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赵之变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剑颂第七百二十三章 赵之变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赵王宫。 赵国的大臣聚集起来,主要讨论的是长平的战事问题。 上一次的战报,已经在邯郸人尽皆知,白起攻城失利之后,复又强攻,不胜,被廉颇击破,退守二十余里,可谓是赵军大胜。 秦军士气低落,撤走时,甲胄不齐,步伐凌乱,正是慌忙败退的征兆。 “白起虽强,但终究还是我上将军略胜一筹!” “武安君已经够厉害了,但遇到我赵国的上将军,还是力有未逮啊!” 赵国的臣子们对战事的结果十分高兴。 “廉颇将军打仗的时候,白起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赵王听着大臣们的称赞,面上也是十分满意,而这次讨论的,就是接下来秦军会不会撤军,而赵国要不要追击的问题。 虽然战场上的事情,当然是廉颇说了算,但是王宫这里所决定的,是追击之后,将要纳入版图的土地与百姓。 不追,那就是把外面的地送出去,追,那就是把秦军拿不走的全都吃下。 不用顾忌韩国的面子,这对于赵国来说,是一次可遇而不可求的扩张机会。 庐陵君前来面见赵王,但他心中其实还是有些忐忑。 此时朝堂中,大臣们都在夸赞廉颇,并且说他为赵人争了脸面,至此秦军如虎,诸国如羊的故事终于成为了历史,赵军这一次怒锤秦军,可谓是扬眉吐气。 “接下来,秦军必然会因为粮草供应不足而撤走,虽然我们也不能多待……” “匈奴人开始叩关了,我们不能拿了上党,丢了长城。” 赵王看着诸臣:“不过,现在还是先说说追击与土地的事情。匈奴人一时半会还过不了长城。” “追!怎么不追!” 诸臣都很激动,这可是获利的大好事,上党连带一十五城都纳入手中,这次秦军丢掉的土地,赵国吃下去,还不用还给韩国,傻子才不追! “让上将军进军,追剿秦军!” “是啊,有廉颇将军在,破白起易如反掌!” 平原君赵胜出来:“追!王上,这天大的好处,没有理由不追!” “富裕的土地与人口,谁会不要呢?他秦国可以东出,我赵国拿了那片土地,也可以西进啊!” “更进一步,威逼河西,大有可为!” 平原君的提议得到了大部分人的积极响应,连赵王也是这么想的。 庐陵君手中有汗,欲开口陈述,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然而这个时候,有人先他而出! “臣以为不可!” 平阳君赵豹! 赵胜的眉头深深皱了起来,上一次赵豹就不同意取上党,如今怎么又出来了? “平阳君,这次又是什么理由?上一次你说不能要这上党,不然会遭到秦国的报复,你说赵国不能与秦争斗,然而如今看看,秦国这头老虎,只是个虎架而已!” “我赵国与秦国在长平交手三十二次,胜多败少,前不久更是大胜秦军!眼看着秦军已然要退去,这时候,你还要说什么不能取地的荒唐言论吗?” “难道是说,要顾忌韩国的脸面?这就太可笑了,这时候把土地送回给他,怕是才在羞辱他吧!” 平原君一番驳斥,平阳君等他说完,此时才对赵王进言: “韩赵魏三家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韩国的脸,也是赵国的脸,但赵国的脸,不是韩国的脸。” “王上,此次上党之争,因何而起?王上没有忘了吧!” “韩王,都驱使不了地方的郡守,韩国早已沦为陈,卫之流,赵国确实是不必顾忌韩国的感受。” “但是,赵国要顾忌魏国的感受,韩王被秦国打怕了,但是韩人没有!” “王上如果吞掉了韩国的土地,韩人必定明白。赵国与秦国同为虎狼,只是秦国这只猛虎在青玄西土,而赵国这只孤狼,却在肴山游荡!” “王上如果不吞韩国的土地,虽然如此看来,韩王未必会对王上感恩戴德,反而是秦国再来,韩王还会再去投降,但是韩人,却是会心向赵国。” “到了那个时候,赵国驱逐秦国,所有的韩人,都会是赵人,三晋之地,收复起来易如反掌,亦不损王上名声!” “春秋之时,有齐桓公统领诸侯,奉天子以讨不臣!如今战国之世,我赵国为何不能做春秋齐国之事?” 赵豹一番话有理有据,连赵王都目光闪烁,微微点头,显然是认可了他的道理。 而平原君此时听完,却是大摇其头起来。 “利在眼前,不去取得,天赐的宝物,不去获取,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这个道理,都不懂吗?” 但是,赵豹还没有说完。 “莫急!” 赵豹看了一眼赵胜,又对赵王继续进谏道: “还有一个威胁,那就是秦!” 此话出,平原君一声叹息,赵王也是道:“秦军在长平,败多胜少,白起过不了廉颇这关,有何可忧?” 赵豹的神色严肃无比:“正是因为秦军败多胜少,才更让人恐惧!” “这是什么道理?” 赵王也失笑了。 而赵豹道:“秦军损耗如此严重,然而依旧在长平与我赵军鏖战至今,王上可见,他们断过炊粮?” “他们的粮食充足,士卒在攻击失败后也会很快重新聚集回来,秦军劳师远征,然而疲态却不显露多少,虽然败多,但也只是士气下降,却没有立刻撤走。” “他们的战斗意志依旧存在。” “他们依旧游刃有余!他们远离秦国大地,在我中原,与我等鏖战,他们的体力本就有所损耗,而我们以逸待劳,却不敢出关与他们进行会战。” “为什么上将军从来都是守,而极少去攻?因为他觉得拿不下来。” “因为他们两个主帅对于局势把握的十分准确!” “因为秦军可以输,他们输的起!而赵军不能输,赵国输不起!秦军可以输一百次,赵国能输二十次吗?!” “山中的狼再是残暴,它敢与猛虎争斗吗!” “这就是你们之前所嘲笑的武安君白起,你们所嘲笑的秦军,这,难道还不可怕吗?” 赵豹的话掷地有声,而赵国朝堂却是鸦雀无声。 赵王的神色也严肃下来。 “依照你言,这上党之外的土地,就丢给韩国?还给他?那你自己也说了,下一次,若是秦国再来,只怕那些土地,都会和这次一样,再度成为秦军攻击上党的跳板!” “平原君说的好!只允许秦国东出,不允许我赵国西进吗!” “孤,偏偏不信!赵豹,你说的句句在理,但有一句话,孤也要说!” “凭什么他秦国是虎,而我赵国不是?” “他秦国是虎,那我赵国就是龙!” “鱼跃龙门,只是未到时候!” 赵王这番话确实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而此时赵王的野心也完全扩散出来! 此时,平原君对平阳君道:“有些东西,该拿还是得拿,不能说不要就不要了,图谋长远一点,为什么不能想的更大一些呢?” “春秋的时候,有一个杞人忧天的故事,你不会不记得,如果做一些事情,要担忧天崩塌下来,那不是太过无稽之谈了吗?” 赵胜本来是劝解赵豹,却没想到赵豹此时大叹一声,又对赵胜怒道:“天与地相去其一万五千里!但是也可以在瞬息之间,与大泽相平!这世上能做到这些事情的人,你不是早就见过了吗!” “杞人忧天!但天是真的会崩塌的!” 赵豹说完,行大礼,自知无法劝解他们,大步离开! 他站在宫门前,远远看着所有的赵国君臣! “赵国是窃取秦国的气而成就的巨龙,虚幻而无根犹如水中浮萍,空中楼阁,我何尝不想赵国君临天下?” “但是秦国,若从献公算起已是奋五世之烈方有今日,秦献公护河西中狼毒箭而死,秦孝公变法呕心沥血而亡。秦惠文王西降义渠,东辟韩魏,下临巴蜀,心力交瘁而逝。秦武王时期已有问鼎之力,而如今的秦王,更是已经扫清他面前的石头,一百年的积累,秦国要向天下显露他的獠牙!” “献公有公子虔,孝公有商鞅,惠文王有张仪,秦武王有甘茂,如今的秦王,范睢白起,王陵蒙骜,泾阳楼缓,甚至司马错都还没死…… “而我赵国有谁?” “蔺公白发,廉颇老矣!” “秦国的君主都是为国而死,我赵国的先君都是为了争权夺利而死去!这样的国家积累,怎么可能与秦国长久的交战呢!” “长平大战,王上不听我言!久久相持,赵国必败!” 赵王脸色铁青,而赵豹已经远去! “散了!” 赵王让诸臣离去,平原君叹息着去寻找赵豹,而赵王回身时,顿了一步: “庐陵,你有什么话?” 庐陵君上前,压制住心中的忐忑,呼出口气后,开始进言。 “王上,方才平阳君所言,臣以为一半可听之,一半可任之。” 赵王侧着头看他。 庐陵君道:“秦赵开战,此时大战起,哪怕三五年后大战起,还是对赵国不利,因为秦国也在同时积累,赵国如果拘泥于现在的状况,积累是绝对比不过秦国的。” “故而平阳君一半话说的有理。” “但剩下一半,说我赵国没有可用之才,就有些荒唐了。” “臣举荐一人,有大将之风,孙武之谋,或可试之。” 赵王皱眉,庐陵君小心翼翼的开口,是道:“此人,正是赵奢子,赵括也。” “赵括?” 赵王的眉头不仅没有松开,反而皱的更深了。 “不错,正是赵括,此子有其父之风,自幼熟读兵法,尤擅攻势。”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庐陵君正要多说一些,却没想到赵王摇了摇头: “赵奢说过他这个儿子,有小将之才,无大将之能。” “庸将而已。” 庐陵君一愣,失笑道:“这怕是马服君谦虚而已,哪里有父亲如此评价自己儿子的呢。” “我听闻,宝剑放在匣中不出鞘,久了就会失去它的光彩与锋利,明珠蒙尘,实乃不智之举,这天下没有人生来就会打仗,马服君之子,赵括的本领,已经是非常人矣。” “王上可使他去长平,随上将军历练,有上将军在,白起之类不足为虑,而且我听闻,上将军爱兵如子,有吴起之风,也不会让赵括陷入险境……” 赵王听着,目光微有闪烁。 “吴起之风?” 赵王仔细看了看庐陵君,庐陵君此时没有注意这个眼神,赵王收回目光,忽然问道: “刚刚赵豹所说的东西,孤现在想来,也有三分道理了……” “廉颇在,可挡白起,若廉颇不在,谁可挡白起?” “而若连廉颇都不能有把握取胜白起,驱逐秦军,那我赵国,下一代,又有谁能接替廉颇的职位?” “廉颇老矣,廉颇老矣……” 赵王反复念叨了几遍,最后叹了口气。 “让赵括去吧,去长平!” 赵王最后还是同意了庐陵君的建议,而赵括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当即就按耐不住了。 大丈夫生于当世,自然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这跟随上将军历练,这是要作为将帅培养,赵括熟读兵法,然而父亲赵奢却说他是个庸才,赵括当然不能同意,也一直憋着一股气,想要证明自己。 但是也同样的,赵括的母亲得知了这件事情,并不同意让赵括去,理由却不是怕赵括遇到危险,而是怕赵括害了赵国! “母亲如此看轻于我耶!” 赵括的脸色很难看,他的手都在颤抖,不过最后听说是庐陵君劝解,他的母亲才叹息一声,不再多言。 但是她却和赵括要断绝了关系。 庐陵君则是有些无奈,至于赵括,则是态度坚决,谢过赵王之后,面朝向东,军吏们没有人敢抬头看他。 赵王看到这一幕,眉头又皱了起来。 希望赵奢的评价是错误的。 于是赵括上路了,他的第一个军事任务,就是运送粮草,安全的抵达的长平。 这是一个毫无压力的任务。 但是赵王也给了他一个特殊任务,那就是给廉颇带一句话。 要胜,要地,要人!不要守! 赵国要驱逐秦军! 赵括看着那些粮草,他的心思,却仿佛已经见到长平上,数十万人的对垒。 犹如天空的星辰与地河的流沙。 而他,终有一日,会成为与天地对弈之人。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剑颂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剑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剑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剑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