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二章 来了群卖石头的(五千字)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獒唐第二零二章 来了群卖石头的(五千字)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 武承嗣、武三思,还有李旦到底惹了一个什么,他们还真不太知道。 可是,他们很清楚的是,从今往后,多了一个开府设馆的太平公主,那才是真的让人头疼的事情。 ...... 开府,说白了,就是公主皇子、皇亲贵戚成年之后搬出皇宫,设立府邸。 设馆,则是这些爱好文学的文艺青年,仗着自己位高权重,钱多的没处花,就网罗一大批人才,专门研究经史子集,汇编著书。 表面上看,开府设馆并没有什么特别,别说是太平公主,就算是个郡主、国公之类的爵位,也可以建设府邸不是? 但是,实际上,这四个字是极不一般的。 因为开了府,就要有家官属臣。名为朝廷委任,可是实际上就是家将家臣。 而设立文馆,就要网罗人才,形同结党,且是官方承认的结党营私。 尤其是在大唐,开府设馆更是有着另一层含义。 当年,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觉得亏欠李世民,让他设立了秦王府。 后来的事不用多说,所有人都知道,一个玄武门之变,李二公子不但把大哥干掉了,而且连老爹李渊也没放过。 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只要是在唐初叫得上名号的能人,秦王府里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再后来,李世民让李泰开府设馆,著书研学。然后,李泰又开始网罗人才,与东宫对扛,逼得太子李承乾不得先下手为强,造反篡位。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太平公主、李裹儿,也都是靠开府设馆才逐渐显露峥嵘的。 太平盛极之时,满朝文武大半是她的党羽。 说白了,这就是专门用来制衡东宫,或者接替东宫太子之位的。 谁能开府设立文馆,谁就能在朝堂之上有话语权,甚至染指储位之争。 特么武承嗣和武三思处心积虑的为了什么?为的不就是那个皇位吗? 结果,他们还没冒头呢,太平却捷足先登了。 其中三味,估计只有他们自己能够知道了。 ...... 且不说殿上三人是什么滋味,武老太太又是怎么想的,只说太平公主。 其实太平早有府邸,可是之前的她从来没想过要涉足朝堂,所以府中属官都是老太太随意派遣的闲官散职。 比如,陈子昂。 但是,现在不同了,武则天明确地准她开府设馆,也就是把选官用人的权利交给了太平自己。 甚至从今往后的“明经”、“进士”两考,太平公主也不再是旁观者、局外人,她可以把自己举荐的人选上去,这样的权力不可谓不大了。 别看咱们的公主殿下现在放眼朝堂举目无亲,一个帮手都没有。 可是,最多七八年的工夫,只要再经历两次举试,那从公主府走出去的属官、进士,还有进士属官背后的家族、势力将会极为庞大,将会是朝堂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吴宁万万没想到,太平公主在时空之中绕了一个圈,最后还是回到了原本的轨迹。 而且,比原本历史之中的太平更早、更快、更加的迅猛。 甚至,更为老练通达! 别忘了,太平是吴老九亲手教出来的,谁知道这个女人黑化之后到底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 当然,咱们的公主殿下此时完全没有心思想以后的事情。 回到府中,太平就把自己关在房中,默默垂泪。 吴宁真的死了吗? 下山坳那些,憨厚、淳朴的农家男女也真的死了吗? 尽管她不相信吴宁会那么容易死掉,可是,武承员言之凿凿,又让她发自内心的为吴宁,为下山坳哀戚。 “你若去了....” “谁还帮本宫出谋划策?” “谁还能挡在本宫前面?” 正想着,“殿下。” 房外的宫人一声告奏。 太平凝眉向门口一望,先是擦了擦眼角泪痕,这才冷声喝斥:“本宫不是说了吗,谁也别来打扰!” “殿下恕罪,实在是事出突然。” 太平极不耐烦的一问:“什么事!?” “府外有个外乡人,说是从襄州来的,连拜贴也没有,却是非要求见殿下。” “小的扭之不过,又怕真是殿下故人,只好斗胆禀报。” “不见!” “是。”宫人颤声欲退。 “等等!!” 却是太平一下反应过来,襄州来的?故人? “那人可留姓氏?是何样貌?” “回殿下,那人姓孟,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衣着还算得体,不像是冒认的歹人。” “姓孟?” “老者?” 太平暗道:这不就是襄州的那个孟老丈吗?他怎么来京城了?不会是来攀关系的吧? 在太平的印象中,孟老头儿极善钻营,让他结识了这么多皇亲贵胄,怎么可能放着不用? 前来拜谒,合情合理。 当然,如果是这样的话,太平是不会见他的,只得说孟老头儿这个高枝攀的有点过了。 你去依附别人还说的过去,直接就妄想和公主殿下攀关系?简直就是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可是,不见似乎又不行,太平隐约觉得似有蹊跷,这个时间太巧合了。 遂道:“让他进来吧,带到这来。” “是。” 不一会儿,宫人领着来人进到厅内。 此时,太平已经平复了心绪,稳坐堂中。 一看,真的就是那个孟家老丈。 待孟老丈见了礼,太平这才问道:“孟家老丈,怎么到东都来了?难道,孟家的生意已经做到洛阳来了?” 说完,太平公主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孟老头儿。 说心里话,她不希望自己一语中的,希望面前这老头儿能带给她点别的惊喜。 而孟老丈果然没让太平失望,“殿下说笑了,小老子可没那么大的本事,把手伸到京城来。” “此次千里而来,只为给殿下送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 只见孟老头儿探手入怀,取出一张商契捧到太平面前。 “有人让小老儿把这张商契交给殿下。” 太平接过一看,“!!!”腾的一下就站了起来。 “他....什么时候交给你的!?” “十天前。” 十天前? 十天前!? 十天前,那已经是下山坳灭族的数日之后了。 “他....”太平只觉呼吸都有些困难,“他还活着?” “活着!” “可还安好?” “不太好,话比以前少多了。” “那...那他在哪儿!?” 孟老丈摇头,“现在小老儿也不知道了。他把这张商契交给小老儿,让我转交公主殿下,之后就走了。” “他没说他去哪儿吗?” “没有。只说将来没有他,殿下万事小心为上。” “他走了?” 太平颓然地坐回去,呆愣良久。 “那,那他把这个给本宫是何用意?” 太平抖着手里的商契,那是妙衣坊的份子。足足有八成之多,全部送给了太平公主。 孟老丈回道:“他说,本来这里面只有殿下四成,他占四成。小老儿不才,贪占两成。” “可是,现在他用不着了,就一并送给殿下了。” “......” 太平此时心中五味杂陈,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既有吴宁果然还活着的欣喜,但更多还是惆怅。 毕竟,他把妙衣坊都给了自己,又消失的无影无踪。 可能真的如分别之时所言,再见无期了。 想到这儿,太平有些后悔。 当日她不回京,就呆在房州,也许武承嗣和李谌就不敢妄为了。 如果她临走时,执意带着吴宁回来,也许在京中有她保护周全,也不会落到今日的地步。 可是不行,就算留在房州,就算把他接回京城,自己只是一个闲散公主,保护得了他吗? “权力!!” 太平想到了权力,她从未像现在这般渴望权力。 回过神来,见孟老丈已经躬身站在那里,“他....他没说,他还回来吗?” “没说。” 孟老头儿如实作答。 “不过,他有一件事要求殿下。” “什么事!?” “他想让殿下在能力所及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帮他保住武承嗣和李谌的命。” “为什么?” 得,太平公主现在的反应和当初孟道爷是一毛一样。 他疯了啊! 只闻孟老丈道:“他说....” “他说什么?” “他说....”孟老头儿都有点说不下去了,心中暗道,这得是什么人才能说出这么狠的话啊! “他要把所有与吴家有仇的性命都要留着.....等他亲自来取!” “呼....” 与孟苍生不同的是,太平听了这话,不但没有惊讶,反而长出了一口浊气。 这才是她认识的那个小心眼儿的吴老九,这才是吴宁! 而且,等他亲自来取,这就说明,他会回来。 不管是什么时候,他终究会回来。 也不管是以什么样的姿态,终究还能再见。 太平笑了,笑的释然,“若老丈与他有缘再见,帮本宫转告于他。” “本宫会等着他回来!” ..... ———————————— 巴蜀之地天府之国,莘州,射洪县。 实话实说,莘州虽然不是益州、巴州、渝州这种富饶之地,但得成都平原之利,又正好在益州、巴州、渝州三地的正中间,离谁都不出方圆两百里,且河网密布,去哪都是极为方便。 更幸运的是,莘州盛产盐卤,是巴蜀重要的一处产盐之地。 在古代,别管你是哪里,只要有盐,那就必然大富。 所以,莘州不出名,可是莘州往来的客商却是一点不少。 可以说,莘州百姓足不出户,就见惯了南来北往,熙熙攘攘。 就算射洪这么一个小县城,那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 别说大唐各地操着各种方言的旅人,就是红发的胡人,吐蕃的蕃僧,那也是见怪不怪了。 可是今天,却是把射洪百姓给看呆了。 城门口儿来了一个道士,领着一帮子小徒弟,当真是让射洪人开了眼界。 道士倒是没什么,眉清目秀,身形俊美的,除了一身道袍有些破旧,显然是长途跋涉来不及更换。 奇怪的是,他身后的这群小道士,就见每个人肩上都扛着一块足有二三十斤的石头。 众人心说,见过扛金扛银的,还真没见过大老远扛着石头进城的呢! 有好看热闹的泼皮无赖隔着老远已经开始调侃了,“敢问道爷,这是打哪儿来啊?” 道士没说话,却是扛石头里面,年龄最大、身材最壮的那个汉子脸一黑,估计这一道没少被人调戏。 瞪着眼珠子,“要你出来多嘴!?” “哟!!”泼皮乐了,也不生气,“听口音,这是荆湖一带的啊!” “这是...来我射洪卖石头?” “来来来,给爷们说说,这千里迢迢地背来荆湖的石头,打算卖给谁啊?” “......” “......” 背石头这帮人登时无语,齐齐地瞪向前面那个道士, 其中最俊的那个小道士更是暗淬一口:“什么特么破主意!?丢死人了!” 另一个和他年纪相仿,长的有点凶相的少年则是苦着脸,驼着腰,显然被石头压的不轻。 “差不多得了,这不都到地方了吗?” 那道士回头,不是别人,正是孟苍生。 而身后背着石头,一个个苦大仇深的,正是吴家兄弟,还有李文博和罗厨子。 只见孟苍生淡然一笑,“好吧,从今天开始,道爷就教你们武技。” ...... ———————————— 事情得从一个多月之前,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开始说起。 众人趁夜离开房州,一路向东,一直走到天亮才寻了一处避风所在落脚。 突逢大变,对于吴家这些半大孩子来说,几乎是晴天霹雳,打击甚大。 孟苍生知道,这时候说什么都没用,只能由着他们自己慢慢回魂。或者指望吴宁,能让大伙重新振作。 可是,显然这个时候吴宁是指望不上的。 吴老九现在根本没时间顾及众人,他在脑子里,飞速地把整件事过了一遍又一遍,把接下来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提前想到。 没错,他确实是几兄弟的指望,可正因为如此,他才更不能留下一丁点的纰漏。 因为,吴家已经输不起了。 万一哪里没想到,没预料到,那这几兄弟别说报仇,能不能活命都是个问题。 所以,现在还真指望不上吴宁。 但是,这个时候吴宁指望不上,却有另一个人站了出来。 而这个人居然是虎子,却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 “我要学武艺,替我娘报仇!” 旷野之中,吴三虎突兀的一句让孟道爷很是意外,也让众人为之一滞。 “你教我学武。”虎子呆呆傻傻地重复着,“我要给我娘报仇,我要找我妹妹。” 孟苍生拧着眉头,余光看着吴黎、吴启,还有罗利,他们都看了过来。 心中一动,扬起嘴角道:“学武?” “就你?” “对!就我!” “学武技可不是你抱着饭碗就啃那么简单,你确定要学?” “确定!”虎子直勾勾地看着孟道爷,“我要给我娘报仇,我要找我妹。” “好啊!” 孟道爷挑了挑眉头,“想学武可以,去,找块石头。” 虎子顿了顿,最后还是听话地从脚底下摸了一个石子。 “太小了。” 虎子四下扫看,又捡起块拳头大的。 “还是不够大。” 虎子急了,瞪着眼珠子找了半天,最后抱了一块特么起码四五十斤的大石头在怀里。 “够了吗!?” “够,够了。” 孟道爷都磕巴了,有点大啊! 不过,想报仇,就得有非凡的武艺。要想有非凡的武艺,就得付出常人无法企及的汗水。 这块儿就这块儿吧! 指着那块石头道:“从今天开始,它就跟着你了。带着它,一直带到蜀中,我就教你武艺,让你报仇!” “好!” 虎子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下来,真的就抱着石头坐在了路边。 吴黎一看,腾的站起来,一把抱起身边的一块石头,这位更狠,抱了块五十来斤的。 “带到蜀中,就教我习武?” 孟道爷点头,“对!睡觉也得给我抱着,我就教你。” 于是,那边罗利一听,二话不说,抱了块石头。 李文博、老七和老十一,也是默默地找了一块石头抱着。 吴启当然也不落人后,而且这位还挺“够意思”,先找了一块塞到吴宁怀里,“你不用找了,我帮你拿来了!”这才又去找他自己的那块。 吴宁:“......” 特么也是日了狗了,吴宁脸都绿了,哥是用脑子的好不啦?你特么给我一块石头干蛋!? 想随手扔了,可是孟道爷一句话就让吴宁打消了这个念头。 “大伙儿都看着你呢,你可得带好这个头儿啊!” 吴宁:“......” mmp!! ...... 于是,从房州到襄州,再从襄州翻越重山峻岭到莘州射洪,行人们就看到这诡异的一幕: 一个道士领着一群徒弟,一人抱着块石头赶路。 当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啊! 而且,孟道爷显然得逞了,这一路上,这八个人立马就不消沉了,也特么没力气消沉。 最小的一块石头也得三十来斤,扛着三十斤的石头翻山越岭,都快累成王八蛋了,哪还有工夫消沉? 唯一那点闲工夫也都用来恨孟苍生了。 这孙子太不是东西,扛着石头块子赶路,不光累,还特么丢人!! 而且,最特么倒霉的就数吴老九了,哥又不学武,怎么还要跟你们受这份洋罪? ...... 其实,孟道爷这么干还是有他的道理的。 一来,用身体上的痛苦转移心理上的痛苦。 二来,学武当然要有底子,要有毅力,这一路翻山越岭,千多里地,如果他们坚持得下来,那么不但说明有毅力,对于筋骨的打熬也有不小的帮助。 其实,从虎子抱起石头那一刻开始,孟道爷已经在教他们武艺了。 ...... 一听孟道爷说这就算成了,大伙如释重负。 却见孟道爷走到吴宁身边,“现在该你说了,既然入蜀,不去排帮,也不去找你老丈人,却跑到这儿射洪来干什么?” 吴宁喘着粗气,这一路可把他累坏了。 “拜师!” “拜师?” 道爷一阵得意,“行吧,我就勉强收了你这个徒弟。” “你?”吴老九横了他一眼。 “坏到流脓的烂道士,你也配?” 看着人来人往的射洪县城,“我来找陈子昂。” 噗!! 孟道爷直接喷了。 “找他干什么?” “你脑子里塞石头了吧?不是告诉你了吗?拜师!” 孟苍生:“......” 心说,我不就是让你扛了一路的石头,至于怨念这么大吗? ...... 。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獒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獒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獒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獒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