其他人见状,都是敢怒不敢言。 朱棣冷淡道,“还有谁?” 众人面面相觑,没一个人说话,他们不敢公开跟着朱棣造反,却也不敢反对,毕竟,谁不想活着啊? 事情比预想的还要顺利,只杀了两人便稳住了局面,外面的禁军虽然听到了些许动静,但上司并没传唤,谁也不敢擅自冲进王府。 两刻钟后,张玉、朱能带着数千人赶到,全面控制了禁军,朱棣彻底掌握主动权。 朱棣也没客气,给这些人指了两条路,要么跟着他干,要么直接完蛋。 在生与死的抉择下,绝大多数人选择了前者。 …… 李青带着小胖三兄弟赶到时,朱棣已经集结好三卫,并开始拉队伍。 上任北平布政使再次上岗,衙门里,只要是愿意跟着靖难的囚犯,尽皆释放,编制到靖难大军。 与此同时,徐妙云、道衍忙活着坚壁清野,开始将百姓往北平城里汇集。 收集粮食、点燃房屋、水井填平……摧毁一切可被敌军利用的设施。 朱棣见三个儿子平安回来,更是干劲儿满满,再无后顾之忧。 时间紧迫,他也没对李青过多客套,直接道:“先生,金陵那边如何了?” “长兴侯、武定侯都已准备就绪。”李青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顿了顿,“这么大的事儿,想瞒也瞒不住,不出半月必将传到京师,不若还是我将消息带回去,为后面的布局做准备。” 徐妙云接言道:“先生所言极是,不能让建文怀疑了先生,朝廷从得到消息,到派遣大军,再到大军赶到,最起码也得一个半月; 这么久的时间,已经可以做很多事了。” 李青皱眉道,“一个多月能完成,整个北平的坚壁清野吗?” “不能。”徐妙云摇头。 “无妨,既然炳文叔愿意帮忙,那战场直接放在北平之外便是。”朱棣沉吟道,“李先生,你回去知会炳文叔,到时候在真定会师。” 顿了顿,朱棣不放心道,“建文不会派蓝玉出兵吧?” “绝对不会。”李青笑道,“他不敢让蓝玉带兵。” “那就好。”朱棣放了心。 李青想了想,问:“到时候你能集结多少兵马?” “五六万吧!” “不能更多了吗?” 朱棣苦笑,“时间不允许啊,这已经是极限了。” 李青没再说什么,抬头看了眼‘奉天靖难’的旗帜,骑上马,返回金陵。 …… 七月初,李青一身是伤地回到京师,将朱棣造反的事告诉小小朱。 “燕王真的反啦?”朱允炆大惊失色,立即吼道,“来人,召集文武百官,开大朝会。” 齐泰盯着李青,一字一顿道,“燕王既然反了,永青侯为何还能回来?” “我是趁夜偷马返回来的,没看到我一身是伤吗?”李青怒道,“难道非让我死在北平,你才开心是吧?” “我……”齐泰噎了一下,哼道,“永青侯当真好本事。” “不要吵了,大敌当前,我们要君臣一心。”朱允炆满脸严峻,“当务之急是把叛乱平息。” “皇上说的是啊!”黄子澄对李青心怀感激,替他说话道,“齐尚书也不想想,永青侯若是有异心,还会回来禀报皇上吗?” 齐泰一怔,不再言语。 朱允炆有些慌,“几位先生随朕来,我们去朝会上议个方案出来。” 大半时辰后,文臣武将陆续到齐,得知燕王真的反了,尽皆骇然。 文臣们一个个慷慨激昂,嚷嚷着去平叛,而武将却一言不发,静静地看着文臣表演。 打仗是会死人的,这些个文臣又不会上战场卖命,他们当然不怕,但武将对战场的残酷却是门儿清。 朱允炆最怕四叔,如今四叔起兵造反,他更是心惊肉跳,全然没了主心骨。 “诸位…爱卿,燕王反了,你们可有良策?” “皇上勿忧。”方孝孺拱手道,“我大明百万大军,区区一个燕王,还不是手到擒来?” “不错!”黄子澄附和道,“朝廷王者之师一到,燕王只能束手就擒!” 顿了顿,“微臣举荐曹国公李景隆,做征虏大将军,一举荡清祸事。” “臣附议。”工部侍郎出班附和,“曹国公在捕鱼儿海大败北元王庭,他一出手,必将拿下燕王!” 蓝玉老神在在的眯眼养神,双耳不稳窗外事。 李景隆瞥了蓝玉一眼,脸上发烫,干咳道,“捕鱼儿海一战,非本国公一人之功。” “曹国公何须自谦,征虏大将军之位,舍你其谁啊?”礼部尚书道,“征讨燕王,非曹国公莫属。” “皇上,臣也附议。” …… 文臣之所以一股脑的支持李景隆,是因为当初争嫡之时,李景隆是站他们一边儿的,属于自己人。 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他们想通过李景隆,间接影响军队,甚至控制军队。 李青暗暗心惊,在朝堂混了这么久,这些文臣的心思,他又岂会开不出来。 娘的,这些人真他娘的贪婪。 李青深吸一口气,正欲出班举荐剧本上的第一人选,齐泰却抢先一步,开口道:“皇上,臣以为曹国公的确称得上帅才,然,并非最合适的人选。” “爱卿以为谁更合适?”朱允炆已经全然没了主意。 “回皇上,臣以为长兴侯耿炳文最合适。” “长兴侯?” 朱允炆眼睛一亮,大点起头,开国六公二十八侯,如今还在世的元老,就剩耿炳文和郭英了。 二人可都是在乱世杀出来的大将,其作战经验之丰富,便是朱棣也比不上。 他信任李景隆,但也觉得自己这位老表,没啥实战经验,远没有老将耿炳文更有安全感。 朱允炆点头道,“耿爱卿,耿爱卿,耿……” “啊老臣在。”耿炳文一脸癔症地出班。 “朕给你三十万大军,务必要一举歼灭燕王叛军!” “啊?”耿炳文傻眼。 群臣也是一脸呆滞,平个藩王叛乱,用得着三十万大军吗? “皇上三思啊!”方孝孺拱手道,“用不了,根本用不了,十万大军足矣。” “臣附议。”齐泰附和,“朝廷王者之师一到,燕王必败,调这么多军队,纯属浪费,有那钱还不如给百姓减税呢。” “臣也附议。”黄子澄紧随其后。 弄得跟他们挂帅一样,完全就慷他人之慨。 三人一这么说,文臣尽皆附和,现如今,他们就是文臣代表。 朱允炆见状,似乎也觉得有些小题大做了,但又觉得十万有点儿少,于是道,“那就十三万吧! 耿爱卿听封!” “老臣听旨。” 耿炳文心里稍稍松了口气,三十万大军,想输太难了,十三万倒是好发挥许多。 “朕封你为征虏大将军,全权负责平叛事宜,副帅、先锋……由你来任命,莫要辜负朕意。” “老臣遵旨。” “李爱卿。” “臣在。” 朱允炆道,“朕封你为征虏监军,协同耿爱卿,一举荡平燕王叛乱。” 李青抱拳:“臣遵旨。” 他暗暗放松下来,迄今为止,一切都在按照自己预想的剧本发展。 接下来,就看耿炳文如何表演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大明长生久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