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投壶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第三十六章投壶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慕容英从来不是一个喜欢深居宫中的皇帝,到洛阳还不到两个月,就立即有了新的打算。 回长安过年祭祖。 而李四郎这边,刚刚就任骁果军虎贲郎将几日之后,就要出征了。 因为瓦岗义军这次闹得很大,攻克了商丘县城,并且已经包围了梁郡治所睢阳。 睢阳是运河要道,江淮门户,占据睢阳,便能切断运河,阻隔南北。 战况紧急,所以慕容英很重视,命征东大将军卫王慕容定率左右领军以及骁果军,十万余步骑,剿灭瓦岗贼。 而在一年之内,李元徽从管理五十人的队正,一跃成为管理五千人的虎贲郎将,现在还要带着这五千人去打仗,也是倍感压力。 出征的三日前,李元徽与一众将领跟随慕容定入宫面君陛辞之时,慕容英还指着他跟自己的王叔开了句玩笑:“王叔,此间贼宜速灭,不然可耽误了晋阳的婚期。” 慕容定也笑道:“区区乱匪,数月可定。告诉晋阳小丫头,误不了她的婚事。” “哈哈哈哈。” 一众将领闻言全都哄笑起来。 只有李元徽有点脸红,订了婚,连未婚妻什么模样都没见过呢。 不过出宫之时,跟堂叔李沧、韦孝矩等几个虎贲郎将一道要出宫门的时候,李元徽突然被一個中官拦住了。然后递给他个一封信。 还没等李元徽有任何表示,就迅速离开了。 几人个同僚又是一阵哄笑,不过却没逼他打开锦囊让大伙看看,毕竟这些人也都知道轻重,这肯定是公主给李元徽的,起起哄行,真要刨根问底,那可就是不懂事了。 得罪李四没事,得罪公主殿下可就不太妙了。 李四回了家才把信封打开,信筏上字迹娟秀,比起自己的字好看多了。 内容很简单,八个字“明日高阳王府有宴”。 “高阳王府有宴会?我怎么不知道?”李元徽很疑惑,因为李家最近跟高阳王府走的很近,高阳王对李元徽很是器重就不说了,与李源关系也是很不错的。一般这种高门大户,要举行什么宴会,最少提前几日通知并下请柬,甚至提前半个月都是正常的。 就跟京城请人吃饭得提前三天是一个道理。 在说高阳王也不在洛阳啊,回关中了啊,只有他儿子在洛阳,怎么会突然设宴呢? 不过很快,他就不疑惑了,因为高阳王之子慕容无忌亲自来李家,给李家几位郎君下帖,明日过府小聚... 慕容无忌来的时候,很是不好意思,因为这种临时请人,有些失礼的。 但没办法,谁让宫里的那位殿下让他明日办宴席?这时候你无论需不需要,都得办了。 一般送请柬的话,都是遣个人送就行了,但因为失礼,所以慕容无忌是亲自跑的。 把相熟的人家都跑了个遍。 李元徽送慕容无忌出了门,看着对方行色匆匆的继续跑下家,就是再迟钝也明白过来了。 这是晋阳公主想要跟自己见面,但是又不好意思直接约他两个人去干什么。 虽然这时候男女大防没后世那么严重,定了亲事见见面也不算什么大事。 但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单独见一个男人,哪怕是未婚夫也有些不好意思。 所以,干脆就让见面的场合人多一些,这样两人见面就不会太尴尬... 李四顿时觉得有些好笑,这不就跟上大学的时候,两个男女寝室搞联谊,本质上差不多吧? 他也就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认识了前女友,一个京城大妞,个子很高,很爽朗大方。 大学四年给他买了好几双AJ和两个苹果手机,他给她花多少钱,她一定得想方设法翻倍花回来。 给寝室里的几个哥们羡慕完了,诋毁他是吃软饭的。 毕业之后出国了,也就没了然后。 想不到,这特么到了古代,重操旧业,又端起饭碗了。 李家兄弟几个一个个也都是人精,不用细想也都明白过来高阳王府突然宴请宾客,还都是同辈的年轻小娘和郎君,都是陪衬。 不过是公主殿下想见自己的未婚夫婿。 一个个的眼神充满了探究和打趣,给李四搞得很是尴尬。 第二日用过早饭,大郎照例要当值的,二郎三郎四郎,兄弟三人便收拾停当,骑着高头大马,带上几样薄礼够奔高阳王府。 高阳王府也在城南,住在修业坊,而李家是在淳风坊,相隔并不远,不过是一盏茶的功夫就到了。 慕容无忌在门口迎客,见到李家兄弟来了,急忙过来相迎。 见礼之后,兄弟几人跟着引路的人进了王府前厅,此时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同龄人和旧友。 赵二、赵三,于仲亨,韦光夏,韦冲,杜骏,杜并,表兄窦羡君,表弟窦羡果,还有不少宗室子弟。 多是男子,也有不少女子,有的女子穿着长裙,也有的穿了一身男子袍服,带着幞头。 女子多在后堂,前厅也要不少,众人围在一起,有的斗地主,有的打麻将,还有的在玩投壶和下棋,倒是没什么顾忌。 二哥看见投壶就不困了,这玩意对射术无双的李二来说,完全没有挑战性,于是拉着两兄弟一去过去看热闹。 投壶这个游戏,历史足够悠久,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 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秦汉以后,虽然废除了射礼,投壶却在士大夫阶层中盛行不衰,每逢宴饮,必有“雅歌投壶“的节目助兴。在流传过程中,游戏的难度增加了,不仅产生了许多新名目,还有人别出心裁在壶外设置屏风盲投,或背坐反投。 汉魏时也流行投壶,对投壶的壶也有所改进,即在壶口两旁增添两耳。因此在投壶的花式上就多了许多名目,如“依耳“、“贯耳“、“倒耳“、“连中“、“全壶“等。 此时。只见一个身穿锦衣的少年拿着箭支,在据里投壶十步远的地方,对着铜壶,连续投掷,最后连中八箭。 “彩,彩,彩.” 一大队少年少女纷纷喝彩。 这少年李元徽认识,名叫曹符,是曹皇后的侄子,太府卿谯县公曹文彦之孙,前魏宗室,是陈思王曹植的后人。 锦袍少年赢得满堂彩后,一个胖子走到投射处,说是胖子也不准确,准确的说是非常强壮,身高八尺,腰大十围,十几岁的年纪就已经长了连鬓胡子,跟黑瞎子一样...正是在河边被李四郎怼了一通的段武达。 段武达连续投掷而出两箭,分别投中了铜壶的双耳。 这在投壶之中,算是上了大分,于是场上喝彩声更加热烈。 李家兄弟走过来看热闹,却被志得意满的段武达直接看到了。想起河边受辱直接道:“我闻唐公善射,却不知道李四郎射艺如何?可否给我们开开眼啊?” 投壶,射之细也,也就是说善射的人,对于投壶肯定是手到擒来。 李四郎看了他一眼,眉头皱了下,心中暗想这玩意会倒是会,但肯定没这胖子出彩啊...正在想着如何应付呢,就见二哥走上前道:“四郎昨日练弓伤了手腕,你若想看我李家射艺,那就让我来吧。” 说罢李二郎将袖口扎好,然后走到投壶前取出两耳处的两支箭,转身走了十几步,就这么背对着投壶,随后双手猛地同时向后抛,动作极为迅疾。 两支羽箭的在空中划出一道曲线,随后同时坠入铜壶的双耳之中。 “双箭贯耳!还是背投?” 一人惊呼出声,众人全都被这一手给惊艳到了。 随后全都开始高呼起来:“彩彩彩!” “彩彩彩!” 以为这就完了?当然没有,李二这一手刚技惊四座,李三郎则拿起几支箭,走到了二十步开外的屏风后面,随后又隔着屏风连续投了三支箭。 全部中壶! “隔屏盲投!” 于是乎,喝彩声又高了几分。 李四是眉开眼笑,甚至都忘了自己手腕“受伤”了,十分卖力的叫好喝彩。 就这家庭,还有努力的必要嘛?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