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郑芝龙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二百三十三章 郑芝龙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郑芝龙身披山文甲,神情有些紧张,紧跟在内廷宦官身后,走在这大明的权力中枢紫禁城,他感觉就像做梦一般。 “郑游击,到了御前,定要恪守礼制,不能直视天子,要恭敬……” 耳畔,是内廷宦官的声音,只是此时的郑芝龙,心思却全然没在这上面,所思,却是停泊天津的船队。 对天子所下密诏,召见他进京面圣,初闻此事时,郑芝龙内心是难以置信的,错非福建巡抚熊文灿强调,郑芝龙是不想去的。 别看郑芝龙领五虎游击将军一职,然却游离在大明官场外围,更脱离大明军队,是海上的准军阀势力。 在福建和琉球两地,皆有着自己的势力,其麾下的水师力量,更是披着官面、海盗两张皮。 郑芝龙心里并不清楚,好端端的,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京城,身处紫禁城的天子,怎会给他下诏。 “郑将军是吧?” 王承恩侯在乾清宫外,见郑芝龙神情凝重的走来,快步上前道:“快随咱家觐见皇爷,记住规矩。” “喏!” 愣神的郑芝龙,看着陌生的王承恩,忙抱拳应道。 这个时候,对郑芝龙来讲,紫禁城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尽管他在闽地和琉球,皆有着不小的势力,可跟大明相比,那根本就不值一提,更何况他要觐见的,是大明天子! 东暖阁内。 崇祯皇帝负手而立,皱眉盯着眼前的福建舆图,大明对海外的重视程度,表现得实在太差了。 不说南洋诸地怎样,了解多少。 就连毗邻福建的琉球,了解都很少。 内廷这边,外朝那边,甚至连张涉及琉球的舆图,都没有! “臣…郑芝龙,拜见陛下!” 殿内响起的声音,叫崇祯皇帝转过身来,看着跪倒在地上,拱手作揖的郑芝龙,露出一抹笑意。 眼前这个男人,就是大明的海盗王。 所在的郑家,可是活跃于明末的一支势力。 其子郑成功,更是抗清英雄。 只可惜这个郑芝龙,背后掺杂的势力太多,除官面的身份,海盗,买办等特殊身份,也造就此人的复杂性。 如果说以祖家为首的辽东将门,是大明陆上的准军阀势力。 那么说以郑家为首的官盗群体,是大明海上的准军阀势力。 可惜大明对开海并不重视,对海外亦不重视,面对荷兰等海上力量的侵袭,也是以被动防御为主,并未积极采取海上进取态势。 这也使得在崇祯年间,郑芝龙这些人,在大明政坛的活跃程度不高。 然而以郑家为首的大小海盗势力,在东瀛、琉球、南洋诸地,可谓罗织着影响力极强,海贸紧密的海上势力网。 “你就是郑芝龙?”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故作疑惑道。 “启禀陛下,正是臣。” 郑芝龙忙作揖道。 … “起来吧。” 崇祯皇帝摆手说道:“朕听说你们郑家,在福建等地的海域,拥有规模不小的海上船队? 甚至投效大明之前,还有个什么十八芝,你被推举为盟主?” “臣……” 本想起身的郑芝龙,双腿一软,跪在地上,身上生出冷汗,不知该讲些什么。 “呵呵,起来吧。” 崇祯皇帝走上前,弯腰拉起郑芝龙,说道:“你们郑家是什么情况,朕心里很清楚,若是想杀你,朕就不会叫你来京。” “是…是。” 郑芝龙心里紧张起来。 眼前这位大明天子,很年轻,可举手投足间的自信,是郑芝龙能清晰感受到的。 他们郑家,有着怎样的黑历史,郑芝龙心里最清楚。 甚至现在这个时候,在琉球那边,他们郑家跟荷兰等西洋势力,都有着较深的利益输送。 只是这些能提吗? “在琉球这个地方,你们郑颜两家控制了多少?” “! ” 本就内心忐忑的郑芝龙,骤然听闻这样的话,一时间生出惊骇之意,整个人的状态,变得特别不好。 崇祯皇帝面色平静,看着眼前的郑芝龙。 崇祯三年的郑芝龙,麾下所拥有的海上势力,还远没有到南明时期,所表现得那般强盛。 郑芝龙于海上崛起,和迎娶颜思齐之女,继承颜思齐遗产有关。 对此时的崇祯皇帝来讲,郑芝龙的那些黑料,包括郑颜两家的所谓黑历史,他心里并不关心。 崇祯皇帝召见郑芝龙,所想要达成的政治目的,是在大明官面上,打通从天津到琉球,继而转运南洋诸地,这一条海上贸易线。 至于说这个官面上,究竟是谁实际掌控着,现阶段没必要去深究,毕竟大明的海上力量,还很薄弱。 “郑卿此番北上停靠天津,觉得天津直隶州,发展的怎样?” 见郑芝龙不知该怎样说,崇祯皇帝缓步向前走去,开口道:“现在天津那个地界,朕打算一直这样进行下去。 大明北方的开海通商,就会以天津为主。 就时下这个时期,在大明江南等地,包括琉球、南洋诸地,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 “启禀…陛下。” 跟在天子身后的郑芝龙,想了想,谨慎的说道:“臣率领船队停泊到天津,所见所闻皆不是很多。 不过新兴建起的天津港,规模倒是挺大的。 这对于开海通商来讲,是很不错的事情。 其实我大明所产之物,很多在南洋那边,都是很受追捧的,如果朝廷能在天津这边,一直坚持开海通商,会吸引来诸多的西洋海商。” 郑芝龙心里没有太大底气,知晓眼前这位天子,究竟对海贸,对南洋了解多少,所以他只能讲他所能说的。 事实上郑颜两家,在南洋诸地治下,亦有着相应的海贸往来。 只可惜那都是秘密进行的,毕竟在大明本土境内,说是开海了,可实际上跟没开海是一样的。 根源就在于江南诸省沿海,有着诸多的既得利益群体,不愿叫他们的利益,拱手让给朝廷一些。 “你能讲这些话,朕很欣慰。”崇祯皇帝微微一笑道:“证明郑卿的心里,还是有大明的,还是有朝廷的,这很好。”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