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召对阁臣(1)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三百零一章 召对阁臣(1)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阎应元、陈明遇、李岩、宋献策、牛金星、顾君恩、堵胤锡一行走了,悄无声息的进京陛见,悄无声息的离京赴辽,没有在喧闹繁华的京城,掀起任何的涟漪。 这批地方赈灾行署的先驱者,带着崇祯皇帝的期许,将奔赴全新的战场,至于能有怎样的成就,哪些能坚定的走下去,纵使是崇祯皇帝也不清楚,不过他们之中的人,只要有坚守本心的,那辽西所临境遇就会改变。 拂晓。 冉冉升起的朝阳,驱散了笼罩的黑暗。 乾清宫的平静被打破。 崇祯四年正月末,帝召内阁、都察院、廉政公署、六部等有司阁臣廷臣召对。 首辅韩爌、次辅温体仁、群辅毕自严、徐光启、周道登、何如宠、钱象坤、吴宗达、周延儒等诸阁臣廷臣奉诏觐见。 “臣等拜见陛下!” “免礼吧。” 崇祯皇帝稳坐在龙椅上,环视殿内群臣,神情严肃,此次召见阁臣廷臣,他要做一件事情。 为大明当前秘密推行的谋改革新,在大明北方诸省治下,展开一场全方面的清查行动,以填补地方上的部分窟窿。 “从周卿赴任内阁后,主抓吏治新规诸事后,在都察院的配合下,在朝查出一批贪官污吏。” 崇祯皇帝眼神冷厉,拿起几封奏疏,掷地有声道:“朕未曾想过,在本朝竟藏着这般多腌臜事,真真是触目惊心啊。 仅牵扯到火耗一事,就追查出不少于200万两的税银,朕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可谓是寝食难安。 如果这批赃银,没有叫那批贪官污吏私藏,而是让朝廷正常收取,那先前何须因国库空虚,而向大明百姓摊派辽饷。” 殿内安静极了。 韩爌、温体仁、毕自严、徐光启、周延儒他们,流露出各异的神情,特别是被点名的周延儒,心里难掩的激动。 看来先前他所做的诸事,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能得天子这般看重,那他日后想更进一步并非难事。 “毕卿,朕想问问你,从天启元年到崇祯三年,在这十年间,国朝因各地赈灾,拢共支出多少粮饷?” 看着群臣的反应,崇祯皇帝的目光,定格在毕自严身上,“在这些受国朝调拨粮饷的灾情中,又有多少虽全力赈灾又闹出民乱的? 从万历朝后期开始,大明各地所遇灾情可谓累年增多,这并非是一件小事情,倘若不重视起来,那大明社稷绝无安定可言。” 在崇祯皇帝逐步掌控住局势,实控住诸多军权,围绕朝堂的改变,也在悄然间推行了,他要逐步强势起来。 大明,需要强权皇帝。 “启禀陛下。” 毕自严神情严肃,上前作揖道:“据臣粗略估算,仅国朝所拨赈灾粮饷,在过去的十年间,就不少于1700万两,甚至要比之更高。 想查明具体的数额,还需调取相应桉牍,进行实际汇算才行。 且在过去十年间,国朝干预下的赈灾,闹出大小民乱诸事,不少于50起,涉及大明治下很多地域。” 面对天子的询问,毕自严唯有按实际禀明,而韩爌、温体仁、徐光启这些阁臣廷臣,对天子所询问的这些,无不是生出各异的想法。 他们都不清楚当今天子,召见内阁、都察院、廉政公署、六部等有司,在乾清宫接受召对,究竟是为了何事。 毕竟召对的核心思想,并没有讲明。 然直觉告诉他们,事情绝对不简单。 “小2000万两的赈灾粮饷,在过去的十年间,被国朝调拨到各处赈灾。” 崇祯皇帝神情严肃,环视殿内群臣,掷地有声道:“且纵使在国朝的干预下,还不能确保受灾情的影响,而生出民乱。 可两地从特设赈灾行署截止到现在,过去快一年的时间,诸卿可知,他们用了多少赈灾粮饷吗? 150万两! ! 由此可见,在过去这十年间,有多少官员上下其手,行贪赃枉法、中饱私囊诸事。 此前北直隶和山东两地出现灾情,朕命卢象升、袁可立先后筹建地方赈灾行署,他们所面临的灾情,同样是很严重的。” 自崇祯皇帝在朝先后特设军机处、赈灾公署、理藩院等衙署以来,可谓在朝引起不少的反对和争议,纵使是到现在也是这般,对待这些情况,崇祯皇帝所采取的态度,很明确,也很简单。 置之不理。 将一批务实肯干的大臣,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叫他们发挥出应有的成效,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如果他这位大明天子,不能在后面替他们撑腰,叫他们承受各种刁难和打压,那谁还会为他做事? “陛下,臣请求以都察院为首,对历年来的火耗、赈灾等诸事,在各地展开相应审查。” 温体仁听闻此言,便知天子是何意,在看了眼周延儒后,当即上前作揖道:“如果说这些事情,不能彻查清楚的话,那朝廷不知在看不见的地方,有多少本该收归国库的粮饷,包括该落实的粮饷,被一批贪官污吏贪墨。” “臣附议!” “臣附议!” 周延儒、毕自严、徐光启等人,纷纷上前表明态度,只是他们附议温体仁,心中所想却不一样。 像周延儒是纯粹为了仕途。 而毕自严、徐光启就纯粹很多。 “陛下,此事应当从长计议。” 韩爌脸色微变,上前作揖道:“如果朝廷抽调都察院等有司大臣,到大明各地展开相应的审查,恐对地方安定造成影响。 现在辽东局势初稳,陕西叛乱初定,倘若地方上再出现什么风波,朝廷好不容易才稳定的局势,只怕又将会乱起来,这于朝于民而言都非好事。” 见韩爌这般,崇祯皇帝神情冷然道:“那依着韩卿之言,面对这些苛政烂账,朝廷就算是知晓,也只能隐忍不发吗?” 韩爌所提出的反对,并非是反对审查,而是反对大规模进行,毕竟大明官场是怎样的情况,他这位内阁首辅太清楚了,一旦真这样做的话,那必然会生出很多乱子,大明官场经不起深查。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