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新官上任三把火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唐朝小官人第六十六章:新官上任三把火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秦少游是个很讲道理的人,一听到赵博士说好好说,很干脆的站起来,拍拍手,道:“赵博士有何见教。” 赵博士很犹豫,不可否认,整件事都是他理亏,现在秦少游要耍无赖,他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于是他踟蹰片刻,道:“秦助教可有什么专长?” 秦少游道:“大人,下官教授诗书还算过得去。” “……” 这说了等于是没说,诗书是不可能让他去教了:“还有么?” 秦少游想了想:“学士对治学颇有些心得。” 赵博士身躯一震,顿时,他明白了。这家伙胃口真大,想要治学。 四门学有六个博士,有掌学的,有治学的,有督学的,还有提学以及负责后勤以及生员招募的博士,这治学的差事,素来是博士担任,这一次四门学前任六个博士统统一扫而光,朝廷委任了赵博士来兼任掌学博士,至于其他博士,有的已经到任,有的还在商榷。 比如治学博士,现在国子监就还没有拿出一个合适的人选出来。 秦少游这个小子,分明是想以助教的身份,分管治学。 治学博士在六个博士之中,其重要性只在掌学博士之下,分管的是教育工作,这厮,胃口真大。 赵博士看着秦少游,苦笑:“治学?不可,不可,这一向是博士……” 秦少游气势如虹的道:“赵博士,下官乃是通直郎。” 这意思是说,规矩是死的,可是人都活的,朝廷可以让一个助教任通直郎的散职,学里为何不可以让助教来负责治学之事? 赵博士脸色青一块红一块,愣了老半天,才道:“还是不妥,不妥当,会为人所笑的。” 秦少游叹口气:“既如此,那就算了,下官告辞。噢,我想起一件事来,大人还记得那份奏疏么?” “奏疏,什么奏疏?” 秦少游很忧伤,果然是贵人多忘事啊:“就是大人代陈的那份奏疏,宫里把它压了下来,可是……哎……这样惊世骇俗的奏疏,宫中没有反对,这意味着什么?” 赵博士脸色微变,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想了老半天,他才弱弱地问道:“秦少游,你这是何意?” 秦少游双手一摊:“宫中对四门学,已经抱有了很大的期望,若是四门学一事无成,只怕赵博士也不好交代。下官还听说,那份奏疏,引起了许多非议,下官在四门学,做个闲云野鹤倒是无妨,只是到时候,赵博士反而可能成众矢之的了。” 赵博士心里嘀咕了老半天,当时秦少游的章程,他确实也是欣赏的,至于许诺代陈上奏,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前途,给秦少游示了个好,反正这种奏疏,本来就会和绝大多数垃圾奏疏一样,被束之高阁,无非做个顺水人情而已。 现在被秦少游提醒,细思恐极,赵博士竟也有点觉得不对头了,国子监里,就在前日,算学的掌学博士吴应龙就曾发难,大谈现在的学风不正,为此,国子监祭酒还特意下文各学督导博士,要倡导学风。 本来这种事,也是常有,赵博士为四门学的事焦头烂额,也没往心里去。 现在结合秦少游的话,不对劲啊。好端端的,就算学风不正,也不该是算学的掌学博士跳出来大声疾呼,他是算学的掌学博士,说现在的学风不正,不就是连自己也骂了么?要说,那也是国子监来说。 可问题就在于,算学掌学博士跳出来,这是什么意思? 是针对四门学! 赵博士一下子清醒了,人家说的学风不正,当然没有说到算学去,太学和国子学近来也没有什么出格的事,不是冲着四门学过来又是冲着谁。 再细细思量下去,赵博士的背脊有点发凉了,谁都知道,现在四门学的掌学,乃是国子监的二号人物,国子丞兼任,一个算学博士,这不是骂自己么?他有这个胆子! 有阴谋! 赵博士看向秦少游:“秦少游,有话你直说吧。” 到了现在,老赵居然还没转过弯,秦少游默默为色目人的智商感到悲哀,算学博士跑去骂你,没有国子监祭酒乃至于更上头的上头的人授意,人家吃饱了撑着,活腻歪了么?秦少游道:“大人若要一个人挑起四门学的担子,下官很是钦佩。” 赵博士傻眼了。 老半天,他回过劲来,那份奏疏,看来比他想象中的后果更严重,而他虽是代为陈奏,可是因为地位远远高于秦少游,所以大家的矛头,自然也就指道他的身上,秦少游反而是置身事外了。 现在看来,让秦少游去玩泥巴,吃亏的好像还是自己,黑锅得让自己一个人来背啊。 他沉吟片刻,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道:“这件事,老夫要斟酌一二,你等着消息吧。” 他说是斟酌,其实已经有了主意。 治学博士责任重大,而宫中有默许四门学变革的意思,让别人来变,大家骂的是他赵博士。若是让秦少游来变,反而能分担不少压力。 算学博士的突然发难,是始料不及的,这说明在国子监乃至于朝廷内部,有人已经对自己极度不满了,赵博士当然不能做这个冤大头。 只是数日之后,秦少游就走马上任,在治学所里办公了。 治学助教,这绝对算是破天荒的事,在他的下头,分管着几个胥吏和书吏,秦少游甫一上任,便是新官上任三把火。 所里人手不足,恳请学里再调拨书吏二十人。 好大的胃口。 这样的举动,让一些博士生出了不满,不过他们都是新官,也都是刚刚上任,倒也不敢胡说八道。 赵博士很痛快,二十个书吏很快就来了。 赵博士求之不得秦少游把动静闹大一些,吸引一点火力,反正什么都由着他去。 这些书吏,都是读书人,不过他们出身卑微,学问好的也是有限,只是负责一些文书的工作。 秦少游将他们召集起来,让他们各自选填自己的专长。 而后,将人分为了四组。分别为经史、算学、律学、诗书,随后,由秦少游主导,开始将各科的书籍收集起来,开始编撰教义。 治学助教上任之后,既没有巡学,也没有从事任何关乎于治学的工作,甚至连学里如期举行的小考都不曾参与,反而是和二十多个书吏关起门来,每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穿梭于治学所和藏书阁之间。 每到夜里,这些人挑起灯,一直熬到夜半三更,书吏们起先是怨声载道,可是渐渐的,有人竟是消停了。 比如从事算学整理工作的刘书吏,他将许多算学的书籍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缀术》、《张丘建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等算学书籍汇总一起,而后摘抄出许多的算学方法,再呈报秦少游,秦少游从中挑选出一些算学的经义,偶尔,也会自行编撰出一些算法出来。 这一天夜里,刘书吏照旧值夜,他打开了一份秦助教发来的算学细纲,本来,他只是像寻常一样,抱怨几句,少不得要骂一下秦助教烂屁股,天天做一些无用功,可是当他开始看细纲时,却是浑身一震,随即如饥似渴的开始研读下去。 在他眼前,这份细纲的内容是何等的震撼,刘书吏精通算法,对这算学颇有心得,可越是如此,他越发觉得今夜,是何等的不平凡。 他颤抖着手,提笔蘸墨,将细纲进行整理,在宣花纸上写下一个个标题“算学启蒙”“数学九章”“几何原本”“数字简略考”。 ;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唐朝小官人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唐朝小官人》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唐朝小官人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唐朝小官人》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