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京畿卫戍(2)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二百四十二章 京畿卫戍(2)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皇权的拱卫和加持,较大程度来自于军权,这亦是文官群体,为何要控制住兵部,架空五军都督府的根源。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思想,深深影响到很多文官,在文官群体的眼里,天子老实待在紫禁城,听取他们所进谏言即可,至于其他的事情,自有朝堂来进行解决。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崇祯皇帝手里所实掌军权,无需走兵部的流程,只需一道中旨就能调遣,那形势就发生改变了。 三大营、九门提督府、勇卫营、四卫营、天雄军、东江军、天津兵…… 即便其中的多数兵马,不是在陕西那边,就是在辽东地带,但围绕京畿一带的兵马,同样也是不少的。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 见诸臣接过公函,准备翻阅之际,崇祯皇帝伸手道:“朕打算增设讲武堂的规模,以便于培养能打仗,敢打仗的武将。 更改西苑讲武堂,为皇家军事学院,凡进三大营任职的将校,必须进此地进修,方可实授武职。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野果阅读,.yeguoyuedu安装最新版。】 在京增设大明陆军讲武堂,大明炮兵讲武堂,在津增设大明海军讲武堂,除此之外,辽东、山西、陕西、山东四地,亦增设一座讲武堂。 所需一应讲武堂教员,包括筹建所需粮饷,皆由朕自行解决,无需朝堂过多分忧,行啦,你们看吧。” “! ” 王洽、李邦华他们听闻此言,无不是面露惊意,天子彻改大明军队之念,算是不容更改了。 当初西苑讲武堂的设立,就叫朝中不少文官所诟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讲武堂所出去的武将,的确为大明分忧不少,更立下很多功勋。 面对这样的情况,朝中的一些文官,虽不喜天子倚重武将,但也没办法多说其他,毕竟大明境内的叛乱,的确太严重了。 可现在天子增设这般多讲武堂,甚至还将西苑讲武堂,改名为皇家军事学院,这摆明就是想抬武将群体的地位啊。 王洽、李邦华他们可以预见,此事在朝传扬开来,肯定会引起不小的风波。 但是那又能怎么样呢? 增设的这批讲武堂,不动用国库的银子,全靠天子内帑支撑,就算是再反对,天子该做,还是会做的。 “陛下,臣觉得用一年的时间,裁撤掉宣府镇、顺天府、永平府所辖卫所,时间有些过长了。” 王在晋看着手里的公函,皱眉说道:“通过裁撤京卫的经验,此事不能拖延太久,不然会生出诸多风波。 况且在明确京畿卫戍驻防时,四镇总兵官,各地镇守副总兵官,是先行明确下来的,军机处这边,完全可以明发上谕,着各处落实守土有责。 有兵部的配合行事,臣觉得裁撤卫所一事,定在半年之内落实下来,反而对国朝更为有利。” … “关于这件事情,卿家详细拟定一份奏疏。” 崇祯皇帝想了想,看向王在晋说道:“裁撤掉上述的这批卫所,并不代表朝廷就要放弃他们。 就像各地的卫所兵,能分到相应的土地,若是他们能通过筛选简拔,是能补充到各地驻防军为兵的。 以后涉及京畿卫戍的各部军队,不管是粮饷发放,还是军械火器等装备,以明确定下的各部员额为准,兵部这边每年要进行巡察。” 崇祯皇帝这次下定决心,要调整京畿卫戍驻防,想达成的目的很多,其中有一项,就是整顿****的弊政。 大明军队的腐败问题,一日得不到解决,那大明就不能称之为拨乱反正事了。 整个大明的军队体系,崇祯皇帝或许有些鞭长莫及,但围绕京畿拱卫驻防的军队,他却能逐步掌控起来。 “陛下,关于审查世袭卫所官一事,能否等局势明确了,再进行集中审查?”黄立极皱眉说道。 “毕竟调整和厘清京畿卫戍,本就牵扯到很多层面,若是这件事情同期进行,难免会叫一些人心生惧怕。 倘若在此期间,一些有问题的卫所官,扇动和蛊惑治下卫所兵,对抗朝廷的决定,这对京畿的稳定并不好。” “嗯,的确是这种情况。” 崇祯皇帝点头道:“贪多嚼不烂,此事就依卿家之言,不过事后的审查,必须要严格推行下去。 京畿一带的卫所糜烂,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些世袭卫所官所致,不然当初建虏进犯关内,也不会这般的顺利。” 要论整人这一套,文官敢称第二,那没人敢称第一。 先把事情做了,把你捧的高高的,等局势平稳了,再痛下狠手收拾你。 “陛下,除了您所明确的那批镇守副总兵官,臣觉得像居庸关、古北口、喜峰口这些重要的关隘,应明确镇守参将之位。” 李邦华神情严肃道:“围绕京畿卫戍,应当明确三道防线,外围的长城防线,中心的镇守要隘,核心的京城防线。 相较于中心与核心两个区域,有着明确的兵马驻守,这外围的重要关隘,必须强化他们的职权才行。” “的确。” 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京畿卫戍的整体驻防,不能厚此薄彼,要充分考虑到每一处要点。 这件事情,军机处上下要进行研讨,明确这部分的相应调整,必要的话,可增扩部分员额。” 别看王洽对京畿卫戍的调整和厘清,心里充满了担忧,但是王在晋、黄立极他们,却表现出很积极的态度。 恰恰是经历过建虏进犯关内的事情,使得他们心中都明白一点,想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朝廷就必须要痛下心来,解决掉过去存在的隐患和弊政,这样才能确保江山社稷的稳定。 对于王在晋他们的表现,崇祯皇帝的心里很欣慰,军机处这个机构,当初的确是设立的很好,不然想要集中力量,解决一些弊政,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就京畿卫戍的君臣奏对,在乾清宫这边进行了很长时间,很多崇祯皇帝没有想到的地方,黄立极、王在晋他们,都逐一进行了补充,这使得崇祯皇帝对后续的京畿卫戍调整,可谓是充满了信心。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