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豁然开朗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在大明长生久视第4章 豁然开朗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李青皱眉道:“皇上,你这是要搞垄断?” “啥是垄断?”朱棣挠了挠头。 “就是……利益集中在一人手里。” 朱棣点头,笑道:“不错,就是这样,有钱肯定要皇帝赚、国家赚,那些个富绅日子已经够好了,他们再富,也不会为民做事,反而会进一步压榨百姓。” 李青摇头道:“皇上三思,这样做……实在是不妥。” “有何不妥?” “挡人财路,无异于杀人父母。”李青道,“利益垄断,很可能会造成动乱。” 朱棣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朕一皇帝,难道还要忌惮区区地主富绅?” 李青无言以对,朱棣说的句句在理,富绅有钱,远不如国家富有,但…… “皇上可有预案?” “有一些。”朱棣道,“朕欲大建织造局,朝廷经营、管辖;茶叶尽皆归于朝廷,与盐一样,改为官茶;减少富绅地主种桑养蚕规模,为朝廷让路;瓷器,大建官窑……” 李青咽了咽唾沫,朱棣这已经不算挡人财路了。 士绅就这几样来钱的门路,全被朱棣给掐断了,即便不造反,也会闹出大乱子。 来大明这么久,李青对这时代已经充分了解,帝王绝非后世人以为的那般,呼风唤雨,欲所欲为。 即便是皇帝,也有很多事身不由己,需要妥协。 因为皇帝,也是人,只是被神化了而已。 并非后世人认为的那样,所有国策一经发布,上下一心,令行禁止! 朱棣太有魄力了,同时,也太莽了。 李青真心觉得这样会出事,即便朱棣镇得住,后世之君也未必镇得住。 老朱禁海,可以说是挡了富绅财路,老四开海,却做的更绝,直接从富绅身上剜肉。 但李青一时间,又找不到合适措辞来驳朱棣。 因为朱棣这一做法,利国利民。 李青心道:“不对呀,历史上郑和下西洋,不是说耗资弥巨,大肆撒钱,极大程度的消耗了大明国力,是赔本的买卖吗? 可按朱棣这说法,只会大赚特赚,绝不会赔钱!” 随即,他又想到了朱棣的丰功伟绩:通运河、编撰永乐大典、五征漠北、迁都北京,六下西洋……一桩桩,一件件,哪一样都耗资弥巨。 可以说,古代帝王,再没有一人比朱棣还能花钱的了。 可即便如此,大明却没崩,反而被誉为盛世,这根本说不通。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史书抹黑了下西洋的功绩,为禁海找借口。 换一个说法,要是下西洋真是赔本的买卖,那朱棣哪来的钱,办这么多大事。 二十二年的皇帝,二十二年的岁收,除去必要的基础建设、天灾时的赈济、皇宫、皇室宗亲开销、官员俸禄……剩下的,绝逼办不了这么多事儿。 大明赋税真的不高,丰年三千多万石,歉年两千六七百万石,去除掉开销,余下的并不算多。 朱棣若真是为了功绩,逼得百姓难以过活,百姓绝对造反,又哪来盛世可言? 再者,李青也不相信,朱棣会傻到让郑和去满世界的撒钱,这就不是一个正常人干的事儿。 这不是撒币吗? 即便换成小小朱,他也不会这么干啊! 对了,谁是郑和? 李青蹙眉沉思片刻,一个面容清秀,嘴角常带着笑意男子浮现在眼前。 这一刻,他终于理通了,整个人豁然开朗。 三宝是太监,太监没有子嗣,自然也就没有了列土封疆之心,加上他是朱棣心腹,所以下西洋的人选,非他莫属。 而下西洋之举,绝不是耗资弥巨、消耗大明国力,而是支撑朱棣立下丰功伟绩的根本。 它是真真的赚钱,而且是赚大钱。 只可惜,朱棣这一功绩,被文人写的史书抹黑了。 这也难怪,老四这事儿干的的确不地道,挡人财路倒也罢了,还要剜人家肉。 老朱狠,老四更狠,士绅摊上这爷俩,属实倒霉。 …… 朱棣说完自己设想,朝李青道,“你以为如何?” “……皇上圣明!”李青心里觉得这样有些不妥,但这项国策,又着实利国利民,他没有反对的理由。 “皇上,关于织造局……?” 朱棣蹙眉沉思片刻,“朕想让太监管理; 一来呢,太监不被世人接受,他们一净身,就被家族从族谱上抹了去,即便他们贪,也比不过有家有口的文臣; 退一步说,就算他们巨贪也不要紧,一个阉人能花多少钱? 逮着就让他全吐出来了! 这二来呢,让文臣接手,他们势必成长飞速,建文这才几年啊,大明就有了几分宋朝影子。” 李青点头:“皇上圣明!” 说实话,他对文臣的印象也不好,不是说文臣没好人,而是这个团体……实在令人爱不起来。 世人都以为武将对皇权威胁更大,实际上,武将比文臣好管理多了。 而文臣则不同,他们比武将的心眼多,而且,他们背后站着的是士绅,能量比武将大得多。 这时代,能中举做官的大多富人,因为穷人根本读不起书,而且,经过千百年来的演变,士绅官僚早已融为一体,无法分开。 穷人出人头地不是没有,但少得可怜。 朱棣笑道:“海上贸易,丝绸是重中之重,朕想让你来管织造句。” “哈?”李青只觉裤裆一凉,连连摆手:“不合适,这不合适……!” “瞧把你吓的,朕不是要阉了你,而是先让你管着。”朱棣好笑道,“等你弄完善了,再转交于太监管理。” 李青讪讪道:“臣遵旨。” 朱棣伸了伸懒腰,叹道:“朕要做的事儿太多了,一时间也不知该先做哪个好,织造局的事急不来,你先给朕办另一件事。” “……”李青突然觉得老四跟老朱一个样儿,使唤起人来,简直不是人。 这还没开始呢,就给他可劲儿安排活儿。 涨工资的事儿,你是提也不提啊……李青摸了摸鼻子,“皇上请说。” “组建锦衣卫。”朱棣笑道,“锦衣卫压制文官、乃至武将,都十分奏效,朕岂可弃而不用?” 李青轻轻点头,疑惑道,“皇上,其实组建锦衣卫并不难,根本用不着我。” “朕当然知道。”朱棣一副掏心窝子模样,“朕只是让你和锦衣卫搭上线,朕的用心良苦,你咋就不懂呢?” 李青一呆,旋即苦笑。 果然,接下来朱棣的话,就验证了他的猜想。 “朕想了想,还是不给你官职了,你现在这样就挺好。”朱棣拍着胸脯道,“放心,有朕罩着你,好使。” 老四和老朱一样,也是要让他做孤臣。 事实上,老朱最后让他做权臣,也是因为自己不行了,要是身体倍儿棒,绝不会让他做权臣。 奈何他权臣之路还没开启,就被三个搅屎棍抢了先机。 李青腹诽:真不愧是老朱的崽儿,这行径,简直如出一辙。 不过,他对这个并不在乎,都做那么多年孤臣了,早已习惯。 李青甚至在想,或许后人看明史,自己的形象也多半是个大反派。 两人就开海,改户籍制等事宜,进行了简单规划,见时间快傍晚了,李青起身告退。 “等一下。”朱棣叫住欲走的李青,“那个铁铉如何了?” “这个……”李青干笑道,“铁铉比较固执,臣再想想办法。” 朱棣眉头皱了皱,“不用了,他既不愿臣服,劝也没用,就那么关着吧,朕要让他好好瞧瞧,朕与建文孰强孰弱!” “皇上虚怀若谷,臣钦佩之至。”李青拍了记马屁。 同时,暗暗松了口气,连铁铉都不杀了,说明朱棣不准备严办建文相关人员,而是打算用事实证明自己。 “臣告退。” …… 朱棣确实是这么想的,他要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不过,跟建文有关的人可以放过,但建文本人,他是说什么也不能放过。 大侄子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让他寝食难安。 朱棣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还算可行的办法,朗声道:“来人,去把胡濙叫来。” 小黄门刚进殿中,听到圣喻连忙行了一礼,匆匆去了。 两刻钟后,胡濙赶到。 “臣参见……” “免礼,坐。”朱棣十分温和。 胡濙咽了咽唾沫,小心坐下,“皇上有何吩咐?” “朕有件事要你去做,做好了加官进爵。”朱棣食指一下下敲打着御案,“朕给你一队人马,去寻仙人张邋遢。” “臣……” “朕还没说完呢。”朱棣继续道,“寻仙只是幌子,你的真正任务是找到建文……” ……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大明长生久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