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布局!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在大明长生久视第133章 布局!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朱佑樘……” 小孩重复了一句,挠挠头:“父皇,这就是儿臣的名字?” “昂,不赖吧?” 朱见深一叉腰,洋洋得意:你老子有才吧,赞美吧我滴儿…… “能不能换一个?”小孩觉得不咋好听。 这名字一点也不霸气,且古怪拗口,反正他是这么觉得。 朱见深笑容一僵,脸彻底黑了。 “好小子……” 眼见又要挨大嘴巴子,小孩忙解释道,“父皇,儿臣只是觉得这名字有些古怪,儿臣愚钝,您要觉得好,那就叫这个吧……” 朱见深这才放下扬起的巴掌,哼哼道:“算你识相!” 不过儿子已经读书认字了,有些事是要说清楚,老朱家的传统得传承下去。 于是,他开始科普朱家皇帝名字的由来: “咱们太宗这一脉,字辈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到了你这儿,只能以朱佑开头; 且朱氏子孙最后一个字都要涵盖五行属性,按照五行相生来,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生,朱氏子孙无穷尽也; 所以……你这名字已是极好!” 朱佑樘不理解,“为啥要这样?” 有意见问太祖去……朱见深哼道:“太祖就是这么定的,你不服?” 小孩见老子一副:你小子悠着点儿说话;便也不敢再提出异议。 “朱佑樘……”他又重复了一遍,忽觉若按父皇这说法,这名字还挺可以了。 这就好比……他觉得饭菜不好吃,结果父皇给他馊饭,完事儿再问他饭菜好不好吃, 咦?还可以诶。 小孩接受了这个乍一听很古怪的名字。 朱佑樘,虽听着古怪些,但他有名了,属于他的名。 想到这儿,他雀跃起来…… “谢父皇赐名。”朱佑樘下床,恭敬磕了个头。 朱见深这才露出笑意,点头道:“也就是你命好,摊上个有学问的父皇。” “呃呵呵……”朱佑樘不知吐槽为何物,只能陪着干笑。 “父皇……” “嗯哼?” “我饿了。” “……” ~ 李姑娘被册封淑妃,对于这个封号她很知足,不过,让她郁闷的是……姓给她整错了。 她委婉跟周太后提了一下,不料,周太后却说:这是皇上安排的。 闻言,李姑娘便也不再多言。 她隐隐有种预感,皇上这是故意为之。 李姑娘的预感没错,朱见深却是有意为之,甚至连她的名字都给抹了去,只留下纪氏二字,其目的,便是防止日后大明出现土司外戚。 当然,外戚并非纯粹贬义词! 事实上,历代王朝外戚之所以屡屡出现势大,究其原因不过是皇帝上位后,巩固皇权的手段罢了。 就单对皇帝而言,外戚非但不可恨,甚至很可爱。 外戚对皇帝的忠心,不亚于太监,更有甚之!因为,外戚和皇帝有共同利益——太子! 而外戚势大,也都是皇帝一手造成的结果,因为皇帝需要外戚帮自己跟臣子斗。 为什么不培养自家人,而培养外戚? 很简单! 因为自家人是有资格抢皇位的,但外戚没有,这也是明明历代王朝都有外戚专权的例子在前,却仍是不可避免还会出现外戚势大的原因所在。 没办法,跟自家人相比,外戚的威胁要小上很多…… 不过,朱见深没有培养外戚的必要,他自信,靠自己就能摆平群臣! 且外戚虽好,却会不可避免地给下一任皇帝留下难题,尤其,这个外戚还是土司背景。 这也是朱见深这么做的原因,虽然只改了个名儿,可就这一点,便能堵住李姑娘娘家的晋升之路。 但凡有一点不合理,即便他日儿子上位有那个心,群臣也会以此为借口,极力阻止外戚进入政治舞台,以防被其分权。 当然,朱见深亦有自信,在临走前彻底摆平官僚集团,为儿子扫平障碍。 朱见深可谓是煞费苦心…… 傍晚。 一家人吃了个团圆饭,跟朱佑樘想象的不同,并不是一家三口一起吃,而是爹爹、娘亲、奶奶,及一大堆姨娘一起。 更让他失落的是,不但不能跟爹爹娘亲一起睡,而且跟娘亲也要分开,只能自己一个人住。 宫殿很大,很豪华,他却一点也不开心。 仅有六岁的他,在床上辗转反侧,竟是失眠了…… 次日,奉天殿。 君臣之礼过后,群臣将国本搬上了台面。 吏部尚书尹旻出班:“皇上即位十余年,储君却还未立,天下人心望此久矣,望皇上早下决断。” 内阁大学士商辂出班:“皇子出实宗社之福,当立太子!” “臣附议!” “臣等附议……!” 朱见深淡淡道:“立储岂可儿戏?此事需三思后行,朕要好好思量。” 平时群臣常以三思来堵他嘴,此时他自己说出来,倍感畅快。 群臣:“……” 不等他们再劝谏,朱见深又道:“清理冗员进行已半年有余,成效却不甚明显啊!” 尹旻眼珠转了转,立即明悟深意,忙出班道:“却是如此,臣建议加大力度。” 兵部尚书白圭忙也出班:“皇上英明,臣也附议。” “臣附议。”户部尚书杨鼎亦是出班附和。 很快,附议之声不绝于耳。 反正也不裁京师官员,地方上……受点儿罪就受点儿罪吧,都是为了太子,为了大明江山社稷! 刀子没划拉到自己身上,他们没觉得多疼,他们更在意的是储君。 有了储君,便能布局未来,这才是重中之重的事。 这一次,他们并不是要耍滑头,打破规则的苦楚,他们已经尝试过了,自然要遵守。 只要皇帝你同意立太子,我们亦当践行承诺。 朱见深当然也明白这点,便顺水推舟,同意了立太子。 都是场面人,有些话双方会意即可,真点出来大家反而不好看。 于是,奉天殿上一片和气,君明臣贤,皆大欢喜…… 许是群臣唯恐再起变故,经钦天监测算,第二日便是大吉,朱见深亦无不可。 次日,朱佑樘便被立为太子,整个过程出奇的顺利。 这下,所有人都开心了…… ~ 翰林院。 这个人才储备地,今日尤为热闹,诸多大佬络绎不绝。 这些个翰林们也不再指点江山了,个个谦虚矜持的同时,也在明里暗里的巴结,想攀个高枝儿,正式进入官场。 众大佬来此的目的也很简单,立下太子的下一步,就是给太子找老师了,国之储君教育岂能落下? 而太子的老师,多取自翰林院,这个严格意义上还不太算官僚机构的群体中挑选。 基于此,都来这儿广撒网来了! 跟太子的老师打好关系,可是太有必要了,尽管皇帝还未挑选,但,锦上添花跟雪中送炭可是有着云泥之别。 早一步下手,早一步得先机。 再说,你不下手,别人也会下手。 于是乎,诸多大佬打着各种名义,什么请家教啦,探讨诗词啦……来此结善缘。 就连万安都不能免俗! 这其中,人气最高的莫过于今年的新科状元,谢迁! 从常理说,太子的老师往往是初入翰林院的人才,只因他们刚进入朝廷,还处于‘纯洁’阶段。 且,谢迁不仅是皇帝钦定的状元,还直接提拔了翰林编撰,显然圣眷极隆,中标几率太大了。 诸多大佬,一多半都围着他转。gòйЪ.ōΓg 此刻的谢迁,可谓是春风得意,十年寒窗,一朝中第,且摘得魁首; 皇帝隆恩,大佬赏识,换成任何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都不可能不飘。 谢迁亦是飘飘然,不过尚懂得克制,尤其是那不凡的谈吐,更让诸多大佬觉得此人将来必成大器。 于是乎,进入了商业互捧阶段…… 当然,除了谢迁,还有一些人在拉拢范围内。 比如中宗实录的总编刘健,虽然年龄大了些,却是翰林老人,且也是编撰,并有功劳在身,亦是重点拉拢对象。此外,成化年间的其他未上任的状元、榜眼、探花,也在其中。 整个翰林院,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李东阳手握后汉书,却是一个字也看不进去,眼神不时瞟向窗外的热闹人群。 他自觉清高,但看着这一幕……他无奈发现终究是高估了自己。 试问,谁不想官运亨通,青史留名呢? 但前提是……你得冒出头来。 想当初,他也辉煌过,四岁时便能作大书(写大楷),被人引荐给先帝。 记得当时他因年岁太小,需内侍扶他过殿阈,被先帝戏称:“神童脚短。” 当时他福至心灵,脱口而出:“天子门高。” 惹得先帝龙颜大悦。 那次,也是他人生高光,只不过,仅是昙花一现。 自那以后,家人就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了他身上,他亦是刻苦读书,然……最终却没中头甲。 二甲第一名,跟头甲仅有一线之隔,却是天差地别。 “唉……”李东阳放下了手中书籍,也放下了清高,起身走向热闹人群。 在翰林院待了这么久,他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 酒香也怕巷子深! 想有番作为,还是得主动……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大明长生久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