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秋收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燕公子第七章 秋收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九月,齐地临淄县,天空晴朗蔚蓝。 田地中的黍糜,已经成熟。沉甸甸的糜穗,在阳光的照耀之下,泛着金黄色的光芒,犹如地毯一般铺在田地之间。 此时,已是秋收季节,整个临淄县的民众几乎全体出动,开始了收割。 对于今年齐地的秋收,燕国从燕王姬康到几位阁相,再至朝堂众臣,都是格外的重视。 在秋收之前,来自蓟都的文书中,几次都用正式公文的形式,要求齐地官府乃至各部门,要做好全面的动员,确保今年齐地秋粮的丰收。。 身为齐地的最高政务官员的阁相鲁仲连,深深知道,今年齐地秋收对于燕国的重要性。 按自家君王的话来说,齐地的秋收是此时燕国最大的政治任务。秋季粮食的丰收,不仅仅是事关粮食产量的问题,更关系到齐地民众的人心向背。 在辽地就一路追随姬康的鲁仲连,当然明白自家这位年轻君王心中的想法。 要获得齐地民众的认可,最佳的捷径,那就是要让齐地粮食产量大增,让齐地民众真真实实,直观地看到在燕国统治下的好处。 这个时代的民众是纯厚朴实的,“民以食为天”可不是说着玩的。 如果在燕国的统治下,粮食产量大增,对于齐地民众内心的冲击,可想而知。 在前一段时间,秋雨绵绵,这可把阁相鲁仲连乃至各地的郡县官员给愁坏了。 唯恐在秋收的时候,仍是这种“糟糕”的天气。 但是现在,这种担忧一扫而光。 在新式农具与新式肥料在齐地大规模的使用,再加上老天的帮忙。在鲁仲连看来,齐地秋收粮食的大增,已成定局,没有任何的意外了。 阁相鲁仲连与大将王石、薄望二人商量后,三人联署发下数道命令,除边境的军队,保持正常的警戒巡视外,其他各地的军队全部投入到秋收,帮助官府与民众搞好秋收。 在一处的田地前,从吉林郡内被抽调过来,担任临淄县县令的齐冲,看着手下的几个小吏正在忙碌地过秤,统计着这十亩田地的最终亩产量。 做为襄平学院第二期的毕业生,齐冲是从村长开始做起的。 十年来,自己的官职没有像在军中的同学那样,升得飞快。 但是,齐冲却走的非常踏实,一步一个脚印。 从村长开始做起,到里长,再到乡长,直至现在成为一县民众的父母官。 在蓟都城内曾为一个流浪孤儿的齐冲,深深知道,这一切对于自己来说是何当的不易。 对自己来说,又是何当的幸运! 齐冲永远记得那一个寒冷的冬日,自己在蓟都街头被冻得奄奄一息的时候,从一辆厢车内,跑出来的那一道矮矮的身影。 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他,也是自己现在的君王。 齐冲永远记得当时自己君王,救助自己时说的几句话。 “快,给他抱到我的车上,给他喂点热粥。快去找医师来,一定要把他救活。我们决不能让这些流浪的孤儿,冻死在这蓟都街头。” 不知道自己的君王,现在还记不记得当时说过的话。 但是,自己却永远也忘不了他曾说过的话:“如果让我燕国的这些孤儿都冻死了,我这个燕国的公子,还有什么脸面去当这个公子?我也不配做为燕国的公子。” 齐冲永远记得当时自家王上,看着自己,那从眼眶内流出的泪水。 这个时候,一阵马蹄声打断了齐冲的回忆。 齐冲眉头微皱,朝马蹄声传来的方向望去。 只见十几匹马,从临淄城的方向而来。 待离的近了,齐冲这才看清,前方马上之人是自己的老院长——阁相鲁仲连。 齐冲赶紧迎了上去,到了鲁仲连的马前,举手敬礼完毕后,赶紧上前搀扶鲁仲连下马。 对鲁仲连道:“院长,你怎么骑马来了?” “怎么?老夫就不能骑马了,非要坐车不可?” 鲁仲连在齐冲的搀扶下,下马对齐冲说道。 齐冲“嘿嘿”笑了两声,赶紧道:“学生不会说话,院长莫怪。” “亩产量快统计出来了吧?”鲁仲连对齐冲问道。 “启禀院长,快了,马上就统计出来了。” “你统计取得基数多少?” “院长,为尽快取得统计亩产量,学生取得的基数是十亩之地,看最终平均亩产多少?” 鲁仲连点了点头,没有再搭理齐冲。 上前几步,来到了过秤的几个小吏面前,看着他们过秤。 过了不到两刻,这十亩地的糜穗重量,终于过秤完毕。 主管此次过秤的一个小吏,兴奋地来到鲁仲连与齐冲的身前,躬身回报道: “启禀阁相、县令,此十亩地的糜穗毛重为四千六百余斤,这样的话,按我们的换算,实得黍糜产量估算,亩产量最少在四百斤以上。” “原先此亩产量多少?”鲁仲连问这个小吏。 “启禀阁相,原先此地的亩产量,在一百七十斤左右。” “哦,这就是说,现在的亩产量是去年的两倍多了?” “是的,阁相。今年我齐地的秋收是大丰收呀!”这个小吏异常兴奋地道。 众人闻听,一片欢腾。 鲁仲连与齐冲二人,也都大笑了起来。 转过身来,鲁仲连对临淄县令齐冲道:“看来这些农田,经过新式农具播种,新式肥料的培育,亩产量确实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尽快把这批黍糜脱壳,把最终的实际的产量给统计出来,回报于我。这个好消息,我们要尽快禀奏我王知晓。” “诺。”齐冲躬身答道。 鲁仲连抬头看了下蔚蓝的天空,喃喃自语道:“齐地秋粮丰收,民心归矣!” 话音未落,只见这十亩地的农户一家,已经来到了鲁仲连与齐冲的身前。 他们已经知道面前的之人,是阁相鲁仲连。 全家人都跪了下来,对鲁仲连与齐冲叩首道:“多谢阁相,多谢县令。” 鲁仲连赶紧上前,搀扶起前面跪着的老者,言道:“老者不可如此,快快请起。粮食丰收,这是老天的厚爱,也是我王的恩德,我鲁仲连不敢受此跪拜。” 县令齐冲趁机,振臂对周围的人大喊道: “我王万年!燕国万年!” 周围的人也随着齐冲一起高声欢呼道: “我王万年!燕国万年!” 随着齐地秋粮的丰收,像临淄这样的欢呼声,一遍又一遍响彻在这片大地之上。 九月底,蓟都,王宫。 燕国朝堂收到阁相鲁仲连,最终统计的齐地秋粮丰收奏报之后,也都放下心来。 不过这样的结果,已经在众人的预料之中。 从辽地开始,到扶余,再到箕国,这样的情景已经见得多了。 众人也就没什么惊奇了,也见怪不怪了。 在王宫大殿后方的亲和殿内,姬康看罢阁相鲁仲连的奏报后。 只是淡淡的,对身旁侍候的侍官令王从说了一句:“齐地的秋粮丰收了。” 王从赶紧对姬康躬身道:“恭喜我王,贺喜我王。” 姬康笑着点了点头,对王从道:“随我到外面的王宫,转转去。” “诺。”王从答道。 姬康边走边想:“按邹衍老院长的话来说,今年齐地秋粮的丰收,必可彻底将齐地民心归附于我燕国,也向天下证明了天道在我燕国。” 想到这里,姬康摇了摇头: “天道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道呀!若是一个人或一个民族、国家不思进取,而指望天道,那么纵然是鲜花似锦,也必然会盛极难继,由盛而衰。” 秋天的蓟宫,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变得格外的有诗意。 当一阵风吹过,金黄的树叶就会散落下来,伴着秋意和诗意,散落到每个人的心里。 姬康在蓟宫内,踏着一地的金黄落叶,缓缓而行。 踏着散落得厚厚的秋黄,迎着暖暖的秋阳,年轻君王的心中波涛汹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燕公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燕公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燕公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燕公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