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王子腾的存在感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第一百五十九章 王子腾的存在感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黛玉的话直如当头棒喝,让宝玉瞬间好像失了魂魄。 就这么直勾勾的在门口发痴。 这样的话,自然不是没人说过。 但宝玉每每都能选择性的自动过滤。 那些他不在乎的人,或者对自己不利的事。 向来可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之状。 说白了,就是逃避现实。 就如黛玉早已和冯一博定亲,他就选择性的忽略不计了。 哪怕冯一博时常出现在他眼前。 可如今黛玉说出这话,却真真伤到了他。 宝玉自觉把黛玉当做亲近人,没想过黛玉竟把他当外人。 这一番话下来,让宝玉不得不直面现实。 再无处可避。 所以,当不成鸵鸟的他,在脑袋被拔出来的一刻开始,就只能装死。 也就是经常说的“发痴”。 宝玉的痴病里,十次有八次都是这种情况。 幸好黛玉也不是第一次见他这样,一看就知他又犯了痴病。 明白只要不管,他自己就会回房。 当下也不言语,直接绕开他进屋了。 反倒是鹦哥有些犹豫着,要不要借机上前。 可想到每次宝玉犯了痴病,便对外面视若无睹。 就算这时她殷勤上前也是无用。 屋里妙玉正和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等讲佛,李纨、熙凤在边上陪着。 这时见黛玉进来,妙玉不由停住。 “快来这边!” 贾母一脸慈爱的喊着黛玉,又笑问道: “刚听你们两个人在外面,怎么就自己进来,你二哥哥呢?” 她们在屋里说话,隐约听到两人在院里吵架。 但谁也都没当回事。 毕竟这兄妹俩拌嘴也不是一次两次。 听贾母问起,黛玉还是稍有些不自然。 因为外祖母是真的疼她,可她刚刚却刺激得外祖母的心尖子发痴。 但想到宝玉的行状,黛玉就微微撇嘴,道: “谁知他怎么了,我只说他是外男,没想就真站在外面不进来了。” 这就是有靠山的表现。 若是黛玉无依无靠,此时怕只能哭着认错。 祈求长辈们的垂怜。 而黛玉现在只觉得自己没错,说起话来自然硬气。 即使宝玉犯了痴病,她还有闲情逸致打趣两句。 王夫人了解自家儿子,闻言顿时目光一凝。 身边金钏会意,连忙搀着她。 只几个丫鬟一起出去查看。 贾母显然也了解宝玉,这时并没急着过去。 黛玉虽觉得自己没错,但也不想外祖母责怪。 便解释道:“二哥哥又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我才不得不这样的。” 贾母只看了黛玉一眼,微微一叹。 并未应声。 没过一会儿,宝玉就被抬进屋里。 依旧两眼直勾勾的,口中一言不发。 妙玉感受到屋里气氛微妙,便道: “老太太,太太,我先带妹妹回去,免得她在这,让宝二爷看了徒增烦恼。” 这边宝玉发痴,妙玉和黛玉回了林府。 另一边,冯一博还在朝会上,专心听着宫人宣读议题。 如今他是正五品郎中,又是入了部的。 早已经不是那个刚上朝会的小白。 在这样的例行朝会上,也不会觉得满朝文武不知所云。 更不会靠着柱子昏昏欲睡了。 但是。 朝会大部分内容,依旧与他无关。 在外人看来,他是一个朝廷五品命官。 若是外放,也是一方大员。 可放在满朝文武之中,他不过是个五品郎中。 虽隶属六部之首的礼部,执掌的却是外事。 还是无人在意的海外。 因此在文武百官中并不起眼。 正这时,宫人宣读一份捷报,让冯一博竖起耳朵。 “率部偷袭辽东的喜塔腊部首领,喜塔腊·阿突罕被活捉。” 两年前,王子腾出巡。 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个喜塔腊部。 喜塔腊·阿突罕当年偷袭辽东,杀死卫指挥彭筑。 在辽东金仙大肆劫掠。 辽宁都司指挥佥事黑冬奉命统军清剿,却被阿突罕设伏生擒后磔死。 随后,阿突罕犯辽阳,劫孤山,掠抚顺、汤站等地 沿途流劫屠掠,前后杀死数十辽地将领及数千官兵。 在辽东逐渐做大,还在两年前与哈达部贝勒在抚顺盟誓。 要一起对抗大魏。 没想到,短短两年的功夫。 就被王子腾解决了。 还是活捉。 宫人继续宣读捷报,下面就是大致的战斗情况。 “……其子喜塔腊·阿台、部将觉昌安和其子塔克世,见喜塔腊·阿突罕被捉,欲假意投降进行营救,幸被我军及时发觉,共计歼灭其部一千余人……” 去年冬天,喜塔腊·阿突罕纠集鞑靼土默特、泰宁诸部,大举进攻辽东重镇沉阳。 王子腾亲自督兵进剿,率领大军围攻喜塔腊部,斩首一千余级。 接下来是王子腾请旨处置匪首。 “贼首喜塔腊·阿突罕,为害辽东,屠掠数地,影响极为恶劣。” “因此特押送都中,请圣上以明正典刑,震慑边地宵小。” 有人提出此等贼首合该凌迟。 景顺帝和内阁稍一商量,就同意了这个惠而不费的建议。 接下来,就是兵部和内阁商议。 如何为王子腾及边地将士论功,不必多提。 等一下朝,冯一博和李守中到了家里。 就在书房谈起此事。 “这王统制真不愧是都太尉王公之后,真真乃是国之干才!” 李守中每次听到这样的捷报,私下都要打死夸赞一番。 “自从他去了九边巡视,捷报频传,从未间断,足可见其尽心!” 王子腾在朝中的声音,并没的随着他离开都中而消失。 反而三五不时的,就有请功的捷报。 这些捷报,每每长篇累牍。 看得人眼花缭乱。 完全不像是武将风格,倒像是文官考评。 但朝中文武就喜欢这样的花式报功。 了真正懂行的,却能听出几分不同来。 王子腾所报战事,有三个特点: 数量多。 规模小。 还有就是,每每都是治标不治本。 除了这一次斩首千余,在边地来说确实算是大捷。 但其余时候,大多都是小打小闹。 却非常适合邀功请赏的战斗。 对于武将来说,简直把文字把戏玩到了极致。 满朝懂行点的勋贵,都听得如痴如醉。 想象着自己将来也要如此上报。 除了武勋,就连李守中这样的文臣也被湖弄。 只觉王子腾在边地捷报频传,是真正的将帅之才。 冯一博当年以少敌多,歼灭上万倭寇。 朝中文武当时谁不夸句“冯稼轩”? 可才过去一年,大家就忘得差不多了。 而王子腾发的捷报,堪比月报。 甚至有时候是周报。 这样的频率,无人能够忽视。 甚至已经成了习惯。 久而久之,满朝文武都会觉得。 有王子腾在,边地无忧矣! 见李守中面带欣慰之色,就能知道一二。 之前。冯一博多少看出一些问题。 但他没去过边地,很多东西无法确认。 而且这次喜塔腊部之事,确实是大捷。 冯一博也打心中佩服,自是不会打击恩师的热情。 笑笑不说话。 就算是他最后的倔强。 除了师徒俩谈及此事,还有不少人也都在为此伤神。 临敬殿中,忠顺亲王正不可思议的看着景顺帝。 “皇兄,你竟还要继续用这个王子腾?” 他手中负责龙鳞卫。 上监百官,下察民情。 很少有什么动静能瞒过他。 对于在边地的王子腾,可是他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之前的调查结果,已经数次呈给了景顺帝。 可今天朝会上,景顺帝对王子腾的功劳予以了肯定。 又按照王子腾所请。 给参与这次战斗的边地军将,都进行了封赏。 对于王子腾请旨处置喜塔腊部首领,以及所需支持的东西。 景顺帝和内阁也全都一致通过。 这实在让忠顺亲王有些难以忍受。 但他不能在朝会的时候反对,只能私下向景顺帝问询。 “为何不用?” 景顺帝还在批阅奏折,就随口回了一句。 很显然,他的精力都没在这边。 他皱眉看着手里的奏疏,好像判卷老师一样。 提朱笔打了个叉。 “他在边地胡搞乱搞,看似捷报不断,实则养匪为患!” 对于景顺帝的反应,忠顺亲王有些激动。 他实在不能理解,自己已经把消息给到皇兄了。 为什么视而不见呢? “他把朝中党争的把戏,都用到了边地啊!” 景顺帝把手里的奏疏放在左面,那是打回内阁,重新商议的一堆。 又顺手拿起下一本,口中道: “手段又不重要,边地的稳定才重要。” 一边说着,一边将奏疏翻到后面。 没办法,前面都是夸赞皇帝英明之类的格式、 翻到位置,很快朱笔画圈放在左侧。 “可他在那边拉一派,打一派,不断挑起争端。” 听到景顺帝如此说,忠顺亲王自觉找到了突破点,道: “这如何算是稳定?” 对于忠顺亲王的性子,景顺帝自然知道。 正是以为他有些极端,才适合代他掌龙鳞卫。 以为他认定有问题的,如何也翻不过去。 非要搞清楚不可。 景顺帝又拿起一本奏疏。 这次没急着批阅,而是沉吟一下,道: “稳定不一定要静置,很多时候,平衡就是一种稳定。” 他看向忠顺亲王,这个一母同胞的弟弟。 也是目前皇位的唯一继承人。 景顺帝觉得可以适当的给他讲讲这些。 免得有个万一的时候…… “他能拉一派,打一派,只要没人做大,就是平衡。” 听道景顺帝的话,忠顺亲王还是一脸不解。 “他培植的势力就做大了啊!” 他抖了抖手中的卷宗,眉头紧皱的道: “这次辽东那边,虽算是灭了喜塔腊部,却也扶植起一个觉罗部。” 景顺帝一听,就知道他还在钻牛角尖。 “唉!” 轻叹一声,才解释道: “拉了一个亲我大魏的,打了一个远我大魏的,你觉得这是坏事?” 忠顺亲王闻言却依旧不服,他抬头直视景顺帝,道: “若说这还不算什么,那他在蒙古那边也这样做呢?” 说到此,忠顺亲王双手将卷宗递了过去。 “这是上次就给您看过的卷宗,但似乎皇兄并未当回事。” 景顺帝扫了一眼,就知道是哪份消息了。 “可我想说的是,怕用不了多久,又要再起边事了!皇兄!” 见忠顺亲王一脸急切,景顺帝却笑了。 摇了摇头,笑着问道:“那你说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赶紧换个有能力的人过去,现在还来得及。” 说到此,忠顺亲王不知搭上了哪根弦,脱口道: “若是让他成势,再想调换怕是难了。” 他说了半天,景顺帝都当做教导皇嗣了。 但最后这无意间的话,却触及到了景顺帝内心。 他不怕什么再起边事,毕竟大魏的底蕴深厚。 即使一时糜烂,也不是北地那些外族能比较的。 他也不怕王子腾在边地用什么手段。 这些东西用在外面,总比用在朝中的人强太多。 可是,他怕封疆割据。 这才是他最为担忧的事之一。 忠顺亲王说的明显不是这个意思,但却让景顺帝想道了这些。 顿时没了批阅奏章的心情。 他把手中的奏折放下,脸上的笑容也已经收敛。 看向忠顺亲王,叹了口气。 “你只看到王子腾现在胡搞瞎搞,却忘了两年前,他巡边之前,边地已经荒废成什么样?” 王子腾这两年捷报频传。 而在此之前,边地却经常失利。 虽不至被轻易扣关,但终究让朝野心惊胆战。 “啊……这不是一回事吧?” 忠顺亲王一听,顿时一愣。 “怎么不是?当时的情况不还是你上报给予的嘛?” 景顺帝没好气的看着这个弟弟,又道: “予还历历在目,你怎么就忘了?” “我……” 忠顺亲王顿时气短。 这事自然就是他上报的。 当时边地糜烂,偶有摩擦。 竟然都是外族占便宜。 这让他如何能忍? 于是三天两头和景顺帝汇报。 当然,派王子腾去肯定不是他的主意。 而是景顺帝多方考量后的结果。 “王子腾的做法虽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最快的,也是最稳的。” 既然没有心情批阅奏章,景顺帝索性就给弟弟开课。 “他这样做,能用最小的消耗,去维持最大的稳定。” 说到这里,景顺帝才说到精髓部分。 “等达到目的之后,他可能还会利用这样的平衡为所欲为,大发横财。” 说到这里,景顺帝微微一笑。 “到时候我们放出点风去,会如何?” 眼见忠顺亲王瞠目结舌,景顺帝却开推算起未来,口中不停道: “到那时,满朝文武就不会如现在这样支持他。” “弹劾他的,一定比现在支持他的人还多。” 本以为这样的算计就足矣。 可这却还不算完,只听景顺帝笑着继续道: “等他大势已去,我就把他换回来。” “再派一个有能力的,压得住阵的人,开始巡查九边。” 这一切犹如完美的闭环, 让景顺帝不禁露出一个满意的,自认亲切的笑容,又问道: “你觉得如何?” 这样往复循环,似乎“一切竟在掌握中”的成算。 并不让人觉得亲切。 若是一般人,可能都要害怕。 “啊……皇兄……” 忠顺亲王闻言,声音都有些颤抖。 “那我们什么时候去安排?” 这话明显又不像害怕。 而是,隐隐透着些兴奋! 似乎觉得有些操之过急,忠顺亲王又犹豫了一下,道: “要不,我只先在王家多安插些人?”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