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文官之耻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一百七十章 文官之耻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明末形成的党争浪潮,有较大的一个层面,就是利益之争引起的,而这最能体现的就是赋税制定上。 像齐党,楚党,浙党,宣党,昆党这等地域性强的党派,像东林党这等观念性强的朋党,像齐楚浙党等派残余所投靠聚成的阉党,从本质上去说,他们都是一类性质的,称其为守旧派特权群体,此言一点都不为过。 包括原有时间轨迹上,在甲申国难发生后,所形成的南明政权,闹腾出的东林党和阉党之争,那依旧是利益之争。 纵使国难就在眼前,但是该争的时候,他们还是要争,根脚在这里立着,混迹在江湖之中,怎会事事如意? 即便在朝的官员不想争了,可身后的那帮利益群体,却会捆架着,威胁着他们去争。 这较为充分的体现出,大明的文官群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利益联合体。 造成大明党争的真正根源,一部分是在文官群体自身,然最核心的,却是在少数特权群体身上。 大批的生产资料,财富,教育等等,都集中掌握在他们手里,那就使得他们想要得到的更多。 “这孙传庭究竟是何意。” 韩爌眉头紧皱,看着手里的奏疏,说道:“要在户部之下,新设国税处,将涉及漕运的关税进项,逐步收归该处控辖。 还要募集税警、税监、税督等诸种,分管明确的职权,以避免徇私舞弊之举,这真真是狂妄啊。 他一个顺天府尹,不管好顺天府,像这等事宜,岂是他所能插手的?!” 站着的几名中书舍人,流露出各异的神情,似孙传庭所呈递的这封奏疏,他们在知晓以后,亦是像韩爌这般反应。 作为大明的内阁首辅,特别是责任制和追责制落实后,韩爌所分理的事宜增多,身边中书舍人,需帮其分筛奏疏。 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 届时韩爌再根据事情大小,进行相应的处置才行。 “将这份奏疏誊抄几份出来,分送到温阁老他们那边,人手一份。”韩爌拿着手里的奏疏,看向眼前众人,皱眉说道。 “此外毕阁老这边,多送过去几份,就说此事关系重大,内阁都要清楚此事,到时再进行商榷。” “喏!” 那几位中书舍人当即作揖应道。 原本按照韩爌所想,是想将这份奏疏,就暂时搁置不管,但想到孙传庭身后的天子,却叫韩爌打消此念。 ‘这孙传庭好端端的,为何要呈递这样的奏疏?这背后是否有陛下的授意?’ 看着几人的背影,韩爌双眼微眯,心里暗暗思量:‘毕竟这个国税处,真要在户部设立起来,不仅要分管漕运所设钞关征收,还将逐步明确商税一事。 像这些事情,岂是孙传庭这个顺天府尹,所需要多操心插手的?单单是顺天府治下的事宜,都够叫他忙得了。 尤其是在京城这边,被安置的山陕籍灾民,在阜财坊所做以工代赈,那要是敢出现任何差池,都会引起言官御史的弹劾。’ 想清楚当前所处时局,韩爌心中的直觉,很自然的就联想到崇祯皇帝,毕竟论特设新衙署一事,那天子要比谁都要在行啊。 既然是这样一种情况,就不能单纯的冷处理,要叫内阁的几位大臣,全都知晓此事才行。 毕竟涉及漕运的钞关,真要逐步从地方进行收权,叫朝廷全权负责的话,那引起的风波和涟漪,实在是太大了。 事关赋税的调整,由不得韩爌不重视啊。 内阁这边发生的状况,毫不意外的,在外朝的不少京官中传开,毕竟关系到赋税,谁会不重视呢? “这些时日,卢卿就没有呈递密奏?” 拿着朱笔的崇祯皇帝,看向王承恩说道:‘这内帑调拨的一批赈灾钱粮,只够前期赈灾所需。 即便直隶这边,筹建了赈灾行署,那后续赈灾所需钱粮,依旧是较为庞大的,这就有些奇怪了。’ “皇爷,卢巡抚的确没有呈递密奏。” 王承恩欠身说道:“奴婢特意在司礼监吩咐过,涉及那几位重臣的密奏,只要从地方呈递进宫,要第一时间呈到御前。” 崇祯皇帝眉头微皱,显然是在思索卢象升这边,究竟是发生甚么,是白莲余孽被揪出来了,查获一批钱粮?还是大名府等地,惩处了一批士绅商贾? 崇祯皇帝不是抠门的人。 对待他信赖的良臣武将,那向来是需要多少钱粮,都会第一时间筹措调拨,毕竟他们在地方上,所做的诸多事宜,都是关乎秩序安稳的。 真要是慢了一些时日,导致地方局势的糜烂,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但是对待那些贪官污吏,别说是调拨钱粮了,崇祯皇帝还要设法惩处他们,把他们名下的赃银赃物,都给悉数查抄掉。 大明当前这种境遇,纯粹就是吏治腐败严重,朝堂和地方官府,那徇私舞弊的官员太多所致。 能手捧大义的去杀,崇祯皇帝绝不会手软。 “奴婢拜见皇爷。” 王德化匆匆走进东暖阁,作揖行礼道。 “可是外朝这边,有了什么风向?”见王德化来了,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皱眉道:“挑那些重要的禀明。” “据奴婢所查明的情况。” 王德化忙禀明道:“自孙府尹所呈奏疏,转递到内阁那边后,朝中的不少大臣,都很快知晓了此事。 特别是户部那边,都指摘孙府尹是多管闲事,想赢得皇爷宠信,所以才这样做的,更有甚者,有司官员怒骂孙府尹是败类。 不过毕阁老这边,对孙府尹所呈奏疏,表现得很是重视,具体有什么想法,奴婢却不是很清楚。” “嗯。” 崇祯皇帝应了一声:“你先退下吧。” 对孙传庭所呈奏疏,会在朝中引起怎样的舆情,崇祯皇帝心里是清楚的,特别是户部这边,牵扯到赋税,那引起影响太正常了,纵使毕自严是大明财相,也不可能说绝对掌控户部,毕竟这里面的人太多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