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六章 刻薄皇帝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宋时风流(宋煦)第两百八十六章 刻薄皇帝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高公绘等人出了宫,犹自不安心,毕竟高太后已经没了权柄,内里人都清楚,她与赵煦的关系其实很紧张,真正能有多少作用,能不能护住高家,还两难说。 高公绘的侄子,低声道:“大伯,族里已经有人开始处理了。” 高公绘眉头一皱,道:“只能处理一部分,那么多祖产,怎么处理?” 说是‘祖产’,其实还是舍不得,高家发迹,也就近些年的事情。 另一个侄子道:“大伯,现在怎么办?朝廷里没说的上话的人,那些地方官全都是朝廷的人,咱们完全使不上力气。这要是丈量下去,太多事情藏不住了。” 不说关于田亩里的那么多龌龊事,单说让天下人知道高家有那么多田产,天下人会怎么看?朝廷会怎么看? 单是这一点,就足够让他们头疼。 高公绘也是忧心忡忡,但面上还算镇定,左思右想,道:“不能只依靠太皇太后,还得想其他办法。回去之后,拿着我的拜帖,去请人来府里商量。” 大宋的贫富分化极其严重,开封府的地,不止有高家,达官贵人哪有在开封府没地的? 即便没有,开封府也不过是试点,他们就不担心日后会烧到他们头上? 唇亡齿寒! 高家几个子侄听着大喜,其中一个立即说道:“大伯说的是!人多力量大,到时候朝廷即便强行推下去,那么多人与事,法不责众,最后还是只能不了了之!” 众人纷纷点头,作为外戚,大宋顶级豪门,哪里不清楚其中的龌龊,真要翻出来,谁都别想好! 投鼠忌器之下,朝廷,甚至是官家都只能遮掩,停手,不再继续下去! 高家的请帖自然十分有用的,高太后哪怕撤帘还政了,那还是太皇太后,在众多人心目中,她才是大宋最有权威的那个人。 到了傍晚,高家聚集了二十多人,非富即贵,没有一个是简单人物! 杯盏相碰,觥筹交错,气氛好不热烈。 青瓦房。 青瓦房有些昏暗,早早的点了灯,章惇埋头翻阅着奏本,神情坚毅又有些疲倦,甚至还有一丝的枯槁。 蔡卞写好一份奏本,交给文吏,随口问道:“官家还在垂拱殿吗?” 文吏连忙道:“还在。刚刚陈大官还让人送来了参汤,请二位相公保重身体。” 蔡卞挥了挥手,等他走了,看向章惇道:“高家的事情,你怎么看?” 章惇慢慢抬起头,缓了一阵子才从公文里挣扎出来,冷哼一声,道:“齐国公,宁远侯的事,他们是完全忘了!” 蔡卞道:“这件事,还得在我们这里处置好,不能到上面,让官家为难。” 章惇会意,脸角渐渐严厉起来,道:“速战速决,没空跟他们拖延。来人,请中书舍人来。” 不远处有文吏起身应着,快步出去。 章惇转过身,在他的桌子里翻翻找找,拿出一个油纸袋。 章惇看着上面的封条,撕开后,抽出里面的案卷。 他慢慢翻着,看着,最终取出了一部分,放到了桌子一边。 蔡卞在一旁看得清楚,慢慢皱起眉,道:“你要对高家出手?你可别忘了,官家可是明确警告过我们。宫里的人与事,我们不可妄动。” 章惇之前企图清算高太后,最后被赵煦无声的阻拦,而后也明确警告过章惇等人。 宫里事,外廷不得插手! 章惇自然清楚,道:“我来处理。” 蔡卞对章惇还是很信任的,想了想,道:“下面有了不少进展,但问题还有很多,那么多告状的,我打算这几天下去看看。” 各县在丈量土地,反抗的动作一直没有停,地方官吏被举告的如同潮水一般,有的证据确凿,有的含糊其词,五花八门,御史台,刑部忙的不可开交。 章惇道:“我明天去开封府,你后天下去。六部那边,还得督促一下,有些事情,不是拖延,躲避就能解决的,要他们沉下心去做事!” 大宋官场人浮于事不是一天两天了,这种情况不止是在地方上,朝廷里同样如此,想要改变这种情况,章惇认为,唯有足够的压力! 蔡卞清楚六部面对压力有所迟疑的现象,沉吟片刻,道:“嗯,我明天去六部走一趟。另外,我觉得,丈量田亩这事,还会有事情发生。” 章惇不在意,道:“肯定会有,但翻不起浪来。” 朝廷倾注了大量精力,人力物力,还有五千军队在剿匪,宗泽,种建中两万大军在拉练,谁人能翻起浪来? 他们说着,沈琦就来了。 政事堂与青瓦房,着实没多远。 沈琦抬着手,不知道大晚上二位相公找他们干什么。 章惇将手里的一叠案卷递给他,说道:“你亲自去走一趟高府,告诉高公绘,要么做齐国公,要么做汲郡公。” 齐国公捐纳了所有家财,得以保命。而汲郡公,是吕大防的爵位。 吕大防什么下场,章惇的话,不言而喻。 沈琦手一哆嗦,直觉手里的案卷重若千斤! 高家不比齐国公,并且太皇太后还活着! 高家要是不从,朝廷真的能像处置吕大防一样处置高家吗?不怕逼得官家与太皇太后撕破脸?朝野党争加剧? 沈琦没敢多问,应着就急匆匆出去。 蔡卞没有说什么,埋头做事。 章惇坐了一会儿,起身道:“我去见官家。” 蔡卞只是抬头看了眼,便继续忙碌。 在章惇见赵煦的时候,沈琦带着从章惇处得到的案卷,没有打开,连夜赶往高府。 高府这时,高朋满座,酒兴正酣,不知道多少人喷着酒气在咆哮。 他们同气连枝,现在又‘同仇敌忾’,自然有太多的话要说。 随着越喝越多,他们对朝廷的种种不满,也在酒席上不断的发泄。 “朝廷改制,改的什么制,废了三省,三司衙门,慎刑司,现在一个小小员外郎都敢给我使脸色,什么玩意……” “现在啊,权力都在章惇一个人手上,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没看到吗?吕相公等人都被逼自杀了,满堂的诸公,鸦雀无声……” “奸佞!奸佞!” “权臣!奸臣!” “开封府现在一片大乱,百姓叫苦连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般恶政,必须停止!” “对!必须停止!章惇等奸贼,必须严惩,不能放过他们!” “一定杀了他们,祖制不存,我等简直是砧板上的鱼肉……” 高公绘等人也喝了不少,但脑子还算清醒,看着这些人,听着他们的话,不自觉的浮现笑容,心底越发有底气。 有这么多人一同反对‘新法’,他们还怕什么? 于是乎,一众人喝的更高兴了,在酒杯交错之间,他们的联盟已达成! 不知道过了多久,高公绘觉得头有些晕,意识到差不多了,端着酒杯,准备站起来说些总结的话的时候,突然一个家丁,急匆匆来到他身侧,在他耳边低声道:“主君,中书舍人来了。还有,皇城司的人,突然去了礼房,将今天宴客的名单拿走了。” 高公绘如同被一盆冷水浇头,瞬间清醒,肥胖的身体剧烈一颤,看着一众人注视着他的殷切目光,他脸上僵硬一笑,道:“大娘子来了,我去看看。” 一众人早就醉眼迷离,看不出什么,当即哈哈大笑的摆手,毕竟高公绘惧内是众所周知。 高公绘极力保持平静,出了正厅,迅速来看前院,就看到在两个灯笼照耀下的沈琦,格外的扎眼。 又想到皇城司拿走了宴客名单,高公绘直觉浑身发冷,连忙满脸堆笑,来到近前,抬着手,笑呵呵的道:“沈舍人,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啊……啊呵呵……” 沈琦面色淡淡,道:“要说高府是寒舍,那天下就没有什么地方不是寒舍了。” 高公绘见沈琦话音不善,收敛表情,压着心慌意乱,近前一步,低声道:“沈舍人,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妨直说吧。” 沈琦更不想与高公绘废话,将手里的案卷递了过去。 高公绘还有些疑惑,接过来,就有下人提着灯笼给他掌灯。 高公绘翻着,起先还疑惑,因为这是去年的案子,但翻着翻着,他脸色逐渐变了,到最后,双手颤抖,脸上苍白如纸! 这是去年关于黄河被人恶意掘开的案卷,里面大部分的内容是指向当地官员,但有不少指向开封城,有燕王赵灏,还有高家! 高家在京东路等,同样有无数的良田! 高公绘喉咙动了下,抬起头看向沈琦,颤声道:“沈中书,这些事情,可与我无关啊……” 沈琦淡淡的说道:“章相公的话,要么是齐成,要么是吕大防,你自己选。” 沈琦说完,转身就走。 他只是个传话的。 高公绘一把拉住他,急声道:“沈中书,您可得帮帮我,这些事情,真的与高家无关啊……” 沈琦感觉着被他抓的生疼,用力的推开,道:“这卷宗,太皇太后也是看过的,你可以带着,去问问太皇太后信不信。另外,你只有一天时间,明天晚上之前做不出决定,章相公会替你选。” 高公绘六神无主,心慌意乱,手里的卷宗简直如同烙铁,无比烫手却又扔不掉! 高公绘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沈琦离开。 直到沈琦出了门,灯光消失,一阵冷风过境,高公绘身体一哆嗦,这才清醒过来。 高公绘从心底发冷,转头四顾,忽然直奔他的书房。 “主君,客人还在等着……” “让老二老三招待着,就说我在大娘子那没回来。”高公绘顾不得了,抱着案卷直奔书房。 下人应命,高家的客厅里,依旧是灯火通明,觥筹交错,往来不绝,热热闹闹。 高公绘在书房里,仔仔细细的看着沈琦给他的案卷,越看越心惊。 因为这道案卷十分详细,从地方到开封城的勋贵,关系罗列的十分清楚,证据链一环套一环,几乎没有漏洞! 高公绘面上冷汗涔涔,他这才知道,赵灏虽然死了,但不是所有人与事随着他死了就被掩藏,朝廷早就查的清清楚楚! 继而,高公绘就想到了被抄家的宁远侯以及捐纳了所有家财的齐国公等人,心底发寒。 朝廷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在等待时机罢了! 这一次,轮到他们高家了吗? 他该怎么做?是做齐国公齐成,捐纳所有家财,还是像吕大防一样反抗到底? 高公绘盯着案卷,心头恐惧,拿不定主意。 相比于高府的热闹,宫里相对来说比较冷清。 赵煦目送章惇离去,拿起茶杯,静静喝了口茶,神色思忖。 章惇对高家出手,赵煦是不意外,也不反对的。只是,单单这么做,能遏制日益沸腾的反对势力吗? 赵煦思索一阵,瞥了眼陈皮,道:“言官们的上书还是很多?” 陈皮侧身,道:“是,每天都有几十本,天南海北,有几个人言辞格外激烈。” 赵煦点点头,没有说话。 每逢这种事情,言官们是冲锋陷阵在第一线,继而会出现几个领袖,真心为国为民也好,为直邀名也罢,往往这些人,熬个十年八年甚至更短,都能青云直上,登上高位。 赵煦想了好一会儿,忽然道:“你让政事堂留意‘新法’推进不错的人与事,拿出来,重赏,树立几个标杆!再对应对不力的,进行严惩,双管齐下。邸报,公告以及民间的舆论要抢先一步,不能任由外面领着走。‘新法’不可欺,‘民心’朕也要!” “是。”陈皮神情不动的应着。 赵煦说完这个,又拿起奏本,道:“过些时候,找个时间,朕要出去看看。你让胡中唯准备一下,不要多大动作,低调一点。” “是。”陈皮应着,看了眼外面的天色,轻声道:“官家,天色太晚了,要不早些休息吧?” 赵煦摆了摆手,继续批阅奏本。 现在事情是越来越多,随着‘新法’的复起,各种矛盾层出不穷,既要应付也要解决,还得为日后的全面复起做准备。 章惇,蔡卞等人固然能分担一部分,但赵煦这个皇帝,还是要处理非常繁重的政务。 陈皮见着,不敢多劝,悄悄出去传达赵煦的话给青瓦房。 第二天一大清早。 有不少人客人宿醉未归,夜宿在高家。 高家后院,一间不大的小客厅内,坐着三个人。 高公绘以及两个老者,一个六十多岁,一个看上去足有九十多。 高公绘看向左手侧的老者,说了好一阵子,最后才道:“三爷爷,事情就是这样了。” 高公绘是高太后的侄子,高公绘称呼为爷爷的人,那辈分比高太后还高! 这是高家的族老! 这三爷爷满头白发,极其苍老,仿佛没有听到高公绘的话,闭着眼,还轻轻打鼾。 高公绘看了一会儿,只得转向右手边的,道:“刘叔,您说呢?” ‘刘叔’也是近七十岁的人,面上一片幽冷,冷声道:“想要我高家的家产,他章惇的胃口太大了!” 高公绘默然不出声,现在他们高家牵连进了‘黄河决堤案’,真要摊开来,抄没高家都是轻的! ‘刘叔’满脸怒容,看着高公绘,道:“你不用答应他,我待会儿与三叔去宫里,我就问问官家,他是不是要逼死我们,逼死他祖母!” 高公绘嘴角抽了下,这种话要是问出口,以往的官家肯定羞愧退让,但是当今这位,你怕是未必能见到! ‘六叔’似乎也想到了,紧接着就道:“进不去,我们就撞死在宣德门前,让天下人好好看看,看看大宋朝廷,大宋的官家,是怎么对待勋贵的,怎么对待士人的……日后他们还有没有脸去见祖宗……” 高公绘吓了一跳,真怕这几位真的这么干,连忙道:“六叔,暂且等一等,还没到那种程度。我想着,待会儿去入宫,询问一下姑姑的态度。再看看其他人的想法,是否有转圜的余地。” “不用了。” ‘三爷爷’好像醒了,睁开眼,看向高公绘,声音含混的道:“太皇太后帮不了我们什么,还得我们自己想办法。” 高公绘心里一惊,看向‘三爷爷’,道:“三爷爷,有什么高见吗?” ‘六叔’也看向他,这位人老成精,在族里地位非常。 ‘三爷爷’又缓缓闭上眼,道:“先将英宗,神宗,还有官家赏赐的,送去户部。” 高家是外戚,高太后是当今太皇太后,英宗皇后,神宗的皇太后! 历经四朝,高家被赏赐了无数,哪怕赵煦幼年时,也被借着名义赏赐给高家不少。 高公绘登时双眼发亮,道:“还是三爷爷高明!” 这些都是历代皇帝赏赐,没有官家的点头,户部根本不敢收,哪怕章惇也不行! 他们这是在试探赵煦的态度,逼赵煦表态! 如果赵煦收下了他祖父,他父亲赏赐给他祖母家的东西,那赵煦在外人看来,得有多刻薄! 即便赵煦肯收,朝廷也不能答应。 官家的圣誉岂容玷污! 高公绘十分高兴,当即就让人准备好,户部衙门一开门,他就迫不及待登门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宋时风流(宋煦)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宋时风流(宋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宋时风流(宋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宋时风流(宋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