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清军内讧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清兴衰录第33章 清军内讧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事实上,澎湖列岛的守军是傻子的概率,等于0,因为澎湖列岛的守军,正是台湾军事第一人刘国轩。 应该说,施琅的意见是正确的。不过这个世界上最郁闷的是,往往掌握真理的人,不一定有很高的地位。 虽然施琅是福建水师提督,但是福建的一把手是姚启圣。 对于施琅的理论,姚启圣是完全不认可的。前面说过,姚启圣对于平定台湾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在姚启圣看来,台湾强弩之末,是个人都能搞定。 在他来看,自己举荐施琅,只是让他当个前锋的。运筹帷幄的统帅的位置,理应由自己这个福建省的一把手,福建总督出任。 对于姚启圣的掣肘,施琅很不高兴。施琅懒得和姚启圣多费口舌,他直接上疏向皇帝索要收复台湾的专征权,准备自己一个人搞定台湾,不听姚启圣的指挥。 在他看来,姚启圣这个总督的作用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与此同时,姚启圣对于这位不听话的下属,也是十分恼怒,就在施琅上疏和皇帝要权的时候,姚启圣也上奏参施琅这个人太过于独断专行,同时在奏折上,姚启圣阐述了自己的思想:我认为应该直接攻击台湾本岛,如果朝廷强烈要求攻击澎湖列岛,那就兵分两路,一路由施琅率领攻击澎湖,另一路由自己率领直取台湾。 姚启圣实在是立功心切,又是封疆大吏,他的意见,康熙不可能不考虑。 施琅接到康熙的指示之后,表示愿意和姚启圣好好相处,共同训练出一支适合渡海作战的强大水军。 经过施琅长时间耐心的解释,姚启圣虽然心里很不舒服,但是他并不是一个莽夫,所以他也接受了施琅先攻取澎湖列岛的建议,而且同意不分兵,统一军队一起行动。 好景不长,就在他们准备真刀真枪地干的时候,他们又有了新的分歧,这个分歧比较难办:出兵的时间。 前面说过,海战和陆战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在古代,天气中风力的影响尤其重要。 如果不幸遇到台风,在古代没有核潜艇的情况下,再强大的水军也得玩完 看:<>。 因此,在不利气候的情况下,要及时调整自己的部属,在有利气候出现的时候,要抓住机遇,勇往直前。 台湾海峡四季之中,仅冬夏两季风力可用,姚启圣和施琅对此也十分谨慎,他们两位各自收集材料,了解台湾,澎湖等地的气候情况,经过认真推敲后。。。。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意见。 姚启圣认为,应该冬季出兵,用北风进攻; 而施琅认为,应该夏季出发,用南风进攻。 意见相反,这就麻烦了,只能请康熙来决定。问题是,这次不像上次那么容易决策。这两个人常年在福建混,应该说不可能无缘无故提出不一致的意见。 无奈之下,只能派出了李光地,进行实地考察。 我相信,如果不是太懂台湾地区气候的人,比如像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情况,必定会选择姚启圣,原因很简单,夏天台风那么多,古代又没有气象卫星,万一来个什么什么风暴,大家全都玩完。相反冬天就安全得多了。而且,澎湖在台湾以南,如果乘南风,攻下澎湖后不能北上进攻台湾。如果乘北风,还可以一鼓作气,直接长驱直入攻陷台湾。 但康熙一看到姚启圣这个主意,立刻判断,这是个馊主意。所以康熙立刻指示:“海上分兵是大忌,万万不可,酌二人加紧练兵,等待下一步指令。” 就这样,姚启圣和施琅暂时算是被康熙稳住了。要按照施琅以前的脾气,出了这档子事情,肯定是要和姚启圣对着干的。好在吃了十三年冷饭的施琅此时的政治水平已经远非当年的愣头青可比。 但是,要知道,施琅常年在福建混,他是不太可能搞出一个哗众取宠的意见的。 事实上,这次的真理确实掌握在施琅手中。 吃过两次亏的施琅,对台湾地区的气候学达到了专家级的水平。我相信如果在当时评选中科院院士,施琅同志必定能以气象学方面的造诣成功当选。 诚然冬天没有台风,问题是,除了讲究气候,海战还有个重要地方也需要考虑:阵型。 冬天的东北风十分强烈,是基本上保持不了阵型的。当年征讨台湾,全是吃了冬天北风的亏,再也不能沿袭旧路。而夏天的风就没这方面的烦恼:南风很柔和,舟船不会被风吹散,将士无晕船之苦,有利进攻。 不过最根本的原因是,施琅认为,守台必守澎湖,刘国轩必定会在澎湖部下全部主力,攻破澎湖,台湾则不战而下! 至于台风问题,在熟悉气象学的施琅看来,完全不是问题。 虽然缺少气象卫星,但是在和老天斗了这么久,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沿海人民虽然无法预测一个月,但是对于几天之后的风力变化,还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的。因此在施琅看来,台风完全不是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啊! 李光地虽然不是太理解姚启圣和施琅讲的气象学道理,但是李光地判断,施琅的经验绝对要比姚启圣丰富。所以李光地果断站在了施琅这一边! 领导就是有水平! 施琅有了李光地的支援,也没有改变局势。因为与李光地一起来的特派员宁海将军喇哈达,支持姚启圣。 在喇哈达看来,姚启圣是自己人。虽然姚启圣和自己满汉有别,但是和施琅李光地相比,姚启圣那也是汉军旗人,和自己好歹还算是一个系统的。 这倒好,先是两人争执,后来派了调解人,一人支持一个。事情还是没有解决。 不仅如此,这个事情闹到了朝廷上,结果在朝廷上竟然也形成了两派,谁也说服不了谁。就这样拖了几个月,一直拖到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六月。 这下施琅坐不住了,这夏天到了,按照自己的计划,本来正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时候啊! 因此施琅让康熙尽快拿出决策(其实就是赶紧让自己出兵)。没办法,康熙只能再次派 喇哈达过来了解情况。 喇哈达自然是向着姚总督说话,施琅算是被坑了。 这个世界上,笑到最后才能笑得最好。 施琅,其实你完全不必沮丧,很快你就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拿到专征权。 就在形势有利于姚启圣的时候,也许是立功心切,也许是年老发昏,总之就是,姚启圣出了个昏招。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清兴衰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清兴衰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清兴衰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清兴衰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