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韩弩秦戈 10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风云大赵第四章 韩弩秦戈 10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屯留,秦军驻地。 李信在自己的军帐内一圈又一圈的来回走着,呼吸急促,双眼发红,不住自言自语,道:“只要夜袭邯郸成功,孟阙那小竖子定要回师救援,蒙将军从后尾随进攻,就算追不上他的骑兵,也可以一路势如破竹,两路合兵,邯郸可下啊,邯郸可下啊!可长安君这无知小儿,胆小如鼠,竟不敢出兵,大王啊,枉你雄才大略,虎视天下,怎么会这么相信你的弟弟?你的弟弟又怎么和你相差如此之远,简直不像一个爹生的……” 说到这里,李信忽然想起了那个有关秦王政身世的谣言,连自语也不敢了,可他仍然不甘心就这样固守屯留,按兵不动,于是一个“大逆不道”的想法忽然冒上了心头,“夺虎符,自掌兵权!长安君是大王之弟,当然不可伤害于他,但我可以暂时囚禁他!” 这个大胆的想法一冒上来,李信心中既高兴又感到有点害怕,他不断的反复安慰着自己,只要攻下邯郸,立下不世奇功,自己囚禁长安君也就算不得什么罪过了,那时只有巨大的荣耀和封赏…… 就在此时,忽有人到帐内禀报道:“长安君有令,请大王到帅帐中议事。” 李信心中一喜,莫非长安君终于想通了,要出兵了,不然这么久他都从未主动招呼过自己去议事,这次议事不是出兵又会是什么事? 想到这里,李信长出了一口气,他是职业军人,不是政治家,服从命令是他铭刻骨髓的信条,要他囚禁长安君,自夺军权,虽然想想可以,真要做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要克服的。如果长安君自己想通了,他真要谢天谢地了。 ********** 司马尚军中。 “什么,王上令我等再派五万骑马步兵回去守邯郸……” “这怎么行,虽说秦军一直没有动静,但安知不是蓄势待发,或者有什么阴谋诡计……” …… 众将士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司马尚刚才宣布的赵王命令。 司马尚坐在帅案之后,手抚长髯,一时没有说话,司马尚已经四十多岁了,但他面如冠玉,长的十分年轻,看起来也不过三十许人,颌下三绺长髯,十分俊逸。 他听得帐内众将议论之声已渐渐平息,但仍人人都有愤愤不平之色,显然对赵王偃如此胆小如鼠,十分不满。 司马尚忽然从帅案后缓缓站起,走到大帐中央,对众将做了个罗圈揖,众将不解其意,面面相觑,都忘了回礼,却见司马尚忽然一把撕开自己的左臂衣袖,然后抽出佩剑在臂上一割,鲜血已涔涔滴下。 在众将惊愕的目光和议论声中,司马尚慨然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今邯郸城内原有守军三万,在加上五万骑马步兵,已有八万兵马,更有数十万邯郸百姓,我邯郸百姓皆英雄也,当年长平战败,邯郸被围……” 他一提到“长平之战”,帐内众将立刻俱都群情激奋,嗡声四起。 司马尚待声音稍息,又道:“当年邯郸保卫战,在那等艰危之极的情况下,也不过是十万守军和数十万百姓保卫邯郸而已,而邯郸终未陷落,故今日也不会陷落!现在第二波全民动员的兵力仍在向邯郸集结,短时间内邯郸将再添二十余万雄兵,当真是固若金汤,全无可虑之处。但孟将军处,却胜负实难逆料,蒙鹜有四十五万大军,皆百战之师,而孟将军只有十五万人,孟将军虽善战,又有雕鞍骑兵天下无敌,但秦军有备而来,焉知没有对抗骑兵之策? 我之意,不但我骑马步兵不增援邯郸,还要把即将增援到邯郸的二十万兵马调往他处……” 他说到这里,目光炯炯的注视着帐内众将,众将鸦雀无声,只有俱都稍显急促的呼吸声配合着司马尚手臂上仍在不断滴落的血迹。 众将见惯鲜血,倒对司马尚臂上的“小小”伤口无甚惊异,但都知这代表着某种仪式和决心,因此都预感到司马尚要做出极重大而又惊人的决定,无不凝神而听,有的人已经热血沸腾。 只听司马尚接着又道:“二十年前,秦国动员百余万雄兵打败了我大赵四十五万大军,其中有四十万被坑杀,此仇此恨,安能不报,如今天道好还,蒙鹜孤军深入,亦是四十五万人集结在都山,我之意先调骑马步兵之五万人,驰援孟将军,另调三万人于邯郸周边拦截来驰援的兵员,再集结二十万兵力,如此我大赵兵力亦四十余万矣,当于蒙鹜相当。 当年秦兵三倍于我,战死三十万人才胜我赵军,而我赵军不过战死五万,其余人乃粮尽投降而已,这还是因临阵换上赵括那厮之过,否则胜败还未可逆料——我赵军战力岂弱于秦?故我有信心以大赵四十万复仇哀兵,胜那蒙鹜四十万狐疑孤军。只是,我这决定乃是违背王命,若胜,自然有功无过,若败,必难逃一死。此大事也,需众弟兄协力,还是那句话,胜则有功,败则参与之众将无人能逃一死,吾请众将军自决之!” 帐中众将对视一眼,立刻有约一半人道:“我等愿随将军报仇,一切听将军调遣!” 另一半人仍在犹豫,过了片刻,其中一人忽然道:“我父我兄,俱死于长平,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有仇不报,枉为人也!我请从于将军!” 这人这几句话说的慷慨悲凉,一派莽莽苍苍的英雄气概,顿时又感动了一批人,最后只剩下两人没有表态,这两人都是中大夫。 所谓的中大夫是通于文武的一种官职,在赵军中,下大夫管一千人(个别有管一千五百人的,属于一种特别的封赏),中大夫管五千人,至于上大夫,则军中不设此职,以各级将军当之,此时司马尚军中有两个偏将军,二十个中大夫。 这两人立于当地,面色尴尬,司马尚道:“无妨,此事各凭自愿,我原说要留下两万人守在此地的。” 于是司马尚又留下了一个偏将军,这人也是方才表态明显不太坚定的,让他带一万人,和这两个中大夫一起,共带两万人留守此地,由这偏将军统一指挥,并让他们立刻出帐“巡营”。 这三人走后,司马尚大声道:“拿酒来!” 待酒传上,营中众将各袒左臂,刺血入酒…… ********** 左将军扈辄领六万步兵正一路急行,扈辄和他的六万步兵长久以来俱都憋着一口气,他们在赵军中的地位最低。 他们对骑兵没什么意见,毕竟从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骑兵在赵国就有一种超然的地位,但骑马步兵——他们对这些人(而不是这个兵种),很有看法。 须知赵国是个农牧并重的国家,虽说牧业人口远没有农业人口多,但赵国的马匹仍然是各国中最多的,几乎每个家庭都有马,当然大部分马是用来拉车和耕地的,但这仍然造成了人人都会骑马的局面。 会骑马的不等于就骑术高明到能当骑兵,而出色的步兵马术也未必高明,这是常理。于是对骑马步兵这些人,纯步兵们常常觉得他们只是马术稍微好一点而已,单论步战未必就比的上他们这些步兵。 扈辄这次尤其生气,赵王偃居然拒绝了孟将军留步兵守邯郸城的建议,而留骑马步兵守城,这明显是看不起他们步兵嘛。扈辄是个出色的将领,有一定的指挥才能,但对君主的内心世界却明显不太了解,他没有想到赵王偃留骑马步兵是打了关键时刻逃跑的主意,他只觉得赵王偃是看不起步兵。扈辄是个极耿直的人,虽然他在政治派系上属于郭开,但他仍然是个极耿直的人,他与郭开有亲戚,如此而已。 此时探马回报:“将军,快到都山了。” 扈辄道:“孟将军那战况如何?” 探马道:“孟将军与蒙鹜老贼对战多日,胜负未分。蒙鹜绕都山扎营,至今未曾移动。” 扈辄想了一想,道:“传令,全军改道,奔尧山!” 尧山在都山北十五里,高数百米,可远眺都山,扈辄率军行至尧山,见山上有数万秦军,山顶两杆大旗,一面旗上大书一个“秦”字,另一面上大书一个“蒙”字。 有探马来到扈辄跟前禀报道:“这山上驻守的是秦军前将军蒙放的军队。” 扈辄道:“蒙放,可是那蒙家军新近窜起来的新秀蒙放吗?若是那蒙恬,我还敬他三分,蒙放,小竖子尔,可惜啊,听说蒙恬受了陷害,说他私通楚国,但又没有证据,于是被降阶别用,贬到长城军团去了……且休管他人,传令下去,扎营,备中午饭,饭后攻山,让秦人,也让骑兵和那些骑马步兵看看我们大赵步兵的厉害!“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风云大赵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风云大赵》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风云大赵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风云大赵》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