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李荣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荆轲让我刺秦王第四百九十二章 李荣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易水河,北岸。

李荣作为燕国四大名将之一,白方正的义子,可以说是得到了不少白方正在领兵作战方面的教导。

和司马家只培养自己家族的子弟不同,白方正这位和司马南风齐名的燕国老将,却是喜欢在军中遗孤里挑选优质的好苗子收为自己的义子,然后传授他们白方正用兵的本事。

在白方正十一名义子当中,李荣年纪是最小的一个,现在不过年仅十八岁。

可若是论用兵的老到和能力,李荣却被白方正认为他是白方正毕生所学的最佳继承人。

而李荣也是没有辜负白方正的期望,年纪轻轻就凭着出色的能力,得到了燕王丹的赏识,被任命为驻陈津城的守将,麾下有五千燕国新军。

这一次秦军北伐燕国,白方正被燕王丹任命为讨贼上将军,率领三万新军驻扎陈津城,李荣则成白方正的四位副将之一。

在听闻秦军已经攻破燕国边关,司马南风战死沙场之后。白方正就连续数天召集麾下的将领,讨论秦军到底会从哪里渡河北上。

其他的将领都认为秦军会在攻破边关后直接渡河北上,攻取武阳城。

只有李荣认为,秦军现在受到秦王的束缚,不允许大肆杀害俘虏。

而燕国旧军虽然战力不佳,可是人数众多。

一旦秦军攻入燕国,势必会得到一大批的燕国旧军的俘虏。

为了这些俘虏,入侵燕国的秦军势必要进行安置。

所以李荣认为,秦军会稳扎稳打,将易水南岸的燕国城池全部拿下,确保后勤运输的安全,然后才会考虑北渡易水的事情。

而后秦军分兵进攻汾门,又占领了雄县,可以说是验证了李荣的判断。

本来按照李荣后来的谋划,应该在秦军占领雄县之后,就将陈津城的大军前移。这样才能够在秦军渡河的时候,及时进行阻拦,最好能够做到半渡而击,让秦军不敢轻易渡过易水。

白方正也是认为李荣的这个建议非常好,准备将陈津城的三万多燕国新军全部难移到易水河岸驻扎。

可惜白方正麾下的三位副将都是燕王丹的亲信,他们将白方正的想法秘密上奏给燕王丹。

陈津城是北上蓟城的重要门户,守住了陈津城,就是守住了蓟城的南大门。

所以燕王丹连夜下令,禁止白方正冒险。要求白方正必须领着三万新军镇守陈津城,替蓟城守好南大门。

白方正无奈,只能放过这样大好的时机,让陈津城内的燕国新军不得擅自出城。

直到今天一早,有汾城邵林勇拍出来的信使来报,易水大雾弥漫,河岸边的哨楼出现了问题,由于汾城兵马不足,所以没办法拦截秦军渡河。

得到消息的李荣心急如焚,在几经请求之后,得到了白方正的同意,李荣这才率领本部麾下五千兵马南下易水河岸,想要看看能不能够亡羊补牢。

只是现在,刚整好队伍的李荣,在看到易水岸边那座简陋的营寨时,当即就是愤怒欲狂。

如果没有当初那三个副将的拖后腿,义父白方正就会听从他的意见,将陈津城的大军移到易水岸边来驻扎。

有三万多燕国新军驻扎,加上有投石车之类的武器设置在营地中,作为防御秦军渡河的武器。那秦军想要渡过易水这道天然屏障,势必就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可现在,易水河边空空荡荡。秦军只是借着一场大雾遮掩,就顺顺利利的渡过了易水,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已经立起这座营寨。

看那营寨的规模,秦军至少已经有上万人马渡河。

这对于李荣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现在仅凭他麾下的五千人马,攻下那座有上万秦军驻守的营寨显然是很困难的事情。

特别是易水的河面上,还有数不清的船只正在往易水北岸的秦军营寨运送兵力。

如果有三万燕国新军在手,李荣还认为有可能把这座秦军的营寨摧毁,甚至将这刚刚渡河,没有过多物资的一万秦军先锋给吃掉。

现在仅有五千兵马,连攻打营寨的武器都没有,这对李荣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事情。可如果现在李荣一仗不打,就选择率军后撤。

先不说时候的义父和燕王丹的责难问题,就是对于李荣麾下这支五千人马的燕国新军的士兵来说,都是重大的打击。

想到这里,李荣喊来了自己的亲兵,对他说道:“立刻回去告诉我义父,秦军已经渡河。”

“我会率军在这里拖住秦军,干扰他们渡河。”

“请义父速速点齐兵马,趁着秦军只是小股部队上岸,速度赶来支援。”

亲兵领命,策马转身欲走,李荣却是又突然拉住亲兵的马缰,再次嘱咐道:“告诉我义父,如果不趁着秦军立足未稳,将他们彻底赶下河去。”

“等秦军二十万大军顺利渡过了易水,不仅陈津城守不住,就是蓟城也很快会被秦军兵临城下。”

“到时候只怕燕国就离亡国不远了。”

听到李荣这么说,亲兵顿时吓得脸色有些白。李荣也是看出了亲兵的顾虑,“你不用担心,就说这些话是我自己这么说的。”

“让我义父好好思量,不要被那些贪生怕死的小人束缚了手脚。”

亲兵点头呼诺,骑着胯下的战马快速朝着陈津城的方向疾驰而去。

随着亲兵离去,李荣再次命令燕国新军向着秦国营寨方向压了过去。

首当其先的是两排持着巨大盾牌的大盾兵,而后是数排燕国的弓弩兵,然后才是燕国的长矛兵。最后就是牙真的额数百名燕国骑兵。

当燕军靠近秦军营寨大致有一百步的时候,两军开始了铺天盖地的弓弩对射,双方持盾的大盾兵都纷纷举着自己的盾牌,紧紧地靠在一起,组成密不透风的防御阵列,为身后的同僚阻挡敌人的箭矢伤害。

秦国这边,孟固迁在看清这支燕军只是孤军作战后,除了下令刀盾守护弓弩兵,让弓弩兵对地方阵列进行抛射外,其余的人马立刻开始用营地里的木料,修建新的河码头。

这样一来,秦军才可以在船只过河到岸之后,更快的将船上的士兵安排下船。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荆轲让我刺秦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荆轲让我刺秦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荆轲让我刺秦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荆轲让我刺秦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