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杨跃,你的琵琶呢?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文娱之我的时代第103章 杨跃,你的琵琶呢?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镜头下。 听杨跃说《东风破》不是词牌名,刘远声、萧妤、祝奇生明显都露出惊讶之色。 现场观众也多半如此。 显然,之前有很多人以为《东风破》是词牌名。 就连屏幕外很大一部分观众都有过这种想法。 因为“东风破”实在太像现代人印象里的词牌名了。 比如说破阵子、颇字令、醉东风、东风寒等,都是词牌名啊。 东风破怎么就不是词牌名呢? 关于这个事,杨跃前世网络上的议论也有不少。 作为音乐人,他曾经也研究过《东风破》这首歌,查过不少资料,有一件事记得很清楚。 即苏轼被创作出一首叫《东风破》的词。 那首词总体意思和《东风破》歌词差不多,只不过看着更古风点。 因此很多人就说方文山所作《东风破》的词就是翻白“古词”《东风破》。 稍微懂些诗词、古文常识的人,看了这事纯属虚构。 其一,根本没有“东风破”这个词牌。 其二,那首所谓的“宋词”《东风破》根本狗屁不通,遣词用字糟点比今天赵晟的《长安梦》还多,怎么可能是苏仙写的? 苏轼要知道能气活过来! 整件事,就像有段时间李白被发现八十多首预言诗一跃成为古今第一预言帝一样可笑! 可如果《东风破》不是词牌名,当初这首歌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节目中。 刘远声惊讶后就问:“《东风破》既不是词牌名,那你取这个歌名到底有什么讲究呢?” 杨跃不急不缓地道:“取这个名字,是因为伴奏中用了一段琵琶曲,歌词诉说的故事也提到了琵琶曲···” “等等!”刘远声忽然打断了杨跃的话,“你说伴奏中有琵琶曲,哪里有?” 刘远声说到这里时,镜头给到了伴奏乐队那边。 传统乐器如今在神州虽然不如西洋乐器流行,但如琵琶、古筝这一类以前很流行的传统乐器还是有不少人认得的。 结果,镜头在乐队这里扫了一大圈。 看节目的观众除了发现这个伴奏乐队规模不小,里面的乐器东西皆有之外,并没有找到印象之中的琵琶。 这时节目弹幕也来凑趣—— “所以,杨跃的琵琶呢?” “恕我眼尖,真没找到琵琶。” “震惊!妖孽唱作人节目中撒谎当场被戳穿?!” “前面不一大堆人说杨跃这首歌好吗?他自己编曲用了什么乐器都不知道,还说好,笑死个人了!” “深哥这是现场翻车了?导演还没减掉?” “深哥你得罪导演了吗?还是得罪刘老师了?” “···” 弹幕汹涌时,镜头重新回到舞台。 刘远声再问:“琵琶在哪儿?” 杨跃微微一笑,只说了两个字。 “月琴。” 这时祝奇生插话道:“你说月琴就是琵琶?” “不错。”杨跃点头,“月琴起源于阮,而阮早在汉代就有了雏形。 而在那个时期,以拨、挑为主要演奏手法的乐器都被笼统的称为琵琶。 只因后来西晋的名人阮咸很擅长弹奏这种乐器,才被称为阮、阮咸。 而在此之前,阮因为起源于秦地,实际被叫做秦琵琶、秦汉子。 月琴是由阮衍变而来的,而我在乐队中用的这种长柄月琴其实较常见的月琴更贴近于阮。 所以,我说在伴奏张用了一段琵琶曲,指的便是月琴的伴奏。” 听了杨跃这番解释,现场观众有的恍然,但大多数仍微微皱眉,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三个评委也在皱眉思考。 祝奇生反应最快,很快他就道:“不对啊,既然用的是月琴,你干脆就叫月琴好了,何必非要借古说成琵琶呢?” 面对祝奇生的质疑,杨跃一点都不慌。 他微笑着道:“这就得说到我这首歌的故事背景了···导演,时间够吗?” 镜头给到角落里的赵川。 赵川做了个OK的手势。 这段原本按杨跃的想法肯定是要散掉的,谁知赵川竟然保留了。 当然,这也是经过杨跃同意的——对他又没坏的影响,没理由反对。 得到赵川的指示,杨跃才接着讲。 “整首歌的创作背景其实设定在唐朝末年,那时藩镇割据,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加上古代交通、通讯都很不方便,很多时候,朋友间一别,就再也无法相见。 歌曲描述的就是,主角和其年少时的青梅竹马一别成永远,后来只能在追忆中怀念的故事。 唐去两晋未远,所以我在编曲中用月琴替代古琵琶,用樱花国的乐筝替代唐时的古筝。 为的,就是营造一个真正属于唐末那个荒烟蔓草的年代的意境!” 杨跃说到最后,无论是现场,还是屏幕前的观众,都能感受到他的自信,以及追作品品质的执着追求。 节目弹幕更是稍稍空白之后,一片惊叹。 “握草!太强了!” “为了塑造歌曲的意境,专门深挖两种传统乐器的历史,666!” “神州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今我们却了解如此之少,真是惭愧。” “没想到深哥写歌这么讲究,怪不得能创作出那么多好歌。” “就凭杨跃对待歌曲的这份态度,粉了!” “粉了粉了!” “我爱了!” “这才是真正的音乐人!” “···” 听了杨跃这番话,三位评委都颇为震撼,甚至连翁子瑜等四位唱作人也是如此。 祝奇生更是向杨跃竖起大拇指,道:“我没别的说了,就一个字,服!” 刘远声回过神后不禁笑道:“琵琶的事说通了,可咱们这话题可扯远了啊。你还是继续说说歌曲为什么取名叫《东风破》吧。” 杨跃道:“我这首歌不仅讲的是唐朝末年的故事,引用的那段琵琶曲据说也是源自唐末宋初。 当然,这个年代太过久远,我不敢保证属实。 东风破虽然不是词牌名,但却是我按照那时的曲调风格去的名字。 那时流行一种‘曲破’类的曲子,实际是当时的歌舞戏。 比如《薄媚曲破》、《万岁梁州曲破》、《齐天乐曲破》、《万花新曲破》等等。 所谓的曲破,指的是破开一首大曲,取其中一小段来演奏。 我个人很看好国风歌曲的未来,在不远的未来,神州音乐中的东方元素定会越来越多,直至盛如繁花,灿若星辰! 所以,我对自己创作的第一首正式国风歌曲抱有很大期许。 我将它当做国风歌曲开始繁盛的开端,亦是乐坛东方元素盛行的开端。 或者说,它只是未来将震撼世人的东方风韵大曲中极小的一部分! 故名,东风破!” 说到最后,杨跃语气激昂、神情肃穆。 无论是现场的人,还是屏幕前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的郑重,以及一种由内而外的强大自信! 甚至被其感染到! 只见节目中,现场一片安静,落针可闻。 节目的弹幕也是一时空无。 随后,便瞧见全场观众都站了起来,热烈鼓掌! 三个评委,以及翁子瑜等唱作人,乃至角落里的工作人员也不例外。 全都激动、兴奋的鼓掌! 掌声持续十几秒才停下。 随即,刘远声一脸感慨地道:“杨跃,我认识你其实是从《精忠报国》那首歌开始的。 之后我听过你所有的歌,那时我就觉得,你是一个难得的,真正大气的歌手。 现在我要说的是,你不仅大气,而且有大格局、大志向! 你要走的这条路,无疑是极其艰难的,将来你肯定会遇到很多险阻,挫折,乃至困境。 那时,我希望你能谨记今日的豪言壮语。 我更希望,将来能真正看到你所说的,在乐坛东方元素盛行的那一天!” 说完,刘远声回头望了眼,道:“导演,我现在修改下分数可以吧?” “其他人评委分数尚未公布,当然可以。”演播厅传来赵川的洪亮声音。 祝奇生紧接着道:“导演,不能只刘老师一个改啊,我也要改。” “还有我!”萧妤笑着,像小学生一样举起了手。 “可以!”赵川应道。 这时,刘远声也亮出了他的打分牌。 赫然是—— 99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文娱之我的时代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文娱之我的时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文娱之我的时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文娱之我的时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