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定制(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燕公子第五十九章 定制(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自古以来,没有一个君王在登基之时,为天下民众如此做的。 燕国的文武百官与王室宗亲们,说不感动,那是假的! 阁相鲁仲连上前,躬身对姬康道: “臣必遵王上之意,辅佐王上,兴我燕国,完成王上所愿。” 剧辛,粟腹、苏代、將渠、荣蚠五位阁相也一起站出,齐声道: “臣等必遵王上之意,兴我燕国,完成王上所愿。” 朝堂众臣与王室宗亲们,一看六位阁相都如此表态了,自己这个态度赶紧表吧! 众臣对着姬康躬身,齐声道:“臣等必遵王上之意!兴我燕国,完成王上所愿。” 姬康见此,点了点头,对旁边的侍官令王从道:“开始宣诏吧。” 众人见此,知道册封开始了。 首先册封的是蓟宫内人员,下来就是朝堂各部会的人员了。 王从在阶下,双手捧着姬康早就让人拟好的诏令,对着姬康躬身道:“诺。” 在这个时代,周天子也自称为王。 按《周礼》规定,朝堂官员的设立是:天子立六百、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子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达到外和而国治的目的。 天子或君王,内廷后圯的等级建置,与天子外廷的官僚机构是相对应的。 天子或君王的后宫,最高便是王后,王后以下,设夫人三名、嫔九人、另有二十七个世妇、八十一个御妻的预定编制,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使天下内和而家理。 王后或夫人作为天子或君王的配偶,“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在国家体系中地位很高。王后的职责是听天下之内治,以与天子或君王的外治相配合。 后宫的册封,完全在朝堂众臣的意料之内。 也就是册封姬康的母亲姬赵氏为王太后,粟雅为王后,清竹、清梅二人为夫人。 燕王姬康的后宫,就是这么简单! 马上就有侍官过来,拿着盖有燕国印玺的诏令,以及金册玉印到后宫宣读去了。 接着侍官令王从,又宣读了燕王姬康内设的监督院、情报局两个亲自主管的机构。 这个也在朝堂众臣的意料之内,老总管姬茂为监督院院长,黄勇为情报局局长。 下来就是燕国官僚机构的设置了。 侍官令王从,又展开一个诏令,大声念道: “……设军机阁,位同九卿。阁相暂为七人,分别为剧辛、粟腹、邹衍、鲁仲连、苏代、將渠、荣蚠……” 其实现在在蓟都军机阁的阁相为六人,邹衍老院长深受燕王姬康的信任,率领着部分官员在襄平城,给姬康看管着辽地的后院。 六位阁相都出来,跪地叩首,接过自己的玉册玉印。 远在襄平城的邹衍职位,自有侍官带诏前去宣读。 阁相苏代因主管礼部,下面的各部会的设置与人员任职,就由他来宣读。 苏代站了出来,从侍官令王从手里接过了诏令,提足了精神,高声念道: “王上诏令,众官听诏。” 所有的官员们,又一起跪倒于地,齐声道:“臣等接诏。” 苏代看了下众官,念道: “……王上诏令,朝堂设吏、户、礼、兵、刑、工、农、医、学九部,外设参议院议事机构。” “吏部掌管国之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设部长一人,副部长两人。下设四司:分别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各司设司长一人、副司长两人。” “户部掌管国之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各司除掌管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庶务。部长一人,副部长两人,其他人员设置一如上制。” “礼部掌国之礼仪、祭享、以及对外之往来事。下设四司: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之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人员设置一如上制。” “兵部掌管国之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刑部掌管管国之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等……” “工部掌管国之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等……” “农部掌管国之种植、畜牧、水产、农垦、肥料、饲料等……” “医部掌管国之用医、医药、卫生、生育、防疫、及医官、医师考核等……” “学部掌管国之学院、学堂,学务、考试等……” “单独设参议院,有参事、议事、建议等职责……” 这次独立设置学部,是姬康为未来的规划做准备。 这个时代,还没有科举制度,也就是姬康前世的公务员制度。 在自己成为燕王后,科举制未来势在必行,也是纳天下英才为已用的具体打算。 苏代的声音还在朝堂的众官耳边响着: “军机阁有统兵之权而无用兵之权,兵部有用兵之权而无统兵之权,对外用兵皆为王上裁决,此为永例!” “地方设郡、县、乡三级……” “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分三级,世袭降等……” “设民爵五等,为国士、公士、郡士、县士、乡士。民爵无世袭……” …… 林林总总,阁相苏代念了近半个时辰,总算念完,可谓是口干舌燥呀!。 苏代念完,把诏令双手奉着交给了侍官令王从,退下跪倒等候姬康的垂询。 朝堂众臣的膝盖,都已跪麻木了。在这个时代,当官也是很不容易的! 姬康在上,俯身对众臣道:“众卿,对此诏令有何建议?” 这个诏令上的东西,姬康提前早就让军机阁咨询过众臣的意见了。 再说,此乃新王姬康亲自所定,谁敢在这个时候提建议? 众臣齐声答道:“吾等无异议,我王圣明!” 姬康见此,满意极了。 就对侍官令王从道:“既然无有异议,哪就盖国之印玺,颁布吧!” 王从躬身回道:“臣遵诏。” 朝堂之议结束,姬康又随宗正姬明来到太庙。 把今日议定之律制,禀告给了历代先王。 看着灵位之下摆着的,代表着燕国七个燕鼎,姬康久久注目未动。 《公羊传》注云:“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宗正姬明见此,上前对姬康道: “王上,我燕国七鼎,此乃我燕国开国之时,天子所赐,是我燕国的象征。这七鼎,可谓是历尽磨难,见证了我燕国的兴衰。六十年前,齐国攻入蓟都,掠走我燕鼎。” “王上的太祖父昭先王,深以为耻。在太庙发誓,必夺回我燕鼎,雪此耻辱。二十余年前,昭先王派大将乐毅,攻入齐国,重新夺回我燕鼎。” 姬康听罢宗正姬明的话后,看着历尽沧桑的七座宝鼎,轻声言道: “是呀!天下终将鼎归一尊,齐国么?……” 姬康转身,看向了庙门的南方。 他知道,此刻在自己目光的方向,自己麾下的数十万大军,已经准备挥师南下。 攻打齐国,逐鹿中原,问鼎天下,已经势在必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燕公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燕公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燕公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燕公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