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收葵,前往市里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的1995小农庄第三百一十五章 收葵,前往市里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国庆假期这几天陈凌算是很闲的了。 除了陪着老丈人进山一趟,采了两筐药,顺便给韩宁贵等人送吃的之外,也没其他事了。 而韩宁贵等人呢,过了国庆这几天,此次的考察工作,以及对瘴气山谷的研究工作,也就告一段落了。 但是他们从山里回来后,想休息也没能好好休息,只歇了半天时间,被陈凌给抓壮丁帮忙去收向日葵了。 他们也没啥不情愿的。 这家伙,人家整天去山里给送饭,鼓捣吃的,回来吃住人家也管,自然得给人家干点活啊。 当然干活的也不止他们。 还有村里的一些人也来帮忙,一大帮人热热闹闹的花了三四天时间,总算把向日葵收完了。 “富贵啊,你这也该卖两台农机了啊。” 这天的饭桌上,韩宁贵说道:“现在买农机又不用花多少钱,拖拉机只要五六千块钱就行,农用的三轮车也不过四千多块钱,这对你来说又不是多大的事。” “嗯,是该买了。我这儿用的时候挺多的,总开别人的也麻烦。” 陈凌吃着饭,点点头,放下快子道:“不过也不急,等我去市里把电视机先买回来再去王八城买拖拉机,正好那时候种麦么,我把犁耙和播种机啥的也买回来,今年直接机器播种,就省劲儿了。” 这次收向日葵之前,他就去黄泥镇的瓜子厂问过。 感觉价格还算合适。 收完就直接开拖拉机拉过去了。 但是吧,太多一趟两趟拉不完,那拖拉机太过老旧,机器老出点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太耽误干活,最后还是去县城从孙艳红那边找了两辆货运汽车,才把向日葵给拉完的。 “听到没献哥,富贵不仅要买电视,还要买拖拉机,这肯定是今年挣大钱了。你也得加把劲啊,多搞几个大棚,明年争取也买辆拖拉机的。” “拖拉机?算了吧,俺这大棚的东西少,也不往远处走,家里有驴车牛车就够用了,可不值去当买拖拉机。” 王立献摇摇头,拖拉机那可是个烧钱的大铁疙瘩啊。 花大几千块钱买回来也没啥用。 而且只要把机器打开,就要花钱,毕竟机器要烧油嘛,可不是每走一步都是在烧钱。 这样费钱的铁牲口,哪里比得上自家养的大牲口? 用着不如牲口舒坦,还花几千块钱去干着赔本的买卖? 不买,不买。 “献哥不买,玉强能买,他去年冬天打工赚到钱了,今年也赚不老少,买辆拖拉机不成问题。” “去去去,一边去,俺那也叫赚钱?跟富贵叔一比,算个屁啊,还买拖拉机,快拉倒吧。” 陈玉强摆摆手,都不想多说。 他们这些出去打工的,看似挣钱不少,每月最少也有二百块钱收入。 但这个也不是一年到头都有活干的,极其不稳定。 更别说每年还要回家农忙几个月了。 虽然庄稼也能卖点钱。 但是一年到头能挣两千块钱这就算很多的了。 何况孩子的学杂费,老人看病啥的,到处要花钱。 这也就是去年高压线架上了,在村里也能看电视了,但是没啥人买电视的缘故。 穷过来的人,舍不得花钱买这类不实用的东西。 而且,现在山里很多人脑子里的思想还没到追求娱乐生活的时候。 最大的梦想是天天有肉吃。 这一点也不夸张。 比如这两年,陈凌经常去找陈三桂做木工活,给他印象最深的是,老头天黑也不开灯,每次晚上找过去,屋里院里都是黑漆漆的,但是去了一喊就应,老头并没有在屋里睡觉,只是一个人坐在藤椅上发呆。 而且这样的人还不只是陈三桂一个。 找陈国平,找秀芬大嫂,都是这样,有客人来了,才拉开电灯,在昏黄的灯光下说会话,谈点事。 客人走了,就赶紧把电灯拉灭。 自己家吃饭,也只是点煤油灯。 至于蜡烛?也是不点的,不耐烧,没煤油便宜。 老辈人,或者说他们这边山里的人,节俭到了骨子里。 很多东西也不是没钱买不起,是这里人的思想没改变过来,什么拖拉机电视机,觉得只是费钱,买回来没地方用。 就像很城里人也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买几万块钱一部的大哥大一样。 在乡下生活这么多年,他们早就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了天黑就睡的生活,也习惯了漆黑的夜色,并不觉得无聊或者寂寞枯燥。 这是经过信息时代,经过手机和电脑洗礼的人无法想象的。 陈凌刚开始回到这个年代也极其不适应,后来才慢慢踏实平静下来,并且已经很享受这种安宁恬澹的生活。 不过他和别人相比,并不节俭就是了,什么都是想用就用,电灯想开多久开多久,王素素也随他心意。 “哈哈哈,说到最后还得看富贵啊,咱们就等着富贵把电视机买回来,来他家看电视吧,想看了就来找他,这不比看村里放电影带劲多了。” “想看电视,那你得给富贵拎点东西过来啊。” “为啥,俺富贵叔不是小气的人吧。” “是不小气,但你想啊,电视机里边好看婆娘那么多,富贵在家不得搂着不放啊,你过来凑热闹,他肯定不高兴。” “……” 听着他们越说越起劲,陈凌脸一黑:“少编排我,不然电视买回来,一个人也别来看。” “别啊,我可没说啊,是水娃起的头,到时候不让他看。” 一群人嘻嘻哈哈,今天没媳妇跟着,在陈凌这边说话也挺放得开。 而后就问起陈凌要啥时候去市里。 “明天就走,到时候跟韩叔他们一起去市里,坐他们的顺风车。” “哎,这个好,方便得很。” 这次是陈凌自己出远门,毕竟孩子还小,非要带着她们娘俩出去,路上有点啥麻烦事也不方便。 毕竟这年头车匪路霸可是不少。 他一个人也随意,说走就走了,没那么多需要考虑的。 “煮的瓜子出锅了,尝尝吧。” 王存业这时从农庄后头捧着一个竹筛走过来。 “哎哟,肉汤煮的吧,这瓜子闻着就香啊。” 大家闻着竹筛那些瓜子飘散出来的味道,一下子就想流口水了。 “那肯定的,肉汤煮的才最入味儿。” 韩教授一帮人,还有王立献他们一帮人,两帮子没等瓜子晾干,就每人抓一把尝着,竹筛一下就下去了一大半。 尝过之后,才发现这瓜子味道就是好。 既有肉香味,又有新鲜瓜子那种鲜美的口感,咂摸着瓜子皮都感觉非常香,仿佛在吃肉一样。 这就是肉汤煮瓜子的妙处所在了。 其实不用肉汤,只用煮肉的调料去煮,也可以煮出来肉的味道。 但是吧,这样的汤料煮出来,就是不比肉汤煮出来的味道香浓入味。 “大家吃完接着吃,我煮了不少呢。” 王存业擦了擦手,坐下来。 “没事的叔,这就够了。” “存业叔太大方了,今天是用的天麻给咱们炖的鸡,怪不得味道好。” 秋末是采挖天麻的季节,王存业就是惦记着这个,才想进山。 因为这东西比普通的草药值钱啊。 “老哥你采的那些天麻卖不卖啊,卖的话,还是让富贵给你拿到市里卖吧,这边县城卖不上价格的。”韩宁贵提醒道,觉得在小地方卖吃亏。 “嗯,让他带市里去卖吧,我也不咋处理了,我们之前也采了些石斛,那时候就说了,这样的药材,不能在这边卖,价钱都给不上来,随便图省事卖给别人,少卖很多钱。” 王存业续上一锅烟点上抽着,嘿然一笑:“反正吧,这东西能卖就卖,不能卖就在家泡酒、酿酒,像那些桔梗啥的,我都酿成酒了,交给我女婿卖,这比卖药材不好多了。” 女婿现在卖酒那么赚钱,这些药材有的是用武之地。 “韩叔,说到这个了,我这农庄卖的酒样式多了,是不是得有啥手续啊?”陈凌听他们谈论起这个,就凑过来问。 “这个确实需要手续,不过这个你现在一年卖不了多少酒,也不用着急,到时候问问你那个姨跟姨夫,他们懂这个,而且都熟门熟路的,啥时候想办就给你办了。” 韩宁贵貌似知道梁红玉两人是什么身份了,如此说道。 陈凌闻言也不再多说。 随后就有一搭没一搭的跟韩宁贵和冯义两个再次说起这个瘴气的事。 其实韩宁贵他们经过研究试验之后,是不是特殊矿石产生的瘴气现在也不敢确定,不过那山谷下边,肯定有特殊的东西,就是现在不敢往下深挖。 担心万一造成什么不可挽回的损失,那就太可惜了。 “先回去再说,现在已经完成了各个样本收集,和各类别山谷昆虫、植物的生物取样,就等回去检测一番出结果了。” 韩宁贵这样说着,也在期待那座神奇的瘴气山谷,到底有什么秘密。 …… 于是到了次日一早,简单的用过早餐之后,他们就开车上路了。 为了安全起见。 韩宁贵等人和梁越民、山猫他们一样,来这边的时候都是绕远路走的宽敞平整的道路。 这样的道路不容易被拦,要是走路段难行的土路和山路或者过桥什么的,非常容易有人设卡拦截,实在太过于危险。 所以绕远路就绕远路,从凌云城北,到苦柳县,从苦柳县东绕过去,山势就越发低矮,道路也比大山里宽敞。 但是走远路毕竟耗费时间,早晨六点多出发,一路从出山,到过河,连穿几个县城,从山区到丘陵,再到小平原地带。 到了市里的时候,已经下午四五点钟了。 这时候天色还早,陈凌原本想下车去转转的,韩宁贵等人硬是把他留下吃了顿饭,留宿一晚才让他离开。 “仔细算算,前后有好多年不来天南了,这一来,还真是恍如隔世啊。” 陈凌背着行囊,缓步走在天南市的大街上,仰着头到处打量。 一路上车水马龙,摩托车、小轿车、公共汽车,各种的鸣笛声交织在一起,响成一片。 成为一阵极其嘈杂的背景音。 街上也有步行的,骑自行车的。 见到路口有摆摊的,就停下看看,问问价钱。 熙熙攘攘的人,伴随着时下的流行音乐,真是一片繁华的景象。 陈凌本来是想来了市里就先去把药材卖了,或者先去问问药材价格,人参的行市是怎么样的。 等办完这些事情之后,再到处去转转。 至于电视机呢也不用担心,闲逛的时候顺便买一台就行,反正有洞天,找个没人的地方收进去也不占手,该去哪儿逛继续去哪儿逛, 但是来到这里之后,陈凌感受着这种陌生又熟悉的氛围,仿佛一下被这热闹的洪流给击中了。 这还办啥事啊,先玩吧,前面没多远就是狗市和花鸟虫鱼市场了,先玩够了再说。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的1995小农庄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的1995小农庄》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的1995小农庄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的1995小农庄》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