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执牛耳者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剑颂第六百二十九章 执牛耳者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白鹿宫中,縯谞等人见证了天地悲恸,见证了仲尼陨落,儒家的开道圣人在这齐国大地逝去,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他们等了很久,仲梁先生去了泗上,陈良先生也去了泗上,直至仲尼被带回泗上,他们才知道,龙素也去了泗上。 是荀子要她去的。 而曾子也同意了。 这是一种可怕的信号。 而白鹿宫中,一直游走在外的大师兄,却回来了。 “天下动荡了,接下来的列国之间,应该不会再保持任何克制了,一切都被打破,一个真正没有礼乐的时代,来临了。” 大师兄是如此说的,而縯谞告诉了他,龙素说出荒诞言语,差点把白鹿宫一片苦心化为流水的愚蠢举动。 “龙素是在胡来!差一点,白鹿宫就万劫不复了!” 縯谞说的很严重,希望大师兄和他一起向先生们进言,再联合诸弟子,一定要把龙素关起来,让她得到惩戒。 但大师兄则是表示,两位先生的态度就是他的态度,先生没有发话之前,你说了不算。 这让縯谞无奈又恼怒。 “我一心为了门户考虑,可你们却连一个像样的意见都没有!” 縯谞对大师兄大失所望。 仲尼的葬礼在泗上进行,虽然并不隆重,但绝不草率,而各国的君王都发来简犊,齐王甚至亲自到此,只有秦国,燕国没有。 鲁地,泗上。 “八脉各主该各自散去,诸位不能放弃仁义的教化,我在此为老师守墓六年,已经足够。” 端木赐来了,他已经十分衰老,而叔仲会很担忧。 “你这把年纪,怕是守墓六年,自己也要下去了。” 端木赐笑了:“那也没什么不好的,我以前有一次来晚了,老师曾经责备我,现在我又来晚了,却再也听不见老师的斥责了。” “会啊,你去吧,你比我们都年轻,你跟随老师的时间最多,你可以继承老师的道理。” 曾子在侧,他越发衰老了,在仲尼死后,他仿佛一夜之间就度过了百年光阴。 他也要留下来。 “随侯珠我已经交托给子循,八脉的争斗,也许,我本就不应该参与,老师说我还不够仁,我修行了数千年,还不知道仁的道理……” 仲尼死前两句话,让曾参心有所悟,也或许是真的累了。 “理想未竟,便要离去,但这也是先生的选择,不能阻拦。” 子思向曾参告别,同时感谢他多年以来对自己的教导。 诸圣就此散去。 “龙素,你要去哪里,新学宫么?” 龙素摇了摇头,面对仲梁先生的询问,龙素行礼,表示道:“仲尼让我去天下看一看。” “周游列国么?” 仲梁叹了口气:“没事,你去吧,可惜……不,我还是要说一下,你一定要小心谨慎,如今仲尼落,天下的威慑者再也没了,那些圣门必然会倾巢而出,大肆向各个君王宣讲自己的道理。” “现在已经不是春秋,是真正的战国乱世,春秋时,仲尼都曾经被人下黑手,堵在陈蔡之间,七日没有粮食可吃,差点饿死,如今这些士大夫的手段,那些封君的恶意,只会比春秋时更多,不会更少。” “昔年,秦国子孙在继承爵位时,总要以庶人之身行走十年,不论生死,而至如今秦王之后,他的子孙再没有以庶人去历练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因为天下变了,大家不再讲究仁义道德,你身为他国君子公孙,出去了,就有可能被杀掉。” “我儒家大敌之多,不在秦国之下啊。” “傻孩子,你真的想清楚,要出去了吗?” 龙素笑了:“若有人来杀我,便说明他们是怕我的道理,知道我有威胁,所以才来的!” “山行者的故事中,石匠和木匠的对话,谁又会费大力气,去砍伐没有用的木头呢?因为我是有用的,所以才会有人想来砍伐我。” 仲梁道:“他们若是想要以你之木,化为舟船,你当如何?” 龙素:“木扎根于大地,不能动弹,人却有两只脚,我跑就是了。” 仲梁也不免失笑:“跑不掉呢?” 龙素:“那便当效法古之君子,如伯夷叔齐之行。” 陈良这时候批评了她。 “你也要饿死首阳山吗!这种愚蠢至极的行为举止?” “这是君子之行?胡扯!” 陈良道:“龙素,你听好了,既然你觉得仲尼说的是对的,要在这个时候去周游列国,那么你就不能抱着这种愚蠢的念头。” “饿死首阳不食周粟,这绝不是什么大智慧的举动,而你的困境,也远远没有到要和伯夷叔齐一样的地步。” “听好了,天地之大,不可计较,这世上没有什么去不得的地方,也没有离不开的困境!你要走,我只告诉你一句话。” “万万不要用君子的行为,行走世间!只要不用君子的方式来思考,就没有你逃不掉的困境。” 龙素睁大了眼睛,显得不可置信。 不要用君子的道理去行走世间。 陈良和仲梁也离开了,龙素站在仲尼的坟丘前,曾参却在这个时候说话了。 “他们说的对,不必再用君子的道理去看待这个世间了,尤其是对你来说。” “等你有横行天地的实力时,你就算不说话,也自然会有人把你当做天下一等一的大君子的。” 曾参对龙素并没有好感,但这个时候,他不过是作为一个儒家的先行者,在告诫后辈一些道理罢了。 龙素忽然想起程知远常说的一句道理。 君子不器,无所不用其极。 风吹过泗上,天色,逐渐青了。 ———— 洛邑。 马车的轮子空隆隆的转动起来,后面的尘土飞过,又落在地上。 姬弈,荀况,北郭子师。三位先生在去年年尾,递交了一份简犊。 在西周公自己计较过之后,终于象征性的把这份简犊交给了周天子过目。 程知远将被赐爵,但是不能拥有封地,因为现在天下已经无地可封了,只是洛阳外头,新学宫的那块地,许给了程知远,但他也并不是国主的身份。 西周公不想让任何一家做大,尤其是稷下学宫一派,于是,他擅作主张,弄了一出戏码。 程知远来明堂觐见天子之后,西周公代天子封程知远伯位,地七十里,同时,授下大夫。 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但是,这并没有结束。 程知远身前,有侍从端来一个盘子,里面放着一只血淋淋的牛耳。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剑颂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剑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剑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剑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