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兄弟情深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在大明长生久视第64章 兄弟情深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朱棣幽冷的目光扫过众人,轻笑道:“众卿可有意见?” 众卿当然有意见,意见大了去了,却无一人敢提。 一方面,是慑于帝王之威,但更重要的是,朝堂之上讲的是个名正言顺,他们没有正当理由反对。 而且,这个时候谁敢唱反调,无异于不打自招,肯定会被列入重点清丈土地对象。 官场之上,个个是人精,这个道理他们自然明白。 “既然没有意见,那就尽快实施。”朱棣笑道,“夏原吉,这件事由户部领衔去办。” “臣遵旨。”夏原吉拱手称是,面露欢喜之色。 这项政策实行出来,定能极大程度缓解国库的财政问题。 朱棣又道,“太子仁厚贤明,前两天发生了些误会,即日起,仍由太子辅政国事。” 挥完大棒,也得给点儿甜枣儿,恩威并济才是上策。 果然,此话一出,文臣们脸色好看不少。 一场大朝会就此结束,但李青明白,以文官的精明,很快就能想到正当理由,来反对政策实行,少不得要扯几天皮。 …… 下了早朝,李青并未出宫,而是跟着朱棣去了乾清宫,为徐妙云诊治。 徐妙云的身体状态的确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生孩子太多的缘故。 除了夭折的第四子,共育有三个皇子、四个公主,一人生了八个,朱棣的子女一多半都是她生的,这无疑给她造成了极大的身体负担。 “皇后如何?”朱棣不复朝堂上的威严,满脸紧张,“不要紧吧?” 李青蹙眉沉思片刻,提笔写下一副药方,“早中晚各一副,坚持服药。” 见李青不正面回答,朱棣不由神色一暗,心里隐隐有了几分不祥的预感。 徐妙云轻笑道,“皇上莫忧,臣妾自觉并无大碍。” 闻言,朱棣的脸色好看一些,“嗯,皇后你坚持服药,肯定会好起来的。” 吁了口气,朱棣起身道,“你先休息吧,朕有些国事要处理,忙完再来看你。” 徐妙云点头,“国事要紧,莫因臣妾误了国事。” 朱棣笑笑,起身往外走去。 见状,李青拱了拱手,跟着退了出去。 …… 走出大殿,朱棣的神情凝重起来,“皇后的身体究竟如何了?” “不太乐观。” “你也没有办法?” 李青苦笑道,“臣也不是无所不能。” 朱棣黯然片刻,“皇后还能再活多久?” “这个臣也不敢保证。”历经马皇后一事后,李青吃一堑长一智。 “五年?” “……” “三年?” 李青依旧默不作声,在他看来,也就一两年时间,甚至更短。 朱棣恼了,“朕想知道个答案,就这么难吗?” “皇上,断人生死者,除了地府阎罗,就是江湖骗子。”李青无奈道,“臣实在没办法给皇上答案,不过,臣会尽最大努力医治皇后娘娘。” 朱棣沉默片刻,烦躁地摆了摆手,“你先去兵部熟悉熟悉,关于皇后的病情,你好好想想对策。” 李青点头,告辞离开。 ~ 兵部衙门。 李青一到,兵部郎中、主事就迎了上来,执礼甚恭。 官场之上,讲究的就是个场面,不管这些人心里如何想,但面子上都过的去。 简单应酬两句,李青开始熟悉政务。 现在有了正式官职,李青的悠闲时间就少了,别的不说,以后的早朝得天天上了,这对爱睡懒觉的他来说,着实痛苦。 忙活了小半天,又去上了个午朝,李青这才得以清闲,回家吃午饭。 下午,李青没再去兵部,而是研究如何诊治徐妙云。 不同于马皇后,徐妙云从最初发病时,就是他医治的,不存在小病拖到大病的情况。 准确来说,徐妙云并没有明显病症,而是生太多孩子导致了身体亏空,透支太多生机,五脏俱虚。 这些年,尽管锦衣玉食,一直服用滋补之物,却也只能缓解。 与马皇后一样,徐皇后也扮演着贤内助的角色,老四这倔驴,也只有她能拉得住。 李青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用针灸,外加暗中真气治疗,尽量延长她的生命。 敲定治疗方案后,李青又给三女仔细瞧了瞧,幸赖,她们并无潜在病症。 申时。 小胖来访,两人刚聊没几句,憨憨也来了。 今日的憨憨,一改往日做派,不仅对李青客气,对瞧不上眼的大哥也极为礼遇。 朱高煦东一句,西一句的拉扯,但几乎都是在叙过往种种,聊兄弟之情。 见此情况,二人都隐隐猜出了几分,小胖道,“老二,你是有什么难处吧?” “昂。”朱高煦不好意思笑笑,“大哥,父王说让我就藩云.南,我……去那地方无异于流放,你能不能跟父皇求求情?” “这个好说。”李青接过话,“汉王不想去云.南,太子你就跟皇上说说,给汉王改个封地便是。” 顿了顿,“汉王放心,下官也会帮你进言的。” 朱高煦脸色一僵,皮笑肉不笑道,“我谢谢你啊!” “客气,客气哈~”李青含笑道。 朱高煦气结,但又不好发作,只得求助小胖,“大哥,你是不是烦弟弟了?” “这话说的,大哥怎么会烦你呢?”小胖正色道,“咱们是亲兄弟,大哥喜欢你还来不及呢。” “大哥真好。”朱高煦强忍着肉麻,做出一副感动模样。 兄弟情深,感天动地! 不料,小胖接着又道:“二弟以为,青州如何?” “啊?这……”朱高煦傻眼,莫说青州,就是苏.州,他也不想去,他要的是留在金陵,争夺太子之位。 憨憨之心,路人皆知。 李青自不会让他得逞,于是接言道,“青州不错,就这么定了,明儿早朝下官就向皇上进言。” 他一副自己人模样,大气道:“汉王不用谢,这些都是我下官应该做的。” “你……”朱高煦气得快要吐血了,想想金豆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他明白,李青和老大是指望不上了,一甩衣袖,愤然离去。 待他离开,李青这才道,“汉王就藩,于他于你,于大明,皆有莫大好处。” 小胖点头,叹道:“是啊,大明不能再折腾了。” 两人又聊了许久,聊皇后病情,聊新国策,直到傍晚时分,小胖才起身告辞。 ~ 翌日,早朝。 皇帝踏入金銮殿,群臣山呼万岁,君臣大礼过后,李青率先出班。 “皇上,臣有本奏。” 朱棣扬了扬下巴,“爱卿请讲。” “皇子成年就藩,历来如此,如今汉王已过而立之年,却还逗留在京师,于理不合!”李青朗声道,“臣以为,还是让汉王尽快就藩为好。” 此言一出,朝堂百官尽皆侧目。 武将们眉头紧皱,文臣们却是喜上眉梢。 礼部尚书率先出班,“李尚书言之有理,臣附议。” “臣也附议。”刑部尚书紧随其后。 接着,两部侍郎力挺自家老大,随即,吏、户、工,三部尚书、侍郎,尽数声援。 最后,六部给事中,都察院御史,七成以上的文官尽皆附和。 于公于私,他们都不想让汉王上位! 武将们心里有些不舒服,却并未激烈反对,他们没有反对的理由,加上皇太孙尚武,汉王就藩也不是不能接受。 “这个……”朱棣有些犹豫。 尽管之前他已答应李青,也确实准备让老二就藩,但真到了这一刻,他还是有些舍不得。 一来,他是打心眼儿里喜欢朱高煦,二来,他也不想打破这种平衡。 老大做事,老二监督老大,在他看来,这种模式才是健康的朝堂格局。 李青知道朱棣的心思,但眼下的大明,不能再内耗了,于是再次奏请,“恳请皇上,让汉王就藩!” 文臣紧随其后,连声附和。 同时,他们看向李青的眼神也变得友善起来。 自己人,这是自己人,以后得多走动走动……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大明长生久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