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甄家秘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第二百三十一章 甄家秘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清明假期将过,明日就要到部里应卯上班。 现在天色还早,才过午时。 冯一博收到邀请便直接起身直奔林府。 林如海早安排了人在门口等他,人一到就被带到书房之中。 “叔父。” 一进门,见林如海正在整理什么。 冯一博轻呼一声,同时见礼。 听到他的声音,林如海却头也没抬。 只说了声:“先坐!” 冯一博也不着急,就在一旁等候。 过了好一会儿,林如海似乎整理完毕,才放下手里的资料。 他抬头看着冯一博,笑道: “叫你过来,是有一事相托。” 冯一博闻言,连忙起身,道: “不敢,叔父直管吩咐就是。” 林如海笑了笑,摆手道: “先不忙。来人啊!看茶!” 两人分宾主落座,立刻有人奉上茶盏。 林海又吩咐一声,道: “你们下去吧,不要让人往这边来。” 下人应了一声,出去将门带上。 冯一博有些好奇,但林如海没开口他也没有多问。 待两人各自啜了几口茶,林如海又起身到门口。 推门四处张望了一下。 确认没有人后,他才坐回位置,道: “这几日我可能要去一趟扬州,黛玉和她姑姑想托付你来照顾。” 这话一出,让冯一博顿生疑惑。 林如海如今已经卸了巡盐御史的差事,只有兰台寺大夫。 扬州也并非是他的老家,还去做什么? 疑惑归疑惑,冯一博闻言立刻应道: “稍后我让人以我师娘的名义,把姑姑和妹妹接过去住着。” 若是寻常走动,以他自己的名义就行。 但现在是要住上一阵,即使早有婚约,也要注意些男女有妨。 因此托内宅长辈的名义最好。 冯一博先应了下来,随后才忍不住好奇道: “只是叔父还去扬州做什么?难道圣上又派了差事?” 林如海见他想的周全,先满意的点了点头。 随后又听他问起扬州之行,便笑着问道: “之前在扬州发生的事,你还记得吧?” 刚刚林如海一副神秘兮兮的模样,现在再听他提及扬州的前事。 冯一博愣了一下,随即联想到近日的那件大事。 心中冒出一个让他有些担忧的猜测。 “莫非叔父是想动甄家?” 林如海闻言,抚须而笑,赞道: “你还真是一点就透。” 当下,他也不再绕什么圈子,直接道: “不错,如今甄家彻底没了靠山,也是时候为国除害,也为黛玉母亲报仇雪恨。” 冯一博刚刚联想到的,正是甄家老太妃薨逝。 此时听林如海亲口承认,顿时眉头更紧。 他闻言有些犹豫,道: “叔父,这事……” 林如海见他神色,便笑着问道: “怎么?” 冯一博有些纠结,随后轻轻一叹,道: “我只是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 “哦?” 林如海先是一愣,随后笑道: “你怕是不知甄家都做了什么,若是知道了,就会明白我为什么选这个时候。” 冯一博轻轻摇了摇头,道: “虽然不知具体,但无非事涉盐政,而盐铁之事自汉而有之,贪墨之事从未停过。” 《盐铁论》就出自汉代。 从那时候开始,盐铁一直是国家专营。 也是国库收入的重要来源。 林如海闻言,更好奇了,问道: “你既然猜到一些,为何还觉得不是时候?” 冯一博轻抿嘴唇,随后轻轻一叹。 “因为,老太妃尸骨未寒,即使甄家犯了再大的错,这时候看在老太妃面上,圣上都难免会留两份情面。” 见林如海皱眉,冯一博继续道: “若是原本要抄家灭族,现在最多抄家,甚至可能还会给予安置。” “若是原本要抄家,现在可能也只罚银,留下足够的体面。” “若是原本罚银,现在可能是……” 说到此,他微微顿了顿,才苦笑着继续道: “可能是罚酒三杯,一笑而过。” 见林如海听了眉头紧锁,冯一博又继续道: “总之,有了老太妃的情面,圣上为表仁孝,定然降等而惩。” 林如海沉吟良久,才叹了口气,道: “一博,你所料的方向没错,可显然低估了他们贪墨的数额。” 显然,林如海意识到自己有些急了。 但他坚信,即使景顺帝会如冯一博所说,给老太妃留些体面。 甄家也一样难逃制裁。 “嗯?” 冯一博闻言一愣。 林如海一指之前整理的资料,面色凝重的道: “那边是我整理的账目,只是最后一小部分,就有近百万两。” 冯一博一听,脱口道: “这么多?” 他不是惊讶于百万两银子,而是惊讶于百万两只是一小部分。 “早前我给圣上的秘折之中,已经有了大半的账目,这部分是你去扬州前没来得及整理完的。” 林如海起身走到书桉前,拿起账目递给冯一博。 “如今甄家没了靠山,我才在近日整理出来,准备给与甄家致命一击!” 冯一博接过翻看,见上面都是景顺十年前后的盐引。 他看着看着,有些疑惑道: “这账目有什么问题吗?” 林如海笑着摇头,道: “若只看这个账目自然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但只要对照户部账册立刻就能发觉其中隐藏的玄机。” 见冯一博有些不解,林如海便从头说起。 “当年太祖南巡,甄家祖上,也就是甄应嘉的祖父甄秋,还只是两淮盐商的总商,后因接驾之事有功,才被擢为两淮盐运使司转运史。” 原来,当年大魏太祖皇帝南巡,江南士绅不敢掉以轻心。 官府也调动了所有资源做好接驾的准备。 当时甄家是江南盐商之首,富可敌国。 接驾涉及到花钱的地方太多,官府就把甄秋推到前台。 让他来想办法解决一应问题。 甄秋自然不能独自承担,而是利用官府的威势。 将压力分给一众江南盐商。 接待皇帝可不是什么简单差事,尺寸很难拿捏。 尤其是创立一朝的开国皇帝,哪个不是杀人如麻的雄主? 若是稍有不慎,就后果堪忧。 而且大魏太祖南巡,除了游山玩水的心思外,显然还带着一些政治考量。 好在,甄秋在这方面做得极好。 他先是力排众议,没有听从太祖自己提出“力屏浮华”的要求。 而是以地方文武官员身着朝服,和江南各地的耆老、缙绅、生员等代表。 沿途跪伏恭迎。 还安排了八十岁以上老翁、老妇皆穿黄布或黄绢外褂。 手执高香跪接。 并在河道设龙舟灯舫,营造出一番“巷舞衙歌”的盛景。 就是这次接驾的筹划,加上两淮盐业总商的身份。 让甄秋入了太祖的眼。 最后,太祖一共六次南巡。 就有四次都由甄秋负责! 而且每一次,他都能想出不同的花样! 这让太祖十分尽兴。 龙颜大悦之下,特擢甄秋为两淮盐运使司转运史一职。 并且诰封甄秋为光禄大夫,奇珍异宝赏赐无数。 两淮盐运使司,就是现在的两淮盐政衙门。 当时的主官就是转运史。 而林如海的巡盐御史,是景顺帝后加派的差事。 并非固定官职。 甄家三代主持两淮盐政,直到景顺八年。 景顺帝才以体察民情为由,给了甄应嘉一个钦差江南体仁院的差事。 显然也是对一些事有所察觉。 “当年太祖南巡,花费无数,银子如流水一样泼洒出去。” 林如海也是江南大族,对这事显然有所听闻。 因为善于逢迎上意,甄秋入了太祖的眼。 可世人都羡慕他的荣宠,却不知甄家也是有口难言! “所以甄家被点为盐政转运史,显然有补偿之意,应该是当时的共识。” 因为盐商有钱,他们成了江南官员眼中的肥肉。 任谁都想从他们身上撕下一块肉来! 甄秋就是这样被迫出面迎驾,可用的却也是全体盐商的钱。 现在接驾成功,荣宠都归于甄家。 其他盐商自然不答应! 要知道,接待太祖那四次南巡。 以甄秋为首的扬州盐商,前后投入的银子高达数百万之巨! 加上向朝廷捐输的银子,那就更多了。 再大的财力,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于是,一众盐商便只能堵着,唯一看似得利的甄秋。 必须让他给个说法! “当年太祖皇帝改革盐政,一改历朝历代之法,始用盐引之法,初时每年发放四十万引,就可收一百二十万两。” 太祖改革实施的预提盐引制,又点甄秋为转运史。 这让花钱如流水的盐商们,从中看到了可弥补亏损的可能。 不仅是他们,太祖帝钦定的两淮盐运使甄秋,也从中发现了可操作的空间。 双方一拍即合,也算各取所需! 但可惜,人的贪婪是没有限度的。 “可自太祖巡江南后,每年提引二十万至四十万不等,一直持续到我去之前。” 听到这里,冯一博一愣。 从太祖最后一次南巡到现在,已经二十几年过去。 甄家还没收手? “若以每引三两计算,二十几年来缺额至少也有千万两,再怎么补偿也说不过去了。” 每年增发二十万到四十万盐引。 如果说开始是弥补亏空,还说得过去。 毕竟是太祖默许。 可历经三代,二十余年。 那是一千万到两千万两银子的进项! 显然甄家把这事当营生了! 冯一博还从中发现很大的蹊跷,或者说就是明摆着的。 那就是甄应嘉先被调走,紧着接林如海又被点为巡盐御史。 很难说景顺帝不是故意为之! “因我当年无意间发现蹊跷,便查验户部档桉,发现并无造报派项用数文册可稽,显有朦混不清,私行侵蚀情弊。” “我再返回查询这笔账目的蹊跷,才知此项银两竟历来并未奏明私行动用?当时只觉甚可骇异!” 说到此处,林如海脸上露出一丝感慨之色,道: “也是那时候,我才明白圣上派我巡盐的用意,可是我秘折上奏,圣上却只让我继续搜集证据,不要轻举妄动。” 不出冯一博所料,林如海也发现了这事。 没办法,景顺帝的安排太过明显。 冯一博觉得景顺帝和甄家彼此都心知肚明。 只是一个是提前止损,捎带敲打一下。 一个却只能垂死挣扎,疯狂捞钱。 为了弥补亏空,甚至不惜勾结倭寇! “后来我想到今上和忠顺亲王都是甄老太妃所出,显然有所顾忌,于是按兵不动,以待时机成熟。” 这显然就是当初他没对冯一博说的原因,涉及的宫闱秘事。 这样的蛀虫,却因为顾及老太妃的面子,一直留到现在。 这样的内情若是抖出来,皇家的面子也不好看。 冯一博听到这里,却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那太上皇在位的时候不知道此事?” 林如海显然也想过这个问题,当下便回道: “想来,当时还有太祖余泽,大魏国势又稳定上升,再加上太上皇仅有的两个皇子又都是老太妃所生,因此便也没深究。” 说到此处,他幽幽一叹,道: “而如今国库空虚,内忧外患不断,圣上自然不能容忍他们继续。” 显然,现在大魏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不仅天灾不断,九边不宁。 还有满朝勋贵土地兼并等等问题。 甄家的事,就是这类问题的一个缩影。 冯一博轻轻叹了口气,道: “这甄家也是疯了,怪不得疯狂敛财,还敢勾结倭寇,想是知道圣上有意动他们,想办法要尽力弥补些亏空,以免被赶尽杀绝。” 林如海点头,认同道: “应当就是如此。” 沉默片刻,冯一博才又问道: “所以叔父知道今上早有此意,再加上数额巨大,才觉得很有把握?” 林如海点点头,坦诚道: “如今,老太妃也已下葬,想必送殡的队伍也将返回,我准备只等圣上一回来,就当朝提交最后一份证据,争取能拿到这个差事,到时候打甄家一个措手不及,免得再生什么变故。” 说到这里,林如海脸上露出憧憬之色,道: “如此,也能早日告老,等你和黛玉完婚,就可以颐养天年。” “叔父,您说的也有道理,但……” 冯一博抿了抿嘴,才道: “我还是建议您再等等。”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