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剑指条款,弹劾不断!【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第三百二十三章 剑指条款,弹劾不断!【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伴随着沉稳的声音,一人只几步就到了丹陛之前。 显然,这人站的位置。 在百官之中相当靠前! 听到这个声音,冯一博还觉得有些熟悉。 等他微微侧头看去,顿时就微微一怔。 “臣代表兵部,弹劾东海郡王和九省统制上轻车都尉仇栾,私下勾结,擅用职权,利用冯大人的拳拳为国之心,借此次倭国议和之名,中饱私囊,侵吞海量利益!” 兵部尚书亲自弹劾,这就是新党给我准备的正餐吗? 冯一博看着和他并立于丹陛之前的人,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原本他还一直在猜想,张松越到底会安排谁来弹劾赔款的事。 没想到,竟然会是…… 贾化,贾时飞! 顺着贾雨村所言,冯一博也明白了内阁的用意。 议和之事牵扯颇广。 和礼部、兵部、户部,多少都有些联系。 礼部尚书是他恩师,李守中。 即使,师徒俩再怎么意见不合。 也不至于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 来一出“师徒相杀”的戏码。 何况,李守中始终有所保留。 对于议和条款的事,他虽不同意。 却也没有表现出太多阻拦的意思。 除了李守中,礼部也无人能与冯一博抗衡。 户部这边,议和条款之中所有牵连的。 就只有赔款一条。 若是户部出面弹劾此事,就是明晃晃的要钱了。 这番吃相,难免显得有些难看。 不符合文官对钱财、利益,欲言又止的调性。 所以,只剩兵部出面最为恰当。 理论上来说,天下兵事都归兵部所辖。 何况,此次出征兵部也有参与其中。 辽东边军就是受到兵部指派,才越过国境线。 在高丽与倭国开战。 原本,冯一博还以为。 贾雨村在王子腾倒台之后依旧稳坐兵部。 是因为皇帝和内阁,想稳住开国一脉。 这才留下他这个与贾家同宗之人,作为开国一脉的定心丸。 可此时看来,冯一博却觉得。 贾雨村有很大可能,已经悄然投靠了新党。 若他代表的,依旧是开国一脉。 那想要借机渔利,就不该这个时候站出来。 正是贾雨村出现的时机,让冯一博不得不多想一些。 今日朝堂之上,明显是新党搭台唱戏。 如果开国一脉真的有什么想法,也该等新党这边有些进展。 东海郡的利益被新党截下,他们再上来参与撕扯。 即使吃不到肉,也能跟着喝不少好汤。 可现在新党接连吃瘪,贾雨村却站出来了。 这要说是代表开国一脉,怕是没有人会信。 即使是急着吃肉,也不该在新党还没上正菜的时候入席。 这个时候参与进来,是想吃瓜烙吗? “许久不见,没想到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与老先生相见。” 冯一博一出去,就是半年。 和谁都能说许久不见。 而他之所以上来就寒暄一句,用的还是刚认识时的称呼。 很显然,是想试探一下对方的态度。 若是贾雨村视他如仇敌,那说明他急于在新党面前表现。 没准今日就是他的投名状! 若是还能友好协商,那说明他已经站稳脚跟。 大概率,今日他就是新党的底牌了。 可贾雨村这样的老狐狸,如何会让人轻易试探出来? 听到冯一博的寒暄,他只笑了笑,就道: “咱们的私谊还是下朝后再叙,朝堂之上本官向来对事不对人,若有得罪之处,还望冯大人谅解。” 冯一博喊他“老先生”,显然想要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打一打感情牌。 至少让人知道,他们之间是老相识。 贾雨村自称“本官”,并喊冯一博作“冯大人。” 显然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 是在告诉众人,不要被冯一博误导。 感情归感情,事情归事情。 冯一博一听,就知道遇到了对手。 他也不由笑了,回道: “哪里的话?君子和而不同,常态也!” 漂亮话谁不会说? 你对事不对人,我也是君子。 咱们老哥俩,“君子之交淡如水”,谁也别说得罪谁! 贾雨村一听这话,立刻拱了拱手,笑眯眯道: “有冯大人这句话,老夫也心安不少。” “本官”变为老夫,还说可以安心,显然是在告诉冯一博: 我也是迫不得已,但接下来就要心安理得的发难了! 冯一博闻言,笑得更甚,还道: “部堂大人言重了,不过刚刚听大人的话,并非弹劾我。” 这是在提醒贾雨村,你要记住弹劾的对象。 刚刚你说弹劾的,是东海郡王和仇栾。 关我冯一博什么事? 贾雨村闻言,一脸欣赏的看着冯一博,心中却想着: 这个小子脸黑了,不知道心黑不黑。 也不知道,这一次他在中间得吃下多少利益。 冯一博每年给他的礼物,都是来自东海郡。 贾雨村由此推断,就算表面上冯一博一分没沾。 东海郡那边也不会少了他半点好处! 只是不知道,在新贵和倭国,还有高丽那边。 他都吃了多少? 贾雨村推己及人,觉得冯一博这次牵扯的利益上亿。 那至少也得有个几百上千万的好处,才算值得今日朝堂独战群狼。 若是冯一博知道他的猜测,一定感慨一下。 他猜的倒是没错,可惜还是太保守了! “刚刚部堂大人让我见谅,还未请教有何见谅之处?” 冯一博见贾雨村迟迟不发动进攻,干脆自己主动提及。 贾雨村闻言,稍有诧异,便道: “请教不敢当,只是对大人此次议和条款有些不理解罢了。” 说到此处,他却没提条款内容,而是先道: “大人拳拳报国之心,老夫自然知晓。” 贾雨村依旧笑眯眯的,先捧了冯一博一句,才道: “但大人是不是被东海郡王和仇都尉迷惑了?” 这个老狐狸! 上来就给自己下了个套子! 关键是,这个套子还能当台阶用! 你说贾雨村的套路有多绝? 若非冯一博有东海郡王这个身份,可能还真被对方这一手搞了一下心态。 说是套子,自然是因为这个话术属于诱供。 不论你说是与不是,都不对。 说是,那就是说东海郡王和仇栾侵吞利益。 说不是,那就是你也有份! 而说它又是个台阶。 则是因为,只要应对得当,对方就帮你先把自己先摘出来了。 最后不管结果如何,可能还得要念贾雨村的人情。 这样的话术,冯一博自然听懂了。 他没有直接回应,而是笑着道: “哦?这话从何谈起?” 我不说是与不是,你先说说原因。 反正,只要不是我说的。 那是不是的,你随便说。 我不钻你的套子,也不下你的台阶。 这样就不会被你套住,更不同欠你人情。 贾雨村自然也不会觉得,自己一句话就能搞定冯一博。 “这份议和条款,老夫看了便知,是大人居中斡旋的结果。” 他笑了笑,又继续给冯一博台阶,还道: “可大人想没想过,这样的结果就是那二人得利,而大魏失利?” 又是一样的套路,依旧是熟悉的陪方。 但这一次,冯一博却不能不回应了。 “东海郡的黑龙军、辽东的边军,皆我大魏兵将,在这次战争之中,都是一致对外,各自都是一战而定,自然大魏是都得利的,又哪来的失利呢?” 这话的意思是,东海郡和边军都是大魏的势力。 他们得利就是大魏得利。 所以大魏哪来的失利? 显然,这是在故意模糊边界。 贾雨村自然不会 “冯大人,他们对外之时都是大魏兵将,和大魏自然不分你我,可那条款上为何各代表一方,而不是奉诏持节的大人代表圣上签订呢?” 两人的交锋,和之前大不相同。 看起来像是两位老友叙旧,处处都为对方着想。 丝毫没有刚刚和那两个炮灰之间的剑拔弩张。 但两人之间,每句话都别有深意。 稍不小心就会掉进陷阱。 其激烈之处,都在毫发之间。 比起之前的剑拔弩张,这样的交锋更为凶险。 两人像是两只耐心的狐狸,都在等对方先露出破绽。 随时准备合身扑上,一举拿下对方! 若是到了该翻脸的时候,两人肯定都不会吝于压死对方。 贾雨村现在的这个问题,就极为刁钻。 他问完之后,就一脸和煦, 可他的眼睛却死死的盯着冯一博。 就像要从冯一博脸上的表情之中,找到什么漏洞一样。 实际上,这也是在给他施加心理压力的方式, 好在,冯一博对此早有准备。 当初他签订条款之时,自然想到会有这样的问题。 所以,任凭贾雨村如何死盯。 冯一博只当清风拂面,毫不在意。 “当时的情况下,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这一句,乍一听没有什么。 可稍一想,就明白对方说的是: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冯一博奉诏持节,有临机专断之权。 若是贾雨村在这个上面继续纠缠下去。 那得到的答案,大概率是一句: “你在质疑奉诏持节,临机专断的权威?” 那质疑的就不是冯一博了,而是景顺帝。 贾雨村之所以绕来绕去,本就是想要避开这个。 可惜,冯一博早有所料。 在他出海督军的时候,就想到了“临机专断”这个权力该用在何处。 之前和那两个炮灰交锋,还没等用到。 只一个“仁德”就轻易怼回去了。 现在遇到贾雨村,终于派上了用场。 这样的话一出,贾雨村接下来就只能如一开始一样。 继续弹劾东海郡王和仇栾。 想再弹劾冯一博,就要掂量掂量会不会牵扯景顺帝了。 冯一博明明放出了一个大招,却还一脸的无奈的又道: “倭国狼子野心,想要以高丽作为跳板,侵扰大魏边地,所以就需要给他们施加持续的威慑,才能让‘畏威而不怀德’的倭人知道害怕。” 贾雨村闻言,自觉得计,笑道: “若是我没记错,倭国二十万精锐都被冯大人尽数歼灭于海上了!” 可惜,他以为得计。 冯一博等的就是他这一句。 “倭国有七、八百万人口,所谓的二十万大军,也只是上百大名拼凑出来的杂牌军,真正的精锐并没出动。” 贾雨村是兵部尚书,要说边地的事。 他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 但倭国的情况,别说是他。 满朝文武真正清楚的人也不多。 “即使这样,还是被东海郡占据了地利,在海上才能一战而定。” 对外事务一向都是冯一博负责,又有谁能比他更了解呢? 冯一博就是利用他的信息差,设下了一个小小的陷阱。 他就是故意卖个破绽,让贾雨村提出这二十万大军的事。 你不提,我自己还不好提。 毕竟这是我的功劳。 “若是继续战争,就难免将大魏拉入战争沼泽,若是如此,必定劳民伤财,军费靡费无算!” 景顺帝不是推崇李世民吗? 不急功近利,避免劳民损兵。 这就是李世民帝范的内容之一! “可若是不战,那必定要给与倭国足够威慑,可没有好处谁愿意管?” 打,就要劳民伤财。 不打,也要保持威慑,不然就不得不打。 这是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 “不论是我,还是那两位大人,这笔钱一分都不会动,只是用来充作未来的军饷,分发给手下的将士们!” 如果说,十句话里九真一假,就是绝妙的谎言。 那这一句肯定就是那个假的。 但你不好拆穿的,也恰恰就是这句。 我说用来做军饷,就是军饷。 别管我发没法,只要你不给,那就肯定没发。 到时候若是军心不稳,肯定不是我的事。 “只有这样,两边将士才不会有任何放松,注定会关注倭国的一举一动,起到长期威慑的作用啊!” 冯一博一番话,说的入情入理。 任谁听了也是为国为民,为长久计。 说到这里,他看向贾雨村,面带哀求的道: “所以,大人可以弹劾我擅用圣上赐予的临机专断之权,此事实与那两位无关!” 这还不算,他说完又朝丹陛一拜,禀道: “启禀圣上!臣自觉大义无亏,但小节却有不全之处!若因此让诸位同僚对两位大人产生误解……” 说到此,他顿了顿,先哀叹一声,才道: “就请圣上治臣之罪相抵吧!” (本章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