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进京团正式出发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你好,1983第四百四十七章 进京团正式出发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随后的几天,大伙轮流看青,终于避免了野猪和狗熊继续祸祸庄稼。 等到庄稼都上成之后,就正式开始收拾秋儿。 以前生产队的时候,沥沥拉拉的,得一直忙活到下雪,有时候苞米还没扒完呢。 现在可不一样了,也就几天的工夫,地里就干干净净,就剩下白菜萝卜胡萝卜这些秋菜了,另外就是水稻要等到十月中旬才能收割。 还是原来那些人,还是那些活儿,工作效率却提升了不知道多少倍。 事实证明,只要人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那效率肯定蹭蹭提高。 最大的动力,当然是来自于年初制定的一项计划: 秋收之后,就组织旅游团,赴京旅游。 去首都啊,那在当时,绝对是全国人民心目中最大的愿望。 在那个许多人都没去过县城的年代,能去首都看看,用三奶奶的话来说:就算是死,也能闭眼喽。 首批进京旅游的,主要是夹皮沟的老人和小孩,一共一百一十多人。 这也是因为中秋节连着国庆节,再加上农忙假,正好放了一周的长假。 小孩子们又是张罗最欢的,当然要放在第一批,不然的话,估计都得学二牤子。 说到二牤子,放假这天下午放学,大张罗看到二牤子,嘴里就逗他: “明天上北京,你平时总哭鸡鸟嚎的,就不带你!” 啥,不带我去,这还了得! 二牤子顿时往地上一坐,然后听到旁边传来老四的一声咳嗽,他又从地上爬起来,梗着脖子争辩道:“俺现在都不咋哭了,凭啥不带俺去?” “张罗叔是逗你玩呢。” 王君老师走上来,拍拍二牤子屁股上的尘土,叮嘱道:“男子汉,要记住,流血流汗不流泪!” 现在,王君是二牤子的班主任,男老师,对孩子们还是有影响的。 “嗯,老师,我知道了!” 二牤子用力点了点头。 …… 第二天一早,进京团正式出发,扶老携幼,老太太都背包罗伞的,小娃子身上背着小书包,另一边挎着绿水壶。 “瞧瞧你们,知道的是去旅游,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逃难的呢!” 老支书瞧着这支队伍,有点看不下去眼。 正说着呢,他老儿媳从家里追出来,怀里抱着个军大衣:“爹,把这个也带上,省得早晚凉。” 刘青山就站在人群中喊:“那边比咱们这边热,现在还穿半袖儿呢,大伙把棉衣服啥的都送回去,咱们又不是去北极旅游!” 大伙乐呵呵地往家走,刘青山又吆喝:“还有吃的喝的啥的,一律都不用带,咱们统一发放,统一用餐。” “俺这早上特意煮了十多个鸡蛋,还有咸鸭蛋呢。” 张杆子拍拍背着的书包,他家小曼是第一批去,但是没有家里人的老人跟着,所以他们两口子也索性就这一批去了,也算是对他的奖励。 刘青山想想:“那杆子叔你就带着吧,别的家里都有人,东西都留给家人吃。” 人们又都往家跑,果然把没用的东西,都扔家里一大半。 很快,刘青山就又发现问题:“狗剩子,你这抱个小狗崽啥意思?” 狗剩子嘻嘻笑:“青山哥,俺怕小狗儿在家饿着,天天都是俺喂的,你看老四老五,还带着小白猿呢?” “我家里人这次都去,留在家才会饿着呢。”小老四跟他争辩着。 刘青山家,算算就林芝一个人留在家,索性也就一起去好了。 还有哑巴爷爷,也在旅游团的名单上,宋一针和范理事也跟着,到首都之后,他们再返回港岛。 “拐子爷爷,您这大包小包的,带这么多东西干啥呀?”刘青山很快又发现,就剩下拐子爷爷带的东西多。 拐子爷爷拍拍地上那几个面口袋:“是给几位老首长老战友带过去的山货,都多少年没见面喽。” “这样啊,那要不要再多带点?”刘青山连忙问了一句,这事必须支持啊。 “够用了,够用了,哎,也不知道都在不在了?”拐子爷爷嘴里也是一声轻叹。 直到两辆大客车开进村子,人们这才安静下来。 刘英田静王君他们三位老师,把娃子们都组织起来,开始报数。 剩下的老头儿老太太,归刘青山和高峰哥俩管。 高峰是首都人,地头儿比较熟,所以他也跟着,木刻楞那边,只剩下李铁牛坐镇。 人数都统计好,大伙就开始上车,大客车是通过张招娣的关系,客运站给临时加派的,当然,车票钱照常花。 年轻人就抢着从客车后面的梯子爬上去,开始往货架上装东西,对他们来说,这种事也挺新鲜的。 这时候的大客车,都是上面拉货,要是东西多的话,忽忽悠悠能装挺老高。 东西都装好,最后罩上尼龙网,人们也都挤上车,然后在一群年轻人和中年人的挥手送别中,缓缓开出夹皮沟。 车里的座位有点挤,刘青山就坐到机盖子上,给乘务员和司机都扔了一包烟。 那个乘务员看样子刚参加工作,还不到二十岁,年轻的脸上满是羡慕: “还是你们夹皮沟好啊,这待遇,组团去首都旅游,我还是头一次听说呢。” “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也是头一回呢。”三奶奶搭话道。 司机师傅一边开车,一边也念叨:“比不了,万元村啊,那是真比不了。” 中午时分,两辆大客车开到松江市,然后乘坐下午的火车,火车票都已经托人买好。 大部分都是硬座,一百多号人,也买不到这么多卧铺,最后只买到十多张,给身体不好的老人们,轮着休息。 他们这些人一进火车站的候车厅,立刻引起关注:小娃子们,脑袋上都戴着一顶小黄帽;成年人头上,清一色的小红帽,想不惹眼都不行。 这也是刘青山的主意,主要是显眼,好找,以后的旅游团,不都是这样吗? 但是在这会儿,那简直就是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瞧得大伙都议论纷纷。 很快,连乘警都给招来了:“同志们,你们这是要去哪?” “去首都!” 张杆子嗓门最大。 乘警立刻紧张起来:这么多人统一去首都,不会去上访告状吧,这得多大的冤屈啊,全村老老小小一齐出马? 于是他连忙又问道:“大家去首都干啥呀?” 拐子爷爷有点不乐意了:“当然是去见首长!” 乘警更慌了,连忙就要去找站长,这种大事,他可管不了。 刘青山连忙拿出开好的介绍信,都开在一张纸上:兹介绍夹皮沟刘青山等一百零八名村民,去首都旅游…… 乘警这才松了一口气:原来是去旅游的,吓了我一跳。 然后他才反应过来:“整个村集体去旅游,你们……” 周围的那些乘客,也都议论纷纷,这年头,人员流动可不像后来,没有打工大军,出差的一般都是公职人员。 这一百多农民去首都旅游,还真是新鲜事。 终于有人知道的多一些:“刚才人家说了,夹皮沟的,就是报纸上那个万元村。” 哦,原来是这样,人们这才明白过来,然后眼神里面就满满都是羡慕。 在候车室里,刘青山见到了冯守信的秘书,然后拿到车票,看看距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就领着大伙出去吃饭。 车站附近都是小吃摊或者小吃部,可装不下他们这一百多号人,于是就化整为零。 终于开始上火车,娃子们都叽叽喳喳的: “这火车可真长!” “叫火车,火在哪啊?” “俺还是第一次坐火车呢。” 这话一点没错,绝大多数村民,可不是第一次坐火车嘛。 他们也和那些孩子一样,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对这些老人来说,夹皮沟就是他们以前的世界。 但是从这一刻开始,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一下子就变大了。 这也是刘青山要组织大家出来的主要原因,只有叫这些小娃娃,从小就见识到外面的世界,他们才会拥有更大更高的人生目标。 而对于这些老年人来说,就算是帮他们圆梦吧。 因为是始发站,所以上车的时候,秩序还算不错,时间也宽裕,没有出现钻车窗的情况。 上了车,刘青山瞧瞧,大伙基本是分坐在两个车厢,比较好照顾。 他们这一百零八人,基本就坐了两节车厢的一半儿,剩下的乘客,也都好奇地打量着这些老老小小的。 “来,谁跟我玩跳棋?” 小老四拿出来一个跳棋盒子。 里面装着三色的棋子,都是那种锥形的,最上面带着个小圆头儿。 “一会火车开起来,该摇晃了,棋子肯定都得晃地上去。”二牤子还挺能联想的。 “火车可稳当啦。”小老四坐过火车,就给小伙伴们讲。 “早知道把我的军棋带来好啦!”二牤子也悔得直拍大腿。 等火车开了,大伙都好奇地向车窗外张望,看啥都新鲜。 “哇!”有小娃子的哭声响起。 “二牤子,就不应该带你去!” 大张罗嚷嚷着,他这趟也跟来了,主要是负责组织。 “不是俺,不是俺,是二蛋。。” 二牤子噌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表示没他啥事。 张二蛋才四五岁,还没上学呢,看样子,有希望成为二牤子的接班人。 他用小手指着窗外,抽抽搭搭地说着:“那些大树都往前跑,咱们的火车肯定往后倒着走,那不是离首都越来越远啦,呜呜呜。” 这话立刻引得娃子们一片慌乱,没法子,刘英老师还得给他们解释。 这次去的年轻人,除了刘青山和高峰之外,就是他们三位教师了。 刘英他们当然也都高兴坏了:怎么一不留神,梦想就实现了呢? 尤其是王君和田静,刚到夹皮沟,就享受到这种待遇,兴奋得半宿没睡着觉,心里更是坚定了扎根夹皮沟的决心。 等新鲜劲过去,不少老人和孩子,就都开始迷糊了。 昨天晚上,他们也同样因为兴奋,没怎么睡好觉。 等睁开眼睛的时候,外面已经黑天了。 “肚子有点饿啦,来,小曼,先吃个鸡蛋。” 张杆子摸出来鸡蛋,分发给周围的小娃子。 然后他就眼巴巴地望着刘青山:“青山,没带吃的,咱们吃啥呀?” 除了他们这伙人,车厢里剩下的另外一半乘客,大多数也都开始吃饭了。 这年头,去火车餐车吃饭的乘客是很少的,都舍不得花那个冤枉钱。 都是自己带点吃的,剩下那些乘客,吃的都是鸡蛋啦,麻花烧饼啦,还有啃着馒头的。 刘青山当然早有准备,他准备的是以后的火车标准套餐:方便面加火腿肠。 一人一袋方便面,两根火腿肠,饭量大的,再加一袋面。 泡面的家什,就是小鬼子那种统一的饭盒,当初留了不少呢。 至于桶面,刘青山会在以后适当的机会再推出来。 第一波,当然是把小娃子们的方便面先泡好,小孩子嘴急嘛。 等掀开饭盒盖,车厢里面,立刻就被泡面的香气给充满。 这也叫刘青山提前体会到,以后乘坐火车的熟悉味道。 秃噜秃噜,车厢里响起一片吸溜面条的声音,还有小娃子们被辣得咝咝哈哈的声音,不过越辣越想吃。 除非像小火这种太小的娃子,没放酱料包。 在火车上,能吃上一口热热乎乎的,那确实是一种享受。 周围的其他乘客,看着自己手里冷冰冰的麻花和馒头,一下子全都没了胃口。 一个上了年岁的老太太,问身边的年轻人:“他们吃的啥面条,咋泡泡就能吃?” “这是电视广告里播的那种方便面。”年轻人还是知道的,也暗暗吞咽两下口水,这闻着真香啊,等下火车,说啥也要买一袋尝尝。 刘青山还不知道呢,他们无意间给自己的方便面厂,又做了一回广告。 就连见多识广的列车员,也是头一回看到这种场面:刚才,这附近几个车厢的开水,都被放光啦。 “乘务员同志,辛苦啦。” 刘青山看到列车员有点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连忙塞过去两包方便面,两包火腿肠。 那个列车员咬了一口火腿肠,然后眼睛一亮:“你们这玩意多少钱买的,在火车上卖好像挺合适的。” 刘青山的耳边,似乎回响起那难忘的吆喝声:火腿肠花生米矿泉水啦,啤酒白酒饮料啦……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你好,1983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你好,1983》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你好,1983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你好,1983》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