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文化输出也是一个国家的实力象征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燕公子第四十七章 文化输出也是一个国家的实力象征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十一月下旬,蓟宫,亲和殿。 侍官令王从看着坐在桌前,拥有这个时代的最为广袤疆土与人口,也是最年轻的君王,眉头紧皱。在他的桌上,摆放着刚成立的济西郡户籍以及田亩实测数据。 “济西郡的官府已经动员全部民众,开始抢播冬小麦。在赵国占据济河之西的这近两年里,居然有半数田亩荒废,且多为土地肥沃之良田,怪不得赵国老是缺粮。” 放下手中济北郡守安远,呈报上来的一份文书,姬康不由得感叹一声: “唉!真是一幅烂摊子呀!济西尚且如此,那中原其他地方……” 华夏此时,最大的悲剧,就是数百年来战乱频繁。 许多地方都是萧条异常,本为菁华之地的中原,此时气候比较温和,树木遍地,风调雨顺,与姬康的前世相比,自然生态要好多倍。 但就是因为这该死的战乱,许多地方人口断绝,皆为废土。 乱世之中最重要的是不是什么钱财重宝,而是人口与粮食。 对此,年轻的君王心中,有着清楚的认知。 “来人,给寡人冲上一杯清茶。”姬康吩咐道。 自登基为燕王后,姬康也开始了饮茶。 来到这个时代,姬康才知道,此时茶叶已经流行各国。 《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由此可见,茶叶在西周时期,就做为珍稀物品,已经开始流行了。 此时的人们使用茶叶,大部分都是与其他食品一样,进行熬烹。 用沸水冲茶,则是姬康在燕国率先带起的风潮。 在瓷杯或玻璃杯内,放上稍许的茶叶,然后用沸水一冲,淡淡的茶香,随着水汽浸入心脾,饮之,口舍留香,让人久久回味。 当然,因为在燕国此时已经开始生产糖了,姬康有时候也让人在茶水里放上点糖。 俗话说:“上效下防。”姬康这种独特的饮茶方式,马上就在朝堂众臣之中传开,并随之传到各个官府与士绅之中。 在短短的时间内,用沸水冲茶,招待贵客,已经成为燕国的一种流行方式。 就犹如燕王后粟雅与两位夫人清竹、清梅二人,喜欢把自己的发髻,疏成高高样式。 宫中侍女见此,就开始争相仿效,随之就在燕国各地传开。 现在此种高高发髻模式,已经在燕国各郡县的妇人之中传开,并以此为美。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半翻髻、反挽髻、乐游髻、愁来髻、百合髻、蹄顺髻、盘桓髻、变环望仙髻等各种发髻模式,发髻的样式可谓是争奇斗艳。 华夏的发髻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妆台记》中说:“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翘花,敷之铅粉,其髻高曰凤髻。又有云髻,步步而摇,故曰步摇。”由此,看见一斑。 燕国妇人发髻的这些变化,甚至都惊动了姬康与朝堂。 有臣向姬康问道:“王上,我燕国妇人髻竞为高大,何也?” 一向被燕国朝堂众臣,公认为是才思敏捷、无所不知的年轻君王。 被臣下如此问时,简直都愣了。 呆了半天,才道:“寡人不知!” 众臣闻之,皆笑。 姬康深深知道,此时的华夏,思想之开发,为前世历朝之最。 华夏之美,体现在各个方面。 华夏、华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建筑方面,华夏的城邑皆规划方正,在体现雄伟阳刚的同时,也给人一种美感。 内部的大街小巷,包括宫殿房舍也皆错落有致。 不管是君王宫殿,还是居民房舍,皆斗拱挑檐,层层叠叠。 尤其是蓟宫的宫殿群,经过了几百年的不断建筑,此时更是集中了华夏建筑之大成。 前方朝堂大殿,包括后方的亲和殿等宫殿群,巍峨壮观,令人叹为观止;后宫则楼阁小巧而秀丽,廊道环宇,流水潺潺,雕梁画栋。 文化方面,在一次姬康与几位阁相,包括田光、高渐离、秦舞阳等人的畅谈中。 姬康如此道:“我华夏之美,体现在各个方面。不但美在饮食、建筑、服章,更是美在了礼仪,文化。我华夏此时的《诗经》与南方的《楚辞》,就是我华夏文化的代表呀!” 燕国此时已把流行各国的《诗三百》,正式命名为《诗经》。 并把流行于南方楚国,特别是把屈原等人写就的诗歌,正式编篡,并命名为《楚辞》。 原来受条件限制,各国使用的都是笨重的木渎竹简。 对于流行于北方各国与南方楚国的许多诗歌,天下各国也有人想整理编篡。 但是,也是有心无力。 要知道,要想编篡这些,不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就说要编篡这些东西,所需木渎竹简的量,恐怕整整一屋子都放不下。 随着燕国这么多年来,纸张的改进,印刷的推行,文化传播的速度,更是比过去不知道快了多少倍。已经渐渐打破了,过去这些文化知识,在门阀贵族之中的垄断。 这么多华夏动人心魄,华美的诗歌都被燕国各地官府,根据自家君王下达的诏令,被收藏到了襄平学院内所建的“文史馆”内起来。 尤其是今年,燕国礼部与襄平学院合作,编篡发行的《诗经》与《楚辞》——这两部用纸张印刷的诗歌图册,更是震撼了天下。 原本需要一屋子的木渎竹简,现在只需要两册用纸张印刷的书籍,就可以了。 这让天下读书之人,怎能不喜?怎能不爱? 《诗经》现实,《楚辞》浪漫。这两本书籍编篡完本,并被加以注释,被燕王康亲自下令推广天下。燕国此举,让燕国在天下各国的地位,更上了一个台阶。 再加上《燕国旬报》的推波助澜,使天下的舆论方向,完全被燕国所掌握。 现在的华夏,不管是服章、装饰,乃至饮食、打扮,还是建筑、文化等,皆为绚丽斑斓,并纷纷被华夏周边各处人们仿效,崇拜。 在姬康看来,此时的华夏,就是没有姬康的到来,不论各个方面,都已经处在全球的最高峰。可以这么说:没有之一,只有唯一。 也难怪当时在襄平学院,邹衍老院长面对地球仪时,毫不迟疑对全球各洲,重新进行了命名。华夏之人,在这个时代,虽战乱不断,但又是这么的豪气、雍容、华贵。 姬康对众臣还这样说道:“一国强大体现在各个方面,不但是经济发展良好,军队强大、民众富庶等,更体现在礼仪、文化等方面,文化输出也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呀!” 众臣想后,皆点头称然。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燕公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燕公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燕公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燕公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