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小胖总有办法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在大明长生久视第77章 小胖总有办法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酒宴过后,小胖拉上六部尚书、三宝,一起去了东宫。 “之前的拨银不作数。”小胖开门见山,“必须得省出一部分钱出来。” “太子殿下的意思是,我们刑部也有拨款?”刑部尚书大喜,这还真是柳暗花明。 不料,小胖断然摇头:“刑部就算了吧,国库紧张你们都知道,等以后有钱了,该有的都有。” 画了张大饼,小胖又道:“三宝,加十艘舰船需要多少钱?” 三宝默默计算了一下,拱手道:“如果是大型舰船,大约需要五十万两上下。” “用不了吧?”夏原吉道,“据本官所知,之前的舰船均摊下来,并没有这么高的造价。” “夏尚书有所不知,之前那是大批量制造,加上很多船板都是借用老船船料,才有那个价格。”三宝道,“如今再造宝船,所有的都要重头再来,光是寻找木料、运送至京师,就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 夏原吉皱了皱眉,正欲说话,李青打断道,“造船是一种投资,出一次海就能把投资补上,还大有赚头,这个钱不能省。” 闻言,夏原吉也不再说什么。 小胖点头:“夏爱卿,你户部能挤出多少?” “这个…最多能挤出二十万两。”夏原吉一脸为难,“太子殿下,百姓大于天……” “呵呵。”小胖揶揄道,“山河两省数地遭了旱灾不假,但税赋已经做了调整,或许会出现灾荒,但怎么也用不了那么多, 一两银,两石米,赈济灾民用的了四百万石粮食?” 夏原吉脸上一热,讪讪的说不出话来。 朱棣精力都在军事、建都上面,对这些不清楚,但小胖门清,根本糊弄不过去。 “行了,户部拿出一百万两。”小胖道,“留一百万用作购粮赈灾,绝对还大有剩余。” 夏原吉无奈点头:“是,殿下。” 小胖又道:“蹇爱卿说两句。” 蹇义是个很识时务的人,也懂得做官,当即表示:“吏部可以挤出一百万!” “不,一百五十万。”小胖道,“上半年赋税即将即将进京,而且即便恢复旧制,改用实物发放俸禄,也用不了这么多; 据我所知,咱大明的俸禄,即便是最富裕时,也不是全部发放米粮,而且,等到明年下半年,财政就会有所好转,根本不是你说的那样。” 蹇义苦笑道,“太子的意思是……?” “官员俸禄改为七成米,两成绢布、棉麻……,一成钞。”小胖道,“这已经好过洪武朝最好的时候了,做人要知足。” “……是,殿下。”蹇义点头答应。 接着,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工部尚书身上。 “太子,我要的真不算太多。”工部尚书硬着头皮道,“两处河堤至少需要百万两,这还是在最理想的状态下,为保万一,撑死挤出四十万。” 小胖蹙眉沉思片刻,“这样,我也不让你为难,拿出三十万便可,不过工程质量必须有保障,若是有了纰漏……” “殿下放心,质量绝对不会有问题。”工部尚书信誓旦旦。 其实,一百二十万两白银都还有些许富裕,这些小胖知道,但更知道一点油水不让人沾,也不现实,真那样做了,事儿根本办不好。 这时,礼部尚书叹了口气,道:“既然国库吃紧,那礼部这拨银就算了吧!” 拢共就一万两,还挤个屁呀,这钱,礼部不要也罢! “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是再给礼部拨点儿。”小胖沉吟片刻,道,“这样,经费提高到三万两。” 顿了顿,又道:“这两年财政一直紧张,幸赖诸位鼎力办事,孤做主,每人赏银五十两白银,以资鼓励。” “谢太子殿下赏赐。” 小胖笑着点头,“夏爱卿还需尽快将海外货物,以合理价格卖给有钱富绅,以便朝廷运作。” “臣遵太子谕令!”夏原吉拱手称是。 一顿操作过后,小胖扣出来两百七十多万两,几乎弄出来一半,几人也欣然接受。 小胖总有办法! 解决了分赃不均的问题,小胖起身道:“诸位去忙吧,奖赏到时随月俸一起发放。” “臣等告退。”众人拱手告退。 “三宝、李爱卿留步。” 二人回头。 小胖道:“跟我去御书房一趟。” …… 御书房。 朱棣半靠在椅上,手里拿着《永乐大典》,看不到面部表情。 三人行礼:“臣(儿臣)参见皇上。” 大典移开,朱棣一张阴沉的脸露了出来,“有事儿?” “有事儿。”小胖点头。 李青补充:“好事儿。” 三宝道,“皇上,有钱了。” 三人一唱一和,朱棣的脸色好看几分,“多少钱啊?” 小胖拱手道,“父皇,经过仔细计算,户部能挤出一百万两,吏部能挤出一百五十万,工部能挤出三十万。” “哦?”朱棣大为惊诧,嘴角情不自禁地上扬,旋即又压了下去,假惺惺道,“一下子挤出这么多,不会误事儿吧?” “不会,这都是经过详细计算过的。”小胖保证道。 听到这儿,朱棣才的笑意才展露出来,“嗯,不错。” 随手把大典放在桌上,“都坐吧!” 三人谢坐。 朱棣问道:“三宝,此次贸易你估个大概数值,到底带回来多少钱?” “金二十七万余两,银四百七十余万两,此外还有大量的紫檀木、胡椒、麝香……”三宝斟酌了一下,“保守估计,总值大概在八百万两上下。” “嗯,不少了。”朱棣颇为满意,仔细算了算,“除去下次出海的货物的成本,以及吏、户、工部的开支,应该还有三百五十万两。” 一下子有钱了,朱棣腰杆又硬了起来,“五十万两拿来造船,一百万入内帑,余者,用作运河的收尾工作,尽快全面疏通,再剩下的用作建都; 高炽,你些个事你多上上心。” “是,儿臣遵旨。” 朱棣办了自己想办的事儿,心里愉快起来,“来人,准备酒菜,朕要犒劳朕的大功臣。” “皇上不必如此。”三宝笑道,“臣已经饮过庆功宴了。” 李青打趣道:“三宝你是不饿了,皇上可还没吃呢。” “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朱棣瞪了他一眼,拉着三宝走到前堂坐下,亲热的不行。 现在,三宝是他的宝儿,李青都不香了。 “三宝,这次回来多住一段时间,等歇足了再下西洋。”朱棣笑道,“若是在家闲的无聊,可以去龙江船厂逛逛。” “臣遵旨。”三宝欣然点头。 海上波澜壮阔,但风景再好,也比不上故乡。 不多时,酒菜上齐,几人举杯共饮,唯有小胖,一副没吃饱的样子继续造,最后被朱棣叫停。 “吃吃吃,就知道吃,明日起,给朕好好减肥!”朱棣冷哼道:“别想偷懒,朕会监督你。” “……是,父皇。”小胖生无可恋地点点头,觉得人生都失去色彩。 李青趁着喝酒之际,朝三宝打听道,“三宝,你有没有见过一种作物,黄黄的,个头跟拳头似的,埋在土里……” 三宝茫然,缓缓摇头。 “还有一种作物,果子也是埋在土地,是红色的,可以生吃,也可以烤着吃、蒸着吃、煮着吃,甚至磨成粉后,能用来做饼子,地下是果子,上面是藤……” 三宝依旧摇头,“没见过。” 李青有些气馁,不死心道:“还有一种作物,比人长得还高些,结出来的果子是黄色的棒子,脱粒后金灿灿的,每一粒大小有小拇指甲盖那么大……” 这次,三宝没再摇头,而是一脸诧异的看向李青,“先生也见过这作物?”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大明长生久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