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飞得再高再远也会回来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你好,1983第三百七十二章 飞得再高再远也会回来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新年终于到了,整个首都,都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张灯结彩,鞭炮声声。 这时候还远远没有在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孩子们还可以装着一挎兜的鞭炮,一边跑一边放。 没有鞭炮声的春节,绝对是不完整的。 一大早,刘青山家里就忙活开了,二姐领着老四老五,张贴对联福字,还有彩纸剪成的挂钱。 可惜的是,这边不流行竖灯笼杆,没法子,只能挂上红色的纱灯。 而奶奶和林芝她们,则张罗着饭菜。 年夜饭也足够丰盛,不过刘青山还是发现,这年过得并不怎么热闹。似乎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还是在咱们老家过年好。” 小老四的话,道出了真相。 没有乡亲们,没有小伙伴,也就少了许多过年的味道。 等到晚上看晚会的时候,也没有去年那么精彩。 这届春晚,挪到了室外体育场,规模确实够大,但是受限于当时的条件,演员都被冻得够呛,直播效果也很差。 最大事故,还不是这个,而是那位陈姓的影后,在拜年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按照你们中国人的习惯…… 注意,是你们。 看到这里的时候,刘青山都有一种想要关掉电视的冲动。 他直接向身旁的刘银凤问道:“二姐,你出国留学之后,会不会也不回来了?” 刘银凤瞪起丹凤眼:“三凤,你说什么呢,我不回家还能去哪?” 刘青山这才想起,自己刚才一直还板着脸呢,连忙呵呵两声:“我这不是怕我二姐飞了吗。” “我飞得再高再远,有家人这条线牵着,我就都会回来!” 刘银凤说罢,把咯咯笑着的两个小丫头搂在怀里,搂得很紧。 等吃完半夜的饺子,全家人一致决定:以后再过年,说什么也要在老家过。 而在遥远的夹皮沟,同样也沉浸春节的喜庆之中。 更因为去年成了万元村,家家户户手里有了闲钱,就更要好好置办置办新年。 不过也有美中不足,村里少了刘青山一家,总感觉像是缺了点啥似的。 小娃子们抱怨说:没地方看彩电。 二牤子的小罐头瓶子灯笼打碎了,又哭又嚎的,也没人给他做了。 …… 一直过了正月初五,破五早上,吃完饺子,就看到一辆熟悉的小轿车开进村里。 车门一开,两个花枝招展的小丫头先钻出来,和围上来的娃子们搂在一起,又蹦又跳。 小老四的帽子都甩飞了,露出天线辫子,一颤一颤的。 山杏也被张小曼给抱起来,抡了好几圈,刚放到地上,又换成二牤子,接茬抡。 最后把山杏都转迷糊了,站在地上东倒西歪的直卡跟头。 小伙伴们当然不会叫她摔倒,簇拥在周围,一张张朴实憨厚的笑脸,看上去都是那么亲切。 刘青山把爷爷奶奶还有秋菊奶奶从车上搀下来,迎面几声问候:“老伙计,你们总算是舍得回来啦!” 刘士奎和老伴儿顿时觉得心里暖暖的,一下子就踏实了:还是家里好啊。 “秋菊奶奶,这就是咱们的村子。” 刘青山也乐呵呵地给秋菊奶奶介绍着。 老太太也乐呵呵地打量着,有点陌生,跟首都相比,显得有点破烂,不过看到老老小小脸上的笑容,她也就安心了。 “青山哥,给俺做灯笼呗。”二牤子急火火地凑上来。 “青山哥,俺鞭炮放完啦!” “青山哥,嘿嘿,俺糖吃没啦!” 刘青山被一群小屁孩给团团围住,没法子,赶紧从车上拿下来两包糖,叫老四老五分发给小伙伴。 “青山回来啦,在首都过年咋样啊?” 张杆子笑嘻嘻地凑上来,从刘青山手上接过一根烟儿。 “还是在家过年踏实,这不早早就回来了嘛。” 刘青山笑着应道,然后又招呼凑过来的村民。 正忙活着呢,一辆大客车直接开进屯里,林芝领着刘金凤他们,陆陆续续从车上下来。 本来客车只通到青山公社,刘金凤又塞给售票员十块钱,便直接给送到家门口。 主要是带回来的东西有点多,每家发了两盒饽饽,还有一些糖果啥的,也都每家一份儿。 “杆子叔,你要的烤鸭,拿着!” 刘青山拿出个塑料袋,里面封着一只烤得金灿灿油汪汪的鸭子。 张杆子都被惊住了:“青山,真给弄回来啦,这大老远的可不容易啊,嘿嘿,这鸭子瞧着就肥,俺先尝尝鸭屁股!” “杆子叔,这都凉透了,等再烤一下才好吃。” 为了带着些烤鸭,可费了劲,好在是冬天,封好之后,周围镇上冰块,两天时间,才没有变质。 老支书也来了,乐呵呵地瞧着各家都领回去两只烤鸭: “青山,都算合作社账上,咱们在自个家就能尝到首都的烤鸭,这以前想都不敢想。” 说来也怪,刘青山一家回村,大伙就感觉一下子就圆满了,要不然,前几天总觉得心里有点空落落的。 刘金凤下了客车,就风风火火先往家走,二十多天的时间,她都惦记死家里那群蛋鸡和野鸡沙半斤呢。 而刘银凤则被一群同龄人和婶子大娘围住,询问在首都的大学生活。 渐渐的,小娃子们也都围拢到这边,一个个都抻着脖子听着。 在刘银凤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好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哑巴爷爷下车之后,就急着要回山,刘青山只来得及喊一声,叫师父下午回来吃饭,哑巴爷爷就已经没影儿了。 折腾好一阵,刘青山一家人,这才被热情的乡亲们放行,回到自家门口。 大门上也早就贴上对联福字之类的,走的时候就已经委托给张撇子一家。 “回家喽,回家喽!” 老四老五在大门口嚷嚷着,仿佛这里才是真正的家。 院子里的大狗,早就迫不及待地从栅子跳出来,疯了似的,围着家人乱跑乱跳,嘴里还发出哼哼唧唧的声音。 正在这边照应着的张老四乐呵呵地说:“这家伙过年都不怎么吃食,估计还以为不要它了呢!” 刘青山抱着毛乎乎的狗头,使劲揉着:“还是你最忠心!” 这话显然有点偏颇,因为等他们进了大门,就惊讶的发现,柴火栏子里的那窝黄鼠狼,竟然也全都立在那,大眼睛齐刷刷地望过来。 “嘻嘻,排队欢迎咱们回来呢!” 小老四冲上去,结果人家吱溜吱溜的,全都钻回窝里。 进院之后,林芝就四下张望,猛然间,她仿佛感应到什么,转头向狗窝望去。 只见一个火红的身影,正站在狗窝上,亮晶晶的眼睛,正向这边望来。 “首都的二锅头,来尝尝!” 刘青山晃晃手里的酒瓶子,直接往狗窝上面的一个小碗里倒了小半斤。 火狐狸立刻眯起眼睛,开心地舔起来。 真好! 看到这一幕,林芝的心立刻变得无比安稳。 开门进屋,屋子里的炉子烧得正旺,张老四每天都烧火,屋里一点都不冷。 简单收拾一番,就陆陆续续的,有人来家里串门,先是那些小娃子,然后是大人。 张杆子一手拎着一只烤鸭进门:“青山,这玩意咋弄啊?” “我知道我知道!” 小老四吃过烤鸭,就给杆子叔解释:要烙面饼,然后把片好的鸭肉放到饼上,抹点甜面酱,最后撒上葱丝香菜段,卷一下就可以吃了。 “明白啦,就跟吃春饼差不多呗!” 张杆子在吃的方面,领悟力还是比较强的,一点就通。 就是这鸭子都凉透了,也没有烤炉啥的,不大好处理。 刘青山也有招,找了个装水的大油桶,中间烧着一小堆木炭,上边横七竖八地放了几根钢筋,然后用铁丝把鸭子一只只地挂到里面。 最后上面盖上盖子,闷上十多分钟,拿出来之后,鸭子就热透了,油汪汪的,散发着阵阵香气。 家家户户的鸭子,最后都拿来重新烤了一遍,搞得整个屯子的狗,都跑到刘青山家大门口转悠。 张杆子拎着鸭子回到家,翠花婶子早就烙好春饼,葱和香菜,大棚里都有,也都收拾齐全。 至于甜面酱,刘青山也带回来不少,家家都有份儿。 盘腿坐在炕桌上,张杆子用菜刀片了十几片带皮的鸭肉,先给老婆和小曼放到面饼上。 翠花婶子也先给他卷了一个大卷儿,足有一筷子长,手腕粗细。 张杆子接过来,美滋滋地咬上一大口:“嗯,这首都的烤鸭就是香!” 其他人家也都差不多,反正正月初五的晚饭,家家都品尝到了来自首都的烤鸭。 家里人口多的,两只烤鸭还真不怎么够,不少娃子就抹着油嘟嘟的小嘴,吵吵着把自己家鸭子,宰一只也烤上。 这种要求换来的,往往是几巴掌:喂了一冬天,这开春马上要下蛋了,你敢烤着吃,老娘抽不死你! 等哑巴爷爷从山上,下来吃饭的时候,身后还跟着大熊。 这货看上去也瘦了,还戗毛戗刺的,估计也是因为哑巴爷爷离开的时间太长,害了相思病。 等吃完晚饭,刘青山就听到外面的锣鼓唢呐响起来,这才记起来:他们夹皮沟,今年也是组织了秧歌队的。 明天初六,各单位都上班,这是准备操练操练,明天去公社拜年了。 于是众人也都出去瞧热闹,秧歌队就在队部的大院里,年前就训练了将近一个月。 服装道具啥的,也都是新置办的,合作社也不在乎这点小钱儿。 四五十人的秧歌队,穿着鲜艳的衣服,扭得正欢实呢。 他们这边的大秧歌,就是热闹喜庆。 不过扭着扭着,人群忽然爆发出一阵哄笑,只见秧歌队的最后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一个黑乎乎的家伙。 是大熊,也摇晃着大屁股,在那使劲扭呢。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你好,1983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你好,1983》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你好,1983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你好,1983》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