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林府之中,谈婚论嫁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第三百二十六章 林府之中,谈婚论嫁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林如海这话里,其实多多少少暗藏了那么一丝…… 没错,就是酸味儿。 只是这丝酸味儿隐蔽的很,再加上他平日的为人谦和有礼。 所以就连在对面的女婿冯一博,一时也没往这方面想。 当然,以林如海的格局和为人。 自然不是在酸冯一博这个女婿升官。 但要说起来,又和他升官的事脱不开关系。 因为,林如海是为了黛玉这个林家的掌上明珠而酸。 本来女婿科举中了探花,注定是个文官。 即使再怎么升官,也就只有一房能获封诰命。 那这个诰命自然顺理成章的,就归明媒正娶的大房正妇。 成为他女儿黛玉的掌中之物。 然而事实上,却是二房那边后来居上。 先是靠着宫里娘娘的恩赏,二房那边有了个请封诰命的可能。 再后来,冯一博又立下滔天之功。 破例以文官之身,给了个上轻车都尉的勋位。 等到宫里赐封的时候,这个诰命就和勋位挂靠上了。 也是在那时,冯家初步定下了规矩: 大房诰命从文,二房诰命同勋。 可是谁又能想到,事情竟一再反转。 这个女婿,文官之职升快不说。 勋位更是出人意料的,升得更快了几分。 黛玉还没过门,他勋位就是三品上轻车都尉,和三品侍郎平齐。 本来,这就已经殊为不易了。 若正常来说,这样散阶勋位很难在意有提升的机会。 可这次高丽告急,他持节奉诏督军东海。 爵位先降再升,出发前就到了从二品。 最为关键的,他携大胜还朝。 勋位不仅又升一级,成为二等镇海将军。 前面还加了“世袭”二字。 林家祖上四世列侯,对这些东西最为熟悉不过。 这一下,即使林如海这般谦谦君子。 心中也难免为女儿不平了。 众所周知,勋爵分为两种: 一种是只授终身,另一种则可以世袭。 虽然不论世袭与否,都会颁发诰券。 但这含金量可就大不一样了! 黛玉将来嫁过去,虽然也是诰命。 却已经在品级上低了二房一头。 不仅如此。 除非皇帝开恩,再给恩荫。 不然文官的诰命,是影响不到下一代的。 而世袭的勋爵,却能延及子孙。 即使按照降等袭爵的规矩,二等将军只能袭一代。 就如贾珍,他的爵位是三等将军。 将来贾蓉就无爵可袭了。 但只一代也是世袭啊! 二房那边只要生下儿子,就有爵可袭。 长大后至少是个三等将军的命! 这样的事,难免让人羡慕。 更何况,冯一博现在才二十几岁。 如果继续按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 谁又能说他将来不会封侯拜相,混个超品的爵位呢? 这样的情况下,你让林如海如何能不为黛玉酸一酸? 当然,这样的酸意也只是一闪即逝。 就连对面的冯一博,都未能察觉分毫。 他不仅没有察觉,闻言还忙摆手,毫不在意的谦虚道: “不过侥天之幸罢了。” 常言道: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 他今日的身份地位,早就已经强到用运气无法解释。 文官正三品的礼部右侍郎,勋爵世袭二等镇海将军。 无论哪一个,说“侥天之幸”都已经难以遮掩一二。 文武百官之中,像他这样年纪轻轻,就官居要职的都不多、 若是无祖宗福泽,靠自己打拼到这个位置的。 整个大魏朝堂之中,也就只有他一人! 林如海虽然因为女儿的原因,有那么一点酸了。 但见女婿这样谦虚,还是欣慰的笑了笑。 不过,他也没有真的纠缠这事。 而是转而说起正事,道: “黛玉明年开春就要办笄礼了,前些日子我还和你恩师商议,想等春天一过,就让黛玉过门。” 黛玉的生日是二月十二,正是仲春时节。 也就是说,明年春天黛玉就成年了。 林如海的意思,显然是宜早不宜迟。 春天一过,大约四月份左右。 距离现在刚好还有半年左右的时间。 若是想要成婚,现在也是时候定下日子了。 只是,冯一博之前一直在东海。 林如海只能和李守中会面,简单商议了一下。 “你恩师的意思,这事还要听你自己的主意,这几日你又忙于议和条款的事,也不知你恩师可曾和你提及?” 师徒俩秘谈之后,除了每日的晨昏定省外。 冯一博也没再和李守中私下谈过什么。 两人其实也都明白,师徒俩这一次的立场并不一致。 因此在这个敏感时期,谁都不愿意先开口。 免得因为政见不同,再生出什么嫌隙。 那样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所以两人都默契的选择,等这事风头过了再说。 到时候,师徒俩肯定还要好好谈谈。 李守中没来得及提这事,冯一博只能一脸的歉意的道: “这几日确实一心忙于朝堂的事,我和恩师相见,也只顾着问及朝堂形势,倒是还未曾提及。” 林如海闻言,心中顿时一紧。 就想转移一下话题,避免自己的尴尬。 不过,他还没开口,就听冯一博又补充道: “不过这事我自然没有意见,婚姻大事两位长辈做主就好。” 这话一说完,林如海的心中才微微一松。 正常来说,婚事该由男方那边主动。 只是,冯一博的父母走得早。 他这才放下面子,先一步和李守中提起。 若是冯一博还要拒绝,那林如海的面上多少有些过不去。 好在,这话一出,显然就代表冯一博同意了。 不然他就该说,回去再和恩师商量一下。 林如海满意的点点头,不由开始畅想未来。 “等黛玉过了门,我也该告老了,到时候堂前听雨,煎学烹茶,也能享享清福。” 这样的话,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说了。 原本冯一博还以为,是他身子不大好的原因。 可现在林家这三人的身体,都已经调养的不错了。 此时听林如海还坚持要告老,冯一博难免有几分怅然。 “寒窗苦读数十载,就这么放弃了仕途,叔父不觉有些可惜吗?” 翁婿两人都是探花及第,他对于寒窗之苦自然也深有体会。 想到林如海正当壮年就提前养老,冯一博不由为他感到可惜。 “我们一家,尤其是黛玉她娘的仇,也都已经报了。” 甄家的下场,冯一博已经和林如海说过了。 尤其是甄应嘉死在狱中的事,林如海当时还小小庆祝了一下。 并且带着冯一博和黛玉,给贾敏上香祷祭。 这时提及贾敏,林如海不自觉的苦笑了一下,才道: “我在官场上走了一遭,没得到什么好不说,还烙下一身的病,如今虽已大好,却也感觉身心俱疲。” 若非有妻子的仇,还有为女儿撑着些门面。 林如海早就像要告老还乡了。 他的性子正直谦和,并不适合官场。 感觉身心俱疲也是应有之意。 “叔父鼎盛之年,我只是怕您荒废之后,难免有后悔之时。” 毕竟告老之后,一身功名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冯一博有些替他惋惜。 不过,他也尊重林如海的选择。 闻言点了点头,很快就恢复了常态,笑着道: “既然叔父有了决定,我也不再多说什么,就如之前所言,等您告老之后,就搬到我府里,我给您和林姑姑养老。” 冯一博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 早在冯府刚修建的时候,他就已经给两人规划出了别院和庵堂。 这两处都和大房正院有夹道通着,往来十分方便。 “等黛玉过了门,我就别无所求,到时候你姑姑去你那边,我想趁着还能动,寄情山水间,养身怡性,过过神仙日子。” 林如海摇了摇头,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说完又似感觉有些愧疚,苦笑着道: “我和你婶娘只黛玉这一个女儿,也没有子嗣,如今你的成就也已超过我太多,我也帮不上什么忙了。” 说到这些,他难免有些失落。 毕竟女婿超过自己太多,他早就帮不上什么忙了。 就连给贾敏报仇,也是借女婿之手才得偿所愿。 不然,就像冯一博担心的那样。 说不定什么时候皇帝心情好,甄应嘉就被赦免了。 可忽地,他又想到了什么,忙补充道: “若是我这把老骨头你还有用得着的地方,那我就再多等几年。” 这自然是想到了刚刚两人的对话。 可林如海显然会错了意。 他这是以为,冯一博刚刚的惋惜,是他这个官职还有些用处。 可冯一博闻言,却忙摆手道: “我这边没什么需要帮忙的,朝堂上有我和恩师就足以支撑家里了。” 兰台寺大夫的官职不大,但其实职权不小。 只是,这和冯一博想做的事都没什么太大关系。 说到这里,他微微顿了顿,一脸真诚的继续道: “都是一家人,若是真有求叔父,我也一定直言。” “叔父既然决定了告老,那就寄情山水几年,等回来再让我和黛玉在膝下承欢,给您养老!” 原来刚刚的惋惜,只是怕自己告老之后无所适从。 林如海这才明白对方的意思,心中更感欣慰。 “我只是唠叨两句,这个倒也不急,到时候再看看朝堂形势而定。” 他斟酌一下,最终也没把话说死, 而是留了些余地。 说完,又笑着补充道: “或许等黛玉有了孩子,我再告老,在家给你们带带孩子,到时候含饴弄孙,也一样坐享神仙清福。” 这边翁婿二人初步达成一致,将婚事定在了半年之后。 只等冯一博回了李守中,再找钦天监相熟的人卜算一下,择定一个吉日出来。 另一边,宝钗和妙玉陪着林姑姑说了会子话。 黛玉见林姑姑有些乏了,就带着两人到了三间小厅。 她让晴雯和雪雁,去拿了些零嘴给莺儿等几个丫鬟。 又叮嘱她们在外间守着。 三人就在厅中素手煮茶,说起了私密话。 “……剩下这些日子,咱们多起几社,也好让她尽兴。” 宝钗正说着诗社的事,就见黛玉捧着茶有些走神。 她和妙玉两个不由相视一笑。 两人自都明白黛玉走神的原因,定然应在冯一博的身上。 “哎呀!” 宝钗一时起了玩笑之意,就先惊呼一声让黛玉还魂。 黛玉自是被吓了一跳,有些不明所以的看着她。 宝钞这时忍着笑,正色道: “说起来,咱们姊妹中,明年就有人要成婚了呢!” 这话显是意有所指。 黛玉刚刚又正自想着,明年自己就要及笄。 父亲前些日子还和姑姑提起她的婚事。 两相联想之下,黛玉的脸上顿时涨红,还羞恼道: “姐姐你发什么疯?” “我怎疯了?” 宝钗掩嘴轻笑两声,便道: “荣府的三妹妹明年及笄之后,就要远嫁海外,到时候和咱们天各一方了,我说说怎么就成发疯了呢?” 刚正说着诗社的事,就是在说探春出海前多开几社。 宝钗也顺着这话,才用探春来试探黛玉。 “哼!” 黛玉自然反应过来,宝钗是故意逗弄她,顿时噘嘴道: “探丫头大婚你在我这说什么?冯大哥不是和东海郡王最是熟悉,你问问他不就好了?” 林如海的醋意隐藏的很好,可黛玉的醋意就快把屋子都熏酸了。 好在这里是三间厅通风良好。 宝钗闻言,顿时又笑道: “妹妹明年就要过门,到时候你自己问问不就好了?” 李守中没来得及和冯一博提起,却已经和李孟氏说过了。 宝钗在后宅之中,自然也听到了风声。 此时又没外人,她也不在遮掩。 直接拿出来逗弄黛玉。 黛玉一听,就知道对方真的听说了。 她红着脸,忙转移话题。 可她心心念念的都是冯一博,话一出口又不免带着丝丝缕缕的酸意,道: “说来,冯大哥这次回来又升官了,我还未曾恭喜姐姐。” 说着,她还以茶代酒,朝宝钗举了举茶盏,笑道: “姐姐好福气,如今已经是二品诰命,将来生了儿子,也有了着落。” 宝钗早知她的性子,闻言也不生气,还继续玩笑道: “等你过门了,自己先生一个,到时候让大爷给他挣个恩荫不就好了?” 正这时,就听晴雯在外有些欣喜的道: “呀!冯大爷来了!” (本章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