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进占大理 大理篇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宋代王朝到五洲联合帝国第七十章 进占大理 大理篇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大理国(白语:Dablitguaif)是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公元937年,晋天福二年,通海节度段思平灭南诏建国,定都羊苴咩城,国号大理,因举国尊崇佛教,又称妙香国。疆域大致是现在的中国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公元1095年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国,1096年高升泰在死后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国。公元1253年,大蒙古国忽必烈“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大理世袭总管。,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置大理路,辖境包括现今大理、洱源、巍山、祥云、永平,以及姚安、大姚、保山、腾冲等地。 大理王族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的。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此外,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又称“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可说大理国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多位国王都曾先后禅位为僧。民俗讲究“家无贫富皆有佛堂,少长手不释念珠。”大理国与南诏被称为“妙香古国”不仅是因为这时期佛教僧徒众多,更重要的是佛教的三大体系在这里都存在,这里还是云南境内的佛教支系阿吒力教主要流传地。 大理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较大发展。大理的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畜牧业颇为发达,每年有数千匹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冶铁业水平甚高,对外贸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内地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云南,对各族人民起了促进作用。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 大理国定都羊苴咩城,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今天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政区与南诏相当,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相当于今天云南省面积的2.9倍。 大理国后期废除了节度和都督的军事辖区,对其他建制略作了调整,形成府、郡、镇管理机制,设置八府(善阐府今昆明、威楚府今楚雄、统矢府即弄栋府今姚安、会川府今会理、建昌府今西昌、腾越府今腾冲、谋统府今鹤庆、永昌府今保山)、四郡:东川郡(今会泽)、石城郡(今曲靖)、河阳郡(今澄江)、秀山郡(今通海)、四镇:西北的成纪镇(今永胜)、西南的蒙合镇(今巍山)、西部的镇西镇(今盈江)、东部的最宁镇(今开远)。 整个国家也分为三十七部落:普摩部(今曲靖)、磨弥部(今沾益)、纳垢部(今马龙)、罗鸠部(今罗平)、夜苴部(今富源)、磨弥殿部(今宣威)、落温部(今陆良)、落蒙部(今路南)、师宗部(今师宗)、仁德部(今寻甸)、閟畔部(今东川)、嵩盟部(今嵩明)、际鹿部(今泸西)、维摩部(今丘北)、弥勒部(今弥勒)、阳城堡部(今晋宁)、强宗部(今阳宗海)、步雄部(今江川)、罗加部(今澄江)、宁部(今华宁)、休腊部(今河西)、因远部(今元江)、罗婺部(今武定)、华竹部(今元谋)、罗部(今罗次)、屈中司部(今开远)、纳楼部(今蒙自)、教合部(今文山)、矣尼迦部(今马关)、王弄山部(今河口)、乌蒙部(今昭通)、乃娘部(今彝良)、芒布部(今镇雄)、乌撒部(今威宁)、于矢部(今普安)、休制部(今玉溪)、嶍峨部(今峨山) 现在大理的皇帝是神宗段智祥,为段智兴之子、段智廉之弟。在位期间政治清明,治国有方。《南诏野史》称:“举贤育才,时和年丰,称治国焉。”,但他笃信佛法,后也跟其他先皇一样,禅位为僧,位传其子段祥兴。段智祥在位33年(1205-1238),用过3个年号,天开(1205—1225)、天辅(1226—1229)、仁寿(1230—1238)。他的庙号是神宗,谥号无存,史称大理神宗。 不过,大理还有比较奇特的政治管理运行方式,就是相国执政,似乎大理君主成为虚君,真正拥有实权的是相国,政务大小事情由相国负责,这倒很像我在宋夏金实行的国王虚君,五内阁政务管理的制度,唯一不同的是,相国只有一个,容易专制独断,同时也是家族世袭,不会因为出现错误而被罢免。最终形成皇帝是段氏家族世袭,相国由高氏世袭。现在的相国是高观音妙(1176—?),名义上辅助大理皇帝段智祥,实际上执掌朝廷大权。 。。。。。。。。。。。。。。。。。。。。。。。。。。。。。。。。。。。。 袁盛、李大忠,以大宋的成都府路为基地,带领宋蒙金骑兵4万,步兵3万,后勤补给人员5万,对大理进行占领。考虑到大理和大宋的历代友好关系,我们早就商量好了,只要大理跟夏金一样,加入大宋联盟,接受军队整编,一样保留皇帝称号及待遇,实行五内阁大臣自我管理(为了争取高氏家族,减少高氏势力的阻扰力量,把现任相国的高观音妙内定为五内阁政务管理大臣之一)。同时大力宣传自从夏金和大宋联盟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清明,国家富强,百姓的安居乐业,商人们从南到北的自由往来,穿梭于宋金夏三国,各行各业繁荣发展,如果大理也加入三国联盟就会享受同样的效应,给自己也带来全新的变化。 首先兵发建昌府(今西昌),大军夜晚进入大理国境,突然包围建昌府,利用已经很早就潜入建昌府的秘密商人——我方士兵假扮的身份,对北门来个内外应和,迅速地占领北门,然后很快的突破敌军的顽抗,逐渐地占领了全城。 接管全城后,公布我军进入大理的目的就是建立全新的大理。除了城守外,其他官员仍旧不变,继续履行原来的职责,建昌府很快就恢复往日的风貌,似乎从来就没有经历过战争一样。 袁盛、李大忠决定把建昌府城守放掉,让他带信给大理皇帝段智祥和相国高观音妙,说明了我们此次出兵的原因,希望大理国认清形势,为了大理万世江山,也为了大理的百姓考虑,不要兵戎相见,导致互相残杀,流血千里,如果能够实行联盟,不仅可以保留皇位,还能维护许多利益,最终跟夏金一样,实行多赢的格局。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而断送了一切可能的得到的好处。 等建昌府城守还在赶往大理首都的路上的时候,袁盛、李大忠马不停蹄地带领兵马,奔向了会川府。但是,这次会川府的人已经得到了建昌府陷落的消息,早早地做好了防御的准备。袁盛、李大忠迅速地把会川府围个水泄不通,严令会川府城守迅速受降,并把我军进军大理的理由又重新宣告一番,希望双方不要发生流血冲突。如果第二天还不打开城门投降,我军马上要强行攻占城池,到时候必定血流成河。 由于没有大理皇帝的诏令,会川府城守跟下属官员商量了半夜,也最终没有拿出有用的方案,最后得出结论:只能先坚守几天,看大理皇帝有没有什么诏令和援助的部队,到时候再另行安排。 虽然想法很好,但是袁盛、李大忠却没有给他们以充分的时间和机会,第二天一早,看见城门没有打开,就马上下令进行攻城行动。由于会川府守城士兵长期同大宋友好相处,就从来就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争和真刀真枪的考验,所以,不仅战斗力很弱小,更没有什么守城的经历和经验,在我军先进的抛物器的强大的打击下,迅速地崩溃了,伤亡惨重,无法上城进行有效地防守,我军士兵马上把攻城车靠近城墙,迅速地从车上跳上了敌军的城墙,占领了会川府的城墙,然后凭借城墙的有利高度,对城池里面想要反击的敌军进行强弩攻击。从来就没有见过如此阵势的敌军马上乱作一团,放弃了抵抗的企图,立刻作鸟兽散了,各自逃命去了。会川府不到一个时辰就被我军迅速地拿下,等我们占领全城的时候,全城的老百姓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的变化,占领的军队早已经到城内军营安营扎寨完毕,守城的士兵还是照旧打开城门,唯一的就是装束发生变化而已。全城秩序井然,所有人生活没有受到影响,许多本地人误认为,会川府城守已经和平接受投降,才出现这么平静的景象,没有因为战争影响他们的正常的生活。 在大理们皇帝、相国及众大臣还在商量此件大事的时候,袁盛、李大忠已经带领大军行走在攻占谋统府(今鹤庆)的路上,如果拿下谋统府,就等于打开了进军大理首府的北大门,从此以后,就可以直接南下攻战大理府,如果大理到时候还是拒绝投降,只有刀兵相见,直接把大理从地图上抹掉,然后并入大宋的版图。到时候,看大理皇帝段智祥及相国高观音妙如何抉择,是战是和,一念之差,甚至关乎国运及自己的未来命运。 在相国高观音妙的坚持下,还是决定进行一次决战,不能不就这样投降认输,虽然大理皇帝段智祥及有关大臣很愿意和平受降,但是见相国高观音妙如此顽固,坚持抵抗,也无能为力,现在兵权被相国高观音妙一手把持,只能任凭相国高观音妙调集大理精锐,往我军攻击的方向前进,试图对我军进行有效地阻击。 当相国高观音妙带领大理5万骑兵,6万步兵及1万象兵离开大理府的时候,袁盛、李大忠已经把谋统府团团包围。这回,袁盛、李大忠并没有发起攻击,而是等待距离不远的大理府如何应付。 不久,派到大理刺探情报的探马来报:相国高观音妙亲自带领大理5万骑兵,6万步兵及1万象兵向谋统府杀来,肯定是来援助谋统府,跟我军来一次大的决战。 得到消息后的袁盛、李大忠不是愁眉苦脸,而是非常高兴,他们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伏击的机会,一战决定胜负的大好时机。长时间跟随我的袁盛、李大忠,早已经对围点打援的战略烂熟于心,对经历过的许多伏击战很有体会,今天就是他们自己大显身手的好时机,首先亲自带领卫队观察地形,选定最佳伏击地点,然后埋伏重兵,等待敌军进入,最后来个瓮中捉鳖,全部消灭敌军。 袁盛、李大忠亲自考察后,决定在大理往谋统府的必经之地,一个山势险峻的深山处进行伏击。悄悄地留下李大忠带领二万的骑兵对谋统府进行监视包围,必要时,使用先进的弓弩和抛石器进行还击,把敌军压缩在城池里即可,预防敌军突围跟援军汇合。把剩下的骑兵2万,步兵3万,后勤补给人员5万全部埋伏在预定地点,等待敌军援军的到来。 一切都准备妥当,只等敌人的入网。当探马最后一次来报,敌军还有2公里的时候,袁盛命令全军高度警戒,观察敌军的到来。随着,大部队进入我军的伏击圈,袁盛大手一挥,旗兵迅速发出命令,山两边滚下巨石和巨木迅速堵住敌军前后的退路,然后所有的小型抛物器及强弩发出了怒吼,对山下的敌军进行了无情的打击。许多敌军还没有反应过来,纷纷倒下,许多大象也乱成一团,到处狂奔,把自己人踩死了一大片,此时,山下一片混乱,到处都是奔跑的人群。由于长时间没有经历战争,士兵们的素质非常的差,在袁盛经历过的对金兵、夏兵、蒙古兵的大小伏击战,只要这次,方能看见什么是怂兵游勇,从现在的情况看,就是不借助伏击的方式,而是一对一的决战,大理兵也是一样的下场,唯一有可能的是大象兵可能会有点麻烦,但是用大炮巨大的轰鸣声可以震慑住,导致它们的逃窜,关键是把握它们的方向的去向,搞不好群象的冲击可不是好玩的,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抵挡的住,小小的辎重车估计抵挡骏马还可以,但是对付威猛的大象估计要重新设计。 单方面的屠杀持续很长时间,直到下面几乎没有什么走动的身影,要么被杀和受伤倒地,要么寻找到躲避的地方,要么伏地投降,在这种情况下,袁盛命令部队全速下山,对残余的敌军进行最后的扫荡。猛虎下上,无人可挡,能活下来的根本就无力无心也无勇气抵抗,都乖乖地当起了俘虏。 打扫战场,最后统计:我方伤亡10人,受伤100人(被少数顽抗分子射杀的);敌军援助的5万骑兵,6万步兵及1万象兵共计12万人马,死亡5万,受伤的不计其数,其他的7万全部被俘,大象大部分受伤,马匹也受伤不少,缴获物资无数。相国高观音妙也深受重伤,正被我军随军医生治疗。 最后,袁盛带领大量俘虏返回了李大忠留守的谋统府城外的营地,同时故意大张旗鼓地进行迎接胜利之师的庆祝仪式,把大量的俘虏展示在谋统府城墙上守卫的眼中,向他们传递来援助的大理士兵全军覆没了,唯一剩下的就只有投降的一条路了。 果不其然,不多时,谋统府城守显然是个识时务者的俊杰,带领众守军,打开城门,放下武器,接受投降。袁盛、李大忠带领大部队迅速地控制了全城,然后整个谋统府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动,丝毫看不见有战争发生的影子。 由于要安顿好众多的俘虏,不得不留下了1万正规步兵和2万后勤人员,袁盛、李大忠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又带领大部队,打算一鼓作气地利用胜利的声威,拿下大理府。 当全军覆没的消息才刚刚传递到大理府,接着就传来了谋统府投降及大军压境的消息,大理府是乱成一团,不知道如何应对,有些贵族富人开始逃离大理城。对于大理皇帝段智祥来说,投降大宋也不是很坏的决定,反正大理就是大宋的藩国,每年都给大宋进贡,现在大宋要占领自己的领地,还继续遵奉他为大理皇帝,未必不是好事,再加上现在没有相国高观音妙的掣肘,本来就要投降的念头马上就浮现了出来,于是决定派人到我军谈判,如果答应保留大理皇位就投降,否则就有迅速地逃离大理府,能走多远就走多远,估计大理府是没有强兵守卫了,大部分精锐已经被相国高观音妙带走了。 袁盛、李大忠的大部队还行进在攻占大理府的路上,大理皇帝段智祥派来的使者就相逢了,当使者把段智祥的想法说出了的时候,袁盛、李大忠就毫不思考的答应了,不仅要保留大理皇位,而且还给大理跟夏和金一样的平等待遇,使者听后,觉得大大超出了原来的期望,马上回大理府,把得到的好消息告诉皇帝段智祥,生怕回去晚了,大理皇帝段智祥早就逃离了大理府,到别处寻找落脚的地方。 当使者把好消息带回来后,段智祥久悬的心才放了下来,接着就安排受降的事宜,由于没有相国高观音妙的存在,众大臣也刚好想要投降,反正国灭了就跟他们大臣没有什么关系,没有必要为他们卖命。结果是大多数人都同意皇帝段智祥的受降意见,第二天就开城门,向到来的我军献城投降。 袁盛、李大忠带领大部队到达大理的时候,皇帝段智祥早已经带领众臣在城门口迎接,把象征皇帝的玉玺交给袁盛,但是袁盛象征地接过,又归还给段智祥,要他好好保管,继续当好大理的皇帝,这个时候众人才真正的松了一口气,明白袁盛承诺的真实性及可靠性。 大理城在皇帝亲自安慰下,迅速地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袁盛、李大忠带领的大部队驻扎在城内的大营中,从来不出来干扰百姓的生活。段智祥在袁盛、李大忠的指导下,选出了新的五位有威望的内阁大臣,开始国家元首的生活,把所有的政务全部授权给五位内阁大臣管理,不过,有大理相国的存在,大理皇帝也没有真正享受到皇帝的真正的权力,现在象征性的交权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失。同时,下达命令全国的军队轮流到大理府进行整编训练,把兵权正式移交给袁盛、李大忠,正式地当起了快活的国家元首了。 袁盛、李大忠后来被我大大褒奖后封为大理国大元帅,除了带领本部人马外,还整编大理所有人马,同时建立熟悉热带气候作战的精兵,为以后南下攻占中南半岛奠定基础。 同时发布新命令给袁盛、李大忠执行,就是迅速地先解决大理旁边的蒲甘王国(今缅甸国),为我将来在蒲甘国建立海军基地通向印度洋,奠定扎实的基础;完成以后再攻占靠近大宋和大理旁边的越李朝(就是越南,属于李朝时期),把整个大宋同下面的国家完全连接到一起,形成南北相通的完整的局面,打破国家之间的隔阂,地域之间的区别,使百姓们能够自由地畅通无阻地往来。完成任务后,就打破了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隔阂,通过中南半岛就完全连接起来,不会再有什么国家之间的阻扰,把整个中南半岛的整体优势发挥出来,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区域,使得印度洋地区及阿拉伯国家直接可以往来,互通有无,直接通往中原,使地南北的货物在此汇集,来往于全世界。争取把中南半岛打造成“世界贸易中心”称号的世界货物交流集散市场。 为了早日进入印度洋,实现我在中南半岛建立海军基地的愿望,我迅速命令李荣、沈留成带领本部人马,从北向南攻击蒲甘国(今缅甸);与此同时袁盛、李大忠带领本部人马从大理方向从东向西攻击蒲甘国。在两军强大的攻势下,蒲甘国赫掉卢敏卢(1211-1234在位)不得不宣布投降,结果没有享受到大理国王的待遇,连同王孙们被送往大宋临安养老去了,我不容许中南半岛出现许多国王,把中南半岛搞到支离破碎,决定把蒲甘国直接并入大宋,然后在把大理的一部分划入大宋,把大宋、吐蕃、大理北部及蒲甘国连接在一起,形成新的大宋版图,从此以后就可以从太平洋走陆路到达印度洋了,同时决定修建一条从临安直通蒲甘城的大道,为建设南亚港口奠定基础。最终,大宋没有实现从南到北的千年统一之路,倒实现了从东往西,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直通路。再加上我马上要修建的南亚港口,出入印度洋和太平洋就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了,同各国商贸往来也更加方便,快捷,可以从蒲甘城顺着即将要修建的大道,直通临安,根本就无需从马六甲海峡再千里迢迢绕来绕去,浪费时间,还要等待每年一次的季风来临方能启航。一个全新的太平洋印度洋两洋交流的时代的来到! (补充智慧:中南半岛地理位置非常独特,直面印度洋和太平洋,但是许多小国家的支离破碎地存在阻碍了它发挥重要的作用,虽然有东盟的存在,但是国家小又多,无力发挥重大作用,最后总是被大国在后面操控,根本形成不了完整的合力,导致最佳的地理位置白白地浪费,倒是成就了马六甲海峡的黄金水道的地位,无意是最大的讽刺,同时对中国的战略空间的压缩形成巨大地冲击,把中国紧紧地钳制在太平洋里,永远不能出来,也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给中国带来永远的伤痛和阴影。唉,中国的大战略问题,在历史上就没有眼光来规划好,我一直在想:中南半岛不好占领吗?当南宋要灭亡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带领大量人马杀往中南半岛或者乘船出海也可以逃离大陆到中南半岛建立复国基地,却偏偏带领许多人跳海自杀,几万人也跟着殉国自杀——指崖门海战后陆秀夫带领南宋末帝赵昺跳海自杀,真是中国的巨大悲剧。为什么眼光就不能放远一点,偏偏局限于中国大陆呢?总之,中南半岛,中国永远的痛?未来的战略格局永远离不开的话题!不知道,你有什么高见和看法呢?) ;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宋代王朝到五洲联合帝国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宋代王朝到五洲联合帝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宋代王朝到五洲联合帝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宋代王朝到五洲联合帝国》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