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别人家的孩子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宋胆第9章 别人家的孩子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后世所称的少帝赵昺时年八岁,是恭帝赵?(xiǎn)、端宗赵昰(shì)的同父弟,都是度宗赵禥(qí)的儿子。 德佑二年,元军攻破临安,恭帝被俘,北押大都。 在城破前夜,谢太后命驸马都尉李镇、国舅亮节、殿前司江万载,以及陆秀夫、张世杰等人,率领殿前忠卫护送杨淑妃和两个度宗血脉趁乱出城。 随后,文天祥、陆秀夫等人于福州拥立只有十岁的赵昰为帝,改元景炎,从而有了史书中的南宋流亡朝廷。 但是,谁也没想到,只两年不到的光景,端宗在逃亡途中意外落海。虽被江万载不顾七十岁高龄奋力救起,但惊吓生疾,不到一个月就撒手西去了。 这场意外,不但断送了赵昰的性命,还把大宋最后的一位主心骨搭了进去,老臣江万载永远留在了怒涛之中。 于是,当时还不到七岁的赵昺又被推上了帝位,成为残宋最后的皇权象征。 其实,这孩子挺可怜的。生不逢时,小小年纪还不知何为家仇国恨就被推到前台。要是没有赵维,又得被陆秀夫推到海里。 此时,赵昺正襟危坐,置于中军大帐。下首的张世杰、陆秀夫、苏刘义等文武朝臣,正与身后纱幔遮蔽的杨太后商议军务。 赵昺表面上一副认真听、认真学的态度,龙袍大袖里的两只小手儿却是绞在一处,没那么安分了。 “真无聊!”赵昺小声嘟囔,“也不知娘娘何时让朕去找皇叔。” 正抱怨着,有内侍来报,成王赵与珞求见。 议政文武皆是一愣,赵昺却乐了。不等身后的杨太后出声,已经自己做起主来。 “快宣!” 弄得陆秀夫脸色一白,却是不自觉地倒退回班。 好吧,陆相公千古忠义,为人坦荡,但是此时此刻最不想见到的,可能就是那对父子了。 实在是,陆君实没脸见啊! 当时的情况是:他要抱着赵昺跳海一了百了,结果那混蛋宁王高光了一回,竟率众突围了。 而且更丢人的是,陆相公还让赵维一脚蹬海里去了。 陆秀夫可谓是颜面尽失,哪有脸见人家父子? 而且,帐中正在议论之事,恰好也与那父子有关,这让陆相公更加的心虚。 倒是张世杰,铁铮铮的汉子此时也面有愧色,黯然退班,却是有些让人琢磨不透。 不多时,赵与珞昂首入帐,与官家、太后请安。 杨太后自不会责怪他未能及时见驾,反而柔声道:“宁王伤势可有好转?哀家甚忧之。” 赵与珞一拜,“劳太后牵挂,臣父子甚愧!小儿刚刚醒转,请太后放心。” “皇叔醒了!?” 高位上的赵昺一听,跳了起来,一脸希冀地转头看向杨太后,“请娘娘恩准,朕想去探望皇叔。” 杨太后在纱幔后一皱眉,瞪了赵昺一眼,生生把熊孩子瞪了回去。 这才对赵与珞道:“皇叔折煞哀家了,宁王无碍才是先祖垂怜。” “君臣有道,臣不敢冒认。” “皇叔为国为民,自是当得。” “臣不敢当。” “当得。” “不敢当!” 好吧,这父子俩一个文人掌兵,一个混蛋王八蛋,别的本事没有,就占个辈份够大。 论起来,赵维是赵昺的皇叔,杨太后又得管赵与珞叫一声皇叔。 一家人论资排辈在这客气上了,下首的陆秀夫等人看不下去了。心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论这么清楚做甚? 陆相公本来不想出声,可是见此情形,却是不出声不行了。 “成王殿下,不知宁王帐前的百姓可曾散去?” 赵与珞一听,不由生出几分得意之色。 “好叫陆相挂念,小儿帐前百姓未曾散去。皆是感念当日之勇,为求当面一谢。” 混蛋儿从来都是惹祸,突然长了一回脸,让赵与珞怎能不得意? 可没想到,陆秀夫听罢,却不见喜色,反而低语一声,“可毕竟是少数啊,大多军民是不信宁王有此壮举的!” 赵与珞:“所以老臣厚颜,请陛下与太后尽快下诏,以定三军。” 好吧,已经不是得意,而是给自己儿子请功来了。 言下之意,崖山突围至今没有官方说法,得出面帮混蛋儿说几句公道话为妙。 待赵与珞说完,小赵昺自是听的连连点头,想让皇叔露脸。可陆秀夫和张世杰却一个低头不语,一个面有沉吟。 良久,张世杰颇有几分尴尬地开口了,“敢问成王,宁王醒来,可曾说起当日情形?不知宁王是何心境?” 生怕赵与珞多想,张世杰赶紧又补上一句,“成王莫要误会,世杰的意思是,宁王向来顽皮,不沾国事,怎么突然就.....” “这.....” 这回轮到赵与珞结巴了。心说,张太尉还真会问,一下就问到了命门上。 可总不能说那混蛋儿是怕死,豁出去了吧? “这个...确实有些意外。” 赵与珞最终还是没说实话。 “与珞问过那小子了,他说当时陛下高呼皇叔,他与陛下素来情深,不忍见陛下受难。再加上,如果陛下崩世,那二十万军民便真的没了指望,我大宋必亡。便破釜沉舟,放手一试。” “没想到,竟真的冲出重围。也算浪子回头,不负祖宗吧!” 做为一个坦荡君子,这是赵与珞平生第一次在御驾面前说谎,完全违背了他的做人原则。 可是做为一个父亲,谁不想为自己的儿子正名,摆脱混蛋的骂名? 然而,赵与珞没想到,他说完之后,无论杨太后,还是陆、张等人,皆露出不自然的神情。 这让赵与珞甚是心虚,又言道:“怎地?太后与诸位相公不信?那大可自己去问那小子!” 张世杰闻言,连忙安抚,“成王莫要气恼,宁王当日勇冠三军,我等皆看在眼中,又怎能不信?” 赵与珞皱眉,“那太尉为何愁眉不展?” “这......”张世杰卡住了,偷瞄了一眼陆君实。 说实话,张世杰就是个带兵的,这种朝堂上的弯弯绕着实不适合他。但是接下来的话,陆君实也确实开不了口,也只能他来说。 硬着头皮,心说,早晚都要得罪,那就不扭捏了吧! 向赵与珞猛一抱拳,“先与成王请罪了!世杰的意思是,将崖山之功落于璐王名下,以振三军士气。” “什么!?” 赵与珞眉眼骤然一缩,“璐王!?这...这是为何?” “唉!”张世杰长叹,“想必成王已经听到一些风声,虽有军民看到是宁王率众突围出去,可宁王......” “宁王多行不义,风评甚恶,多数军民皆不信是宁王救国危难,以致三军动摇,民声甚沸。” “这样的情行,就算官家诏御发出去,也很难平息民议,甚至对三军士气大为不利。所以......” 话说到这个份上,张世杰也不用再把话挑明了。 说白了,就是赵维名声太坏,说是他救了崖山大伙都不信。不如找他人替代,来稳定时局。 而且,大宋已入绝境,军民意志也到了极限,太需要一位可以带来希望的英雄了。 可赵维这个混蛋显然不能成为榜样。相反,与赵维同龄的璐王却是再合适不过。 璐王赵晔,原名赵孟启,是秀王赵与梓之子。和赵维一起陪伴驾前,也和赵维一起封的一字王,改的单字名。 其实,这两兄弟就是备胎。有了端宗那档子事儿,朝臣都怕赵昺万一不测,到时无人接任新皇。 于是,由杨太后下懿旨,陆相亲为,从仅存的赵氏皇族之中挑了两个备胎。 说是两个,实际上是一个。 赵维这种臭名昭著的,要是当了皇帝,大宋才真没救了呢!之所以把他选上来,完全是看赵与珞忠孝无二的面子。 要知道,琼州既是抗元重地,又是崖山支点,还起到补给的作用,必须万无一失。 至于赵晔,那才是正经的“名牌备胎”。早在临安时就名声在外,甚得百官和皇族喜爱。 怎么说呢? “年方”十八,貌美如花,文采卓绝,兵事甚懂,反正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赵维和人家一比,那就是茅坑里的烂木疙瘩。 实话实说,要是把崖山突围的功劳放在赵晔头上,还真能立起一个如文天祥、江万载这样的英雄形像。 好吧,其实不用崖山之功,人家已经名冠三军了。 册封璐王、宁王的时候,大宋军民也是士气低落,可是一听璐王成了备胎,着实提振了不少军心。 甚至军中有传言,若璐王为君,大宋复国可期。 但是,理是这么个理,赵与珞心里可不这么想。那可是混蛋儿拿命拼出来的崖山,凭什么拱手让给璐王? 渐渐的,赵与珞把目光从张世杰身上移开,落在陆秀夫身上,眼神之中满是煞气。 心说,好你个陆君实,难怪不发声,原来是在这等着本王呢! 冷声道:“君实,这是何意?” ......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宋胆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宋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宋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宋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