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注目(上)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燕公子第五十一章 注目(上)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随着燕国准备收复卫地,燕、魏两国都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准备。 在济西与卫地接壤的两国边境之地,更是人烟禁绝。 天下的目光,也纷纷注视到了这里。 在楚国的一处宫殿之内,七个脸罩各种面具的巫师,随着击拊石罄的乐感节奏,正跳着傩舞,来占噬燕、魏两国在卫地即将的交战,对于楚国的影响。 而楚王熊完与春申君黄歇二人,此时也在旁拜附于地,诚心祷告。 《楚辞章句》说:“楚国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此时的楚国在积极吸收中原文化的同时,也深受南方各地民俗影响。 楚人通天交鬼神,一是祭祀,二是占卜。在楚地,男觋女巫占卜之风极盛,上至国君,下至国人庶民,莫不如此,故留有“重淫祀”之说。 楚国君王每逢大事或不决之事,必然行卜。 在中原其他国家占卜之事,是筮卜官之事,但在楚国,则是巫者的职责。 随着祭舞结束,七个巫师围成一圈,看向了圈中的地面。 地面上有四十九根,带有诡异符号的卜草。说句实话,除过熟知此术的,旁人即便是把地面上的卜草看个清楚,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涵。 楚王熊完则着急地对七人中的一人问道:“大巫,结果如何?” 这个被称为大巫之人,仔细看着地面卜草所形成的图形,沉吟道: “大王,卦象不明,乱局耳!” 待这些巫者走后,楚王熊完对身旁的春申君黄歇问道: “春申君,上天神灵给予的卦象,也是不明。燕、魏两国在卫地的交战,看来对我楚国也不是很有利的,我楚国今后该何去何从呢?” 春申君黄歇,躬身对楚王熊完道:“大王,如今中原之地争锋更紧。去年九月,燕王姬康,在蓟都进行规模盛大的阅兵,以此来震慑天下。” “而秦王嬴稷,则在十月,进行了祭天立鼎之事,韩王然入秦,魏王圉委国听从秦王的指令。以此,来突显秦国在中原各国中的霸主地位。” “从目前来看,不管是西部的秦国,还是北方的燕国,此两国都有称霸天下的野心。从睢阳之战的结果来看,在中原之地,我楚国是不能与燕、秦两国正面交锋的,应避之。” 楚王熊完听罢黄歇之言后,沉吟不语。 过了一会,才对令尹黄歇问道:“春申君,我楚国该如何避之?” 春申君黄歇,对楚王熊完回道:“ 大王,这陈郢城过于靠近中原各国,为避燕、秦之锋芒,我楚国唯有迁都。” 楚王熊完眉头微皱,对黄歇道: “春申君,我楚国都城一迁再迁,更何况新都寿春城,如今还正在修筑之中。我楚国现在迁都,当迁何处?” 黄歇看出了楚王熊完心中的顾虑。 你想想,楚国为避秦国的锋芒,把都城从郢都迁到这陈邑来,虽然楚国为了面子,把陈邑仍称为郢都,这本身就带有唾面自干的味道。 前年,为了避开燕、魏两国的兵锋,已决定新建国都寿春城了。 但是,现在寿春城还没建好,就着急着又要跑了。不说中原之国,怎么看楚国如此频繁迁都之行为,就是连楚国自己本国的民众,恐怕私下都看不过去了。 黄歇赶紧对楚王熊完解释道:“大王,此番迁都乃是临时而为,非长久之策也。臣以为,随着燕、魏两国交锋,中原马上就要开始动荡了,我楚国此时不宜介入。” “但是,我楚国都城陈郢,位居中原各国太近,一个不小心,就会被迫卷入其中。大王,这对于我楚国来说,委实不妙呀!” 楚王熊完知道黄歇说的是实情,不由无奈长叹一声: “既然如此,就临时迁都吧!春申君,我楚国临时迁都哪里?” 黄歇来到了殿内墙上挂着的堪舆图旁,指着地图上的陈郢南端的钜阳城(今安徽太和)。 对楚王熊完陈述道: “王上,请看,以臣之见,我楚国都城应临时迁往该城,以观中原时局。王上,首先,此钜阳城,正好位于陈郢与正在修建的新都寿春中间,符号我楚国迁都的路线。” “二则,该城位于颍河以南,颍水、汝水(今安徽泉河)在这里交汇,自古就是一道天然屏障。而且该城,在我楚国胡县(今阜阳老城)、宗胡(在今阜阳市颍泉区白庙村,春秋胡子国旧址)以南约十至二十里,有一个较大的缓冲地带,正好可以驻扎大军。” “若中原时局在此后平静下来,我楚国可再迁回陈郢;若中原时局在今后亦旧动荡不安,我楚国可在此处,待新都寿春建造好后,再迁王都于寿春。” 楚王熊完又思索了半天,点了点头,言道: “也好,那就待三月初,春暖花开之际,临时迁都钜阳城吧!春申君,传寡人之诏,让朝堂众臣,都做好迁都准备吧。” 春申君黄歇,躬身应道:“诺。” 就在楚国因燕、魏两国即将交锋,中原动荡之际,准备迁都之际。在魏国的都城大梁,魏王圉在朝堂之上,与众臣商量即将到来的卫地之战。 “众卿,根据探报,燕王康狼子野心,已派昌国君乐间为主将,率军十万,汇聚于济西之地,准备伐我魏国。我魏国该如何应对?请众卿都说说吧。” 魏王圉坐在王座之上,很是气愤地对众臣说道。 魏国群臣听后,一个个耷拉着脑袋,都默不作声。 不要小看魏国的众多大臣,在这个时代,他们可谓是消息最为灵通的一群人。 此时燕国的状况,魏国众臣也是比较了解的。 燕国之富强,魏国的众臣此时都已知晓。尤其是在燕国占据了齐地,去年秋在蓟都所举行的大阅兵之后,更是让天下之人,了解了燕国当下的兵戈之锐。 可以这么说,燕国在大阅兵时所展现的军容,确实让天下各国感到恐慌。 看到自家众臣如此,魏王圉很是生气。 “众卿,燕军大军压境,难道汝等都没有对策么?” 上卿周欣见此,只能暗暗叹了一气,走出对魏王圉建言道: “王上,俗话说: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现今燕国欲伐我魏国,夺我卫地。我魏国没有什么办法,只能派兵阻挡燕军。” “但是,王上,燕国国力之强大,现在世人皆知。如果,仅仅凭我魏国一国,恐怕很难阻挡燕国大军,我王可派使者前往各国,请求各国出兵援助我魏国,共抗燕军。” 魏国群臣一看到上卿周欣说话了,众人也不由松了口气。 纷纷站出来,齐声言道:“周欣上卿所言极是,臣等附议。” 这个时候,皱着眉头已半天的上卿令支,站出来对魏王圉言道: “大王,臣这里还有一策,想禀报我王。” 魏王圉一听,赶紧对上卿令支道: “令支上卿,汝有何策,快快与寡人道来。” 令支咳嗽了一声,躬身对魏王圉建言道: “大王,如今燕国强而我魏国弱,世人皆知。但是,我魏国有一人,在天下各国中,威望甚高,只要其归回魏国,臣以为就凭借一人,就必然能让燕国退避三舍。”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燕公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燕公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燕公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燕公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