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天不生言官,大明长如夜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在大明长生久视第71章 天不生言官,大明长如夜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翌日,奉天殿。 李青掐着点儿来到早朝,站在文臣队伍中,他现在是兵部尚书,属于文官体系。 文官们看到他,不着痕迹地退后几步,就连自家的左右侍郎,也离他稍远了些。 麻蛋,老子人缘就这么差吗……李青郁闷想着。 半刻钟后,朱棣一身团龙袍进入大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朱棣满脸含笑,态度温和,人设严重崩塌! 群臣见他如此,心里顿时‘咯噔’一下,事出反常必有妖,他们隐隐觉着,皇帝这是憋着坏呢,个个打起精神。 “诸位爱卿,可有本奏啊!?”朱棣笑眯眯的,笑的群臣心里发毛,一时间竟无人敢说话。 偌大的奉天殿寂静无声,落针可闻。 眼见场子冷下来,朱棣很不满的瞪了李青一眼。 李青摸了摸鼻子,心情也挺郁闷,拿钱办事从不是他的做事风格,这回算是破了例,更气人的是钱还没给呢。 “皇上,臣有本奏!” “准奏!”朱棣脸色多云转晴。 李青出班,拱手道,“皇上,现在田亩清丈进行的如火如荼,臣建议,可借此机会推行新政,革新赋税制度。” 他侃侃而谈,“诸位,如今大明鼎盛,但百姓的生活并不好,尤其是……目前大明正在大力建设,百姓的担子更重……” 武将不善言辞,文臣却有不少附和,因为他们发现,李尚书这是在点皇上。 不管谁喷皇帝,他们文臣都会帮帮场子,这是文官的老传统了。 文官都有个固有观念,忠言必须刺耳,敢骂皇帝者,不论目的如何,但那颗心是赤诚的。 正所谓:武死战,文死谏! 若是因喷皇帝而死,那是死得其所,还能博得一个美名,这也是历朝皇帝挨骂的原因。 自唐以后,汉人皇帝就没有不挨骂的。 而且,李青打的是减轻赋税的名号,这正合文臣心意。 百姓减了赋税,他们家族才是最大受益者,能捞着好处,还能落个为民请愿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李青还来不及说摊丁入亩,大多数文官就率先莽了上去,一个比一个积极,生怕被别人抢了先机。 “皇上,百姓苦啊……!” “如今四海承平,当与百姓休息啊皇上!” “望皇上大发慈悲……!” 一众文官争前恐后,不断促请,个个爱民如子,青天父母官模样。 更有甚者,痛心疾首,涕泗横流。 言官一见这架势,当即不干了,这不是抢生意嘛? 是,我们言官是品卑,但别拿言官不当官员,当俺们是软柿子不成? 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御史,掸了掸衣袖,表示:你们这才哪跟哪,论喷皇帝,你们都是弟弟,瞧俺们的。 “皇上大兴土木,耗资弥巨,已铸成大错,若再不及时改错,恐悔之晚矣。”吏部给事中率先发难,言辞犀利,毫不留情。 接着,礼部给事中跟上,“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皇上若不以民为本,必将天下大乱。” 都察院也立即帮腔,言语更是尖锐:“皇上若再执迷不悟,那我大明与暴元何异?” 好家伙,不愧是骂官,真带劲儿啊……李青砸吧砸吧嘴,袖手旁观,等待时机成熟。 他发现好像不用自己背锅,这群文官已经主动接锅了。 不背锅还有钱赚,这真是一件美事。 妙极,自己拿钱不办事的人设,依旧稳健。 天不生言官,大明长如夜! 言官最容易上头,因为他们品卑,且俸禄低,没有高官厚禄,也就没了弱点,这些人往往好名远胜好利,一旦情绪上来,生死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喷就完了。 言官慷慨激昂,吐沫横飞,这一顿喷,把朱棣喷的啥也不是。 朱棣别说体面了,裤衩子都被喷没了。 奉天殿乱哄哄的,已经把革新赋税,提升到了大明生死存亡的高度,一副如若不革新,大明国将不国的样子。 若换平时,朱棣这暴脾气上来,怎么也得找两个典型廷杖,并附上:“用心打!” 不过,今日的他格外大度。 都看到了啊,这是你们要改的,可不是朕主动要改……朱棣清了清嗓子:“爱卿言之有理,朕回头好好考虑一番。” 时机成熟,该我登场了……李青跨前一步,光伟正形象溢于言表,“国家施政,早一日,晚一日,天差地别。” 他掷地有声,振聋发聩:“请皇上立刻决断!” “请皇上立刻决断!”言官紧随其后。 紧接着,六部官员先后附和,唯有武将默不作声。 他们不善言辞! “国家施政岂可轻易决断?”朱棣戏精附体,怫然不悦,“这件事需从长计议,三思而后行。” 说罢,一副玩不起,要散朝的样子。 文官哪里肯干,今儿你不给个说法,还想走? 缓了口气的言官,再度开喷,火力全开! 说什么,今儿早朝也得把事儿给定了。 “你们这是干嘛?”朱棣勃然大怒,“一起逼朕吗?” 要不是知道你德性,我真就信了……李青面容肃穆,拉上一众文臣,“臣等一心为国,皇上怎可如此?” “你……!”朱棣气结,吼道:“必须得革新是吧?” “正是!” 众官员异口同声,声振屋瓦。 “好!朕同意了!”朱棣咬了咬牙,极力压着欲上扬的嘴角,“李青,你且说说具体策略。” “臣遵旨。”李青拱了拱手,“其实很简单,就是去掉丁税,减轻少地、无地的百姓负担,让百姓得以休息。” 顿了顿,轻描淡写道,“把人丁税的损失摊进耕地,既减轻了百姓负担,又不影响朝廷税收。” 说着,看向群臣,“诸位同僚以为如何?” “此策甚妙!”夏原吉捋着胡须,一脸欣然。 部分没反应过来的文官也连声附和,并促请朱棣答应下来。 但大部分文官,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话都说出去了,还能当场反悔不成? 脸还要不要了? 刚才用力过猛,现在他们想收,已经收不回来了,正在他们纠结之时,只能寄期望于武将。 他们知道,武将大多也购买了大量土地,这项政策推行,武将的利益同样受损。 谁料,武将却无一人说话。 不善言辞人设,稳如泰山! 朱棣扫了一眼群臣,叹道:“既然众卿都认同,为了黎民百姓,朕也只好勉为其难了。” 皇上,其实您不用勉为其难,三思一下也挺好的……文臣暗暗叫苦,就连部分言官的牛逼劲儿,也荡然无存。 不过,没一个人反对出声。 一来,他们刚才吵吵的太厉害了,此时收手颜面无存;二来,没有正当理由反对;更重要的是,一旦反对,传出去名声就毁了。 还会被百姓戳脊梁骨,遭世人唾骂。 都是场面人,都要脸,都寄期望于别人出头。 这些人,都是既要面子,又要里子,典型的又当又立,不过也正因如此,才能顺利颁布。 朱棣冷着脸起身,一副自己也是受害者模样,哼道:“散朝,众卿若有本奏,留折待阅吧!” 顿了顿:“李爱卿、夏爱卿、蹇爱卿,去御书房一趟!” 说罢,不待群臣行礼,气哼哼地离开了。 朱棣一走,文臣的脸色立即难堪起来,却又无处发泄,这项国策,是他们拼死拼活争取来的,能怪谁呢? 只能在心里暗骂:这波大意了。 而此刻,李青一脸光伟正形象,屹立在道德制高点,睥睨群臣:谁敢奈我何? 不敢,他们还真不敢! 因为李青代表的是正义,是绝对的政治正确,跟他过不去,纯属自毁前程。 就连一众言官也不敢弹劾他,至少不敢在这件事上对他弹劾。 甚至很多文官还装出开心模样,对李青温一顿彩虹屁,表示大明能有李青,社稷幸甚,百姓幸甚。 虽然,李青知道这些人在沽名钓誉,但,真爽! 李青团团一礼,再三表示:这都是大家努力的共同结果! 一阵场面过后,他这才去御书房。 ~ 御书房。 朱棣坐在御案前,小口抿着茶,看不出喜怒,小胖静立在一侧。 蹇义、夏原吉恭敬的站着,神情严峻。 内阁成员一个不在,无他,那些人不够格,区区五品秘书而已。 “微臣拜见吾皇……”李青大老远就拿腔作势,待到近前,朱棣的‘免礼’也出了口,就势一收,站在夏原吉旁边。 朱棣也没心情和李青计较这个,摆了摆手,“都坐吧!” 三人谢坐。 小胖也迎来了解放,坐在父皇身边。 朱棣沉吟片刻,看向夏原吉,“夏爱卿以为如何?” 他不问李青这个提倡者,不问蹇义这个天官,而是问夏原吉,就是因为他知道,夏原吉肯定会给他一个满意答案。 朱棣这一手很高明,事实也如他所料。 “回皇上,臣以为此策甚妙!”夏原吉欣然道,“简化赋税,能极大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损耗,既不影响国家财政,还能减轻百姓负担,实乃治世良策!” 说着,朝李青颔首,以表钦佩。 李青含笑点头,算作还礼。 朱棣抿了口茶,问向蹇义,“蹇爱卿可有信心主张推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大明长生久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