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赵铭的规划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扶明第155章赵铭的规划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 )二月底,赵铭在得知多铎返回江南后,随即留下郭忠、王德顺和夏完淳,留守崇明岛,开垦土地,训练屯军,建造堡垒。 赵铭则率领船队,返回舟山,为大军筹集粮食和军械。 大军撤到崇明后,赵铭与李成栋对长江之役,进行了清点,己方原本出战一万二千三百零七人,阵亡和医治无效的重伤员,共计四千三百余人,其中赵铭这边包括跟随过来的义军,共计阵亡两千八百零五人,李成栋部阵亡一千五百余人。 除此之外,还有大批后来加入的义民,阵亡应该有三四千人,不过因为没有造册,加上战事混乱,所以没有统计。 明军取得了震动江南的战果,不过损失其实也很大,特别是坚守石灰山,死伤甚多,人人带伤。 悲痛是免不了的,不过明军斩获亦算丰厚,击溃清军数万,斩首约有一万八千余人,赵铭与李成栋各报功杀敌九千。 除了杀敌之外,便是钱粮和物资,明军在镇江缴获颇丰,攻下外郭又获得大笔银钱。 赵铭与李成栋拍桌子,瞪眼睛,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赵铭没要珠宝字画,分得白银四十万两,铁甲三十副,棉甲三千套,战袄五千,火器、鸟铳、长枪、盾牌各数千,粮食八万石,剩下便都归李成栋所有。 大海上四百余艘海船,满载两万余人,以及大批缴获的银钱和物资,于海上乘风破浪而行。 这时海上浪高风急,船上人挤人,空间非常狭窄,大批士卒晕船,军民们苦不堪言。 李成栋部在太湖上活动也有半年时间,对于入海本无敬畏之心,以为跟在湖里差不多,一入大海才知道厉害。 不少士卒在海上一颠簸,胆水都快吐出来,就连威风凛凛的李成栋李总兵,也呕吐不止,躲在船舱里,不好意思出来。 崇明靠近陆地,为了震慑清军,镇远号炮船以及几艘主力福船,都被留在崇明水寨,赵铭乘着一艘大号福船返回金塘岛。 是夜,月光洒在海面上,赵铭独自站在船楼上,思考着今后之事。 这次出征,为赵铭赚取了巨大的声望,同时也使得他实力倍增,水陆两营兵扩张至六千余人,除此之外,崇明还有万余屯军,实力接近一镇总兵。 赵铭深邃的目光注视海面,“首先得上书给自己请功,讨要个名份。” 赵铭现在只是个平虏将军,乃是武将,并不能掌握地方军政大权,也没资格任命官吏,所以会很麻烦。 何文成忽然出现在赵铭身旁,扇着羽毛扇,微笑道:“博安兄在想什么?” 赵铭扭头看了他一眼,便说出了心里的想法,想要继续掌握崇明、金塘岛,不希望受到掣肘,想要独揽大权,以便抗清。 何文成沉吟道:“如今朝廷为权奸掌握,博安兄入金陵,拜孝陵,名震天下,好不容易开创一番局面,若不趁机巩固,让庸人插手,或是让郑芝龙夺权,大好局势必毁于一旦。” 崇祯年间,天下板荡,明朝人才消耗过快,且比较有能力的官员,大都在北京,而并非在南京。 明朝实行两京制度,北京一套班子,南京一套班子,区别是北京的班子,是干事情的,南京的班子是养老的。 在明朝只有政治斗争失败,或者能力平庸,才会被打发到南京养老。 在北京灭亡后,南京这套养老的班子,取代了北京,掌握大明帝国最高的权利。 这批人的品行或许要比北京那批官员要好,但他们毕竟远离权利中心,能力却着实不行。 如果是太平时期,平庸点也无所谓,可在你死我活的灭国战争中,能力平庸就会害死人。 老帝国不比新兴政权,体制内早有一套论资排辈的潜规则,南京这批官员能力不行,但是却都是老资格,不少人逃出南京后,进入福建后,依然把持高位。 除此之外,朝廷中还有郑芝龙,要是赵铭不抓住成果,必会被这些人糟践掉,所以何文成对赵铭要独揽大权的想法并不反感,反而很赞成。 何文成继续说道:“此次博安兄立有大功,朝廷必有封赏,博安兄要掌握崇明和金塘岛的军政,可向朝廷讨要都指挥使一职,或者按着东江镇之例,请旨开镇。” 赵铭没想到何文成懂的还很多,不禁问道:“两者有何区别?” 何文成道:“大明军户、民户分开管理,互不统属。博安兄请封都指挥使的好处,便是能将崇明、金塘岛的百姓,尽数编入军户,由都指挥使司来进行管理,不受地方官员节制,只听兵部调令。当然为了制衡,朝廷肯定会派遣,同知、佥事来制衡监视,但若是陛下信任,眼下情况又较为特殊,博安兄要自己推荐,陛下估计也不会拒绝。只不过军户体系,历来自给自足,朝廷不会拨给什么军械粮饷,博安兄要是做了都指挥使,便很难从朝廷要来钱粮。” 赵铭不禁微微颔首,问道:“那开镇呢?” 何文成道:“若是开镇,博安兄就了镇守之地,可掌握崇明、金塘岛的军队,而以如今局面,武臣为主,朝廷即便派来官员,也要听博安兄的。开镇乃是募兵,好处就是可以伸手向朝廷索要钱粮、军械。” 中国王朝制度,进化到现在,早已有一整套制衡的制度,其实无论都指挥使,还是开镇,朝廷都有牵制的手段,只不过现在中央权威扫地,手段大多已经失效,所以才有那么多军阀。 赵铭想了想,开镇比都指挥使要威风许多,大明的卫所体系早已崩溃,只有虚名,不过现在隆武朝廷也是穷得叮当响,募兵的军饷钱粮,多是将领自己解决,所以形成军阀。 赵铭若是开镇,也要不到钱粮,况且舟山已经有了一个总兵,朝廷不可能再封一个总兵,那还不如要个都指挥使,自己招募兵户,屯田练兵。 想到此处,赵铭心中有底,微笑道:“长庚,你就留在我身边,替我做事吧!” 何文成道:“我到是想,就派李大帅不放人啊!” 说完,他摇了摇羽扇,一副自己很吃香的神情。 赵铭摇了摇头,这时船队前方出现一座座黑影,众人已经接近舟山群岛。 赵铭看着舟山群岛的轮廓,目光又深邃起来,想到了另一个困扰他的问题。 在海上虽然安全,清军拿他没有办法,可是海岛资源匮乏,面积狭小,无法自给自足。 虽说赵铭在崇明屯田,但那只能满足一部分粮食的消耗,光靠两岛养活不了那么多人,赵铭所需粮食的缺口依然很大。 崇明岛上的粮食,坚持不到夏收,金塘岛的存粮,更是被赵铭消耗一空。 除了粮食之外,赵铭冶炼兵器需要铁矿和煤矿,制造战船,需要木材,这些东些崇明和金塘岛显然都无法满足。 此时浙东已经被清军占据,赵铭也很难从浙江获得资源,这让他微微皱眉,心里想着该找一块大点的根基地了。 这快根据地要资源丰富,并且必须绝对安全,不需要派驻大批兵马驻守,牵制和花费太多钱粮。 赵铭心中其实有一处地方,便是台湾。台湾面积广阔,相当于一个诸侯国,若能开发出来,崇明和金塘岛的粮食能够解决,铁矿、煤矿,以及造船用的木材,都能找到,并且还不用担心清军攻岛,可以说是一个理想的地方。 只不过台岛南端,有荷兰人盘踞,赵铭若是派人在北端登陆,荷兰人必不会视而不见,肯定会派兵攻击,而现在赵铭的水师,显然不是荷兰人的对手,便让赵铭郁闷起来。 船队老远看见舟山群岛,不过直到天明时分,船队才抵达烈港。 这时船队来到港湾外,烈港内却忽然响起一阵警钟声,一队兵马如临大敌的从寨子里杀了出来。 (感谢海外散修2的2000,璀璨之光r的200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扶明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扶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扶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扶明》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