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颁诏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隋太子第十一章 颁诏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杨昭生病这几天,府上来了一波又一波的人看望,但皆被以“晋王需静养”为由,给挡了回去。
十二月初十,天气晴朗,气温不复前几日那般严寒。
太医胡方于晋王府,为杨昭再做诊治,其发自内心的祝贺道:“连日的治疗,殿下身体已无恙,切记以后勿要再受寒。”
杨昭本坐在椅子上,为胡方诊脉,见胡方收回了双手,及后之语,他忙起身感谢:“孤身体能这么快康复,全赖胡太医的治疗。”
胡方忙侧过身子,笑道:“殿下客气了,这都是臣下该做的。”
胡方离开时,晋王府的管事,未受杨昭安排,便非常有眼色的给胡方包了个大大的红包,然后以马车送回。
胡方走后,于屋内憋了大半个月,一直于病榻修养的杨昭,却未有外出逛逛的心思,反而重新收拾,耐心等待着什么。
尚未至中午,上次来传旨意的内侍仲鞍就到了。
面见穿戴整齐的杨昭,仲鞍先是一愣,然后难掩喜色,向杨昭一礼,道:“陛下有诏,还请殿下接旨!”
杨昭一整理衣服,然后庄重的向大兴宫的方向一拜,躬身道:“请仲鞍公公宣旨!”
察觉杨昭记得自己的名字,仲鞍心里跟吃了糖一样甜,知之使命,他速将脸上的表情收了起来,摊开圣旨,朗声诵道:“自古帝王继受天命、即临宇内,必立储君……
嫡长子昭,性格宽厚,天资聪慧……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
于大业元年正月初五,
授昭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以重大隋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大半月之前,群臣对立杨昭为太子,早有定义。
只是太史监测算良辰吉日花费了一段时间,于前两日,由监正选出的几个日期交由皇帝杨广,再由杨广最终定夺。
于今日,皇帝杨广册立大隋太子的昭文,终于是颁发天下。
杨昭自也授予诏书。
仲鞍读罢,杨昭虽对自己的储君之位确信无疑,甚至早一日得知他册封的具体日期,但还是耐不住激动,声音有些颤抖的接诏道:“儿臣接旨!”
从此刻起,诏书已下发大隋各县地,他便成为名副其实的大隋太子,只差册立大典而已。
距典礼尚不足一月,已无人能更改这份命令。
接过诏书,仲鞍便打算回去复命。
杨昭未做挽留,若是和内臣交往过于亲密,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如眼下这般,使之知晓他杨昭心里记得他便好。
皇权至上的年代,他皇太子杨昭的一份记忆,可比千言万语都管用。
叫来将仲鞍送出去的大管事朱涟叫来身边,杨昭来回踱步吩咐道:
“朱涟,眼下孤身体痊愈瞒不了别人,而父皇所下之诏亦将传遍殿下,孤以病为由,不见人已属失礼。
但有人来,你当好生斟酌安排,且记孤有两不见。
其一,以前和废太子杨勇有关的官吏,暂不见。
其二,阿谀奉承、非常与晋王府相交者,孤不见。
但来者是客,亦不能失了礼数!你当好生回复!
此外,府中上下,近些时日,你也当好生管理!勿要出乱!”
“小人领命!”
朱涟听从杨昭的嘱咐,正准备下去安排。人走了尚无五步,便听身后的杨昭又把他叫了回来。
“你再去将朱先生、李先生叫来,孤有事咨询!”
这里的朱、李两位先生,属晋王府幕僚团队,便是杨广即位后,遣到杨昭府上的,多为杨昭授课。
杨昭平时主动召之很少。
一方面是没啥重要事,另一方面,就算杨昭有些计划,也不便与之说。
但目前,册立大典在即,个中准备,还是可以免费咨询下这两个行走的“百度百科”。
而在皇宫内侍一走,杨昭的册立太子诏书下达之事,当先在晋王府激起了不小的风波。
抱着儿子的大刘氏,挺着大肚子、即将临盆的小刘氏,韦氏等姬妾全来道贺,府上的仆从亦是喜气洋洋,就差喊一声“太子殿下”。
杨昭这两月在晋王府上下看来,虽开始有些严厉,但平日还是大方的。
是日,索性也让朱涟给府内仆从发了些赏钱。
所以,在仆从中间,对杨昭这个主人的态度,已然慢慢转换为又敬又爱。
朱桢、李进二人到来时,便看到晋王府这一幕。
他二人早年为杨广幕僚,于江都时,便为杨广出谋划策。
等杨广立为太子,又于太子府任职。
杨广于数月前,登基为帝。其二人为杨广所安排,留于晋王府。
这似乎又是一个轮回。
朱、李二人也未多做推脱,便也认了下来。
而对于杨昭近两月的变化,其二人看在眼里,心中的吃惊却不少。
若说他们印象中的皇长子,乃是一个宽仁之辈。但随之近两月相处时间越长,由小见大,越发觉得皇长子杨昭是个意志力坚定、善于用人,虚心纳谏之辈。
“皇长子少长于宫,受先帝喜爱。其之习性,像先帝,多于当今陛下。假以时日,或为一代明主!”
因而,在皇帝杨广的私下召见里,可没少说杨昭的好话。
包括今日这诏书能早早下发,也是朱李二人背后劝谏的结果。
面见杨昭,二位年过四旬的谋士,当先向杨昭道喜,得闻杨昭请之来的目的后,便一左一右的讲述起了礼仪事项。
说来也巧,当年杨广的即太子位大典,也是此二人交界负责的。
两个时辰过去,杨昭将朱李二人送出府外,还递上了一些小礼物,看着二人的马车消失在视线内,他方转身回府。
想起近两月来,这两位幕僚对他的态度变化,尤其方才那发自内心的恭敬之感,杨昭心中沉思道:
“朱桢、李进跟随父皇已久,对父皇亦是最为了解。但父皇即位后,并未将这两位重要谋士,大加赏赐,大概是另有原因……
但不可否认的是,朱李二人有才华又有谋略,为人也算正直之辈,我或可试着招揽一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