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土司问题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在大明长生久视第24章 土司问题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朱祁镇是个行动派,李青前脚一走,后脚他就急召于谦。 于谦接到召见,立即放下手中事务,马不停蹄地赶来。 “微臣参见吾皇万岁……” “免礼,坐吧。”朱祁镇温和道,“以后私下见面,不用行大礼。” “臣遵旨。”于谦走到一旁坐下,“皇上唤臣来,所为何事?” 朱祁镇食指敲打着御案,看着十分老成,“这次出兵抽调的京军太多,京师空虚,朕心不安啊!” 于谦心中一动,不禁想到之前李青的话,当即奏道:“皇上,不妨抽调些边军,以作拱卫京师。” “朕也有此意。”朱祁镇问,“爱卿在兵部任职这么多年,可有合适人选?” 自从李青来后,朱祁镇对于谦的称呼就从‘老师’变成了‘爱卿’。 颇有‘小甜甜’变‘牛夫人’的既视感。 不过,于谦并不在意称呼上的变化,更何况那人还是李青。 于谦沉吟片刻,“臣建议调宣府边军。” “杨洪?” “是。”于谦道,“内举不避亲,臣和杨洪有姻亲关系,但臣并非出自这层关系才举荐的他,杨洪能力、品性皆为上乘,可作备用人选。” 顿了顿,又道:“当然了,这只是臣的建议,仅供皇上参考。” 朱祁镇点点头,陷入沉思。 京军最重要的是忠诚,杨洪忠不忠诚不知道,但于谦绝对忠心,杨洪和于谦结亲,二人达成政治结盟,不是什么秘密,且于谦和大多数文臣都不对付; 若把杨洪调来,那群人文臣必定难受, 这次废除保举制,虽然获得了初步胜利,但文官集团的权势并未受到波及,只不过从权重从内阁转移到了六部……朱祁镇心思电转,很快做出决断。 他笑道:“朕对杨洪并不了解,但对于爱卿却是十足的信任,既然你这么力荐,想来他定然不会差了。” “皇上决定了?”于谦问。 朱祁镇点头:“颁布调令吧。” “臣遵旨。”于谦拱了拱手,问:“要不要知会一下王尚书?” “你觉得有必要让他知道吗?”朱祁镇反问。 于谦怔了怔,“臣明白了。” … 朱祁镇望着于谦离去的背影,欣然自语:“兵部这个衙门不得不重视,二把手和一把手得有些不愉快才行,可不能让他们上下一心。” 转念,又想起了今日母后私下召见李青的事,朱祁镇脸上的欣然逐渐敛去。 他绝不允许,再出现第二个后宫掌权的人。 “今日的敲打,但愿能让她长些记性,如若不然,我只能让她难堪了。”朱祁镇心中升起一股郁气,面色狠厉。 ~ 书桌上,摊着一张特别的地图。 这是李青当初从三宝那儿拓印的副本,它并不是大明的地图,而是大明沿海周边,以及东南亚的地形、海岸线……各种地势的汇总。 “征战暹罗、缅甸不顺,麓川那边的土司会不会趁机作乱呢?”李青眉头轻皱。 土司一直不怎么服从管教,麓川距离缅甸较近,双方目标一致的情况下,联手的可能极大。 一旦张辅他们被截断补给,那后果就严重了。 事实上,大明各地的土司,一直盼望着成为国中之国,甚至想像藩属国那样,对大明听调不听宣。 这问题自大明建国起就存在,起初朱元璋以雷霆手段打过几次,但后来发现得不偿失,便采取怀柔政策进行恩抚,效果自然是立竿见影。 土司虽可以依仗地利,打持久消耗战,但能不挨打,他们也不想挨打。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也变得越来越欲求不满,碍于朱元璋、朱棣两父子的狠辣,一直不敢逾矩,而到了仁宣时期,他们就略显放肆了。 没闹出大乱子,却也初显野心。 而现在……随着小皇帝大权旁落,朝局一片混乱,这些土司自立之心定然膨胀。 李青缓缓收起地图,自语道:“其他地方还好,主要是麓川。” 国家施政需因时势而行,朱元璋先兵后礼的大略方针在当时正确,但‘礼’的前提是有威慑力,若朝廷对这些土司失去了震慑,那所谓的‘礼’,将被视作软弱。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李青自语,“若他们真敢动乱,树立典型很有必要!” 这时,外面传来于谦的声音:“李先生在家吧?” “在家!” 李青来到院里,打开门,笑道:“这会儿怎么想起来我这儿了?” 于谦看了眼橘红色的夕阳,又提了提手上拎着的酒肉,“今儿不忙,想找先生喝一杯。” “喝酒啊,那敢情好。”李青笑眯眯道,“走,进屋。” 一只烧鸡,一份卤猪脸儿,一壶地瓜烧,两人边吃边喝,好不快哉。 “呵~”李青砸吧砸吧嘴,连忙夹一筷子肉就着,“这酒可真够有劲儿的。” 于谦笑道:“这酒不如别的酒甘醇、绵软,不过喝了这酒,再喝其他酒就寡淡无味了。” 这酒确实烈,都快赶上后世白酒了……李青笑道:“酒瘾大的人才喜欢喝烈酒,没看出来你竟这么好酒。” 于谦不好意思笑笑,“没入仕前我对酒无感,后来随太宗、永青侯去了几次漠北草原,就染上了酒瘾。” “呃呵呵……原来是这样啊。”李青这个始作俑者,笑得有些不自然,“来,喝。” “喝。” 于谦一饮而尽,大呼痛快。 李青也学他一口闷,结果直咧嘴,“呵嘶~这是红薯酿制的酒吧?” “嗯,现在粮食够吃了,喝酒的人也多了。”于谦笑道,“这地瓜烧虽然苦辣,却也别有一番滋味,且很便宜,在民间最是畅销。” 李青欣然道:“看来百姓生活质量提高了许多啊!” “嗯,只是吃好吃差的区别,总体来说,基本摆脱了饥饿。”于谦说,“多亏了那些作物,以及南民北迁后,多开垦出的耕地,尤其是辽东,这才十余年的光景,就开垦了近千万亩,贡献不可谓不大。” 接着,又叹道:“不过,朝局却不容乐观,虽废除了保举制度,但其根本问题还未得到解决。” 说到这儿,于谦突然问:“先生对未来的改制革新,可有腹案?” “哪方面?” “抑制官绅。”于谦说。 “有一些,不过眼下还不是时候,巩固皇权才是重中之重。”李青轻叹:“不然只是空谈理想罢了; 对了,皇上有没有找你?” “找了。”于谦点头,“皇上要抽调边军拱卫京师。” 顿了下,又说,“这和先生之前的计划刚好吻合,不过…单是如此,成效很慢啊!” 能不吻合吗?就是我提的……李青翻了个白眼儿,好笑道:“你在朝堂待了这么久,怎么还是一副急性子?” “能不急吗?”于谦苦笑,“眼睁睁的看着大明衰落迹象日益加重,如何不急? 照这个态势发展,再过些年,定会作用的到百姓身上。” “欲速则不达,越是急事,越要稳妥着来。”李青正色道,“问题集中解决固然好,可那样做,问题也会集中爆发,现在的皇上可没多大威慑力,慢慢来吧!” “对了,现在大明的各地土司如何?”李青问,“有没有闹乱子?” 于谦没想到李青突然问这个,想了好一会儿,才道:“大乱子倒没闹出,不过摩擦常有,朝廷给予了土司特权,本意是感化他们,却事与愿违,助长了他们气焰; 土司大多野蛮,不习教化,经常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杀人放火尚且不敢,但欺负周边汉人的事时常发生; 地方官儿摄于土司武力,大多拉偏架,导致汉人和土司之间矛盾日益加剧。” “呼~”于谦呼出一口浊气,中肯的说:“目前,大明整体还是呈上升趋势,一是因为这些年休养生息,二是因为新作物的引进,还有开海通商带动了各行业发展; 但这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问题,现阶段之所以在民间看不到,是因为优点盖过了缺点。”ΟиЪ.ōΓG 李青颔首,笑道:“你也不用整日犯愁,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 于谦心中一动,“先生的意思是……整顿土司?”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大明长生久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