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试验郡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燕公子第四十三章 试验郡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姬康这么多年来,对于燕国的政治体制,已有了清醒的认知。 最后得出的结论,除辽地外,燕国还是一个半奴隶制与半封建制的国家。 而且是奴隶制大于封建制度的一个国家。 虽然在燕昭王时期,整个燕国也可以说是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变法”。燕昭王在其麾下的“四大名臣”等人的辅助下,向封建制迈开了脚步。 但随着燕昭王的去世,燕国随即又被门阀贵勋等保守势力,进行了反扑。 国家的体制,又随之倒回去不少。 中原七国中,最为彻底进入到封建制的国家,也就是秦国了。 姬康则在一次朝会上,对在蓟都的燕相粟腹等燕国众臣,这样说道: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按我辽地说法,就是在经济上,彻底实现了土地私有化。秦国过去的奴隶主,变为了封建地主,奴隶人身则获得了相对自由,变成了农户。” “如此以来,农户从事生产的积极性,显然就比奴隶从事生产的积极性高很多。农户因为有了自己的田地、房屋,粮食、物产等,也就比奴隶在田地的产出高很多。” “我燕国现在实行的还是“分封制”,但秦国在近几年,则全面实行了“郡县制”。随之,朝堂所制定的国策,也很快被执行到各郡县。” “也就是说,秦国的制度是中央集权专制制度。这样的制度,能使秦国比别的国家,更容易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乃至军力。故,秦国才可以国力强大,才可以征伐四方。” 当时,朝堂之上,燕相粟腹与众臣听姬康这么一说,许多人都心中惴惴不安。 大家都知道这么做是对的。 但这样,却是侵犯了许多人的切身利益了呀! 姬康见此,自然知道这些人心中所想,也就没再多说什么。 对于两种制度的优劣,这个时代没有人比姬康更清楚的了。 虽然辽地的官员、商人、以及所有的黔首们,不明白这么多的大道理。 但辽地这几年的发展状况,则让大家认识到,自己辽地的制度与做法,显然是区别于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中原各国,没有一个国家比辽地发展的更好、更快。 所以,自己君侯所制定的这一套制度,是辽地必须要坚持与推广的。 在姬康的父亲姬允,即位为燕王,姬康也算正式踏入了燕国的政治舞台。 对于燕国当前的政体,姬康早就不能忍受了。 为此,在蓟都的这一段时间内,姬康让情报局局长黄勇,加大对燕国各郡县情报的收集。 经过对燕国各郡县情报的收集、整理,又与鲁仲连、苏代两位先生商量后。 姬康与父亲姬允在一次谈话中,简单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父王,为我燕国着想,现在我燕国必须适当进行改变,以让国家国富民强。” 听罢小儿子的话,姬允愣了愣,看了看姬康,对其道: “康儿,汝想在我燕国“变法”?是不是想在我燕国,想实行你辽地的制度?汝可知道,马上实行你辽地的制度,整个燕国就会陷入动荡不安之中。” 姬康摇了摇头,对父亲姬允直言不讳地道:“父王,燕国早晚是要实行辽地的制度的。但是目前,儿臣也没想在燕国,全面推广辽地的整体制度,是没有必要这么快的。” “父王,我们可以采用小步快跑的方式来推行新政,慢慢来取代过去那些陈腐的制度。譬如说“废除奴隶制度”与“殉葬制度”。这个不难吧?” 姬允轻轻咳嗽了几声,沉思了片刻,对姬康道:“康儿,这个可以去做,但也不能着急。你要知道,就这两项制度,就已经触动了部分门阀贵勋的利益了。” 姬康看着父亲,笑着道:“父王,儿臣也没想马上在燕国,大刀阔斧地实行辽地的政策。确实如父王刚才所言,这样我燕国会动荡不安的。” “但儿子以为,可以用一个郡,做为“新政”的试验郡。我们燕国每一项新的国政,都可以在这个郡先颁布实行,其他郡维持不变。” “等这个试验郡实行国政的效果出来了,让大家都可以看到如此做的好处了,然后再在各郡推行。如此,我燕国一方面可以保持稳定,另一方面,也能保证“新政”顺利推广。” “父王,儿臣以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天攘攘,皆为利往。”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交换,我想这些门阀贵勋等即得利益集团,会知道这么做的好处的!” 姬康说到此,内心暗暗道:“如果这个都不行,就别怪我下一步把桌子全掀翻了。” 燕王姬允思考了良久,看着面前自己小儿子严肃的表情,知道这是小儿子的最后底线了。 在姬康到辽地后,姬允对小儿子在辽地的所作所为,还是知道的。 不说辽西、辽东两郡,就说其他设置的郡县内,那些不配合辽地政策的门阀贵勋,最后的遭遇,可都不是太好啊! 也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小儿子,是怎么弄的?反正就是很顺利地在辽地,推行了一套自己也看不懂的国政。 但姬允也知道,辽地就是在这些新政的推动下,这十年来,才能发展的如此迅捷、快速,而且富有、强大。 想到这里,姬允暗暗叹了口气:“反正自己身体也不太好,这个燕国早晚都要交到他手里的。就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实行自己的主张去吧!” 姬允看着面前的小儿子,笑着对姬康道:“康儿,如此甚好!也别一个郡做为试验郡了,两个郡吧!就把与你辽地交界的右北平郡、渔阳郡这两个郡,交给你来监督执行吧!” 第二天,朝堂之上,燕王姬允下诏,命右北平、渔阳两郡,做为燕国新政的试验郡。这两郡的新政,由辽城君姬康,监督执行。 这两郡,虽仍归燕国朝堂管辖,但姬康有绝对的人事任免权力。 燕国其他各郡县,继续保持原有的制度不变,待新政实行后,看其效果,另行决定。 真可谓:一石激起千重浪! 在听说燕王又要进行所谓的“变法”时,许多的门阀贵族心中都有点慌。但燕孝王随后的这个决定,让许多人心头又安定下来。 武成王十一月中旬,姬康祖父武成王的灵柩下葬后。 姬康的父亲姬允,立姬赵氏为燕王后。 在经过与姬康商量后,燕王在姬康的请求下,决定暂不宣布姬康为太子。但明确下诏,姬康拥有燕国的监督权。 待蓟都诸事安排好后,姬康与鲁仲连、苏代等辽地众人商量后,准备返回辽地。 因母亲姬赵氏被立为王后,此番就无法随姬康返回襄平城了。 姬康禀奏过父亲姬允后,把清竹、清梅两人,明确了侍妾的身份。让其二人在蓟都侍奉母亲姬赵氏,待过两年多后,同粟雅一起,与姬康成婚。 在回辽地的途中,姬康顺路考察了右北平、渔阳两郡,同右北平郡郡守苏鹏、渔阳郡守公孙直两人,碰了面。 畅谈后,两人都满心高兴接受了姬康的安排,先到襄平学院学习。 不高兴也没办法呀!这几年,因为这两郡紧靠辽地,面对辽地蒸蒸日上的状况,许多民众都纷纷前往辽地,这两人的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随即,姬康上书父亲姬允。 任命考核优秀、对右北平郡情况熟知的令安县令宋海,为右北平郡郡守,左宗为右北平郡军马都督; 调任王忙为渔阳郡郡守,荣岩为渔阳郡军马都督。 随后姬康再下令,右北平郡与渔阳郡实行与辽地同样的政策,两郡民众可享受与辽地同样的优惠。两地民众闻此,俱欢心鼓舞,奔走相告。 至此,沿渔阳郡西部燕山山脉,北至大兴安岭,再东至外兴安岭的东北广袤地区,都实质归于了姬康的管辖。 年末,姬康等众人,终于回到了襄平城。 武孝王的元年,即将来临。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燕公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燕公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燕公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燕公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