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下毒人毁迹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归汉第八十六章 下毒人毁迹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陈牧没有想到会在乌桓国王庭遇到一位来自中原大地的汉人,而且还背地里受到了这人的帮助。

此人便是乌桓国大人乌丸柘的王后、他们称之为大葆妇的穆珠儿。

原来这位穆珠儿原是中山国郡主刘荔的侍女,公元1年大汉与乌桓和亲,她跟随郡主从温暖富饶的家乡来到了这个寒冷广袤的乌桓国。

郡主刘荔嫁给的是上一任乌桓大人乌丸纳吉。自从到了这里,郡主就患了严重的思乡病,在凄凉与孤寂中煎熬了两年,终于将一缕香魂飘散在了这幽燕大地。

郡主去世后,失去庇护的穆珠儿立即陷入了困顿。在那个时候,乌丸柘则主动收留了穆珠儿。虽然主因是乌丸柘贪恋穆珠儿的美色,但客观上也让她在这草原上活了下来。

在穆珠儿的帮助下,原本没有多大希望能获得乌桓大人之位的乌丸柘在乌丸纳吉被匈奴人吊死后,出人意料的获得了乌桓大人之位。

难怪昨日里这个叫穆珠儿的女人会代替乌丸柘主动提起拜中原皇帝为义父,这都是汉人玩儿剩下的。但是这一招完全挠到了痒处,而且会一击必中。这是个厉害的女人,陈牧心里暗自佩服。

那晚袭击匈奴人时一间穹庐突然起火,陈牧还以为是自己的运气使然。现在才知道,原来是穆珠儿派人干的,她的目的就是帮助陈牧调开包围他们的乌桓士兵。

经过与穆珠儿的交谈,陈牧了解到了更为详细的乌桓国现状。

上位乌桓大人也就是乌丸纳吉是一位颇具雄才大略的人主,此人亲善中原大地,主动向大汉皇庭靠拢,匈奴人忌惮于大汉的余威也只好看着原本更靠近自己的乌桓国与大汉王朝眉来眼去。

但自从本朝陛下登基以后,护乌桓校尉换成了甄衍。此人贪财好色还极为怕死,对匈奴人零星骚扰乌桓边境的行为视而不见,导致匈奴人的胆子越来越大,最后发生了乌桓国王庭被匈奴集体劫走的大事。

虽然后来在严尤等将领的高压之下,并且乌桓人交纳了大量的牛羊和马匹,匈奴人把人放了回来。但是老迈的乌桓大人乌丸纳吉经受不住匈奴人倒掉的虐待,薨于龙庭。

然而对于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护乌桓校尉甄衍,大新朝廷却并未追究他的玩忽职守之罪愆。这让一部分乌桓贵族非常寒心,生了要投匈奴的心思。

但是乌桓大人因为自己的大葆妇是位汉人,枕边风吹得他一直不肯向匈奴人屈服。

但是匈奴人也不是没有办法,他们一方面加大了入侵乌桓的频次和力度,另一方面收买乌桓国内亲匈奴人的贵族充做内应。

终于在大祭司说出“事南则国灭,事北则兴”这般**裸的预言之后,乌丸柘内心的天平开始向匈奴人倾斜。

在乌桓人和匈奴人快要谈拢的情况下,大新朝的使节队伍才姗姗来迟。不过好在陈牧发现情况不对,当机立断将匈奴使节团三十个人斩杀的一个不剩,这才一举扭转了局势。

“侯爷,乌桓于我大新是为北部的屏障,不容有失啊!”穆珠儿痛心疾首道。

“王后这话是肺腑之言,陈某以为然也!”陈牧附和道,“此事我已经请旨陛下派李龄校尉前来接替甄衍,此间详情待我返回常安自会向陛下言明。”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穆珠儿眼泪忽如断线的珠子,扑簌簌的直落而下。看得出这位汉家女子久居乌桓,已经是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了。

这便是艾青先生诗里所写“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一句承诺便让她热泪滚落,可以想象这些年他们受了多大的委屈。

不过与未来相比,眼前的问题更为棘手,因为那个被蛇咬伤的世子至今还没有清醒过来。

这点很是出乎陈牧的意料,从昨天他解蛇毒来看,效果非常明显。事实上,短尾蝮蛇的毒性还不至于让人立时死亡,更多的是让人浑身麻痹。随着新陈代谢和肝脏的解毒,一般都能自愈。

这种情况很异常,陈牧必须得再诊断一次。

果不出所料,这个孩子中的不止蛇毒,还有另一种毒药。只不过蛇毒掩盖了另一种毒药,以至于让陈牧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陈牧把情况简要的对乌丸柘说了一遍,乌丸柘一听差点就晕厥了过去。乌桓国内居然出了这么歹毒的人,对一个十一岁的孩子下了两遍毒。

乌丸柘一边依照陈牧的要求把世子这两天来用过的所有器具、衣物全部搜集到大帐里来,另一边他命令自己的护卫首领把这几天跟世子有过接触的人全部看管起来。

乌桓国的世子实际就是乌桓大人的法定继承人,所以供给他使用的器具还真不是少数。陈牧一件一件仔细的查看,但是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陈牧让人把他带到世子居住的地方,他仔仔细细的搜索了一番,终于在一个隐蔽的角落里,他发现了蹊跷之事:一只小猫浑身僵硬的死在了那里,猫嘴里叼着一根乌黑的羽毛。

跟着陈牧给他打下手的辗迟赤兀见陈牧要用手去拿那根羽毛,急忙制止道:“上使不可,那是鸩羽!”

“鸩羽?鸩鸟的羽毛?”陈牧疑惑道。

“上使说的没错,就是那鸩鸟的羽毛,可是剧毒无比。”辗迟赤兀解释道。

陈牧曾在史书上读到过关于鸩的记载,比如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鸩鸟黑身赤目,食蝮蛇野葛,以其羽画酒中,饮之立死。”,再比如晋代葛洪所着《抱朴子·嘉遯》中曰:“渊鱼之引芳饵,泽雉之咽毒粒,咀漏脯以充饥,酣鸩酒以止渴也。”

后世的民间也有关于鸩的传说,说这是一种猛禽,据说比鹰大,鸣声大而凄厉。其羽毛有剧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大,几乎不可解救。

不管是文字记载还是民间传说,这都是孤证,考古却没有发现过鸩鸟的化石之类,陈牧曾固执的认为这仅仅是传说而已,当不了真。没想到在公元一世界还真有这种鸟,自己还是太注重实证了。

现在看来,世子中这种鸩毒的可能性就极大。但是从中毒的程度而言,很可能也只是偶尔触碰到,而不是直接摄入。否则世子早已像那种小猫一样,僵硬多时了。

陈牧想起《朝野佥载》记载说,“冶葛食之立死。有冶葛处,即有白藤花,能解冶葛毒。鸩鸟食水之处,即有犀牛,犀牛不濯角其水,物食之必死。为鸩食蛇之故。“

他命人立即找来犀牛角,将其研碎,沸水煮了两刻钟后给世子服下。现在距离世子中毒已经过去了快两天的时间,陈牧也没有任何把握。要是岳父钟无盐在这里就好了,他对药物的把握和理解远超陈牧这个半吊子医工。

也许是上天眷顾,也许是这个小孩子命不该绝,在陈牧的治疗下,世子终于醒了过来。只是连番中毒解毒,让这个十一岁的孩子萎靡不振。

只要醒过来就好,陈牧又开了一些补气安神的药给世子,又把自己从夫余国带来的老山参折了一点须子给世子嚼碎吞下。渐渐的,世子情况有了可喜的变化,看样子是脱离了危险。

乌丸柘和穆珠儿这一对乌桓的大人和大葆妇对陈牧是无比感激,因为世子是他们两人存活在世的唯一的孩子。这个穆珠儿虽未乌丸柘生过好几个孩子,但是活下来的就只有世子一人。

这孩子从小聪慧,既有乌桓人的豪迈也有中原人的儒雅,乌丸柘一直把他视为掌上明珠。自从他在穆珠儿的协助下,坐上乌桓大人之位后,他就立即将这个孩子立为世子,也算是对他的母亲穆珠儿的报答。

然而,却有人处心积虑的暗害世子,而且卑鄙到给这么小的一个孩子下两次毒。拿鸩羽暗害还不够,还引毒蛇来叮咬,真是歹毒之至、阴险无比!

对陈牧而言,这属于乌桓国的内政,陈牧其实并不愿插手过问。但是由于陈牧的一番操作让世子得以逃过一劫,乌丸柘夫妇对陈牧是感激不尽、言听计从,不停的问计于陈牧。

陈牧便给乌丸柘给了两个提示:

第一个提示是如果世子中毒身亡,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第二个提示是这鸩羽,能否追查出其来源。

乌丸柘和穆珠儿对望了一眼,看情形他们猜出了谁可能是凶手了。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乌丸柘亲自去了大祭司的穹庐。结果他发现,大祭司的穹庐如同遭贼了一般,凌乱不堪而且贵重物品不翼而飞。最重要的是,在大祭司的药庐里,发现了一束鸩鸟的羽毛。

如此看来,大祭司并不是去了巴拨儿海,而是做了乌桓国的叛徒,很可能是逃去匈奴了。

“去把那个贱人给我带过来!”乌丸柘喝令道。

不一会儿,一个草原装束的粗壮女人带着一个流着鼻涕的约莫七八岁的孩子被护卫们带到了大帐里。

“呼落兰氏,你是自己交代还是让我动手?”乌丸柘阴沉着脸道。

这个叫呼落兰氏的女人阴恻恻一笑道,“不劳你动手,我们母子早就等着这一天呢,只不过未能要了那只小狗的性命!”

“你对我的兄弟做了什么?”乌丸柘一把拉过那个流鼻涕的小孩问道。

“哼哼,你的兄弟?那是我和我爱郎的孩子,你就等着他的父亲发兵来取你的狗命吧!”这个女人如同发疯一般的吼叫道。

然而这也是她在这个世界上能说出来最后的几句话了,她的口鼻和眼目都有血不断渗出,最后倒在地上不停的抽搐。

那个可怜的不经世事的孩子也一样,也倒在了他母亲的身边,在抽搐和惨叫声中死去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归汉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归汉》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归汉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归汉》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