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川人的骨头有多硬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宋胆第127章 川人的骨头有多硬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蜀地峻险,地富民骄。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巴蜀自成一方天地,有如方外之世,其乐悠悠。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至理名言,便由此而来。亦得“天府之国”,享誉古今。 然而,知足安逸的的巴蜀儿女却从未缺席过任何一场民族大义,且每每倾其所有,血染山河。 川人,从不负国! ...... 抗日战争,三百万川军出蜀,一往无前。 满清入侵,巴蜀儿郎奋起百年,至乾隆年间,清朝才彻底平定四川。 而宋元之战,川人更是对得起“川不负国”的骄傲灵魂。 张珏说赵维小看了川人,不知道川人为这个国家付出了多少,更不知道川人的骨头到底有多硬。 这些骄傲到顶破天的话,赵维直到三个月后,抵达剑门关,方知张珏的底气何在。 赵维等人逃亡的路线是这样的: 自保定劫匠城之后,便钻进了保定以西的太行山脉。一路沿着太行主脉,专挑人烟稀少之处行进。 到达后世的山西晋城,再转入中条山进入秦岭,翻越秦岭大山,便是汉中平原。 再往南走,便是蜀道,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剑门关。 这是巴蜀门户,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赵维此行最为危险的一段路。 因为入蜀必需要过剑门,关中有元军把守,检查过往之民。 赵维甚至做好了再战一场的准备。 可是,入关之后才知道,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巴蜀门户之中,只有一伍十人把守,关城空空如野。 问过之后才知道,现在几乎没人从蜀道出入了。 不是因为还有别的道路出入四川,而是真正的没人。 守关的元卒一见好几个商队扎堆入关,赶上一个月的人流量,连怀疑都不怀疑,眼冒绿光的直接上来要钱。 一个人头一贯中统钞,可是不小的一笔横财呢! 更过分的是,关卒直接问赵维要不要兵器。只要给钱,什么都卖。 军弩军刀、盾牌长枪,甚至还有棉甲出售。 赵维都懵了。 要知道,元朝对汉人的管制极严。被汉人造反弄怕了,汉户家中不得藏寸铁,连菜刀都不允许私有。 这倒好,刀枪随你挑,跟菜市场一样。 赵维有点虚,不确定是不是圈套。倒是张珏很是坦然,反正赵维有钱,把商队里无论男女老幼都武装到了牙齿。 凑上去问,“这...这是几个意思啊?” 结果张珏告诉他,“防虎狼。” 赵维:“......” 众人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进了四川。 赵维本想继续谨慎行事,分开走,别太显眼。可是张珏却说没那个必要了。 直接在剑门关南,等千多人悉数聚拢之后,一并上路。 而进了四川,赵维才知,为什么元卒见了他们就跟见了财神爷一样,为什么卖给他们刀枪,为什么张珏说防虎狼,还要所有人一起走。 因为,真的没人! 从剑门到利州(广元),再从利州转道向东到巴州(巴中)。 一路之上,除了府城周围,远远看去孤零零的几缕炊烟,其它地方百里无人。 官道上半个人影儿都见不着,倒是狼群虎豹随处可见,有的甚至就出入于荒村废城之中。 十室九空已经无法形容这种萧条,赵维心都是凉的。 要知道,巴蜀在蒙元入侵之前,乃是南宋最富庶的一片土地。物产冠绝当世,占了宋廷年收的三分之一。 有民1500多万户,真正的天府盛景,西南宝地。 那个时候,除了临安,最熙攘的城池不是江南,而是成都。 那时最繁忙的水道,不是江淮,而是岷江、嘉陵江,这些长江上游支流。 而现在的巴蜀,在籍之民...80万户。 这意味着,四十多年前的二十个人,到现在只活下来一个。 曾经鼎盛无二的四川,现在已经是明存实亡,行政职权不得不并入陕西行省。 像利州、巴州这种边远州府,元人别说派兵,甚至连官员都没派。 没有必要,人太少。且民风彪悍,女人都要跟你干,元人也就不来触这个霉头了。 之前,文天祥、王应麟只在奏疏上看过四川的情况,但那只是冰冷的文字。 直到站在此地,这老臣才明白,四川在这几十年间到底经历了什么。 叠山先生面有哀戚,“四川百姓...甚苦啊!” 张珏的部将们却是一笑,“苦?我川人从不觉苦!” 正说着,众人已经来到巴州治下的一个水镇,名为恩阳,正是赵孟禧那个恩阳侯的恩阳。 镇边有一条河,名清化水,乃是嘉陵江的一条三级支流。 由此乘船可入巴河,再入渠江。而渠江汇入嘉陵江处,便是合川钓鱼城。 也就是说,赵维等人由此乘船,可以一直坐到钓鱼城登岸。 只是,恩阳岸边,老旧的船只不少,但却大多荒废,无人看管。 恩阳镇,也没有人了。 张珏看着废弃的水运码头,处景生情道:“这是川北最大的一处水码头,川北物产由此登船,可以一路远到重庆,再出三峡。这清化河面上,能被槽船堵满。” 赵维来到他身边,“将军来过这里?” 张珏一苦,“当年元军围城,城中粮绝,是川北的百姓把口粮一包一包的扔进河里,顺着水道一路飘到城下,救了命的啊!” 张珏眼圈泛红,不想再忆往事。 回身对王立道:“你去吧,在镇中找找,看有没有愿意操船的。” “好!”王立返身而走。 张珏主战重庆之后,钓鱼城就在王立手中,一直受川北父老恩惠,所以恩阳这边,王立最熟。 王立回到镇里,足足一个多时辰,才见有三三两两的百姓从废屋断壁中走出来。 这其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 有老人来到近前,在人群之中扫看半晌,最后定格在张珏身上,似是认得他是谁。 老目闪了闪,却是没靠前多言。 回到人群中低语几句,那些老少乡亲便开始默默地到码头上准备船支。 赵维却注意到,这些人不但拖家带口,而且每个人都拿着细软行李。 ...... 赵维坐的船,是一艘客船,有舱室可供休息。 操船的,是一位五十来岁的老妇人,缠着头巾,一身客家人打扮。 淳朴到赵维等人一上船,就从包袱里捧出一大把炒豆子,让赵维他们享用,却是一句话也没说过。 赵维也不进舱,开船之后,站在船尾一边观瞧两岸风光,一边试图和老妇人聊上几句。 几经试探,老人才开了口。 赵维问恩阳还剩下多少人,老妇操着川音,“就这个多喽...没喽...杀光喽。” 在岸上时,赵维算过,连老人和小孩在内,也不到百人。 “老阿娘,你家人呢?可有儿女?” 老人,“战死喽,当兵嘞......”咧嘴一笑,骄傲地伸出一个巴掌,“我有五个男娃嘞,没嘚一个瓜怂哦!” 赵维眼圈泛红,却是聊不下去了,只得咬牙竖起一个大拇指。 “好样的....老阿娘的儿子是好样的!老阿娘也是好样的,一门五忠烈啊!” 却不想,老妇人眼神更亮,“是六个...还有我屋头嘞。” 怕赵维听不懂,“我男嘞....我男人!” ...... 自恩阳顺江而下,船行一天两夜,终在一处河湾停了下来。 赵维以为到钓鱼城了,可是张珏却说,他们还在渠江岸边,距离钓鱼城不足百里。这里是叫鹫峰岭的一处平顶山,山巅有一个小镇叫涞滩。 众人要暂停涞滩,派人探明钓鱼城虚实之后,再行决断。 毕竟,现在钓鱼城还在元人手中。 而且,因为王立的缘故,钓鱼城数万百姓幸免于难。无疑是嘉陵江边人口最密集之处,元军不可能不留守兵马。 下船时,赵维以为恩阳的百姓会驾船回返。却见那老妇正从船上往下搬东西,有锅碗,还有行李。 似是混熟了,老妇人也变得开朗健谈,“张帅回来喽,自是跟着张帅杀鞑子喽!怕啥子嘛?打他撒!给我男嘞和娃儿报仇!” 赵维这才知道,这些百姓就没打算回去。 此时,张珏就站在赵维身后,依旧是一脸傲然。 “殿下还怀疑川人的骨头...不够硬吗?” 赵维无言已对,向老妇,还有那些操船百姓,深深地上了一个大礼,说出那句还不曾出现在这个时代的川人呐喊: “川人...从不负国!” 而文天祥,谢叠山,还有赵与芮、王应麟等人也走了过来。 见此情形,亦是躬身而拜,“国人...定不负川!” ...... , ———————————— 涞滩、钓鱼城,包括将来要写的一些主要位置,作者是亲自去过的,也拍了很多资料。 原本打算是随着剧情的需要用彩蛋图片的形势,在章尾与大伙分享。 可是....1级作者发不了彩蛋....我哭。 最后只能是在章节说里,用图片回复的方式发出来,大伙可以在章节留言。 抢楼的那些个狠人,我没你们快,第一遍肯定是看不到的,要过一会再翻翻。 作者尽量早发。 ...... 另外想说的是,其实故事到这里,才算是正式开始,之前都是铺垫。 赵混蛋要起飞了,大宋正式开始复兴大业,与你们想的不同,不是美洲发展,也不是内陆对扛,而是双管齐下,两边穿插进行。 你们也可以提提意见,是喜欢看本土,还是美洲,作者酌情增减两边的比重。 还有....看在上架之后这么勤奋的份上,求个票,求个打赏,能不能行? 嗯,肯定行的吧!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宋胆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宋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宋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宋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