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最大的快乐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你好,1983第一百二十八章 最大的快乐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刘青山在供销社买了二斤糖块,又被小老四扯到卖鞭炮的地方: “哥,我要买呲花。” 小老四指着一捆捆花花绿绿的手摇花,这东西燃放安全,最适合小丫头,刘青山就直接买了一捆子,一共一百根。 反正一分钱两根,总共也没花多少钱。 还有小洋鞭和中鞭,也买了几挂,小洋鞭是八分钱一挂,一百响的;还有二踢脚和麻雷子,也一样来一盘。 二踢脚就算贵的了,八分钱一个,麻雷子则是五分钱,当时的人们,顶多买上十个八个的,像刘青山这样,一买一盘的,还真不多见。 不放鞭炮,那还算是过年嘛? 本来还想买点烟花,结果还真没有,只有那种细长的纸筒,点燃之后,往天上蹿各色彩球,当时的名称叫彩珠筒,老百姓叫魔术弹,这个就算高级的了。 一捆正好十个,刘青山直接就来了两捆,卖货的售货员瞧他的眼神,都像看败家子似的。 一般人,买一根或者两根,也就顶天了。 看看实在没别的玩意了,刘青山就又买了两匝钻天猴。 把老四老五都乐坏了,她们可没这么大的奢望,本来想着能有两挂小鞭儿,拆着放就不错了。 等刘青山领着俩小的采购完一瞧,爷爷和母亲他们也不知道转悠到哪了,索性出了供销社,直接去旁边的集市溜达。 他们这边的集市,最近一年多才开,还没有形成专业的赶集大军,算是比较原始吧。 出售的东西,也都是自家用不了或者舍不得吃的东西,拿到集市上,换点零花钱。 也正因为如此,甚至还有不少以物易物的,各取所需。 集市上同样是人潮汹涌,刘青山一手领着一个,生怕挤丢喽。 “哥,你看那边卖发卡的,真好看!” 小老四嘴里嚷嚷着,小家伙知道,刚才在供销社花了不少钱,所以也不好意思再张罗买这买那的。 刘青山就领着她们走到那个摊位前,这个摊主应该算是比较专业的赶集人了。 在摊子后边还支着一辆二八大杠,地上铺着帆布,上面杂七杂八的,摆着不少小零碎。 有机玻璃的发卡;扎头发的胶皮套,一匝一匝的;老太太包疙瘩揪用的那种黑色网眼包头;还有各种钥匙链之类。 “五凤儿,你闻闻,还有香味呢。” 小老四拿起一个宽宽的发卡,用手蹭了两下,凑到山杏鼻子底下。 “那就一人来一个发卡,自己挑颜色。” 刘青山看到她们喜欢,立刻就掏钱,顺便还给奶奶买了一个包头发的。 发卡直接就被两个喜欢臭美的小家伙戴上,挺土气的发卡,戴在她们头上,竟然显得很可爱。 然后他们就顺着人流,一路逛下去。 “哥,那边有卖大块糖的!” 小老四又是伸手一指,刘青山也不由得眼前一亮:这个好哇! 大块糖就是关东糖,在关内多抟成圆形,所以叫糖瓜,他们这边则搓成长条,所以叫大块糖。 腊月二十三,这边过小年的时候,都要给灶王爷上供,最主要的就是关东糖。 说是灶王爷吃了关东糖,就能上天言好事。 上供人吃,最后还是被大伙给分了。 关东糖是用糜子和麦芽这些纯天然的食物发酵加工而成,所以算是纯天然的食品,比那些高级的奶糖都健康。 咬起来又酥又脆直掉渣,是刘青山小时候最喜欢的零食。 只是到了后来,这种糖就越来越少了。 那还客气啥,直接买二斤。 乐得小老四嘴巴都合不拢:“哥,咱家灶王爷能吃了这么多吗?” “那不是还有你们这些小仙女嘛。” 刘青山拍拍两个小家伙的帽子,逗得她们都美滋滋的:嘻嘻,小仙女呀。 一路采购下去,最后刘青山都拿不动了,主要是又买了冻梨冻柿子山里红这些,都冻得叮叮当当的,死沉死沉的。 还好,迎面看到母亲和二姐他们,这才帮着分担一些。 双手获得解放的刘青山,又盯上了那边几个卖山货的,半面袋子松籽,一麻袋大榛子。 尤其是地上摆着的几只直挺挺的野兔,叫他很是眼馋。 反正野兔也不贵,全都包圆啦,回去好好加工一下,吃着比猪肉还有营养。 在这个人们普遍还在追求吃饱和吃好的年代,刘青山就逐渐开始注重营养了。 他希望,家人都能健健康康的,多享受美好的生活。 还有那半面袋子松籽,刘青山也买了,这玩意老少皆宜。 那几个卖山货的农民,一瞧刘青山出手大方,也就跟他搭讪几句。 其中一个戴着一顶狍皮帽子的中年人,还拽出来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里面直动弹,好像装的活物。 他对刘青山说:“小兄弟,俺掏雪窝子掏出来的沙半斤,你要不?” 沙半斤! 刘青山眼睛一亮:这可是好东西啊,味道也就仅次于飞龙。 不过他买来,可不是吃的,而是准备搞特种养殖的。 像养鸡这种门槛比较低的,等大批上马之后,利润就低了。 刘青山知道,再过两年,野生动物保护法一颁布,想吃野味就难喽,所以还是未雨绸缪的好。 沙半斤也是一种飞禽,学名叫沙斑鸡,也叫沙半鸡,毛腿沙鸡之类。 因为它们的重量基本上是半斤左右,所以老百姓更习惯叫它沙半斤。 老话说:宁吃飞禽二两,不吃走兽半斤,沙半鸡的肉能温补脾胃,可以入药,是上等的食疗佳品。 只可惜再过几十年,数量变得十分稀少,很难再吃到了。 “都是活的吗?” 刘青山小心地把麻袋打开一个小口儿,向里面瞄了眼,里面都是浑身长着半点羽毛的禽类,比鸽子稍稍大一点。 尾巴和翅膀有点像野鸡,长着长长的翎毛,显得还挺大似的,其实这玩意真没多少肉。 “都是活的,一共十二只,一块钱一只咋样?” 那个戴狍子帽子的,也并没有狮子大开口,但是价钱也绝对不便宜。 这时候的人对野味儿之类,可没那么大的兴趣。 白条鸡才一块多钱一斤,你这半斤就一块钱? “大叔,十二只,给你十块钱咋样?” 刘青山还了个价儿,那个中年人也挺干脆,直接连麻袋都送他了。 这回东西太多,是实在拿不过来了,正好刘士奎他们几位老年人,也溜达累了,就直接把采购的东西都先送到马车那边。 留下几位老人在兽医院屋子里暖和着,顺带着看车看东西,刘青山和刘银凤,领着两个小的,继续逛。 看着二姐因为兴奋而变得红彤彤的脸蛋儿,刘青山忽然发现:二姐原来也是个逛街狂。 还有两个小的也是一样,刚才抱着那么多东西,一点都不喊累。 你们高兴就好,俺就陪着。 刘青山的心态可不像那些半大小子,毛毛躁躁的,一点没耐性。 能和家人一起分享快乐,就是他现在最大的快乐。 溜达来溜达去,前面看到围着一大圈人,十分热闹的样子,两个小的,自然就开始往里挤。 挤到前面一瞧,卖货的都是熟人,老板叔,张罗叔他们,都在这儿呢。 原来是夹皮沟职业赶集队。 一共有二十多名村民,在这忙活呢,沥沥拉拉的,摊位就有二三十米。 最惹眼的,就是停在后边的大解放,不管买不买东西的,都忍不住瞧两眼,眼里还满满都是羡慕。 在这个开拖拉机赶集都非常稀少的年代,人们普遍是乘坐马车和爬犁而来,有这样一辆大解放,那真叫鹤立鸡群。 “瞧一瞧,看一看,都是从春城运回来的上好年货啊!” 大张罗就站在解放车前面,扯开大嗓门,还真挺有说服力的,老百姓真就认这个。 他们赶集队,这些日子疯狂卖货,最大的功臣,就是这辆大解放,有点狐假虎威的架势。 刘青山扫了一眼,大致就看明白了,赶集队分成好几伙:有专门卖布匹的,这个人数最多。 其次就是卖年画和对联福字彩纸的,基本上,年画都比定价便宜一两分钱,比在供销社购买还合适呢。 小老四看着一张三头六臂的小哪吒的年画,眼睛都直了:“哥,咱们也赶紧买吧,一会都被抢没啦!” “买这张是吧,俺给你挑……小彩凤,哈哈,银凤,青山,是你们啊!” 卖货的是老板婶子,发现刘青山他们,不由大笑:“你们就别跟着凑热闹,要买回家再买,没看俺们都忙不过来吗。” 确实挺忙,还是别跟着添乱了,刘青山瞧瞧这边生意火爆,也就放心了,拉着小老四他们,去别处逛。 老四对哪吒还念念不忘,刘青山就安慰她: “没事,等过年的时候,哥把你打扮成哪吒,脖子上套个滚铁环的铁圈儿,就当是乾坤圈。” “手上拿个抽尜的鞭子,就当混天绫了。” “脚底下再绑一副滑冰的脚滑子,就当风火轮,手里再拿个烧火棍,我看谁还敢惹咱们家彩凤?” 这番话把小老四说得都要哭了,刘青山只能买了几串糖葫芦,一人发一串,这才算是把小丫头哄好。 一直溜达到过了十二点,赶集的人渐渐散了,刘青山他们,才恋恋不舍地踏上归程。 坐在马车上,老四的小嘴还念叨呢:“哥,咱们明天还去哪赶集?” 林芝笑着伸出手,戳了一下她的脑门:“还上瘾了是吧,下次赶集,就把你先卖喽。” 哈哈! 归途上,洒下一路笑声。 不过刚望见夹皮沟,远远就听到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叫声,这声音再熟悉不过,是杀猪前,大肥猪向这个世界发出最后的控诉声。 “开始杀猪啦。” 刘青山嘴里叨咕了一声,然后又喜滋滋地跟王教授说:“正好接点猪血,给王爷爷灌几根血肠尝尝。”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你好,1983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你好,1983》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你好,1983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你好,1983》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