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贤翁婿一猜就中,叹贾府无人能懂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第一百五十章 贤翁婿一猜就中,叹贾府无人能懂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除了宝玉,贾家两府的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偌大的贾府,对于夏守忠传旨时候的敲打。 竟无一人放在心上。 冯一博看在眼里,却也只能在心中暗叹。 但他一个外人,自也不会在这时泼什么冷水。 确认了消息,他就告辞离开。 把黛玉和妙玉送回林府。 顺便又找了林如海,把这事说了。 “贾家大姑娘封妃,对两府确实是好事。” 林如海听完经过,翁婿俩就在书房讨论起这事。 “可若如你所言,那只能说圣心难测,让人摸不透其中意思。” 事情没涉及到他,冯一博并不很在意。 他悠然遛着茶水,随意的道: “也可能是我想多了吧。” 林如海闻言却摆了摆手,皱眉道: “正所谓,天家无小事。你所思所虑确实在理。” 说完陷入沉吟,片刻后才又开口,道: “封妃本该是大喜事,夏秉忠到底为何敲打贾府呢?” 说着,也不等冯一博回应。 林如海起身踱步,口中喃喃的道: “只有口谕,并无明旨,传旨的太监又不肯多说一句,这样明显的敲打……” 有些地方怎么也想不通。 林如海又坐回位置,摇了摇头,道: “啧!这事太过蹊跷,别说贾府无人能懂,怕是满朝文武,此时也都不明圣意。” 冯一博本来就是随口一说。 此时见林如海这样在意,便跟着猜测道: “敲打贾家,会不会就是单纯的说明圣上对此事,并不如何满意?” “甚至可能是……” 说到此顿了顿,犹豫道:“太上皇安排的?” “倒是有这个可能。” 林如海闻言,眼中一亮。 可才刚说完,他又摇了摇头,道: “可太上皇已经久未插足朝事,就算真想指点圣上一番,也不该在后宫做什么手脚。” 林如海的言外之意,这事不是太上皇的风格。 他想提点贾府,有的是办法。 不会,也没必要,从后宫入手。 问题似乎又一次陷入僵局。 冯一博想了想,还是顺着这个思路,继续道: “可若不是太上皇,该是谁呢?” 说完又自问自答的,皱眉猜测道: “皇太后?” 说出这个答桉后又摇了摇头,觉得不对。 因为皇太后和贾家,没有任何利益牵扯。 除非是太上皇通过她来安排。 但太上皇想安排什么,显然不用多此一举。 就算皇太后想抬举谁,也是她的娘家。 如何也轮不到贾家。 想到这里,冯一博忽地又想起一个可能。 眼睛一亮,激动起身道: “叔父,您说会不会是那位老太妃?” “老太妃?” 林如海愣了一下,可随即又皱眉道: “若是她,为何不抬举甄家,而是贾府呢?” 提起甄家,冯一博就想起他们勾结倭寇的事。 此时翁婿俩已在都中,书房里也没有别人。 便不再迟疑,直接讲道: “叔父不知,我一直有件事压下心底,从未和人透露。” 林如海一听是秘事,便端正坐姿,静等他陈述。 “在江南剿倭的时候,我发现甄家与倭寇有勾连。” 冯一博没卖关子,但也没有说具体过程。 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猜测,神色整肃的道: “很大程度上,他们可能是倭寇的销赃渠道,甚至是部分倭寇的靠山。” 说完这些,冯一博才说出自己的猜测,道: “您说,会不会是皇上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不肯抬举甄家。” 这个猜测可以说极为大胆。 若真是如此,那简直是说。 皇帝在姑息养奸! 没想到的是,这样大胆的猜测。 却没让林如海有丝毫意外。 听闻冯一博的话,林如海甚至还微微点头。 似乎觉得在理。 “你还记得我当初中毒之事吗?” 林如海眼睛微眯。 提起这件不愉快的事,冷冷道: “我当初知道此事,就猜到是甄家做的。” “嗯。” 冯一博毫不意外的点了点头。 当时他已经查到一点眉目,林如海阻拦了一下。 但也提到了甄家。 “我接了巡盐的差事不久,就发现一个与甄家有关的大事!” 林如海回忆起当时情形,心中感慨万千。 事涉甄家,和贾家乃是老亲。 若是普通的事,他可能就帮着压下了。 毕竟,世家之间相互遮掩已属常态, 只是…… 林如海面色凝重,眼睛微凝,口中道: “只是干系太大,我并没有声张,调查了个大概,就悄悄报给了圣上。” 说到这里他重重一叹,道: “唉,当时我还是掉以轻心,以为这样就无人知道。” 冯一博一听就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犯罪的人,习惯性的都会回现场看一看。 像甄家这样的,怎么会不留点预警措施呢? 果然,林如海一脸郁闷道: “现在想来,我是否上报他们可能不知道,但我调查的时候,一定惊动了他们。” “幸好我并未深入,又与贾家有亲,可能是如此,他们才没发动雷霆一击。” 说到这里,林如海却无半分庆幸。 反而第一次在冯一博面前,露出仇恨的模样。 “但他们却还是悄然下手,对我家里下毒。” 之前在江南时,他怕说多了,会牵累了冯一博。 所以那时他都一副云澹风轻的模样。 好像对他下毒,他也并无恨意。 但怎么可能? 此时在都中,又无别人,林如海再也无需遮掩,咬咬切齿的道: “若非我那时公务繁忙,应酬多些,每次回家不是清粥就是醒酒汤。” “以我这身子,怕是撑不到你和黛玉定亲,可能还要走在她母亲前面!” 提起贾敏,他心中愧疚奔涌。 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有些人,在的时候还不觉得。 失去之后,却再也无法忘怀。 若非冯一博还在面前,可能眼泪都要涌出来了。 “每每想及此,都觉你婶娘是代我受过啊!” 说到贾敏,林如海有些低落,叹道: “可直到如今,这事一直没有个动静。” 冯一博这时都想把海外的事告诉他,以稍解林如海的心头之恨。 但想了想,终究还是没说。 不是不信任林如海。 而是:机事不密则害成。 若是这点保密意识都没有,怕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今天和林如海说了,明天就要和李守中说。 那后天是不是就要和贾琏说了? 用不了多久,是不是大魏都知道他是黑龙王了? 冯一博这些想法只是一瞬。 林如海却还沉浸在杀妻下毒之恨中,继续道: “但我知道,甄家早晚会栽在这事上。” 说到此,他看向冯一博,面露欣慰之色。 又冷冷一笑,道: “如今你又说甄家和倭寇有所牵连,若所料不差,他们可能就是为了补上盐政的窟窿。” 冯一博见林如海眼神冰冷,就知道他心中对甄家的恨意。 毕竟差点死在他们手上。 怪不得林如海一直没有动作! 原来他只是知道动不得甄家,一直在隐忍着。 冯一博也没问到底是什么事。 但从林如海的只言片语,就能猜测一二。 涉及盐政,又是堵窟窿。 无非就是挪用、贪墨之类。 只是看林如海笃定的模样,就知道事情极大。 大到皇帝无法饶恕! 冯一博心中隐约猜测,怕是至少在百万以上吧? 甚至千万也不是没可能。 “可惜,都是徒劳。” 想到甄家为之徒劳挣扎,林如海面露冷笑,道: “说句不敬的,只要老太妃不在了,甄家立刻就要抄家!” 说到这里,林如海不由惋惜,叹道: “可惜,毕竟是老太妃的族人,怕是不会灭族。” 平日里,林如海都是一副儒雅随和,谦谦君子的模样。 今日,冯一博却见到了他压抑的另一面。 也明白了林如海为何早说要退居二线,却一直坚守兰台。 原来他的心结还未解开。 “我也想明白了,当今圣上最是怕被冠个不孝的名声!” 说到此,他拍了拍冯一博,道: “所以,一博你说的很有道理。” “若是圣上等着治甄家的罪,怎么可能还抬举甄家的人?” 冯一博听了林如海的分析,心中隐约有个猜想。 那就是…… “贾家大姑娘,可能是用来堵老太妃嘴的替代品?” 怪道这女婿能中探花,果然和自己想到一处去了。 自己虽无儿子,看来却是后继有人了! 林如海闻言,顿时露出欣慰笑容,道: “虽只是猜测,但想必所差无几。” “怪道夏秉忠要敲打贾家!” 冯一博这时眼睛一亮,又想到一事,道: “这是当今圣上的一石二鸟之策,堵住甄家那边的同时,也在拉拢贾家,想要瓦解四王八公?” 林如海点点头,笑着道: “不错,四王八公之中,贾府就占两席,姻亲之中又多为今上的人。” 李守中,王子腾,史家双侯。 再加上林如海和一个联宗的贾雨村。 贾家这些亲卷,都算是景顺帝的人。 只剩荣宁二府不曾表态。 如今四王八公抱团,景顺帝想要瓦解。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以贾府为突破口。 可惜的是…… 此时,冯一博和林如海都想到了一个问题。 翁婿二人不由面面相觑。 一时间,都是哭笑不得。 “贾府怕是没人懂得这些,现在只在庆祝封妃的事吧?”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