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动摇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在大明长生久视第127章 动摇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这就要走?”和忠有些不舍,“要不再等等吧,忙了这么久,侯爷也好好歇歇。” 李青摇摇头:“不用了,歇我也喜欢在大明歇着。” 见状,和忠不再劝,问:“什么时候走?” 李青道,“你去统计一下,看有无愿意回河套的,越快越好。” “好吧。” … ~ 京师。 群臣有些坐不住了,皇帝任命的官员也太多了些,各个部门都有安插人选,尽管官职都不算大。 尤其是御史,中书舍人,这两个看似不起眼的官僚机构,却着实刺激了他们的神经; 前者掌控着舆论,后者品卑而权重,有掌缮写诏敕文书之权,不可小觑。 他们意识到,皇帝这回是打算玩真的,在做着他们集体请辞的准备工作,显然,皇帝是在培养取代他们的人。 这下,他们是真急了。 请辞,是他们最后的博弈手段,若是这一招都不管用了,那他们可真是再没有可制衡皇帝的砝码了。 六部、内阁、都察院等一众大佬,立时做出应对之法。 首先,只要是皇帝任免的人员,他们统统不承认是正经官,无论官职大小,职位如何,统一叫传奉官。 其次,他们再次跟皇帝施压,让其中止继续任免官员。 当然了,在博弈的过程中,你若要对方得以妥协,自己也要付出一些东西。 于是乎,他们主动提议可以清理冗员浮杂,但必须得有个度,为了不影响政令,只清理一成即可。 朱见深没搭理这些人,依旧我行我素。 众大佬无奈,只能继续加码,又加了半成。 朱见深依旧不予理会,继续任免官员,他用的是中旨,群臣无可奈何。 其实,皇帝这样已经算是打破规则了,哪有事事用中旨的啊? 但,这次真不怪朱见深不讲究,谁让他们先来个集体请辞呢? 他们打破规则在前,不能怨朱见深不讲道义。 眼看局势愈发失控,群臣咬着牙又加了半成,并提出附加条件,不能对京师官员进行清理。 朱见深也知道到了极限,真逼急了人家,他也不好受。 毕竟他任命的这些官员,能力、学问都差着火候,真就让他们平替,朱见深自己都不放心。 两成也可以了,再多,只怕也会得罪地方官儿,一下子搞太凶,势必会引起地方上的强烈抵触情绪,他不得不掂量后果。 朱见深见好就收,停止了绕过六部、内阁,直接任命官员的行为,却也并未撤下已经任命的官员。 经此一事,群臣彻底没了脾气,他们深知一旦再打破规则,皇帝还会用一招对付他们。 于是,在他们的默许下,一场清理官僚冗员的行动,开始了…… 达到了目的,朱见深对群臣的态度也缓和下来,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请求、建议,基本做到了满足; 同时,他对正统科举出身的新人,予以了重视。 今年的状元、榜眼、探花,都在翰林院担任了较为不错的官职,状元谢迁,更是直接晋升翰林修撰; 也算是对文官的示好。 在尝试过打破规则带来的苦果后,群臣也不再跋扈,对皇帝的示好给予正向回馈,处理政务也勤快起来。 朱见深松了口气,忙碌许久的他,终于清闲下来了。 这一场君臣斗法,总算是告一段落。 …… 夏日炎炎,朱见深倚在象牙编织的席子上,吃着贞儿喂到嘴边的冰镇水果,那叫一个享受。 “皇上现在不忙了,是时候为皇室开枝散叶而努力了吧?”贞儿又喂上一颗剥了皮的冰镇葡萄,说,“还有安乐堂的那娘俩,皇上打算什么时候接回来呀?” 朱见深慵懒地伸了伸懒腰,道:“事儿总要一件一件做,人家都不急,你急个什么劲儿?” 贞儿睨了他一眼,嗔道:“好心当作驴肝肺,我还不是为你着想,真的是……不管你了。” 朱见深见惹着了,连忙哄:“朕就一说,咋还生气了呢。” “臣妾没有生气。”贞儿起身将果盘端到一边,自个儿吃了起来。 朱见深咂吧咂吧嘴,无奈苦笑:“朕已经在宠幸后宫了啊,只是…还未有战果而已……” 说着,他皱起眉,患得患失道:“贞儿,近一年来朕时常去宸妃、德妃她们那儿留宿,却一直不见动静,会不会……是朕出了问题啊?” “哪能呢?”贞儿忙道,“肯定不是皇上的问题,可能只是运气差些。” 朱见深挠了挠头,继而又是一叹,不由想起安乐堂的那个小家伙儿来。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朱见深想到祖宗家法,再想到刚才贞儿的话,不由得多了些想法。 “贞儿,你觉得接她们母子回来比较好?” 贞儿点头,不解道:“皇上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朱见深幽幽叹了口气,道:“立太子。” “可太子早晚要立,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贞儿笑道,“再说,皇上你不是挺喜欢他的嘛?” “喜欢归喜欢,只是……” “因为他母亲的出身?” “嗯,有一点。”朱见深点头,“也有从小没培养的缺憾。” 贞儿却是不以为然,“臣妾说句犯忌讳的话,自宣宗皇帝以后,哪个是嫡出?” 朱见深:“……” 他也是庶出。 贞儿又道:“他满打满算也才六岁,完全来得及培养,至于出身……臣妾反而觉得由他做储君,对大明好处更大。” “这话怎么说?”朱见深坐起身,“你可知道,他母亲不是汉人?” 贞儿点点头,笑道:“皇上你着相了,且不说自古都是以父系为血脉传承,他母亲虽不是汉人,却从始至终都是大明的人; 便是在大明之前……咳咳,人家一直生活在大明土地,根本算不上外族; 还有,皇上你正在逐步落实改土归流,从根本上解决土司问题,若有这个跟土司有关系的太子……是不是更能彰显‘一家亲’呢?” 贞儿自顾自道,“反正臣妾是觉得,若他担任后继之君,能极大程度上延续、并稳定,皇上改土归流的国策。” 末了,她又补了句:“臣妾妇人之言,也就一说,如何安排皇上自己决定。” 朱见深噗嗤一声笑:“可你都说一大堆影响朕决定的话了。” “臣妾知罪,请皇上责罚!” “……算了吧。”朱见深苦笑,“朕让你把话说完,是因为朕也有此类想法……” 顿了下,沉吟道:“李青那厮快回来了,且听听他的看法吧。” 贞儿惊诧道:“他要回来了?”gòйЪ.ōΓg “嗯,开春就来信了,说是忙完收尾事宜就回来,估摸着也差不多了。”朱见深惋惜道,“只可惜,这次回来他就彻底下野了。” 贞儿试探着说:“皇上是君他是臣,你就不让他走,他还能翻天不成?” 朱见深翻了个白眼儿,没好气道:“你当他是那些臣子啊,这厮无欲无求,就是给他封王,也不见得就能留住他。” 缓了口气,朱见深继续说:“再说他也不容易,朕现在已实质掌权,他留下来的意义并不大,就给他个安享晚年的机会吧。” 贞儿见他拿定主意,便不再劝说,其实她也不太喜欢李青,不过是为了小祖宗着想而已。 “皇上要不要去趟安乐堂?” 经她这一说,朱见深这才想起,自己都快俩月没去过了,现在也不忙了,却是应该去看看。 “嗯,走吧。” “现在?”贞儿看了看外面毒辣的太阳,不太情愿离开‘空调房’,“要不,等明儿下了早朝……” “那明儿朕再带你去。” 贞儿忙道:“别,臣妾也去。” … 安乐堂,后院。 门是半开着的,小孩正在背书,太监核对。 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懂事,加上长时间的相处,李姑娘渐渐消除了对奴婢们的戒备,不再整日锁门。 朱见深的那句口头禅:“小纪开门,是朕!”也没再派上用场。 两口子进来时,小孩正朗声背诵,由于是背对着他们,并未察觉异常。 倒是两个内书堂太监看到了,不过,他们还未行礼,就被朱见深以严厉眼神制止。 朱见深不舍打断,就站在门口听着,听着那朗朗上口的千字文,他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他突然觉得,这个儿子似乎比自己预估的要好不少…… 一刻钟后,小孩背诵完毕,两个内书堂太监,忙下跪行礼:“奴婢参见吾皇万岁,见过贵妃娘娘。” “平身!”朱见深脸上带笑,缓步上前。 小孩转过身,却是一揖,“爹爹,姨娘。” 其实,他现在已经知道皇帝是什么了,也知晓了自己身份,奈何,娘亲不准他叫父皇。 他不明白为何,心里多少有些委屈,却依然选择听娘亲话。 这时,听到动静的李姑娘也走了出来,行礼道:“臣妾参见皇上,见过贵妃娘娘。” “免礼免礼。”朱见深笑呵呵地走上前,拉起儿子的手,“走,咱们进屋说。” 贞儿看着这一幕,忽的自怜自伤起来,这一家人……多般配啊,她反倒像是个外人。 唉…要是自己孩子还活着,那该多好啊!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大明长生久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