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打道回府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正邪两赋第四章 打道回府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王婆子饭量极大,刚吃过一块糕饼,又喝了一碗汤饮,却只吃了一个半饱。 孟康一路搀扶着王婆子,未过多时走到孟府门前,老婆子抬头一瞧,那门匾上的孟府二字,非是雕刻,笔写,而是用紫金打了层底子,再用木漆做面儿,这字儿似金非金,似木非木,极尽奢华,却又无比低调。 王婆婆驻足原地,又往两边看去,门前放了一对石雕的貔貅,嘴上叼着一颗金珠,身上披着錦袍,威风凛凛,好不霸道。 孟康见她停步,心生疑惑,心道:”难不成是知道了,自己儿子身死之事了?不可能,不可能……” 孟康故作镇定,扶着王婆婆,轻声问道:”婆婆?可是在下服侍不周,这才不愿进门?” 王婆婆摆手摇头,直言道:”非也,非也,乃是你这高门大户,让老朽看花了眼,想在此多看几眼罢了”言语之中,无不是羡慕感慨之情。 孟康听后,高声朗声笑道:”婆婆,你有所不知,我这宅子买时破旧不堪,像个荒村古庙,我买时只花了四百两,地契七百两,我修整这套宅子却花了足足三千两。” 这几千两银子在王婆婆眼中,已是毕生所求而不得的大财,适方才一听,这几千两白银在人家哪儿,还算便宜的哩! 王婆道:”我进门时,劳烦小官人多多搀扶,我怕一个眼花摔倒在地,脏了贵宝地……” 孟康笑道:”千个万个宅子都比不上一个王婆婆,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请进!请进!”说着单手搀扶王婆婆,右手往里作请。 王婆婆进了门去,又忍不住左右观望,一会儿摸摸墙画,一会儿又看着小门的木料贵,打趣着要搬几扇门回家。 孟康只一个劲儿的陪笑,扶着王婆婆进了正厅,安排在首席之上,家中明月莺儿二女,正忙着让大夫给曹萼华瞧病。 这做饭的事情,自然是要找外人来了,他与王婆婆闲谈两句,口称有事,起身往门外走去,这门口偶有酒店的伙计送菜送酒。 孟康刚一出门就恰巧碰上一个,见他拎着食盒,立时将他拦住,那伙计认得孟康,赶忙口称:”大人”问其有何事吩咐。 孟康见他长相丑陋,说话却分外好听,又卑躬屈膝于面前,孟康对着伙计略有欣赏之色,拍打他的肩膀,道:”你且给我买来一桌上等的酒席,办的漂亮自有恩赏。” 伙计听了连连道谢,又问了忌口之类,便马不停蹄往酒楼奔走,孟康转身进了府门,见老太太正一个人倒茶解渴呢。 孟康走到近处,向王婆婆一指门外,道:”小子已经安排了酒席,过会儿便能送来,还请婆婆稍等片刻。” 王婆婆有些诧异的问道:”家财万贯,却雇不起厨子?” 孟康闻言轻声浅笑,不知如何应答。正在此时,身后传来清脆悦耳,如黄莺鸣啼之音。 二人向后看去,只见莺儿端着托盘,轻声笑道:”婆婆,你这便是有所不知了,君子好藏玉,恐贼人窃之,故此不易示人。” 王婆婆这才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 孟康脸颊羞红,支支吾吾岔开话茬,道:”你且伺候老太太,我去瞧瞧那小……小娘子。”一着不慎,差点当着人家婆婆的面上,把人家喊成了小寡妇。 莺儿答应一声,转身站到王婆婆身旁,见有莺儿服侍,孟康便也放下心来,转身往内院走去。 王婆婆见莺儿站在身旁,俩眼一眯,略微能瞧见些,不知是恭维还是真心实意,只听她夸赞道:”小妮子真俊,不比我那儿媳差!快坐到婆婆身边儿来。” 莺儿见老太太虽是个乡下人家,穿着破旧但却十分整洁,心道:”儿子是个老粗,为娘的却是个爱干净的。”便应了嘴,端坐在王婆婆身边。 老太太摸着丫头的脑袋,笑的合不拢嘴,不知是何用意,莺儿也心中疑惑,但碍于她是外人,自然不便直言相问。 过了缓时,那老太太便觉得有些无聊,身边儿正好有人,便与之聊上几句。 老太太笑问:”你这丫头多大了?” 莺儿回道:”正值二八。” 老太太呵呵一笑,为她到了一杯茶,莺儿连忙接过,再三道谢。 老太太又问:”卖到这儿有多少年啊?” 莺儿饮了小口茶水,清了清嗓子,说道:”不记事起便在府上了,自十岁时伺候大爷,今是第六个年头了。” 老太太长叹一声,道:”你这还算福气大,不知多少人连一口饱饭还吃不上呢。” 莺儿从小儿学习如何服侍,取悦主人开心,也随老爷子走过南北,去过些富饶之地,也去过贫瘠遍地难民的灾地。 她对着人间疾苦自然知道,更何况老爷临死前败光祖业,她也是任劳任怨,见识过大起大落之人,哪里会不知王婆婆话中含义。 莺儿眉眼低垂,似有些伤感,道:”参禅不为悟道,悟道不为成仙,世人太过执着衣食住行,反而落得个空空。” 王婆婆听她所言,心中窃喜,忙不迭的问道:”你这丫头也是学佛的?” 莺儿摇了摇头,道:”俗世一闲人也,哪里是学佛之人。我自是最厌弃佛陀,经文上书女子至贱,可那个不是从为娘的肚子里出来的,不是什么好东西,不学也罢。” 王婆婆怕极了,赶忙捂住她的小嘴,念叨着:”不可胡说,举头三尺有神明!” 莺儿不信这些,却也不愿与她结怨,毕竟还要留她些日子,便也就顺着她说下去了。 “笃笃。”敲门声响起,二人扭头望去,只见门口有三五小厮,俩手各拎着食盒,莺儿不知这几人为何前来,起身与老太太说了一声,便往门口走去。 莺儿问道:“何事前来,怎么拿着酒菜来这儿了?” 那小厮傻笑一声,道:“姑奶奶,这是提刑大人让我送来的酒菜,说是按照最好的给做,小的不敢慢待,做好了便打包食盒,赶忙给送了过来。” 莺儿伸手接过,又往里面儿迎,一边儿迎一遍说道:“往里面儿送,都给我摆在桌面儿上,好吃的都尽摆在老太太面前,若是那道菜做的可口,姑奶奶这儿有赏!” 小厮们听了一个个精神十足,迈着大步往里面走,将一道道珍馐美味摆在王婆婆面前。桌儿上摆了二十多道菜,小厮们将食盒收好,排列整齐,便站在边儿上等赏。 莺儿见他们这般财迷,不禁掩嘴一笑,从怀里拿了银子付了饭钱,又每人分了二贯钱的赏银。众人拿了打赏,自是千恩万谢,拜别了孟府。 王婆婆见了桌儿上的美味,忍不住问道:“都是给老婆子吃的?” 莺儿将菜肴往她的身边儿推近了些,为她一一介绍菜肴,她白皙的手指一指头菜,道:“五味杏酪鹅,还请婆婆打头筷。” 她拿起筷子为老太太夹了一块肉,王婆婆只张开嘴巴,莺儿便将肉送入口中。王婆婆嚼了几口,越吃越能吃出香味来,只砸吧嘴夸赞道:“这大鹅烧的真好,有那么点杏仁味,还有点奶香气,甜滋滋的在嘴里,像块糯米糕,不像平时吃的大鹅。” 莺儿笑道:“这菜我倒是知道做法,先是起锅烧油,将香叶,桂皮,茴香,葱段,精盐合做五味,再捶杏仁作浆,挍去渣,拌米粉,加糖熬之,得杏酪一碗,二者搅拌而成后,将鸭子下水煮一个时辰,再将这鸭子去头去尾,将酱汁淋上再放上糯米上火去蒸煮,两个时辰后便可出锅了,在仁和楼点这道菜,通常都是先将前头的工序做好,只需蒸煮个一时半刻,便可出锅食用了。” 王婆婆听的合不拢嘴,直言道:“这般麻烦,怪不得这般好吃。” 莺儿又为她夹了第二筷子,瞧着晶莹剔透,不知是肉还是生鱼做片,莺儿拿着筷子在小碗里涮了一圈儿,随后放到王婆婆嘴边,她哪里受过这个?支支吾吾之间张开嘴巴,一口咬了下去。 此物入口即化,肥美无比,有一股淡淡的膻味,王婆婆立时知道是何物,惊道:“羊肉!”她看向莺儿,莺儿只点点头掩嘴轻笑。 王婆婆吃了一口觉得还不过瘾,索性自己拿着筷子又吃了几口,这才放下筷子,问道:“我知是羊肉,却不知为何如此肥美。” 莺儿道:“这是羊尾油,将这羊尾油放在白糖与芝麻中涮上一圈儿。” 接连又吃了几道菜,直至尝完了这二十几道菜,莺儿每道菜都一一介绍,王婆婆心道:“毕竟是大户人家,连这身边侍女都如此博学,这菜肴典故一个不少……” 王婆婆吃得饱了,毫不遮掩打了个饱嗝,气味熏人,莺儿也不介意,心道:“谅你是个乡野村妇,不懂礼数在所难免,罢了罢了……”。 这菜肴虽是人间美味,但难免有些油腻,她便问道:“丫头,给婆婆倒杯茶来。” 莺儿虽是个心高气傲之人,除了服侍自家主人之外,旁人再没伺候过,但这老太太先是丧子,又是个睁眼瞎,心下顿生悲悯之感,便从桌儿上为其斟了一杯凉茶。 王婆婆喝了一口,一七十多岁的老人家,竟大呼:“过瘾!”将杯子往桌儿上一搁,又觉得哪里不对,便道:“丫头,你且坐下吃些,光是老婆子一个人吃算怎么回事?对了,提刑大人呢?” 莺儿坐在她的身旁,拿起筷子也不理她,只敷衍一句:“无碍,大爷平日里吃的晚些,过会儿饿了便出来了。” 王婆婆也不了解这孟府是何规矩,只自己吃饱便也懒得多问,恨不得天天都吃这些哩!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正邪两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正邪两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正邪两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正邪两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