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打动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掌家娘子第七十四章 打动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姚老太爷在普陀寺厢房等了半天也不见杨家人来喊他过去,转过头来吩咐小厮,“再去看看,跟杨家的下人说清楚,我们是泰兴姚家,家里三老爷在吏部做当家侍郎。” 这样应该说的够清楚了。 老三托吏部尚书大人给杨敬递过帖子,三儿媳张氏托娘家向杨敬说过,京里的达官显贵是不少,要么是勋贵家的子弟无心读书,要么是那些苦兮兮、两袖清风的翰林院家中子弟,要论朝廷重臣,扳扳手指都能算的清楚。 将杨敬先生请回家像西席一样每个月奉上束脩,这样的事姚家不敢想,但是在杨敬先生跟前学些时日权当启蒙,姚家可是做足了功课,吏部尚书和杨敬爱徒曹變家素有交情,吏部尚书的儿子就在杨敬跟前学过一阵子,虽然算不上正经的师徒,也是获益匪浅,他们欢哥能和吏部尚书儿子一样,有了杨敬的名声相托,就算走出去了。 别看杨敬南京、京都的国子监他都不去任职,他图的还是名声。 去了国子监不过任个官职,国子监请不动他,他才被人高高供起来,读书人就是这样的心思。 姚老太爷觉得自己十拿九稳能说服杨敬。 姚老太爷坐下来喝一口茶,很快小厮快步走进门,“老太爷,杨家人说了,杨先生已经歇下了,请老太爷回去吧。” 已经歇下了? 姚老太爷看向外面,太阳还没下山。大白天就歇下? “是不是杨先生哪里不舒服,我认识县医署的大夫,”说到这里。姚老太爷站起身,“我自己去看看。” 从辰时开始,小普陀寺就开始有拜访杨敬先生的,杨敬先生不收礼物,大家就千方百计投其所好,送些笔、墨和上好的砚台,杨家人不肯接。就都堆在门外,递帖子的人更不计其数,可是到现在为止恐怕还没有人见到杨敬先生。 姚老太爷带着人走到杨敬的院子外。 刚要让人去喊门。就听到里面传来孩童稚嫩的声音,是有人在背千字文,“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姚老太爷的心如同被狠狠地扯了一下,杨家人不是说杨敬先生已经休息了,为什么会有人在背千字文。 分明是在骗他。 杨敬先生在屋子里,而且在听孩子背书。 那孩子是谁? 难不成杨敬先生已经收了徒儿。 姚老太爷顿时觉得十分的焦躁,看向下人,下人急忙叫门,立即就有小厮前来,看到来的还是姚家下人。那小厮微微皱了皱眉,耐着性子。“这位是……” 姚家小厮忙道:“是我们老太爷。” “姚老太爷,”杨家小厮上前行礼,“真是不巧,我们家先生今天觉得乏了,已经睡下。” 还是这样的说辞。 姚老太爷顺着门缝向里面张望,隐约看到院子里站着一个六七岁大的孩子,穿着青色的直缀,一丝不苟地在背书。 杨家下人来和他说话,都没有让那孩子分神。 姚老太爷不禁觉得诧异,这才多大的孩子,竟然能将千字文背得这般熟练。 “那不是有人在,”姚老太爷道,“是谁家的公子在背书?可是杨敬先生新收的徒儿?” 杨家小厮摇摇头,“并不是,这孩子这几天一直在先生院子前背书,今天先生让我将他叫到院子里。” 姚老太爷扬起眉毛,“先生已经见了这孩子?” 杨家小厮笑道:“还没有。” 姚老太爷松了口气,还没收徒就好,想着又好奇地看了几眼那孩子的背影。 他在泰兴县这么长时间,还没听说谁家六七岁的公子这样的出息,照这样下去将来定然前程无量。 不知怎么的,他心里油然生出几分羡慕来。 如果欢哥能这般,他不知要多高兴。 姚家若是出一个这样的子弟,天天在他身前背书,他也就心满意足了。 姚老太爷站着听了一会儿,他想知道这孩子到底能将千字文背到哪里。 越听下去他越心惊。 真是难得的好材料,定然是出身书香门第,泰兴县里没有这样的人家,那就是千里迢迢慕名而来的子弟。 姚老太爷想着向四周望望,并不见什么伺候的人,孩子的穿戴也不太好,显然这孩子的家境应该不太殷实。 光靠孩子聪明大约能打动普通的先生,杨敬是见过场面的人,不一定就会动心。 “姚老太爷,若是无事小的就要关门了。”杨家小厮的声音又传来。 姚老太爷这才回过神,“能否和先生说一声,明日一早我再来拜见。” 杨敬是一定要端着架子,让他三请五请才能出山,他明日再来也是无妨。 杨家小厮点点头,“不过我们先生说了,谁也不见。” 话是这样说,若是他收徒也是这般,姚老太爷笑着点头,“明日我来,杨先生不见也没关系。” 杨敬早晚是要见他的,老三有官位在身,老三媳妇又出自勋贵之家,姚家有这样的身份做依仗,他们怕什么。 只要欢哥能拜师他多跑两趟也是值得的。 杨家的大门关上,里面仍旧隐隐约约传来背书的声音,姚老太爷站着听了一会儿。 “老爷,马车都备好了。” 姚老太爷伸出手来挥了挥,小厮忙闭上嘴。 这孩子真是不错。 终于那声音停顿下来,显然后面的千字文他还不会背。 姚老太爷脸上自然而然露出一丝惋惜,再努努力就能将千字文都背诵下来。 院子里没有了声音。姚老太爷也觉得站着没了意思,带着下人向外面走去,上了马车。姚老太爷耳边仿佛还回荡着那孩子的声音。 可惜了,这么好的人才却生在寻常人家。 若是在他手里调教将来定然会出类拔萃。 老三就是个例子,若是没有他老三岂能官禄亨通,所以他会说欢哥将来定会有个好前程,有他为子孙铺好路,仔细谋算,姚家将来只会越来越兴旺。 …… 站在杨敬院子里的昆哥皱起眉头来。屋子里像往常一样静寂无声。 他没能将千字文都背出来,昆哥抿起嘴唇。 “这位少爷,您也该回去了。”杨家下人上前,“一会儿太阳就要下山了。” 昆哥点了点头,“明日我还来。” 杨家下人不禁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个小小的孩子,这段日子来先生院子里求教的孩子也不是没有。能天天来在门前背书的却少之又少。 一开始这位少爷站在门前背千字文。大家还投以怪异的目光。这位少爷最开始背诵的时候,有些紧张,背诵的也不甚流畅,可是几天下来,凡是听到这少爷背书的人,再也没有嬉笑,而是觉得惊讶,这么小的孩子竟然能背这么多。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少爷每日都会过来,早晨过来一次。下午会再过来,上午背诵译文,下午背诵原文,就算刮风下雨也不间断,连寺里的主持看了也觉得心疼,亲自给这少爷送水来,还收拾出禅房让这少爷去歇着。 这位少爷的家人甚至连礼物也不曾送来。 少爷身边也只带了一个小厮而已。 今天风有些大,少爷的声音断断续续,老爷就吩咐他,让他将那少爷进到院子里来,听得老爷的话,他心里都十分高兴。 真是奇怪,本来不认不识,他为这位少爷着什么急。 “明天若是下雨就不要来了吧。”杨家下人低声道。 昆哥摇了摇头,七姐姐说,想要拜个好先生就要自己努力,遇到了困难也不要间断,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不够努力没做成的事。 他一定会好好努力,争取明日能背诵译文到太阳下山。 “家里的西席都说我进益了,”昆哥道,“杨先生已经教了我不少。”为了能跟杨先生求学,他比平日里要多看许多书,怪不得七姐姐说,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做杨先生的徒弟,只要他努力,获益不过是多多少少的区别而已。 杨家下人很奇怪,“我们家先生一句话都没说啊。”不说话怎么教他,这位少爷该不会是昏头了。 看着昆哥被风吹红了的脸,杨家下人道:“少爷快回去吧,别着了凉。” 昆哥应了一声,向杨敬所在的屋子端端正正地行了礼,这才带着人离开。 杨家下人也不禁摇头,这位少爷真是一心求教,实在是难得。 “老爷,”杨家下人端了茶水进门,只见杨敬靠在软榻上手里拿着一本书在看,“人已经走了,明天要是再过来,要不要将他带进门。” 杨敬不说话,而是专心致志地翻书。 没有说话,那就是答应了,下人奉上了茶水。 “有没有说,他是哪家的孩子?”杨敬忽然开口。 杨家下人摇头,“没有,没有,最早送了一张帖子,我们也没仔细留意。” 杨敬淡淡地道:“找出来我瞧瞧。” 老爷这是动心了? 杨家下人忙道:“小的这就去找。” …… 沈家的马车停下来,沈敬元撩开帘子,看到靠在乳母身上睡着的昆哥。 乳母小心翼翼地将昆哥抱起来走到车厢门口,沈敬元伸手接过去,“可见了杨先生?” 跟着的小厮摇摇头,“没有……” 连着几日了,都没见到先生,乳母也心疼起来,“老爷,明日还是别让少爷去了,这样下去可什么时候是个头。” 沈敬元心里叹了口气,该做的他们都做了,不应该再让昆哥去受苦。 ******************* 今天出去了,有点晚了哈。(未完待续。。)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掌家娘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掌家娘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掌家娘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掌家娘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