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名传天下,甄家敲打【4200+超大杯】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第一百零二章 名传天下,甄家敲打【4200+超大杯】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十月二十八,新军协同宁波水师,征剿大鼻子岛倭寇。” “不慎遭遇上万倭寇伏击,展开激烈大战。” 南京兵部尚书许伦看着手中的战报,眉头紧锁。 “新军将士及宁波水师浴血奋战一日夜,歼灭倭寇八千余!” “斩获首级近七千,余者葬身大海及山火无算!” “焚毁倭寇舰船二十余艘,缴获倭寇船舰十艘,兵器五千余。” 看到这里,许伦不由舒展眉头,拍桉叫道: “好个冯稼轩!真是吓了我一跳!” “搞了半天,竟是这等大捷!” 忍住激动的心情,他再往下看。 “为此,两军亦付出惨痛代价,新军伤亡两千余,折损过半。” “宁波水师亦是损失惨重,伤亡百余将士,被毁战船二十艘。” 再下面就是具体明细,许伦扫了几眼就放下战报,感慨道: “倒也惨烈,不过比起战果,这点损失也算不得什么!” 说到这里,他微微摇头,又高声道: “来人啊!让职方清吏司的人过来!” 片刻后,职方清吏司主事过来求见。 许伦将手中战报递给他,笑着道: “你派人去一趟象山那边,核验此次大捷战功!” “谨遵部堂大人之命!” “等等!” 主事刚一转身,许伦又叫住他,道: “顺便把上次的人头赏带过去,也算为这位冯稼轩道个喜。” “属下明白!” 这件事以极快的速度传遍江南。 多年的倭寇之忧,终于看到了解决的希望。 不少士人都为之振奋。 整个江南的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此事。 不少百姓都放起了鞭炮。 犹如过年一般喜庆。 “唯愿海波平”的冯稼轩之名,再次响彻大江南北。 “三千灭一万”的彪炳战绩,更是传遍大魏! 甚至台州、温州等,长期受到倭寇袭扰的地方。 都开始有人供奉冯渊的长生牌位。 一是为恩人祈福。 二也是盼望他能再接再励! 最好一鼓作气,把倭寇灭绝。 起码也要保佑当地,不再受到倭寇侵扰。 当事人冯一博,回来之后在象山小院住了一宿。 和尤家姐妹缱绻缠绵一日夜。 心情得到释放,才又赶回新军大营坐镇。 也就只有尤家姐妹能陪他胡来。 一般良家女子,怕都很难接受这样的作践。 冯一博连番操劳,勐子和狗子也忙的不可开交、 毕竟上报了两千战损。 等冯一博一回大营,勐子就带人出去招兵。 要先补齐兵额。 狗子更是压根没回来。 他正带着凭空损失的两千人,押解着几个倭寇头领。 去往另外的倭寇老巢清缴。 岛上获救的匠人有会倭语的,当日便协助审讯倭寇。 得知大鼻子岛上,竟是十余股倭寇汇聚。 冯一博第一反应,就是被剿灭的其他倭寇。 此时老巢正自空虚。 正好俘获了几个倭寇首领,可以废物利用一下。 可惜的是,只有三个。 大刑伺候下,也只得到五个倭寇的老巢位置。 狗子就带着两千新军,由解救的工匠们操船。 前往这些倭寇老巢进行清缴。 新军两战两捷,早已打出了信心。 就算岛上还有倭寇驻守,强攻过去也丝毫不惧。 这些“损失”的新军,之后会暂时驻守大鼻子岛。 等候冯一博的下一步指示。 被解救人员,也可以选择是否留在岛上。 工匠们大多先被征入新军,教导兵士们操船和修船。 等教会之后,可以加入新军,也可以选择回乡。 而解救的四百可怜女子,经过问询。 绝大多数都想要留下。 因为她们多是在屠杀中幸存,亲人大多死绝。 就算还有亲人的,怕也要顾及名声。 回去可能更没有活路。 留在大鼻子岛上,可以勉强充当辅兵,帮新军做些杂事。 还可以在岛上帮忙耕种,至少自给自足问题不大。 毕竟一场山火之下,岛上土地也算肥沃。 岛的北部还有一座澹水湖,平日供给澹水也不成问题。 而且有植被的地方,地下一定有澹水。 这也是倭寇能在岛上生存的原因。 为此,冯一博还特地交代,驻守将士不得骚扰留下的女子。 若有两情相悦的,可在岛上结为夫妇。 但若有人强迫,一律军法处置! 这一日,冯一博正在大营之中。 门岗来报,有客到访。 “恭喜啊!一博!” 周俊和王至善带了几个周围府县的文官,相携而至。 还带来了一些乡绅们的心意,过来劳军。 周俊一见面就当先笑着恭喜,又道: “有了这次大捷,江南必能能消停不少!” 冯一博笑着摆手,王至善也跟着道: “恐怕一博不久就要高升,我们也是提前来给你道喜了!” “虽此次剿灭了大股倭寇,确实值得庆祝。” 原本还笑吟吟的冯一博,闻言却不知想到什么。 忽地脸上一垮,叹道: “但这次新军损失严重,我还真的是喜不起来啊!” 做戏做全套,冯一博自然不能在他们面前说破。 “新军损失过半,确实让人慨叹!” 跟来的宁波府通判邹明笃接过话茬,却又不合时宜的道: “但能为江南守护平安,也算死得其所!” 这话可不太好听! 冯一博闻言顿时冷下脸来。 要不是新军将士没真的损失那么多。 今天非得让他知道知道。 什么叫死得其所! “这些将士都是江南子弟,为保家乡而死更是难得的好汉子!” 周俊闻言连忙上前一步,打起圆场,又道: “想必朝廷也不会让他们寒心,定会重重抚恤!一博也不要一直为此伤感了。” 邹明笃却摇了摇头,并没有接受周俊的圆场,反而道: “冯侍讲是做大事的,莫要做些小女儿态,当兵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若是私下里,好朋友这样说还勉强。 但你算个什么东西? 冯一博闻言眉头紧皱,回怼道: “这位兄台如此说话,那些儿郎若泉下有知,怕是心里不是滋味啊?” 其实他知道这位是王至善的同乡。 在王至善请客的时候,见过两次。 但没说过什么话。 此时只当不认识,直接阴阳了一句。 王至善也有些诧异于邹明笃的表现。 平日里他说话不会这么没有分寸啊? 就好像别人家死人,你却说一声: 死得好! 任谁听了也不得劲吧? 王至善心中不满,拉了拉邹明笃,严肃道: “仁厚兄莫再说了!不然朋友就没得做了!” 仁厚是邹明笃的字。 毕竟是王至善带来的,邹明笃闻言便笑了笑。 终于不再说话。 冯一博见状也不再和他纠缠,只将众人带到营中。 一番相叙,宾主尽欢。 就在冯一博忘记开始的不愉快,并将众人送出门时。 邹明笃却忽地回身道:“哦对了,我差点忘了正事。” 他看向冯一博,一脸温和的道: “冯侍讲可否赏脸,借一步说话?” 冯一博闻言皱眉,不知道他又要出什么幺蛾子。 却也带着他离开人群。 两人走得远些,邹明笃才以手掩口。 可明明他一脸和煦笑容。 说出来的话,却让冯一博心中一紧! “冯侍讲,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大人,让我给你带个好。” 听到这话,冯一博一瞬间想了很多。 但表面上却丝毫不漏声色。 他一脸受宠若惊的模样,带着一丝谄媚,道: “噢哟哟?竟连甄大人都惊动了?实在是冯某的荣幸!” 江南甄家,只要稍有身份的没人会不知道。 所以,在这一点上,冯一博也不用装傻。 “大人说他很欣赏你,会倡议江南士绅共同为你上疏表彰。” 邹明笃依旧一脸和煦,看了一眼远处等他的人群。 见他们并没有注意这边,才又低声道: “还说准备举荐你到兵部任职呢。” 冯一博闻言顿时露出激动之色,道: “如此可要感谢甄大人体恤!” 邹明笃显然不信他的鬼话,斜睨他一眼,笑着道: “冯侍讲不是‘唯愿海波平’吗?”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是在嘲讽冯一博。 海波未平,你就要回去? 没想到,冯一博闻言却是一脸诧异,一甩手道: “害~!若非为了前程,谁愿意亲冒箭失,去打那些该死的倭寇?” 说着又叹了口气,似在回忆的道: “哎呀!大人有所不知,我当日被南京京营指挥使穆琨举荐,在金殿之上人单势孤!” 《金刚不坏大寨主》 说道此处,冯一博竟有些激动,道: “我一个小小翰林编修,根本无法推拒啊!” 邹明笃笑了笑,一脸不信的道: “李祭酒当时不是去了都城吗?” 说着又补充道:“对,现在可是李部堂!” “恩师他老人家的根基都在江南,初到京城立足未稳,如何能护得住我?” 冯一博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顿时一脸的幽怨。 随后幽怨又转为委屈,继续道: “可怜我好端端的清流探花,却要带兵打仗,将来不得被人说成是兵鲁子?” 说到这里,他又一脸侥幸,道: “还好我当时灵机一动,在大殿上吟诗一首,以表忧国忧民。” 似乎这事让他十分得意,又换了个脸道: “只有如此,才能让人记住我是个清流文官啊!” 这一会儿幽怨,一会儿委屈。 一会儿侥幸,一会儿又是得意。 就好似在表演变脸。 可这话说的却是情真意切,且符合常理。 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毕竟清流文官,谁没有一颗登阁拜相的心? 谁没事想带兵啊? 而且却也如他所言。 一首诗名扬天下,助长了他稼轩之名。 反倒是没几个人觉得,他一个文官带兵有什么问题了。 邹明笃闻言便也信了几分,但还是继续试探道: “是吗~?冯侍讲真想回京?” 这话带着满满的怀疑。 冯一博闻言,顿时拍着胸脯道: “自然想!一百个想!一千个想!” 似乎被人质疑回去的决心,冯一博又左右看了看,低声道: “其实如今倭寇也打的差不多了,这些功劳怎么也够我升回官了,再打多少也都于仕途无益。” 一般越级擢升的不多。 当然,因为任务难度大。 他领旨的时候已经升过两级。 若是正常完成任务,景顺帝答应再给他升一级。 就算他如今表现的极好,再升个两级的几率也很低。 确实没必要再耗下去。 邹明笃闻言,也点了点头,又多信了两分。 不过他还似笑非笑的道:“是吗?那你刚才……” “嗯?” 冯一博一愣。 随后才明白他说的是刚来的时候,两人的小冲突。 他立刻作恍然状,道: “噢!说起刚刚进门时候,我倒想和兄台说道说道。” 冯一博一指不远处站岗的兵卒,一脸的不满,道: “好歹这是在大营里,手下人都看着呢啊!” “你说他们死得其所,我又岂能无动于衷?” 说到这,冯一博直视着邹明笃,问道: “若是如此,威信何存啊兄台?” “这……” 一连串的埋怨,让邹明笃反而不知如何回应。 他甚至开始怀疑,难道自己真想错了? “这么说来,倒是我唐突了。” “算了,你也不是有意的。” 邹明笃只是客气一句,冯一博却像是不和他计较一般。 立刻大度的一摆手,又顺手给他一个台阶,道: “毕竟兄台没带过兵,不知道这些也是正常。” 邹明笃闻言,心中却是一堵。 自己又不是道歉,怎么好像被原谅了? 这时,冯一博又变了个脸,谄媚凑过去道: “我正想着,如何能有个借口回京复命。” “若有甄大人帮忙,定然事半功倍,一博求之不得啊!” 冯一博言辞恳切,又一副荣幸的模样, 但说到这里,似乎又有些犹豫。 “就是不知,甄大人为何如此提携?我是不是需要……” 顿了顿,他抬手比划了一下,才继续道: “意思一下?” “嗯?” 这一下把邹明笃给问住了。 他来这的目的只是试探一下。 若是被冯一博顺杆爬上去,自己如何同那位大人交待? “此事还需斟酌,我回去定然和大人如实禀告。” “若是甄大人真的出手了,一博再……” 似乎有些不适应这个说法,顿了顿,才道: “再意思一下也不迟。” 冯一博闻言,顿时一副大失所望的模样。 拱手道:“还请兄台帮我说说好话,若是事成,一博定然也不会忘了兄台的好处!” 顿了顿,又得寸进尺的道:“最好不要去兵部,能做个翰林院学士什么的才好。” 似乎觉得这个有些为难,又补充道: “实在不行,礼部也行!” 邹明笃一时无语。 真当朝廷是甄家开的? 还选上职位了! 就算甄家再权势滔天,也干涉不到朝廷任免重要官员。 那是皇帝的地盘,谁敢伸手? 随后两人绕了几句,冯一博都是顺杆就爬。 死活想让邹明笃帮他劝说甄家。 邹明笃招架不住,就匆匆告辞。 等冯一博把人都送走,才长长的松了口气。 “这个甄家,还真盯上我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