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使劲拖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三国之董卓之子第九十章 使劲拖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韩遂当着众人的面儿又骂了董守业几句,心中的怒火得到些许缓解,便对阎行说道:“彦明,你征战一夜,疲惫不堪,暂且下去安排安排将士们歇息吧!” 阎行见状,便依言而行。 韩遂在看到阎行离开之后,便朝着手下吩咐道:“立刻有请马腾将军,就说韩某有要事相商!” 马腾来到之后,韩遂便将当夜偷袭的结果告知。马腾听完之后,也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不知如何是好。 韩遂见状便说道:“寿成兄,眼下我军刚刚偷袭董守业的坞堡,按照董守业的性格兴兵报复也是极有可能,毕竟是年轻气盛,岂能咽得下这口气。我等还需做好准备,等待董守业的兴兵攻打。倘若是董守业,没有兴兵来攻,则说明对方还有继续和谈的意愿,我等不如暂且等待几日,看看董守业的反应之后再作打算。” 马腾这边儿也没有什么好主意,只能是按照韩遂说的办,做好打仗的准备。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韩遂与马腾见到董守业这面没什么动静,便觉得董守业这面还是想要继续和谈的。 现在的韩遂与马腾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和谈,要么继续打下去。要是韩遂与马腾选择强行攻打董守业,也没有什么把握。若是和谈,则条件方面肯定得有所折扣。 思虑良久之后,韩遂与马腾还是决定继续和谈。 现在的情况变成董守业能等得起,韩与马腾却是等不起了。 这二人见到董守业一直没有反应,便有点着急了,便派人腆着脸道董守业的军中继续要求和谈。 董守业回复此事事关重大,需要禀明长安城内的父亲,待其决断之后,再做回复。 将日子继续往后拖。 时间越久,马腾与韩遂消耗的粮草就越多,他们也越来越会支撑不住。 又过了几日,马腾与韩遂实在等不了了,便再一次派出信使来到董守业的军中,降低了条件,将军官职可以降低一阶,粮草也不要了,自己会想办法。 董守业见状,与麾下文武商议之后,觉得也拖得差不多了,到了了解此事的时候了。便再一次派出张既出使,到韩遂与马腾的军中洽谈具体事宜。 张既这一次出使可比上一次的待遇好多了。 韩遂与马腾亲自到营门外迎接,再也没有玩什么刀剑如林的把戏了。 张既跟随马腾与韩遂进入中军大帐落座之后,也不着急,慢悠悠地品着案几上的美酒,仿佛一切都与自己毫不相干一样。 马腾是个暴脾气,首先沉不住气,开说问道:“敢问德容先生,我等委托征西将军办理的事情,征西将军怎么说?” 张既闻言,便道:“我家公子对于此事非常上心,亲自写信与太师商谈,在与太师请示之后,我家公子愿意表奏韩遂将军为平西将军、金城太守,马腾将军为安西将军、陇西太守,不知二位将军意下如何?” 马腾与韩遂闻言大喜,对视一眼,显然是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 平西将军、安西将军与征西将军、镇西将军相比虽然是低上一阶,可也是名符其实的重号将军了。 马腾与韩遂便一起说道:“如此甚好,劳烦德容先生替我等谢过征西将军。” 张既点点头,示意自己一定会将原话带到,又说道:“二位将军,官印绶带不日便会送到二位的手中,希望二位将军收到官印绶带之后,不要耽搁,立刻提领兵马,返回各自的治地。” 马腾与韩遂当即表示一定会严格按照董守业说的办。 张既见到谈判之事基本上已经完成,便主动提出告辞,马腾与韩遂想要挽留一下,略尽地主之谊,却被张既婉言拒绝,推脱仍需尽早回转军中向董守业复命。 韩遂与马腾这段时间可没少在董守业的手底下吃亏,对其也有点发憷,不愿过多地招惹此人,便放任张既离开。 又过了几天,董守业果然派出使者将马腾与韩遂的官职任命文书以及官印绶带都送到马腾与韩遂的军中。 马腾与韩遂都各自得到其想要的结果,心中满意之极,也不愿意继续在此地停留。 要知道这二人目前军中所剩的粮草并不多了,如果选择继续停留在此地,万一招惹到董守业,与董守业再次开展大战,那在粮草方面马上就要吃紧,全军都有断粮之忧。 军中没有粮草还怎么打仗,若是一不小心,恐怕多年以来在西凉摸爬滚打所积攒下来的一些家底都要在这汉阳郡丢个一干二净。 这二人说干就干,没有丝毫的耽搁,便提领这麾下的兵马开拔,返回各自的驻地。 他们也是混迹多年的老油条,对谁都会留一手。所以,在其二人撤兵之时,便安排重兵断后,防止董守业做出小人行径,偷袭他们。再者来说也可以彼此之间的相互龌龊。 还好,董守业还算是个不错的人,比较信守承诺,并没有率领兵马衔尾追杀,抄略其军。反而派出一队使者给他们送行。 韩遂与马腾都是精打细算的主儿,董守业安排送行的人有三十多人,身下的坐骑都是清一色的上等战马,让这二人看了也有些眼馋,麾下有不少的将士都想在临走之前捞上一把,发点小财。 可是却被韩遂与马腾严令禁止,在他们看来,这些个送行的使者多半是董守业派出来诱惑自己的,只要己方一攻击,立马就给董守业落下了口实,按照其性格必定会出兵报复,如此一来反而是给了董守业派兵追击的理由。 现在正是领兵撤退的关键时刻,将士们久战思归,战力不强,正是董守业捞一把的好机会。要是董守业真的存了这方面的心思,肯定会找一些理由,这些信使便是其布下的理由。 要知道,大军在撤退之时,就怕遇到被人衔尾追杀的情况,向一般的名将在撤退之时,都是安排周密,以防敌军的追击,在这方面诸葛大大尤其典型。而且也有很多将领在撤军之时安排的不够周密,结果被敌人趁机大败的情况也是比比皆是! !!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三国之董卓之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之董卓之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之董卓之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之董卓之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