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做事做绝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在大明长生久视第50章 做事做绝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这个除夕夜有师父陪伴,李青很温馨。 师徒俩吃吃喝喝,说说笑笑,一直聊到四更天。 “师父,你去睡会儿吧,我得去给小皇帝拜年,领红包去了。”李青笑着说,“您老享受就成,睡醒保准有好吃的。” 张邋遢从不跟他客气,拍拍屁股就睡觉去了。 ~ 奉天殿广场,群臣汇集于此,除了下不了床的言官,能来的都来了。 玩归玩,闹归闹,别拿年终奖开玩笑。 发红包的日子,谁也不想错过,白给的钱,谁不要啊? 群臣相互寒暄,气氛和谐,全然不见之前的剑拔弩张。 毕竟……大过年的。 朱祁镇没让群臣久等,不到辰时就赶了过来。 接着,群臣行礼,朱祁镇发表年终总结;群臣送祝词,朱祁镇发红包,整个过程相当融洽,尽显君明臣贤。 今年的红包比往年丰厚了不少,李青一个正七品都拿到了六两银子,着实不少了。 拜完年,都辰时末了。 李青骑着毛驴回到家,开始收拾昨夜‘残局’,然后准备丰盛午饭。 煮饭、烧菜,一直忙到晌午。 “师父,吃饭啦!”李青扬声喊了一句。 少顷,张邋遢惺忪着睡眼来到客堂,看到满桌子的好菜,瞬间精神,“行啊青子,以前怎么没看出你有这手艺?” “以前在山上,不是条件不允许嘛。”李青翻了个白眼儿,咕哝道:“再说了,那会儿你都疯了,哪还……咳咳,大冷的天儿,师父你快把袖子撸下去,当心着凉。” “没大没小。”张邋遢哼哼道:“大过年的,别逼我揍你。” 李青:“……” “师父,咱就是说啊,你不会再……那啥吧?” “屁话,当然不会了啊!”张邋遢自得道:“老头子是谁,怎么会重复走老路?” “那就好,那就好。”李青彻底放了心,给师父盛饭。 师徒二人边吃边聊,虽然没有张灯结彩,但这个年很有年味儿。 张邋遢说:“青子,吃完元宵我要回金陵去了。” “别啊,”李青忙放下碗筷,惨兮兮的说:“师父,徒儿需要你。” “少肉麻。”张邋遢瞪了他一眼,旋即又叹了口气,“师父对你很放心,却放心不下金陵,毕竟……你师弟比不了你。” 李青默了一下,缓缓点头。 “师父您还能顶吧?”李青问。 “肯定活不过你。”张邋遢苦笑,“下次大限到来,就真的来了。” 李青紧张道:“那……还有多久?” “此乃天机,不可泄露。”张邋遢岔开话题,“吃饭吃饭,菜都快凉了。” 李青无奈。 ~ 大明的年假很短,初四就开工了。 不过,古人的年并非指除夕、初一这两天,准确的说,正月十五之前都算是过年期间。 虽然开了工,但事务并不多。 李青本就摆烂,于是更咸鱼了。 早朝一次不上,午朝偶尔上一次,平日只在衙门打个卡,有于谦在,也没人挑他刺儿。 李青绝大数时间都陪着师父,带着小老头在家玩转京师。 安逸的时光过得很快,感觉还没怎么过,就到了分别的日子。 正月十五,李青亲手做了元宵,师徒俩坐在果树下吃汤圆。 张邋遢见他情绪低落,笑骂道:“时间还长着呢,以后又不是见不到了,至于一副生离死别的样子吗? 再者,你不是说现在正是关键时刻吗,师父在这儿,也分你的心不是? 等你清闲下来可以回金陵,师父以后就在金陵定居了,你想见为师,随时都能见到。” 听他如此说,李青心情好转不少,问:“师父,你什么时候走?” 张邋遢将最后一颗汤圆扒拉进嘴里,起身道:“这就走。” “至于这么急吗?”李青满脸黑线。 “我不喜欢墨迹。” “……”李青无奈点头,“我送师父。” … 送走师父,李青停止了咸鱼。 再有五日,就到停棺二十七日的期限了,太皇太后下葬后,战斗便会再次打响。 乾清宫。 李青抿了口茶,问:“皇上,军队那边儿如何?” “放心,朕和英国公早就准备好了。”朱祁镇自信的说,“就等着他们呢。” “宝船呢?”李青问。 “正在督造。”朱祁镇说,“东厂、锦衣卫监督,朕也下了死令,限期改造不好,就罢黜王卺的尚书之职,他不敢不卖力。” 顿了顿,又问:“先生以为,他们真敢在三省之地闹动乱?” 直到现在,他仍不是不敢相信,那些人会有这么大胆子。 “拭目以待!”李青道,“不过江浙两省普遍富裕,根据我的判断,这两地及即便闹动乱,也不会太严重,主要是福.建。” 李青问:“我记得,大明好像有座银矿就在福.建吧?” 朱祁镇点头:“不止福.建,江浙也有。” 说到这儿,他就来气,自他登基以来,银矿开采出的银子急剧下滑。 “先生,既然这几地必乱,那何不趁着这次机会,整顿一下银矿?”朱祁镇说,“反正都要撕破脸了,没必要再手下留情。” 李青想了想,问:“现在银矿每年能开采出多少?” “先生入朝前夕就停了。”朱祁镇道,“正统五年上半年,银矿功上缴朝廷的白银五千五百五十两,就这,还是下半年停矿,某些人不好意思,提前给多缴了些。” “这么少?”李青诧异。 朱祁镇冷笑:“正统四年更少,一千两都没有。” “之前多少?”李青问。 朱祁镇回忆了下,说:“江浙福.建几处银矿在永乐年间被发现、开采; 永乐十二年开采达到最巅峰,一年近四十万两白银,往后最少一年又十五万,最多三十万两白眼; 永乐一朝共计开采近五百万两白银; 宣德年间,最多一年采出三十二万两,最少六万,宣德一朝,总计二百三十余万两。” 李青皱了皱眉,“仁宗朝呢?” “这个…”朱祁镇想了好一会儿,方才回道,“大概二十余万两吧。” “这么多?”李青有些惊讶。 他以前不是着眼海上贸易,就是关外局势,根本没留意过银矿,不曾想里面的油水竟这么大。 “皇上登基后这些年呢?” 朱祁镇呼出一口抑郁之气,“两万一千余两。” “确实少了点儿。” “总共!”朱祁镇补充。 李青:“……” 这就过分了。 朱祁镇道:“反正要摊牌了,朕寻思着不如一鼓作气,先生以为如何?” “这个……”李青权衡了下,觉得小皇帝这么想也不为错,出兵的打算都做好了,没必要再让了。 不过这一来,群臣的不满也将达到顶点……李青蹙眉道:“这样做,只怕皇上和群臣之间的关系,再也无法调和了。” 朱祁镇反问:“相比海洋贸易,银矿只是小头儿罢了,大头儿都干了,干不干小头儿重要吗? 莫非先生以为不重开银矿,矛盾就能调和啦?”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断然道:“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李青沉吟许久,点头道:“成,那就整。” 见李青都同意,朱祁镇心情瞬间好转,总算是有志同道合的人了。 “过几日就是太皇太后下葬的日子了,届时他们势必旧事重提,朕决定抢先发难。”朱祁镇说。 李青摇头:“还是让他们先动手吧,朝堂斗争不比其他,先发着往往受制于人,我们对症下药便是。” “嗯…那好吧。”朱祁镇点头同意,突然问:“先生可对战事了解?” 李青怔了怔,摇头道:“我又没有挂帅打过仗,何来经验之说?” …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大明长生久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